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族民间剪纸在东北地区已有数百年历史,其在满族民间社会生活中经久不衰,就在于这一艺术形式已融入满族民众的生活,演化为一种习俗。例如,在传统社会里,东北满族节日习俗中的“挂笺”便是独特的剪纸艺术;而窗花、棚花、炕围花等剪纸形式,更是满族民众装饰居家的生活艺术品,为众多满族妇女所擅长。在辽宁省沈阳市就有这样一位掌握满族剪纸艺术的老人,她叫初春枝,是辽沈地区满族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她的剪纸艺术表现了辽沈地区满族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民间岁时礼俗。
传承谱系
初春枝的剪纸技艺系家族传承,具有母系线路传承的特点,传承谱系为:外祖母—母亲—初春枝。
外祖母张王氏1890年生人,满族,祖籍辽宁省新宾县。她对剪纸艺术的热爱,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家人及后代。母亲张淑琴1913年生人,辽宁省铁岭县大凡河乡宋家泡子村人,满族,其对东北地区满族民间传统习俗了解并喜爱,保留有较深刻的记忆,擅长以剪纸艺术进行表现,其主要作品包括《年俗》、《嫁娶》等满族习俗剪纸。初春枝的许多剪纸技艺都由其传授,对初春枝的剪纸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与许多民间剪纸艺术家的成长一样,初春枝自懂事起就跟随其母亲张淑琴学习剪纸,剪一些窗花、喜字、动植物以及一些满族民间传统吉祥符号。参加工作后,她对剪纸的爱好仍未中断,工作之余,她以家传的剪纸技艺及纹样为基础,创作出大量的剪纸艺术作品,极具辽沈地区满族民间剪纸的风格与特点。
题材与内容
初春枝剪纸的题材与内容大多是表现辽沈地区满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反映满族民众的人生愿望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总体来看,初春枝剪纸作品的题材与内容可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早期的满族民间传统花样剪纸,这类作品的题材与内容大多是受其母亲影响,以满族民间美术图案中的花鸟虫鱼等纹样为造型,几乎是看什么剪什么,没有明显的题材意识。
第二类是中期含有喜庆寓意的婚庆双喜题材剪纸。她创作这类作品的动力来自日常工作中亲朋好友的婚庆典礼之需。这类作品的题材虽然是固定的,但初春枝在这类作品的艺术表现上则较之别人有一些突破与创新。20世纪70年代,初春枝创作的“龙凤呈祥”等主题的多种形式的喜图纹样,曾被她当时工作与生活环境中的许多新婚夫妇用来装扮新婚的新房,受到人们的欢迎与赞赏。20世纪80年代,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创造性地将新人双方名字结合一些祝福话语穿插于龙凤呈祥的双喜纹样当中,使得她的这类婚庆题材的剪纸作品更加生动和富于时代感,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她将自己的剪纸作品慷慨地送给需要的人们,凭借剪纸技艺这手绝活,她在自己工作及生活的环境中已经小有名气。
第三类是近年来创作的表现辽沈地区满族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民间岁时礼俗的作品,这部分作品题材集中,不仅数量较多,且质量高,产生的影响也较大。20世纪90年代,初春枝已退休在家赋闲。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幼年时代的生活记忆以及一些远离今天时代生活的满族传统民俗文化分外珍惜和眷恋,开始以剪纸的形式集中表现那些已被人渐渐淡忘的满族民间传统习俗和文化。她这一时期的作品题材相对集中,更多地表现出对民族传统的回归与记忆,主要表现满族传统社会的生产、生活、起居、时令、节气、祭祀、风俗习惯等,如《忙年》《接厕姑》《东北三大怪》等,以剪纸的形式将满族传统的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记录和保存。
特点
满族气息浓郁
初春枝满族剪纸是以反映辽沈地区满族传统社会生活为特征的民间剪纸艺术。其作品依附于满族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环境,主要表现辽沈地区满族民众的日常生活,具有浓郁的满族民俗文化特色。近年来,她的部分作品已先后被美国、德国、瑞士等国家的学术界和博物馆收藏。
民俗韵味突出
初春枝的剪纸作品既体现着同中华民族传统剪纸一脉相承的艺术特质,又折射着辽沈地区满族女性对其民族传统习俗文化的独特认知与挚爱。她的剪纸作品以风俗画的形式集中表现了辽沈地区满族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民间岁时礼俗,在艺术表现方面,体现着满族民间的审美情趣,保持了相对原始、古拙的传统韵味,反映出辽沈区域满族民众的文化与审美投射,具有明显的文化审美价值与实用功能。
技艺手法古朴
初春枝在剪纸创作中对物象的观察与表现主要出自纯朴的感情与直觉的印象,因此她的作品具有一种浑厚、单纯、简洁、古拙的特殊风格。在继承家族传统的剪纸技艺基础上,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她的创作技法是刀剪并用,刀剪随手走,手随心动,表现手法以镂空为主,画面丰满,其线条有时自然随意,有时工细纤巧,以富有感染力的形式美表达了辽沈区域满族民众独有的审美情趣。从总体上看,其作品立意上最大的特点是写形、写意、写神、写心;形式上粗旷、朴拙、浑厚、洗练是其剪纸的特色。尤其她近年来创作的一些表现满族传统社会生活及民间礼俗为题材的系列作品,画面构图凝炼而传神,布局取舍大胆,主题形象突出,物象姿态夸张,人物造型优美,富有节奏感,体现出一种朴实无华的气蕴。
价值
初春枝与一般的民间剪纸艺术家不同,她不仅是一名满族传统剪纸艺术传人,尤为难得的是,她还有以剪纸艺术来记录满族传统文化以使其传于后世的文化自觉。作为一名在辽沈地区民间文化沃土上成长起来的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家,她的剪纸作品内容涉及到满族传统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对于研究辽沈地区满族的历史、民间信仰、生产、生活习俗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人文传承价值。同时,她的剪纸作品也体现出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对于美学、民俗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传承谱系
初春枝的剪纸技艺系家族传承,具有母系线路传承的特点,传承谱系为:外祖母—母亲—初春枝。
外祖母张王氏1890年生人,满族,祖籍辽宁省新宾县。她对剪纸艺术的热爱,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家人及后代。母亲张淑琴1913年生人,辽宁省铁岭县大凡河乡宋家泡子村人,满族,其对东北地区满族民间传统习俗了解并喜爱,保留有较深刻的记忆,擅长以剪纸艺术进行表现,其主要作品包括《年俗》、《嫁娶》等满族习俗剪纸。初春枝的许多剪纸技艺都由其传授,对初春枝的剪纸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与许多民间剪纸艺术家的成长一样,初春枝自懂事起就跟随其母亲张淑琴学习剪纸,剪一些窗花、喜字、动植物以及一些满族民间传统吉祥符号。参加工作后,她对剪纸的爱好仍未中断,工作之余,她以家传的剪纸技艺及纹样为基础,创作出大量的剪纸艺术作品,极具辽沈地区满族民间剪纸的风格与特点。
题材与内容
初春枝剪纸的题材与内容大多是表现辽沈地区满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反映满族民众的人生愿望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总体来看,初春枝剪纸作品的题材与内容可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早期的满族民间传统花样剪纸,这类作品的题材与内容大多是受其母亲影响,以满族民间美术图案中的花鸟虫鱼等纹样为造型,几乎是看什么剪什么,没有明显的题材意识。
第二类是中期含有喜庆寓意的婚庆双喜题材剪纸。她创作这类作品的动力来自日常工作中亲朋好友的婚庆典礼之需。这类作品的题材虽然是固定的,但初春枝在这类作品的艺术表现上则较之别人有一些突破与创新。20世纪70年代,初春枝创作的“龙凤呈祥”等主题的多种形式的喜图纹样,曾被她当时工作与生活环境中的许多新婚夫妇用来装扮新婚的新房,受到人们的欢迎与赞赏。20世纪80年代,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创造性地将新人双方名字结合一些祝福话语穿插于龙凤呈祥的双喜纹样当中,使得她的这类婚庆题材的剪纸作品更加生动和富于时代感,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她将自己的剪纸作品慷慨地送给需要的人们,凭借剪纸技艺这手绝活,她在自己工作及生活的环境中已经小有名气。
第三类是近年来创作的表现辽沈地区满族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民间岁时礼俗的作品,这部分作品题材集中,不仅数量较多,且质量高,产生的影响也较大。20世纪90年代,初春枝已退休在家赋闲。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幼年时代的生活记忆以及一些远离今天时代生活的满族传统民俗文化分外珍惜和眷恋,开始以剪纸的形式集中表现那些已被人渐渐淡忘的满族民间传统习俗和文化。她这一时期的作品题材相对集中,更多地表现出对民族传统的回归与记忆,主要表现满族传统社会的生产、生活、起居、时令、节气、祭祀、风俗习惯等,如《忙年》《接厕姑》《东北三大怪》等,以剪纸的形式将满族传统的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记录和保存。
特点
满族气息浓郁
初春枝满族剪纸是以反映辽沈地区满族传统社会生活为特征的民间剪纸艺术。其作品依附于满族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环境,主要表现辽沈地区满族民众的日常生活,具有浓郁的满族民俗文化特色。近年来,她的部分作品已先后被美国、德国、瑞士等国家的学术界和博物馆收藏。
民俗韵味突出
初春枝的剪纸作品既体现着同中华民族传统剪纸一脉相承的艺术特质,又折射着辽沈地区满族女性对其民族传统习俗文化的独特认知与挚爱。她的剪纸作品以风俗画的形式集中表现了辽沈地区满族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民间岁时礼俗,在艺术表现方面,体现着满族民间的审美情趣,保持了相对原始、古拙的传统韵味,反映出辽沈区域满族民众的文化与审美投射,具有明显的文化审美价值与实用功能。
技艺手法古朴
初春枝在剪纸创作中对物象的观察与表现主要出自纯朴的感情与直觉的印象,因此她的作品具有一种浑厚、单纯、简洁、古拙的特殊风格。在继承家族传统的剪纸技艺基础上,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她的创作技法是刀剪并用,刀剪随手走,手随心动,表现手法以镂空为主,画面丰满,其线条有时自然随意,有时工细纤巧,以富有感染力的形式美表达了辽沈区域满族民众独有的审美情趣。从总体上看,其作品立意上最大的特点是写形、写意、写神、写心;形式上粗旷、朴拙、浑厚、洗练是其剪纸的特色。尤其她近年来创作的一些表现满族传统社会生活及民间礼俗为题材的系列作品,画面构图凝炼而传神,布局取舍大胆,主题形象突出,物象姿态夸张,人物造型优美,富有节奏感,体现出一种朴实无华的气蕴。
价值
初春枝与一般的民间剪纸艺术家不同,她不仅是一名满族传统剪纸艺术传人,尤为难得的是,她还有以剪纸艺术来记录满族传统文化以使其传于后世的文化自觉。作为一名在辽沈地区民间文化沃土上成长起来的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家,她的剪纸作品内容涉及到满族传统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对于研究辽沈地区满族的历史、民间信仰、生产、生活习俗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人文传承价值。同时,她的剪纸作品也体现出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对于美学、民俗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