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在处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但是,随之带来的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紧张,竞争性也越来越大,由于这个时代带来的压力负重,人类正处于情绪负重时代。人们对社会的认知以及人的情绪、情感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大学院校的学生也开始对社会心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关注。
[关键词] 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8)34-0228-02
时代在发展,知识在进步,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庞大,他们作为一个群体有很大的独特性,也存在许多独特情况,接踵而至的是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校的学习生活与工作生活互相冲突的问题,来自周围环境的压力问题,对宿舍生活的适应问题,是否选择考研的问题,如何选择工作的问题等。在这些情境中极有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焦虑、自卑、烦躁等消极情绪,容易导致心理压力,从而出现心理问题。那么怎样解决这些消极情绪造成的心理问题是我们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让大学生以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并且处理这些问题至关重要,对他们以后步入社会有很大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心理健康是拥有快乐生活的基石。
一、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以及相关定义
(一)心理健康的一般形态
心理健康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心理健康是指内部环境稳定安全,外部环境也非常容易融入进去。因此,在遇到阻碍和危险时,我们内心都不会慌张,能够用适当的方式克服困难,这种稳定、淡然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状态。健康对每个人来说,它的标准都是不同的。在心理学中,心理正常的标准具有以下三个原则:(1)心理与环境是相互融合的。一般情况下,周围环境与心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具有相似性。(2)心理活动与行为是一致的。指我们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与行为具有完整统一的体系。(3)稳定人格的形成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进行各种历练,对心理进行锤炼,由此形成自我独特的人格。
(二)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定义
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的概念相近,但比心理卫生的概念更加具体。心理健康是我们拥有积极阳光的心理,心理卫生则是一些维护心理以及疏通心理的理论知识。心理健康是指正常的思维方式、积极的心理暗示、科学的心理疏导、开朗的性格、独立的人格,具有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等。心理键康关系到一个人对社会可能做出的贡献以及自身人格的形成。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对大学生最基本的关怀。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作用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心理健康方面,还有一个名词称为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相当于人的性格、情绪、积极性等方面的表现,这些心理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其他方面的提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帮助。学生在学习和发展时会引起心理活动和心理的发展,对心理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学生要学习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不只是有教师的教授,关键在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理解,按照学习内容来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优秀,这就是一种心理素质提升的表现。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就是说综合素质的发展,综合素质的发展离不开心理素质的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创造性、发展性都要以心理素质的提升为基础,才能更好地全面发展。在当今时代,信息越来越发达,人们接受的知识越来越多,社会越来越复杂,提升心理素质,提升抗打击能力,提升受挫能力有利于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益于学生人格的发展
每个人都有人格,人格的发展至关重要,那么人格的发展与什么有关呢?据研究,人格的健康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大联系,心理健康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格发展,不容忽视。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会学到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礼义廉耻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塑造全面人格的关键点。如道德观念,我们经常说要做懂礼貌、讲文明的人,那么在学习时就会具备这些性格,进而发展成为懂礼貌、讲文明的人,这就是高度发展。
(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
潜能是人人都有的,有时潜能需要激发,教育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潜能的激发有着显著影响。心理素质的提升,潜能的有效激发,二者统一协调,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发挥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向自主学习转化,适应环境,激发潜能。
三、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
大学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有很多,很大程度上与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相关。大学生的年龄在十七八周岁到二十二三周岁,这个时期是心理问题变化趋势最显著的阶段,也是初步步入更大的社会环境阶段,这个时期不再是初等教育时期,而是过渡到要处理各种关系的大学阶段,学生情绪不稳定,会发生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如人际关系与学习之间的矛盾,自尊、自信与自卑心理之间的矛盾,家庭情况和长相等引起的自卑心理,就业与考研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往往会导致很多严重后果。如果得不到解决,就会产生心理压力、心理焦虑、心理障碍等问题,大学生在这一方面更加敏感,高中阶段要备战高考,家长、教师和自己都处于高度紧绷状态,学生对失败的抵抗力和承受能力都非常薄弱,容易在工作、学习、恋爱、交友等方面经受不住打击,一点小小的挫折就能将他们击败,从此一蹶不振。这些心理问题产生心理压力,甚至是心理疾病。从社会层面来看,日益紧张的生活环境让人们产生紧张感和压迫感。多种因素混合在一起,对大学生造成多方面压力。 (一)客观方面
与初等学校的教育不同,高等学校的教育模式发生了改变。
1.学习模式有了极大变化。在初等教育学习中学习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识,就像房子的建造,中学学习的是地基部分,并且教师随时跟随,叮嘱学习。在高等学校学习的知识是分门别类的,学生分别专注研究一门知识,专业不同,学习的知识不同,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在大学学习中,不再有教师时时刻刻跟着学生学习,而是学生自己把握学习时间,自主学习。
2.生活的环境不一样。中学一般采用走读式,每天和父母居住在一起,生活由父母来打理。大学学校一般都是寄宿式,宿舍、食堂、教室每天三点一线,生活必须自理。这样突然的转变很多学生都适应不了,出现想家、想父母的情况,觉得自己不能再坚持下去了,很容易出现心理压力。
3.人际关系比在中学时要复杂得多。在中学,与自己关系要好的基本都是同学、同桌和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在大学中,一个部门的同事、同学、教师等变得更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主观方面
新生对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1.自高自大的心理。很多学生在考上大学之后,把大学当作了学习的终点,对考上大学这件事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了,在这种自大的心理中,学生往往会松懈下来,每天的生活是上课和玩,觉得自己不学习也会很优秀,盲目自大。
2.对大学的失望和产生自己被忽略的感觉。大学在很多人的想象中都是像电视剧里一样,看到自己真正的学校时,会有失望的感觉,有的学生在中学是尖子生,然而到了大学,优秀的人太多,会觉得自己是籍籍无名,就会产生自己被忽略的感觉。
四、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引导和梳理
心理素质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社会中通过学习而得来的,在心理素质的培养中,教育是关键。我校做了很多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多优异的成绩,但我们的工作也不是完美的,也出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以下是我们的教育方法。
(一)使学校的心理咨询作用发挥到极致
学校心理咨询旨在检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组成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成分。伴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认可和重视心理素质教育,越来越多的院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开设心理咨询室有助于教师走进、观测和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生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有很大帮助,更有助于学生融入集体,更好地认识和适应校园外面的大千世界。随着心理咨询室的建立,一直在寻求完善和多样化的服务系统,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十分有效。
(二)在开学之初进行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尽早发现心理问题
进行心理健康调查是为提早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好记录整理工作,对日后心理问题的疏导有很大帮助,提前发现和预防心理问题。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状况,对症下药,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解决和疏导。在入学之初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提早解决。
(三)在课堂中也要涉及心理素质教育
把心理素质教育运用在课堂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心理素质的认知度,有利于心理素质教育在校园中的工作开展,还对课堂状态和各科目的发展有帮助。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无形中了解与学习。
五、結论
21世纪是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也被称为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社会有着重大变革,文化多元发展,社会舆论指向化严重,工作及生活的压力越来越重,每个人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这就导致了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薄弱,心理问题越来越普遍。所以,我们务必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更加重视这个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正确的思想与心理,才能让学生克服困难,跨过荆棘,全方位发展,直面挑战,迎来属于自己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姚本先,陆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7,30(2):485-488.
[2]沈德立,梁宝勇.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J].心理科学,2006,29(6):1282-1286.
◎编辑 冯永霞
[关键词] 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8)34-0228-02
时代在发展,知识在进步,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庞大,他们作为一个群体有很大的独特性,也存在许多独特情况,接踵而至的是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校的学习生活与工作生活互相冲突的问题,来自周围环境的压力问题,对宿舍生活的适应问题,是否选择考研的问题,如何选择工作的问题等。在这些情境中极有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焦虑、自卑、烦躁等消极情绪,容易导致心理压力,从而出现心理问题。那么怎样解决这些消极情绪造成的心理问题是我们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让大学生以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并且处理这些问题至关重要,对他们以后步入社会有很大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心理健康是拥有快乐生活的基石。
一、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以及相关定义
(一)心理健康的一般形态
心理健康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心理健康是指内部环境稳定安全,外部环境也非常容易融入进去。因此,在遇到阻碍和危险时,我们内心都不会慌张,能够用适当的方式克服困难,这种稳定、淡然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状态。健康对每个人来说,它的标准都是不同的。在心理学中,心理正常的标准具有以下三个原则:(1)心理与环境是相互融合的。一般情况下,周围环境与心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具有相似性。(2)心理活动与行为是一致的。指我们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与行为具有完整统一的体系。(3)稳定人格的形成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进行各种历练,对心理进行锤炼,由此形成自我独特的人格。
(二)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定义
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的概念相近,但比心理卫生的概念更加具体。心理健康是我们拥有积极阳光的心理,心理卫生则是一些维护心理以及疏通心理的理论知识。心理健康是指正常的思维方式、积极的心理暗示、科学的心理疏导、开朗的性格、独立的人格,具有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等。心理键康关系到一个人对社会可能做出的贡献以及自身人格的形成。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对大学生最基本的关怀。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作用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心理健康方面,还有一个名词称为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相当于人的性格、情绪、积极性等方面的表现,这些心理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其他方面的提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帮助。学生在学习和发展时会引起心理活动和心理的发展,对心理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学生要学习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不只是有教师的教授,关键在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理解,按照学习内容来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优秀,这就是一种心理素质提升的表现。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就是说综合素质的发展,综合素质的发展离不开心理素质的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创造性、发展性都要以心理素质的提升为基础,才能更好地全面发展。在当今时代,信息越来越发达,人们接受的知识越来越多,社会越来越复杂,提升心理素质,提升抗打击能力,提升受挫能力有利于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益于学生人格的发展
每个人都有人格,人格的发展至关重要,那么人格的发展与什么有关呢?据研究,人格的健康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大联系,心理健康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格发展,不容忽视。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会学到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礼义廉耻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塑造全面人格的关键点。如道德观念,我们经常说要做懂礼貌、讲文明的人,那么在学习时就会具备这些性格,进而发展成为懂礼貌、讲文明的人,这就是高度发展。
(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
潜能是人人都有的,有时潜能需要激发,教育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潜能的激发有着显著影响。心理素质的提升,潜能的有效激发,二者统一协调,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发挥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向自主学习转化,适应环境,激发潜能。
三、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
大学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有很多,很大程度上与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相关。大学生的年龄在十七八周岁到二十二三周岁,这个时期是心理问题变化趋势最显著的阶段,也是初步步入更大的社会环境阶段,这个时期不再是初等教育时期,而是过渡到要处理各种关系的大学阶段,学生情绪不稳定,会发生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如人际关系与学习之间的矛盾,自尊、自信与自卑心理之间的矛盾,家庭情况和长相等引起的自卑心理,就业与考研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往往会导致很多严重后果。如果得不到解决,就会产生心理压力、心理焦虑、心理障碍等问题,大学生在这一方面更加敏感,高中阶段要备战高考,家长、教师和自己都处于高度紧绷状态,学生对失败的抵抗力和承受能力都非常薄弱,容易在工作、学习、恋爱、交友等方面经受不住打击,一点小小的挫折就能将他们击败,从此一蹶不振。这些心理问题产生心理压力,甚至是心理疾病。从社会层面来看,日益紧张的生活环境让人们产生紧张感和压迫感。多种因素混合在一起,对大学生造成多方面压力。 (一)客观方面
与初等学校的教育不同,高等学校的教育模式发生了改变。
1.学习模式有了极大变化。在初等教育学习中学习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识,就像房子的建造,中学学习的是地基部分,并且教师随时跟随,叮嘱学习。在高等学校学习的知识是分门别类的,学生分别专注研究一门知识,专业不同,学习的知识不同,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在大学学习中,不再有教师时时刻刻跟着学生学习,而是学生自己把握学习时间,自主学习。
2.生活的环境不一样。中学一般采用走读式,每天和父母居住在一起,生活由父母来打理。大学学校一般都是寄宿式,宿舍、食堂、教室每天三点一线,生活必须自理。这样突然的转变很多学生都适应不了,出现想家、想父母的情况,觉得自己不能再坚持下去了,很容易出现心理压力。
3.人际关系比在中学时要复杂得多。在中学,与自己关系要好的基本都是同学、同桌和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在大学中,一个部门的同事、同学、教师等变得更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主观方面
新生对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1.自高自大的心理。很多学生在考上大学之后,把大学当作了学习的终点,对考上大学这件事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了,在这种自大的心理中,学生往往会松懈下来,每天的生活是上课和玩,觉得自己不学习也会很优秀,盲目自大。
2.对大学的失望和产生自己被忽略的感觉。大学在很多人的想象中都是像电视剧里一样,看到自己真正的学校时,会有失望的感觉,有的学生在中学是尖子生,然而到了大学,优秀的人太多,会觉得自己是籍籍无名,就会产生自己被忽略的感觉。
四、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引导和梳理
心理素质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社会中通过学习而得来的,在心理素质的培养中,教育是关键。我校做了很多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多优异的成绩,但我们的工作也不是完美的,也出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以下是我们的教育方法。
(一)使学校的心理咨询作用发挥到极致
学校心理咨询旨在检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组成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成分。伴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认可和重视心理素质教育,越来越多的院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开设心理咨询室有助于教师走进、观测和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生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有很大帮助,更有助于学生融入集体,更好地认识和适应校园外面的大千世界。随着心理咨询室的建立,一直在寻求完善和多样化的服务系统,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十分有效。
(二)在开学之初进行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尽早发现心理问题
进行心理健康调查是为提早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好记录整理工作,对日后心理问题的疏导有很大帮助,提前发现和预防心理问题。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状况,对症下药,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解决和疏导。在入学之初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提早解决。
(三)在课堂中也要涉及心理素质教育
把心理素质教育运用在课堂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心理素质的认知度,有利于心理素质教育在校园中的工作开展,还对课堂状态和各科目的发展有帮助。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无形中了解与学习。
五、結论
21世纪是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也被称为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社会有着重大变革,文化多元发展,社会舆论指向化严重,工作及生活的压力越来越重,每个人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这就导致了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薄弱,心理问题越来越普遍。所以,我们务必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更加重视这个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正确的思想与心理,才能让学生克服困难,跨过荆棘,全方位发展,直面挑战,迎来属于自己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姚本先,陆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7,30(2):485-488.
[2]沈德立,梁宝勇.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J].心理科学,2006,29(6):1282-1286.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