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ficaln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民英语水平的提高,英语阅读的难度也逐年加大。笔者认为,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词汇量不够
  词汇是句子中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在阅读中遇到一定数量的生词是不可避免的。有些生词对文章的理解没有任何影响,可以直接略过。如,一些专有名词,学生不需要知道这些专有名词的确切含义,只需要判断出它是人名、地名还是组织名称即可。而有些生词虽然不是专有名词,但它们占据的位置属于修饰说明成分,去掉它们后不影响全句的含义。尽管新句子在语法上可能有所欠缺,但在整體意义上是完整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几乎不用考虑推测生词的含义,就可以直接得出句子大意,迅速完成阅读。有些生词对文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这些生词可以利用上下文来推测其含义。
  二、看不懂长句、难句
  仅仅依靠一定的词汇量和一定的猜词能力来理解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有的文章虽然是个单句,但句子很长,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对这种单句,笔者认为应当指导学生把握住句子的谓语,迅速判断出该长句属于哪种基本句型,再找出主语、宾语或表语等其他成分。这样也有利于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长句。如,Many of the world’s pollution problems have been caused by the crowding of large groups of people into the city. 这个句子的谓语部分是由have been caused by 引起的。把谓语抓住以后,就能知道这个句子是说一种现象是由另一种现象引起的。
  三、缺乏一定的背景知识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如:“You are ,indeed, a lucky dog”这句话,如果按字面翻译成汉语就是:“你真是一条幸运的狗。” “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是贬义的,如,我们常说“走狗”“癞皮狗”等。可是,在英语中这句话是说:“你真是个幸运儿。”在美国,“狗”是家庭成员,人们往往认为它含有褒情善意。中西文化的差异应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对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而且还应同母语进行适当的比较,以便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从而掌握正确运用英语的方法。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二十六中)
其他文献
中山大学翻译学院  从小我就对英语有着一种别样的情愫,也积累了不少英语学习的方法和心得。但毕竟是日耳曼语系,和中文差异甚大。所以一提到英语,肯定会有考生感觉头大,会为英语而烦扰。英语真的有那么遥不可及吗?英语真的很难提高吗?今天我就跟同学们分享一下英语学习的一些方法和体会。  由于英语是一门综合性技能,英语综合能力提高,考试时也会觉得容易很多。所以我会着重与大家分享一下英语综合素养提高的内容,和我
170多年前,首次发现了用硫黄进行硫化的方法。约在明治年代(1868~1912)后期首次采用了氧化锌(ZnO),在1919年日本引进了硫化促进剂。这些因素有助于现代硫化基础技术的发展。
The lark (according to an ancient legend) was created before the earth itself, and when her father died, as there was no earth, she could find no place of bu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