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构建和谐社会已是我党的首要任务。那么社会和谐的前提应该是社会成员的和谐,人口素质的提高。如何提高人口素质,教育担当着神圣使命。我们作为历史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改革创新,优化历史教学,提高教育质量,运用丰富、宝贵的历史资源去培育每一个学生,使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全面实现。要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打破传统授课模式,变枯燥无味为轻松有趣
当代教育家包罗·朗格朗说:“教育和教学不能逃避支配人的行为的伟大法则,那就是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有效集中注意力和稳定积极的学习情感,以及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和努力进取的学习精神。这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活跃的学习动机。在历史教学中应注重课堂教授艺术,采取多样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内驱力。
首先,明确告知学生:学史以明志,学史为报国,从而使之方向明确,态度端正。使学生明确历史学习的目的。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历史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必要的历史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我们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以及有利于我们从历史中吸取营养,“以史为鉴,接受教育,提高认识,掌握技能,服务社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就能激发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其次,博引索征,挖掘史料,创设充满兴趣的教育情景,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历史阐述的是过去的、不可再现的事物,很多内容单靠教师简单乏味的讲解,学生听了枯燥乏味,了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形象生动、风趣幽默、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语言,力求将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情景场面。单调乏味的图画形象化为栩栩如生、富有特色的历史再现,使学生觉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兴趣盎然地随着教师的巧妙诱导而进入一个亲切、印象深刻的过去世界,产生一种真实的心理感受,从而使学生既能学到历史知识,又能接受艺术般的熏陶,为之感染,为之兴奋。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感,刺激了他们的思维,其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在轻松亲近的氛围中悄然增强,带着浓郁的兴趣投入到历史课的学习之中,为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此外,也应考虑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吸引力。
二、 在整个课堂上,必须改变教师单向传授为师生多边互动
法国教育家加里说:“教学法就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起来的方法”。但传统的教学方式突出表现为单向的信息传递渠道,这种状况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受到束缚,阻碍学生能力的发展,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为此,必须由单向传递改变为师生共同参与,教法与学法相结合的多边互动的教学摸式。
第一,正确运用提问式,增强课堂互动性。提问是教学活动中加强多边互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是学问?学问就是要学会怎样问,就是要学会思考问题。”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教育目标精心备课,巧妙设计出富有启发性、指导性的问题。构思巧妙的提问是对学生思维活动的一种有益刺激与训练,它既能引起兴趣,又能激活思维,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又能产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去获取知识的营养。
第二,大胆尝试讨论法,让学生畅所欲言,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讨论法也是加强课堂多向交流、促使学生主动思维,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质疑、探讨、研究、总结,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锻炼和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为了确保讨论课的成功,教学前应先确定主题,提供有关资料,或布置学生在课外搜集、查寻有关材料,然后在课间围绕确立的主题展开讨论。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确立学生代表进行发言,亮出观点,提出论证,自圆其说,最后由教师对讨论活动进行品评总结。教师对讨论活动中学生的各种思路、观点应进行全面客观的点评,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评说对问题的认识及逻辑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与提高,体验参与教学的快感。既有利于唤起学生的顿悟,迸发出创造的灵感与求异的火花,产生突破性的发展,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信心,锻炼思维品质,增进知识的交流与吸收,使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获得充分的激励与调动,学习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这样的教学过程真正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互助互动,双向交流,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历史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 改变学生是知识接收器的被动倾向,千方百计使“要我学”变作“我要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具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旧的教学过程,强调教师的“教”、“教的责任仅仅是由教师将书本中的结论性知识装入学生头脑的记忆库,有的甚至是对书本知识的简单呆板的复述重叙,不管学生能否理解与接受,就是要求学生一定学会。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和自觉性,是被迫学。这种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本不能适应现今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
“授人以鱼,一餮得益;授人以渔,终身受益。”教师的任务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要学生记住多少知识,更重要的应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就是要将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会”,还要教学生“会学”,突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历史科学思维方法的教授、介绍,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方法论传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掌握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解释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提高历史思维的水平,有助于学习过程中的内化和迁移,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尝试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结合章节内容,以及自己的认识程度与思维实际,问题设疑,自思自问,拟出一系列试题、练习题或复习题等,让学生之间相互解答,相互评改,相互交流,互相切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点拨者,这样,在师生关系上,就把教师的主导与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辨证地统一起来,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构建历史的知识体系,掌握好历史知识及基本技能,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本身的素质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掌握学习方法。
总之,历史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教师,一刻也不能忘却研究,忘却探索,忘却创新。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通过他们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激励、启迪他们自我探究、自我创新、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意识潜能。让他们在探索的历程中去体味收获的快感,成功的乐趣,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甜蜜。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河南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
一、 打破传统授课模式,变枯燥无味为轻松有趣
当代教育家包罗·朗格朗说:“教育和教学不能逃避支配人的行为的伟大法则,那就是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有效集中注意力和稳定积极的学习情感,以及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和努力进取的学习精神。这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活跃的学习动机。在历史教学中应注重课堂教授艺术,采取多样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内驱力。
首先,明确告知学生:学史以明志,学史为报国,从而使之方向明确,态度端正。使学生明确历史学习的目的。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历史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必要的历史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我们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以及有利于我们从历史中吸取营养,“以史为鉴,接受教育,提高认识,掌握技能,服务社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就能激发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其次,博引索征,挖掘史料,创设充满兴趣的教育情景,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历史阐述的是过去的、不可再现的事物,很多内容单靠教师简单乏味的讲解,学生听了枯燥乏味,了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形象生动、风趣幽默、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语言,力求将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情景场面。单调乏味的图画形象化为栩栩如生、富有特色的历史再现,使学生觉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兴趣盎然地随着教师的巧妙诱导而进入一个亲切、印象深刻的过去世界,产生一种真实的心理感受,从而使学生既能学到历史知识,又能接受艺术般的熏陶,为之感染,为之兴奋。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感,刺激了他们的思维,其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在轻松亲近的氛围中悄然增强,带着浓郁的兴趣投入到历史课的学习之中,为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此外,也应考虑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吸引力。
二、 在整个课堂上,必须改变教师单向传授为师生多边互动
法国教育家加里说:“教学法就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起来的方法”。但传统的教学方式突出表现为单向的信息传递渠道,这种状况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受到束缚,阻碍学生能力的发展,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为此,必须由单向传递改变为师生共同参与,教法与学法相结合的多边互动的教学摸式。
第一,正确运用提问式,增强课堂互动性。提问是教学活动中加强多边互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是学问?学问就是要学会怎样问,就是要学会思考问题。”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教育目标精心备课,巧妙设计出富有启发性、指导性的问题。构思巧妙的提问是对学生思维活动的一种有益刺激与训练,它既能引起兴趣,又能激活思维,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又能产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去获取知识的营养。
第二,大胆尝试讨论法,让学生畅所欲言,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讨论法也是加强课堂多向交流、促使学生主动思维,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质疑、探讨、研究、总结,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锻炼和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为了确保讨论课的成功,教学前应先确定主题,提供有关资料,或布置学生在课外搜集、查寻有关材料,然后在课间围绕确立的主题展开讨论。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确立学生代表进行发言,亮出观点,提出论证,自圆其说,最后由教师对讨论活动进行品评总结。教师对讨论活动中学生的各种思路、观点应进行全面客观的点评,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评说对问题的认识及逻辑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与提高,体验参与教学的快感。既有利于唤起学生的顿悟,迸发出创造的灵感与求异的火花,产生突破性的发展,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信心,锻炼思维品质,增进知识的交流与吸收,使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获得充分的激励与调动,学习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这样的教学过程真正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互助互动,双向交流,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历史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 改变学生是知识接收器的被动倾向,千方百计使“要我学”变作“我要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具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旧的教学过程,强调教师的“教”、“教的责任仅仅是由教师将书本中的结论性知识装入学生头脑的记忆库,有的甚至是对书本知识的简单呆板的复述重叙,不管学生能否理解与接受,就是要求学生一定学会。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和自觉性,是被迫学。这种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本不能适应现今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
“授人以鱼,一餮得益;授人以渔,终身受益。”教师的任务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要学生记住多少知识,更重要的应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就是要将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会”,还要教学生“会学”,突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历史科学思维方法的教授、介绍,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方法论传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掌握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解释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提高历史思维的水平,有助于学习过程中的内化和迁移,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尝试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结合章节内容,以及自己的认识程度与思维实际,问题设疑,自思自问,拟出一系列试题、练习题或复习题等,让学生之间相互解答,相互评改,相互交流,互相切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点拨者,这样,在师生关系上,就把教师的主导与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辨证地统一起来,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构建历史的知识体系,掌握好历史知识及基本技能,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本身的素质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掌握学习方法。
总之,历史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教师,一刻也不能忘却研究,忘却探索,忘却创新。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通过他们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激励、启迪他们自我探究、自我创新、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意识潜能。让他们在探索的历程中去体味收获的快感,成功的乐趣,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甜蜜。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河南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