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住在平房,我很庆幸我住在平房,在这儿还可以看到星星——你知道在北京这个地方,能看到星星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市区的天空,永远被霓虹映成脏旧的橘红色,像一块脱了色的大抹布。而在平房,你能看见缎子一样滑润的夜幕从天垂落。这时的天空如果是淡青色的,会看见两片轻绡似的白云;如果是瓦蓝色的,会看到满天的星星像钻石一样迷人璀璨。
而且在平房外边,还生长着缤纷的野花。其实我的平房外边也是窄窄的水泥路。但关键是靠着墙的地方,一块水泥裂开,露出了那么一小块泥土,巴掌大的古铜色的地面上,长满了野花。(引出了叙述对象野花,交代了其生长环境的局促,凸显出野花顽强的生命力)
有一种长着细细的藤蔓,挂着心形的深绿色叶子,中间开着两朵花,很像喇叭花,但不是。喇叭花的花冠像丝绸一样柔软轻盈,朴实无华,每天都仰着脸,很灿烂地笑着,样子有些不谙世事的单纯。(“仰着脸”“不谙世事”等拟人手法的运用进一步把野花的“单纯”和盘托出)另外一种花,茎秆粗壮,叶子细长,像用碧玉雕刻出来那般沉稳高贵。花朵像玲珑的酒杯,颜色白得如月光般皎洁。还有一种我能叫得出名字的花:蒲公英。它的边缘刻着锯齿的叶子亭亭伸展,像舞女展开的裙裾。饱满多汁的茎上开着一朵金灿灿的花,像杂技演员表演着转碟子的游戏,造型颇为优美。在蒲公英密密麻麻的花瓣里,还有一种漆黑亮丽的菱形虫子在忙忙碌碌,用手一碰,它们的尾部就会像鱼尾一样恣肆摆动。
这三种野花都是我童年里见过的,在豫西那个偏僻的小山村,沟沟坎坎上到处都是它们的影子。所以当我看到这些花,看到它们随风摇曳,或者凝神思索,我都会想到故乡飘着清香的原野,一个一个稻草人伸着手,风在它们之间不停地穿梭。(“我”由眼前所见随风摇曳或凝神思索的野花想到故乡豫西原野上风中一个一个的稻草人,虚实结合,引人遐想)
从胡同口望过去,这些生长着的花仿佛是水泥路的灵魂。它们开谢随意,但也不都是洒脱的,它们的叶子有时会变黄,花朵有时会失色,显现出几分萎靡。我知道它们心里对这世界有些疑惑,有些猜测的缭乱,那时它们心里就有些隐隐的痛。(作者将心比心,把花视为知心朋友,赋予人的情感,感悟其风雨人生路上的“疑惑”“缭乱”与“隐隐的痛”,进而为下文“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共鸣蓄势)我不是花,我听不懂它们细微的言语,但我知道它们经历的风雨,生命都一样坚强与脆弱,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我每天上班时会看见它们,下班时会看见它们。它们不是我所期待的事物,但它们和我有着说不出的机缘,像在我心中注定要驻足的人那样。夜里狂风呼啸,我缩在被子里,感到冷和害怕,但我不停地想,花儿就在这里,在我的平房之外,一推开门,就可以看见。我们相互微笑,或者彼此神伤,如此心有灵犀。即使有一天这些花不见了,胡同又变成一片混沌的灰蒙蒙的颜色,我依然会感到慰藉。因为它们只不过换了地方,移植到我的梦里而已。它们在那里生活美好,散发着木屑一样的清香,被我的记忆滋润得枝青叶绿、姹紫嫣红。而我则能享受到心灵相偎的甜蜜。
(选自《聆听苦海的福音》,浙江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赏析
作者通过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野花带给自己的生命感悟,总结出了自己的生命格言——生命都一样坚强与脆弱,因为懂得,所以慈悲。這颗一尘不染的心,超凡脱俗,喜欢居住平房,喜欢平房外水泥路的灵魂——野花。这颗恬静灵动的心,从不起眼的野花中领悟到生命个体间的似曾相识,坚强与脆弱,洒脱与挣扎,怒放与萎靡。也许正是这份惺惺相惜,“我”体察到了人类与野花一样,平凡、卑微。当生命被生活推向极致时,往往会展现出一些从容之美,临挫折而不惊,处风霜而不危。倘若生命有了这份坚守与笃定,就是最易被仰视、珍爱的精灵。
而且在平房外边,还生长着缤纷的野花。其实我的平房外边也是窄窄的水泥路。但关键是靠着墙的地方,一块水泥裂开,露出了那么一小块泥土,巴掌大的古铜色的地面上,长满了野花。(引出了叙述对象野花,交代了其生长环境的局促,凸显出野花顽强的生命力)
有一种长着细细的藤蔓,挂着心形的深绿色叶子,中间开着两朵花,很像喇叭花,但不是。喇叭花的花冠像丝绸一样柔软轻盈,朴实无华,每天都仰着脸,很灿烂地笑着,样子有些不谙世事的单纯。(“仰着脸”“不谙世事”等拟人手法的运用进一步把野花的“单纯”和盘托出)另外一种花,茎秆粗壮,叶子细长,像用碧玉雕刻出来那般沉稳高贵。花朵像玲珑的酒杯,颜色白得如月光般皎洁。还有一种我能叫得出名字的花:蒲公英。它的边缘刻着锯齿的叶子亭亭伸展,像舞女展开的裙裾。饱满多汁的茎上开着一朵金灿灿的花,像杂技演员表演着转碟子的游戏,造型颇为优美。在蒲公英密密麻麻的花瓣里,还有一种漆黑亮丽的菱形虫子在忙忙碌碌,用手一碰,它们的尾部就会像鱼尾一样恣肆摆动。
这三种野花都是我童年里见过的,在豫西那个偏僻的小山村,沟沟坎坎上到处都是它们的影子。所以当我看到这些花,看到它们随风摇曳,或者凝神思索,我都会想到故乡飘着清香的原野,一个一个稻草人伸着手,风在它们之间不停地穿梭。(“我”由眼前所见随风摇曳或凝神思索的野花想到故乡豫西原野上风中一个一个的稻草人,虚实结合,引人遐想)
从胡同口望过去,这些生长着的花仿佛是水泥路的灵魂。它们开谢随意,但也不都是洒脱的,它们的叶子有时会变黄,花朵有时会失色,显现出几分萎靡。我知道它们心里对这世界有些疑惑,有些猜测的缭乱,那时它们心里就有些隐隐的痛。(作者将心比心,把花视为知心朋友,赋予人的情感,感悟其风雨人生路上的“疑惑”“缭乱”与“隐隐的痛”,进而为下文“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共鸣蓄势)我不是花,我听不懂它们细微的言语,但我知道它们经历的风雨,生命都一样坚强与脆弱,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我每天上班时会看见它们,下班时会看见它们。它们不是我所期待的事物,但它们和我有着说不出的机缘,像在我心中注定要驻足的人那样。夜里狂风呼啸,我缩在被子里,感到冷和害怕,但我不停地想,花儿就在这里,在我的平房之外,一推开门,就可以看见。我们相互微笑,或者彼此神伤,如此心有灵犀。即使有一天这些花不见了,胡同又变成一片混沌的灰蒙蒙的颜色,我依然会感到慰藉。因为它们只不过换了地方,移植到我的梦里而已。它们在那里生活美好,散发着木屑一样的清香,被我的记忆滋润得枝青叶绿、姹紫嫣红。而我则能享受到心灵相偎的甜蜜。
(选自《聆听苦海的福音》,浙江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赏析
作者通过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野花带给自己的生命感悟,总结出了自己的生命格言——生命都一样坚强与脆弱,因为懂得,所以慈悲。這颗一尘不染的心,超凡脱俗,喜欢居住平房,喜欢平房外水泥路的灵魂——野花。这颗恬静灵动的心,从不起眼的野花中领悟到生命个体间的似曾相识,坚强与脆弱,洒脱与挣扎,怒放与萎靡。也许正是这份惺惺相惜,“我”体察到了人类与野花一样,平凡、卑微。当生命被生活推向极致时,往往会展现出一些从容之美,临挫折而不惊,处风霜而不危。倘若生命有了这份坚守与笃定,就是最易被仰视、珍爱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