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清末民国初年,瑞蚨祥已成为北京最大的绸布店。北京瑞蚨祥绸布店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为旧京城“八大祥”之首。北京城流传多年的歌谣“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踩内联升”是对瑞蚨祥名满京城的生动写照。
北京的老字号商家数不胜数,前门一带的老店铺更是鳞次栉比、麇集扎堆。可要说至今还是原汁原味的老字号店堂,大栅栏内恐怕只有瑞蚨祥绸布店了。不信您瞅瞅去,那是一座带有天井的老式二层楼,牌匾是清末秀才李林庠写的,第二道门的门柱下还遗留着刻有青蚨的铜箍。
北京瑞蚨祥绸布店,是山东人孟洛川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在前门外大栅栏里路北开办的。孟洛川是孟子的后裔,山东章丘县旧军镇人。这一带布行人很多,孟洛川的祖祖辈辈也都是干布行的。
他的父亲孟鸿升在山东济南是有名的商人。在山东有一种土布叫大捻布,这种布经久耐穿,很受当地人的欢迎。孟鸿升为人勤俭肯干,不辞劳苦,一年四季奔忙于城市与乡村之间,贩卖大捻布。经过多年的辛劳,他积蓄了一些钱财,于同治九年(1870年),在济南城内开设了瑞蚨号布店(后改名瑞蚨祥)。孟鸿升虽然是个商人,但他很好学,粗通文墨,结识了几个文人墨客。孟鸿升认为大多数店铺的店名都很粗俗,不太可取。他想给自己开的布店取个既文雅又吉祥的字号。因此,他特意邀请了几个好友来家做客,经过推敲,几个人都认为“瑞蚨”两个字好,可做名号。
何谓“瑞蚨”?据说是引用了“青蚨还钱”这一典故。“蚨”是远古时期的一种神虫,一母一子,孩子出门时,母亲将血抹在孩子身上,不管它飞到哪里都能飞回家,飞回母亲的怀抱。青蚨还代表古代的铜钱。当年的老板为店取名瑞蚨祥,就是希望借祥瑞的吉祥意味,加上能带来金钱的青蚨,瑞蚨祥能财源滚滚。买卖开张后,生意确实很兴隆。光绪六年(1880年)左右,孟鸿升去世,他儿子孟洛川当了瑞蚨号的经理。孟洛川年轻有为,善于动脑子,掌管瑞蚨号后,生意更为兴旺。他为扩充营业,在章丘办了个织布厂,专织大捻布,自产自销。店铺的门面,从两间扩大为三间,并把“瑞蚨号”改为“瑞蚨祥”,求得更加吉祥之意。
从第二代传人孟洛川开始进京经商,在清光绪初年,由孟瓤侯在前门外鲜鱼口内抄手胡同租房设庄,批发大捻布。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以后,洋布大量涌入我国,孟瓤侯向孟洛川建议,开设布店,孟洛川出资8万两银,在大栅栏买到铺面房,正式开办瑞蚨祥布店。
到清末民国初年,瑞蚨祥已成为北京最大的绸布店。拥有五个字号,即东鸿记茶庄,瑞蚨祥总店 (也称东号),鸿记皮货店,西鸿记茶庄,西鸿记绸布店(也称西号),均位于大栅栏街内。北京瑞蚨祥绸布店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为旧京城“八大祥”之首。北京城流传多年的歌谣“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踩内联升”是对瑞蚨祥名满京城的生动写照。
瑞蚨祥当年的货场分为前柜、二柜和楼上三大部分,前柜卖青、蓝、白布,二柜卖中高档布匹。楼上卖丝绸、皮货等高档商品。顾客到来时,先由四个年纪较大的职工拉开大门,含笑迎接,然后由售货员上来请坐、看茶,根据顾客需要,送上商品,顾客要不要均可。
瑞蚨祥以货真价实、服务周到赢得了广大顾客。瑞蚨祥的色布是选用上好的白布加工的,缩水率小,下水不褪色,最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和信任。
1900年,瑞蚨祥毁于八国联军的洗劫,不久重建开业。恢复营业的瑞蚨祥仍然以货品纯正、花色新颖著称。现在瑞蚨祥仍自行设计花样,派专人、选厂家“定产品”,并绣明“瑞蚨祥鸿记”字样。其优良的布匹、绸缎仍为海内外游客所称道。其开办的“传统服装服饰展”也是文商结合的典范。
瑞蚨祥的经营范围包括绸缎、呢绒、棉布、皮货、化纤、民族服装服饰等。瑞蚨祥的经营作风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而且高、中、低档商品齐全,有官僚、富商、大户所需的绸缎、呢绒、皮毛,有一般平民和乡村农民所用的蓝布、白布、花布。瑞蚨祥的绸缎呢绒都在苏州定织,并在每匹绸缎的机头处织上“瑞蚨祥”的字样。瑞蚨祥的花色布匹,深受广大劳动群众的欢迎,因为他们都是用上好的棉纱交给作坊定织定染的,这种布缩水小,不褪色。另外,瑞蚨祥同贵族、官僚、富户做生意,都是平时买东西不要现钱,采用记账、年终结算清账的办法。像军阀时期的袁世凯、段祺瑞、黎元洪、吴佩孚,北京沦陷时的王揖唐、王克敏,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一些官僚等,都买瑞蚨祥的东西。有的一次成交上万元。他们买东西不管多少都是记账。
瑞蚨祥的买卖兴隆,发展快,到了民国初年,利用瑞蚨祥的盈利,在天津、青岛、烟台等地,开设了几号瑞蚨祥绸布店。
解放后,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面料就是瑞蚨祥提供的。1954年,瑞蚨祥率先实行了公私合营,五个字号合并为一,改成以经营绸缎、呢绒、皮货为主的布店。现在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基本保持了原来的建筑风貌,天井式的房屋结构,门面上的石雕、罩棚等仍保存完好。营业面积有一千多平方米。近几年来,瑞蚨祥已有了自己的“品牌”,以神话中形似蝉蝗一对母子“蚨”为图案,申报注册了自己的标志,加工制作体现东方女性和中国丝绸特有风韵美的多款式的“瑞蚨祥”牌民族服装。
北京的老字号商家数不胜数,前门一带的老店铺更是鳞次栉比、麇集扎堆。可要说至今还是原汁原味的老字号店堂,大栅栏内恐怕只有瑞蚨祥绸布店了。不信您瞅瞅去,那是一座带有天井的老式二层楼,牌匾是清末秀才李林庠写的,第二道门的门柱下还遗留着刻有青蚨的铜箍。
北京瑞蚨祥绸布店,是山东人孟洛川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在前门外大栅栏里路北开办的。孟洛川是孟子的后裔,山东章丘县旧军镇人。这一带布行人很多,孟洛川的祖祖辈辈也都是干布行的。
他的父亲孟鸿升在山东济南是有名的商人。在山东有一种土布叫大捻布,这种布经久耐穿,很受当地人的欢迎。孟鸿升为人勤俭肯干,不辞劳苦,一年四季奔忙于城市与乡村之间,贩卖大捻布。经过多年的辛劳,他积蓄了一些钱财,于同治九年(1870年),在济南城内开设了瑞蚨号布店(后改名瑞蚨祥)。孟鸿升虽然是个商人,但他很好学,粗通文墨,结识了几个文人墨客。孟鸿升认为大多数店铺的店名都很粗俗,不太可取。他想给自己开的布店取个既文雅又吉祥的字号。因此,他特意邀请了几个好友来家做客,经过推敲,几个人都认为“瑞蚨”两个字好,可做名号。
何谓“瑞蚨”?据说是引用了“青蚨还钱”这一典故。“蚨”是远古时期的一种神虫,一母一子,孩子出门时,母亲将血抹在孩子身上,不管它飞到哪里都能飞回家,飞回母亲的怀抱。青蚨还代表古代的铜钱。当年的老板为店取名瑞蚨祥,就是希望借祥瑞的吉祥意味,加上能带来金钱的青蚨,瑞蚨祥能财源滚滚。买卖开张后,生意确实很兴隆。光绪六年(1880年)左右,孟鸿升去世,他儿子孟洛川当了瑞蚨号的经理。孟洛川年轻有为,善于动脑子,掌管瑞蚨号后,生意更为兴旺。他为扩充营业,在章丘办了个织布厂,专织大捻布,自产自销。店铺的门面,从两间扩大为三间,并把“瑞蚨号”改为“瑞蚨祥”,求得更加吉祥之意。
从第二代传人孟洛川开始进京经商,在清光绪初年,由孟瓤侯在前门外鲜鱼口内抄手胡同租房设庄,批发大捻布。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以后,洋布大量涌入我国,孟瓤侯向孟洛川建议,开设布店,孟洛川出资8万两银,在大栅栏买到铺面房,正式开办瑞蚨祥布店。
到清末民国初年,瑞蚨祥已成为北京最大的绸布店。拥有五个字号,即东鸿记茶庄,瑞蚨祥总店 (也称东号),鸿记皮货店,西鸿记茶庄,西鸿记绸布店(也称西号),均位于大栅栏街内。北京瑞蚨祥绸布店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为旧京城“八大祥”之首。北京城流传多年的歌谣“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踩内联升”是对瑞蚨祥名满京城的生动写照。
瑞蚨祥当年的货场分为前柜、二柜和楼上三大部分,前柜卖青、蓝、白布,二柜卖中高档布匹。楼上卖丝绸、皮货等高档商品。顾客到来时,先由四个年纪较大的职工拉开大门,含笑迎接,然后由售货员上来请坐、看茶,根据顾客需要,送上商品,顾客要不要均可。
瑞蚨祥以货真价实、服务周到赢得了广大顾客。瑞蚨祥的色布是选用上好的白布加工的,缩水率小,下水不褪色,最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和信任。
1900年,瑞蚨祥毁于八国联军的洗劫,不久重建开业。恢复营业的瑞蚨祥仍然以货品纯正、花色新颖著称。现在瑞蚨祥仍自行设计花样,派专人、选厂家“定产品”,并绣明“瑞蚨祥鸿记”字样。其优良的布匹、绸缎仍为海内外游客所称道。其开办的“传统服装服饰展”也是文商结合的典范。
瑞蚨祥的经营范围包括绸缎、呢绒、棉布、皮货、化纤、民族服装服饰等。瑞蚨祥的经营作风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而且高、中、低档商品齐全,有官僚、富商、大户所需的绸缎、呢绒、皮毛,有一般平民和乡村农民所用的蓝布、白布、花布。瑞蚨祥的绸缎呢绒都在苏州定织,并在每匹绸缎的机头处织上“瑞蚨祥”的字样。瑞蚨祥的花色布匹,深受广大劳动群众的欢迎,因为他们都是用上好的棉纱交给作坊定织定染的,这种布缩水小,不褪色。另外,瑞蚨祥同贵族、官僚、富户做生意,都是平时买东西不要现钱,采用记账、年终结算清账的办法。像军阀时期的袁世凯、段祺瑞、黎元洪、吴佩孚,北京沦陷时的王揖唐、王克敏,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一些官僚等,都买瑞蚨祥的东西。有的一次成交上万元。他们买东西不管多少都是记账。
瑞蚨祥的买卖兴隆,发展快,到了民国初年,利用瑞蚨祥的盈利,在天津、青岛、烟台等地,开设了几号瑞蚨祥绸布店。
解放后,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面料就是瑞蚨祥提供的。1954年,瑞蚨祥率先实行了公私合营,五个字号合并为一,改成以经营绸缎、呢绒、皮货为主的布店。现在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基本保持了原来的建筑风貌,天井式的房屋结构,门面上的石雕、罩棚等仍保存完好。营业面积有一千多平方米。近几年来,瑞蚨祥已有了自己的“品牌”,以神话中形似蝉蝗一对母子“蚨”为图案,申报注册了自己的标志,加工制作体现东方女性和中国丝绸特有风韵美的多款式的“瑞蚨祥”牌民族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