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言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具有抑扬顿挫的音韵之美,有端庄大方的形体之美,有简洁优雅的意义之美,意蕴悠长,充满诗意和灵性。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想方设法让课堂形式多样化,让教学内容纷繁化,让教学目的少些功利化,学生的语文素养会一点点提高的,语文课才能重新焕发光彩,充满魅力。
一、写出汉字神韵,找回语文的建筑之美
汉字是世上最美的文字之一,历史悠久,精美绝伦。它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嬗变,凝结着中华文明的精华,无数文人墨客都把汉字书写当作毕生追求,由此诞生了“书法”艺术。一杆毛笔写不尽华夏风流,一方石砚磨不尽人生春秋,几家池塘被墨染?多少芭蕉被画残?王羲之 、颜真卿书寫的汉字的神韵依然在横、撇、点、竖、勾之间流转,四四方方、刚直有力还是它的精神。如著名学者周汝昌说:“写字,是一个有起码文化素养的中国人所必须留意的事情……喜爱书法讲求书道,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光辉历史的一个最有特色最为高级的文化表现与文化要求。这是个全民族的大事情。”
如今书写汉字被遗忘了,有电脑的简便,谁还肯用笔好好书写呢?语文的形体之美正在坍塌。看看学生的作业,字迹潦草,歪歪扭扭的占到80%以上,考试卷子上,涂涂画画脏乱不堪者随处可见。该重视了!教育部门发出了呼吁,制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并公布,可是教育管理部门却没相应的措施让人们对汉字重视起来,如果学校不重视,教师无力改变。
管理者要用种种措施激发学生的练字热情,引发全民练汉字热潮,这样汉字的书写才有可能改观。学校要开设真正的书法课,组织各种书法比赛促进汉字书写,并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每周一次的书法课由书写较好的老师承担,让他们给学生做书写的规范指导,并引导学生摹帖来练,当堂评价学生书写的优劣,让学生心生成就感。
二、 回归吟哦,找回语文的音韵之美
韩军老师对诵读有深刻的体会,总结出九种妙法,值得我们借鉴。这九种方法是“ 正己意”、“准其音”、“放其声”、“理其层”、“揣其意”、“摹其情”、“想其景”、“演其形”、“熟其文”这是他多年的实践得出的经验总结,我们不可能一下学会,我们最起码要从“正己意”、“准其音”开始进行诵读的尝试,让教室和校园总回荡着琅琅的读书声,再进一步去深入探讨诵读的妙法,让语文的音韵之美真正体现出来,让学生走到文字的深处,抵达文字审美,进入到语文学习的至境。
诵读技巧的训练应突出停顿、重音、语调、节奏等四方面。重音在词句中出现,是体现语意的重要手段,重音的确定还要根据作者的着眼点和表情达意中的停顿,而不单是生理上换气的需要,是表情达意的需要。语调是用来表情达意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调子。节奏指的是朗读全篇作品过程中所显示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节奏的把握应立足于作品的全篇和整体。换等朗读时运用节奏应从具体作品、具体层次、具体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入手。其实方法是死的,只有真正的理解文本,带上充沛的、合适的情感,朗读就有了灵魂,技巧就是其次了。
三 、涵咏语言文字,找寻语文的灵魂之美
《新课标》强调重视诵读和积累,积累不仅要积累生活材料,还要积累语言材料和文章模式。最重要的方法是反复背诵 一些优秀的古诗词作品,进而丰富词汇,丰富语汇,并掌握大量的结构技法,日后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文字表达都会文思泉涌,口吐莲花,妙语连珠。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写随笔,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读书随笔或生活随笔,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一直在做着这样的尝试,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幸的是韩军老师也是这样的做法,我觉得有了做下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积累多了,学生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飞跃。
给学生感知语言的方法,教会学生感知语言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和生活经验。能快速辨别和品味普通话和方言,口头语和书面语,生活语和职业语,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以及其中的正误、优劣、文野、俗雅等。还要品味那些言外之音和弦外之音。让学生具有对语言的通感能力,也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感觉之间的灵活转换,就可以让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的感觉直观化,许多感觉会一语道破。利用幽默感,幽默感总是含而不露,需要我们通过想象填充空白使思路跨越阻碍进入新境界。
语文课的美在陷落,专家们在呼吁,一线教师的觉醒者在行动,他们在艰难的前行中积极地探索着、践行着。无论是哪种努力,都是出于对语文的真切热爱,对语文教育怀有殷切的期望。虽然我们的见识还浅薄,但只要不停地探索研究下去,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总会有深刻的那一天。象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北冶镇中心学校(471811)
一、写出汉字神韵,找回语文的建筑之美
汉字是世上最美的文字之一,历史悠久,精美绝伦。它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嬗变,凝结着中华文明的精华,无数文人墨客都把汉字书写当作毕生追求,由此诞生了“书法”艺术。一杆毛笔写不尽华夏风流,一方石砚磨不尽人生春秋,几家池塘被墨染?多少芭蕉被画残?王羲之 、颜真卿书寫的汉字的神韵依然在横、撇、点、竖、勾之间流转,四四方方、刚直有力还是它的精神。如著名学者周汝昌说:“写字,是一个有起码文化素养的中国人所必须留意的事情……喜爱书法讲求书道,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光辉历史的一个最有特色最为高级的文化表现与文化要求。这是个全民族的大事情。”
如今书写汉字被遗忘了,有电脑的简便,谁还肯用笔好好书写呢?语文的形体之美正在坍塌。看看学生的作业,字迹潦草,歪歪扭扭的占到80%以上,考试卷子上,涂涂画画脏乱不堪者随处可见。该重视了!教育部门发出了呼吁,制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并公布,可是教育管理部门却没相应的措施让人们对汉字重视起来,如果学校不重视,教师无力改变。
管理者要用种种措施激发学生的练字热情,引发全民练汉字热潮,这样汉字的书写才有可能改观。学校要开设真正的书法课,组织各种书法比赛促进汉字书写,并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每周一次的书法课由书写较好的老师承担,让他们给学生做书写的规范指导,并引导学生摹帖来练,当堂评价学生书写的优劣,让学生心生成就感。
二、 回归吟哦,找回语文的音韵之美
韩军老师对诵读有深刻的体会,总结出九种妙法,值得我们借鉴。这九种方法是“ 正己意”、“准其音”、“放其声”、“理其层”、“揣其意”、“摹其情”、“想其景”、“演其形”、“熟其文”这是他多年的实践得出的经验总结,我们不可能一下学会,我们最起码要从“正己意”、“准其音”开始进行诵读的尝试,让教室和校园总回荡着琅琅的读书声,再进一步去深入探讨诵读的妙法,让语文的音韵之美真正体现出来,让学生走到文字的深处,抵达文字审美,进入到语文学习的至境。
诵读技巧的训练应突出停顿、重音、语调、节奏等四方面。重音在词句中出现,是体现语意的重要手段,重音的确定还要根据作者的着眼点和表情达意中的停顿,而不单是生理上换气的需要,是表情达意的需要。语调是用来表情达意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调子。节奏指的是朗读全篇作品过程中所显示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节奏的把握应立足于作品的全篇和整体。换等朗读时运用节奏应从具体作品、具体层次、具体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入手。其实方法是死的,只有真正的理解文本,带上充沛的、合适的情感,朗读就有了灵魂,技巧就是其次了。
三 、涵咏语言文字,找寻语文的灵魂之美
《新课标》强调重视诵读和积累,积累不仅要积累生活材料,还要积累语言材料和文章模式。最重要的方法是反复背诵 一些优秀的古诗词作品,进而丰富词汇,丰富语汇,并掌握大量的结构技法,日后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文字表达都会文思泉涌,口吐莲花,妙语连珠。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写随笔,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读书随笔或生活随笔,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一直在做着这样的尝试,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幸的是韩军老师也是这样的做法,我觉得有了做下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积累多了,学生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飞跃。
给学生感知语言的方法,教会学生感知语言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和生活经验。能快速辨别和品味普通话和方言,口头语和书面语,生活语和职业语,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以及其中的正误、优劣、文野、俗雅等。还要品味那些言外之音和弦外之音。让学生具有对语言的通感能力,也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感觉之间的灵活转换,就可以让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的感觉直观化,许多感觉会一语道破。利用幽默感,幽默感总是含而不露,需要我们通过想象填充空白使思路跨越阻碍进入新境界。
语文课的美在陷落,专家们在呼吁,一线教师的觉醒者在行动,他们在艰难的前行中积极地探索着、践行着。无论是哪种努力,都是出于对语文的真切热爱,对语文教育怀有殷切的期望。虽然我们的见识还浅薄,但只要不停地探索研究下去,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总会有深刻的那一天。象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北冶镇中心学校(47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