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焦虑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与应对方式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tju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医务人员的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予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行设计原因调查表对江苏省昆山市3所二级医院653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被调查医务人员中462人有焦虑症状,经分析得出对SAS影响较大的影响因素依次排序为:害怕工作太疲劳而出差错、担心对患者处理不当而与病人、家属闹纠纷、常与工作伙伴争论、影响规律生活节奏、对周围`事物烦躁不感兴趣。结论:管理者应关注这些影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给予有效的干预,有意识的维护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
  【關键词】医务人员;焦虑;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221-01
  
  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期间,常常会面对各种压力,如若不能很好的应对,不仅会影响自身心理健康和工作绩效,甚至会动摇从事医学专业的决心,从而影响医院工作次序的稳定。为保持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提高助产工作的质量,有必要了解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同时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1]。笔者对本市653名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
  选择江苏省昆山市3所二级医院医务人员653名,发放问卷共653份,回收653份,女性为298名,年龄在23岁-53岁,平均39.12岁;男性为355名,年龄在25岁-59岁,平均42.12岁;未婚人员有315名,已婚人员有338名;平均工作时间为12.62年;文化程度为:研究生189名,本科336名,大专128名。
  2 方法
  2.1 测评工具
  (1)焦虑自评量表(SAS)[2],由张(W.K.Zung)编制于1971年。SAS能较好的反映有焦虑倾向者的主观感受。此量表含有2 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项目,按照中国常模结果,其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AS每一个项目均采取5级评分制,分为没有、很轻、中度、偏重、严重5级,分别给予0、1、2、3、4分,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的水平就越低。
  (2)自行设计原因调查表,共包括了16个相关影响因素:年龄、婚姻、学历、护龄、职称、睡眠质量下降、管理层次重视不够、害怕工作太疲劳而出差错、担心对患者处理不当而与病人、家属闹纠纷、常与工作伙伴争论、影响规律生活节奏、对家人照顾不够、对周围事物烦躁不感兴趣、忘性大、感到自己精力不够、工作中做事须反复检查。
  2.2 统计学处理方法:填表前统一指导用语,每个人独立完成问卷。问卷采取自愿、不记名方式,当场独立完成后立即收回。应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发放问卷653份,回收653份,回收率100%。653名医务人员的焦虑得分(51.92±9.7)分, 与国内常模比较,t=11.52,p<0.05,有显著性差异。
  在自行设计原因调查表中的6个项目作为自变量,以SAS总分标准分为应变量,在α=0.05水平上,以stepwise法,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医务人员焦虑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对SAS影响较大的影响因素依次排序为:害怕工作太疲劳而出差错、担心对患者处理不当而与病人家属闹纠纷、常与工作伙伴争论、影响规律生活节奏、对周围事物烦躁不感兴趣,一般回归方程为Y=36.01+0.25X1+0.23X2+0.21X3+0.18X4+0.15X5,见表1。
  4 讨论
  4.1 医务人员焦虑心理状况:调查显示在医务人员群体中,存在着明显的焦虑情绪。调查对象焦虑分值(51.92±9.7)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5。
  4.2 医务人员焦虑心理状况影响因素
  4.2.1 工作太疲劳而出差错:由于临床工作繁重,且多有为急诊,要求医务人员时刻头脑清醒且反应敏捷,加上目前医疗体制改革后社会人群的健康需求的差距使得医务人员相对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明显加大,忙不过来而带来心理紧张,同时医疗过程中时常有患者死亡,终末处理直接导致医务人员不良情绪刺激,一旦不能很好的科学调节自我,容易造成心理焦虑。
  4.2.2 担心对患者处理不当而与病人、家属闹纠纷:担心对患者处理不当,而导致病人、家属不理解以至引起矛盾、纠纷成为影响医务人员焦虑心理的首要影响因素。随着法律知识、医疗知识的普及,人群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各项制度的改革,医疗纠纷案件日益增多,工作相对特殊性,病人、家属更容易产生误解,医务人员的压力较大。
  4.2.3 常与工作伙伴争论:医疗工作有时很难分清具体岗位职责,忙碌时大家都要互相帮助,交接班无法短时间完成,往往造成医务人员烦躁、焦虑情绪。
  4.2.4 影响规律生活节奏:医务工作人员夜班较多,既影响正常的生活节律,也影响他们与家人的相处和对家人的照顾,这样长久以往就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4.2.5 对周围事物烦躁不感兴趣:由于夜班较多,睡眠质量下降,长期的紧张情绪也容易让医务人员对周围事物减少甚至丧失兴趣而感烦躁。
  5 对策
  5.1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医务人员具备良好的伦理道德修养,加强心理卫生知识学习,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耐受力。
  5.2 缓解工作与生活的冲突:管理人员应注意开展心理知识培训,学习如何激发工作积极性,管理人员要多和下属沟通,注意帮助其调节不良情绪的影响,帮助其解决具体问题或正确发泄不良情绪,正确处理好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5.3 加强科学管理:合理明确分工,建立有效科学的激励策略,帮助医务工作人员建立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建立和谐、融洽的工作关系,达到有效完成工作任务并提高医务工作人员心理水平。
  5.4 增加医务人员:作为管理者,可试行培养年轻业务骨干,培训年轻医务人员、医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急救技术等,提高工作的应激能力,全面提升医疗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月华,汤惠琼.夜班护士焦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J].护理学报,2006,13(5):72-73
  [2]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民族出版社,2005:197-198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216-01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症病人及参与各种突发事件的重要场所,是接触注射器、输液针头、刀剪、缝合针等锐利器械及血液的高发科室,因此急诊护士更易发生针刺伤事件。目前日益增多的输液量和注射量大大增加了急诊护士针刺伤的机率,另外,急诊护士抢救和治疗的是多为尚未明确诊断和尚可能处在传染病的潜伏期。因此,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