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时候是乱世,分手大都是生离死别;现在是盛世,分手大都是因为买不起大房子、买不起好车。
曾经一度十分迷恋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在家搜罗很多老上海的电影、电视剧、小说,一头钻进去,俨然是学术研究的架势。我捧着书无比困惑,为什么会有根深蒂固的旧上海情结?母亲很平静地抛下一句话:“因为美女爱英雄。那个年代有很多英雄,现在没有英雄,所以你们这些美女完全没用。”
我扔下书,冲过去抱她,说:“你怎么那么睿智,这就是你发明的美女无用论?简直可以写书了。”
的确,这是一个美女空前多的年代。走在大街上,随便喊一声“美女”,保证能有一半人回头。可是,英雄在哪里?那个年代,国仇家恨、内忧外患,能人志士辈出。一边是战火纷飞,一边是痴情爱恋。因为知道未来连生死都无法掌控,所以分外珍惜现在。那时候是乱世,分手大都是生离死别;现在是盛世,分手大都是因为买不起大房子、买不起好车。也就是那个年代,才能出现倾城之恋。生死攸关之际,真心相见。倾覆一座大都市,成全一段爱恋。如今,只有明码标价、非诚勿扰,每个人都在衡量条件、比对标准。整个城市都在喧闹,看不见也听不见真心。
最近在看一本北京姑娘写的小说。她说,前几年我在北京城里转啊转,就感觉北京太牛了,看车窗外的年轻人,他们穿衣服都不那么讲究,但都那么有风格,每个人都不一样。但现在的北京,满大街都是LV、GUCCI、PRADA了,却看着没那么舒服。
想起前段时间朋友跟我说的一件事。去某公司面试,老板堂而皇之地说,你来这里,就必须把你所有的钱都拿来买名牌,你必须给我穿戴好了才能在这个时尚行业里站稳脚跟。如果你想在我这里挣工资还房贷、过日子,那趁早还是别来了。
当马诺在一边说宁可坐在宝马里哭泣,也不要坐在自行车上欢笑;当韩寒在另一边说,我看见我们的女人搂着有钱人,有钱人搂着官员,官员搂着老板,老板搂着林志玲,你怎么给我心理辅导?我以为,这一切都只是因为多元化的价值观,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穷人、富人、中产、小资、愤青、拜金女……相安无事,共同生存。
直到最近,我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工作关系,我认识一个男的,三十一二岁,开宝马X6,外表很平常,谈工作时也并无异样,但凡涉及到生活便很怪异。比如,他说他单身,我说帮他介绍个女友,问他要什么样的,他说要漂亮的。然后补一句:我是很相信阶级的。再比如,强调他只吃xxx,只去xxx,十几二十万能开什么车;真想象不到,你们怎么都住那么远,这都到天津了吧;小户型有多大?那还不如我家卫生间大。尽管我知道他不是有意的,但是,我的皮肤还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起了一层又一层鸡皮疙瘩。
我原来一直认为有钱人必须低调,必须谦逊,但是,事实往往不是如此。在这个普遍没什么信仰的年代,金钱就是最简单、最直白的信仰。而那些没有灵魂的暴发户、富二代,也最容易把它当成自信的筹码和源泉。
尽管刘瑜说,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高尚住宅”这词便在心里骂,还有“卑鄙住宅”不成;尽管洪晃说,什么“上流社会”,我属于“下流社会”。尽管我也一直认为类似“高尚住宅”、“上流社会”之类都是贬人的话,却忽略了现实中还有那么多人在使劲儿往自己身上贴这样的标签。
当一些有钱人表现得愚不可及,我们也多了很多谈资。尽管有钱人的逻辑也会让人生气不爽。他们的逻辑很简单,男人有钱=高层次=上等阶级,美女没钱=可以朝高层次努力、努力爬向上等阶级。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美女很多、没有英雄的时代。没钱的男人,忙着挣钱;有钱的男人,觉得自己不够有钱,忙着挣钱。还有一部分人忙着自我陶醉,很少有人能把眼睛从钱上挪开。我们要怎样?我们能怎样?是要抱怨、纠结、难过、失望,还是努力保持自己内心的力量,始终相信爱与被爱,不受干扰,不受侵蚀?不管是朋友还是恋人,我们都需要那些内心有温暖力量的人。天长日久,会让你庆幸自己的幸运——有这样的人在身边,拉你站在阳光下。
(摘自“新浪博客”)
曾经一度十分迷恋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在家搜罗很多老上海的电影、电视剧、小说,一头钻进去,俨然是学术研究的架势。我捧着书无比困惑,为什么会有根深蒂固的旧上海情结?母亲很平静地抛下一句话:“因为美女爱英雄。那个年代有很多英雄,现在没有英雄,所以你们这些美女完全没用。”
我扔下书,冲过去抱她,说:“你怎么那么睿智,这就是你发明的美女无用论?简直可以写书了。”
的确,这是一个美女空前多的年代。走在大街上,随便喊一声“美女”,保证能有一半人回头。可是,英雄在哪里?那个年代,国仇家恨、内忧外患,能人志士辈出。一边是战火纷飞,一边是痴情爱恋。因为知道未来连生死都无法掌控,所以分外珍惜现在。那时候是乱世,分手大都是生离死别;现在是盛世,分手大都是因为买不起大房子、买不起好车。也就是那个年代,才能出现倾城之恋。生死攸关之际,真心相见。倾覆一座大都市,成全一段爱恋。如今,只有明码标价、非诚勿扰,每个人都在衡量条件、比对标准。整个城市都在喧闹,看不见也听不见真心。
最近在看一本北京姑娘写的小说。她说,前几年我在北京城里转啊转,就感觉北京太牛了,看车窗外的年轻人,他们穿衣服都不那么讲究,但都那么有风格,每个人都不一样。但现在的北京,满大街都是LV、GUCCI、PRADA了,却看着没那么舒服。
想起前段时间朋友跟我说的一件事。去某公司面试,老板堂而皇之地说,你来这里,就必须把你所有的钱都拿来买名牌,你必须给我穿戴好了才能在这个时尚行业里站稳脚跟。如果你想在我这里挣工资还房贷、过日子,那趁早还是别来了。
当马诺在一边说宁可坐在宝马里哭泣,也不要坐在自行车上欢笑;当韩寒在另一边说,我看见我们的女人搂着有钱人,有钱人搂着官员,官员搂着老板,老板搂着林志玲,你怎么给我心理辅导?我以为,这一切都只是因为多元化的价值观,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穷人、富人、中产、小资、愤青、拜金女……相安无事,共同生存。
直到最近,我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工作关系,我认识一个男的,三十一二岁,开宝马X6,外表很平常,谈工作时也并无异样,但凡涉及到生活便很怪异。比如,他说他单身,我说帮他介绍个女友,问他要什么样的,他说要漂亮的。然后补一句:我是很相信阶级的。再比如,强调他只吃xxx,只去xxx,十几二十万能开什么车;真想象不到,你们怎么都住那么远,这都到天津了吧;小户型有多大?那还不如我家卫生间大。尽管我知道他不是有意的,但是,我的皮肤还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起了一层又一层鸡皮疙瘩。
我原来一直认为有钱人必须低调,必须谦逊,但是,事实往往不是如此。在这个普遍没什么信仰的年代,金钱就是最简单、最直白的信仰。而那些没有灵魂的暴发户、富二代,也最容易把它当成自信的筹码和源泉。
尽管刘瑜说,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高尚住宅”这词便在心里骂,还有“卑鄙住宅”不成;尽管洪晃说,什么“上流社会”,我属于“下流社会”。尽管我也一直认为类似“高尚住宅”、“上流社会”之类都是贬人的话,却忽略了现实中还有那么多人在使劲儿往自己身上贴这样的标签。
当一些有钱人表现得愚不可及,我们也多了很多谈资。尽管有钱人的逻辑也会让人生气不爽。他们的逻辑很简单,男人有钱=高层次=上等阶级,美女没钱=可以朝高层次努力、努力爬向上等阶级。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美女很多、没有英雄的时代。没钱的男人,忙着挣钱;有钱的男人,觉得自己不够有钱,忙着挣钱。还有一部分人忙着自我陶醉,很少有人能把眼睛从钱上挪开。我们要怎样?我们能怎样?是要抱怨、纠结、难过、失望,还是努力保持自己内心的力量,始终相信爱与被爱,不受干扰,不受侵蚀?不管是朋友还是恋人,我们都需要那些内心有温暖力量的人。天长日久,会让你庆幸自己的幸运——有这样的人在身边,拉你站在阳光下。
(摘自“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