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农电体制改革已完成,农村电网覆盖面广,涉及面多,监管难度大,农电管理复杂,本文就此做一些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农村用电 现状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A
目前,农电体制改革已基本完成,但农村电网覆盖面广,涉及千家万户,电力供应工作要求高,监管难度大,农村用电管理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笔者从事农电管理工作多年,本文结合襄阳区农村用电实际,就农村用电现状进行思考及探索。
1 襄阳区农村用电现状
我区拥有3座110KV变电站,11座35KV变电站。主变容量为187.5兆伏安。电网以襄樊主网为依托,形成了110kv为骨干,35kv为主体的供电网络。110kv变电站全部具有两个电源点互为备用,并实现主变及线路备自投,35kv输电线路形成环网,城区配电网已实现“手拉手”供电,发生电网大面积停电的概率较低。襄阳所辖13个乡镇、423个行政村、农村用电客户达21万余户。2009年度襄阳区农村用电量为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67%,线损率为11.55%,同比减少1.19%。
2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供电卡口亟待解决。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使得农村居民用电量增加,农村的供电设施自网改后,部分设施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和供电卡口问题,导致局部电压偏低影响了居民生产和生活用电。
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配网建设标准低。在一期改造中部分台区建设资金不足,采用因陋就简,修旧利废,来节约资金,使得当时的配网建设标准普遍偏低,供电半径大到1000米。目前我区各乡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导线细、老化现象。个别村组低压主干线路线径只有16毫米。远低于目前最低50毫米的用电要求。网改时,由于资金紧张,电杆更换较少,有部分线路直接装在农户墙壁上,随着新农村建设农户搬迁,造成线路档距过大,各村都有不同程度的断杆,随时存在安全隐患。
(2)清除树障举步维艰。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政府开始征收部分土地,村民们为获得高额的补偿费用,在有限的土地上大量种树,有些树种在高压线路的下方。这些树种得十分密集,有的间距只有20厘米,选择的树种大都是成材快的杨树,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就已经长得超过高压导线。林业、堤防部门及部分村民对电力部门砍青扫障不理解、不支持,漫天要价,造成砍青扫障难度大。由于目前农村高低压线路大都是裸体导线,这些树障不仅会导致安全供电事故,而且直接导致频繁停电,更重要的是不便于抢修。
(3)违法建房屡禁不止。部分村民为了眼前利益,私自加盖、扩建房屋,不仅加高了房屋,更从水平方向向电力设施保护区内延伸,导致农村建房没有达到安全距离。
(4)“三线”共杆问题突出。随着农村通讯、有线电视及互联网迅猛发展,有关部门为节省资金、图省事,违章在电力线路杆塔上搭挂通讯、有线电视及互联网线路,严重影响电力线路安全运行,同时也对使用通讯、有线电视及互联网的用户财产及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5)电力设施破坏严重。在电力设施破坏事件中,行为最为恶劣的就是盗窃电力设施。据不完全统计,仅2007年5月至2008年8月,襄阳区就连续发生被盗配变70多台,直接经济损失57万多元。
(6)用电意识有待提高。每年春夏农忙时节,有些村民图省事、怕费钱,往往是找一些旧导线,从自家照明线上擅自接出电路到田间地头,进行排灌或照明。由于是用户资产,电力企业又无执法权,在管理上也是力不从心。近两年,由于用户私拉乱接和不规范用电造成的人身触电事故7起,死亡7人。
3 建议和意见
(1)加大电力设施资金投入。一是增加变压器,缩短供电半经。按照最大供电半经500米的要求,全区还需新增变压器147台16160 KVA,约需资金1030万元。二是改造老化过细线路,加粗导线,更新电杆。全区急需新增导线60km,电杆2000根,约需资金300万元,这些改造费用庞大,应先由基层供电所登记,供电公司汇总后报上级主管部门积极争取资金,排出计划,按轻重缓急,逐步进行改造。
(2)加大政府各级部门配合。一是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特别是在建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审批程序上与电力部门共同把关,从保护电网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出发,从源头上扼制“三障”问题和“三线”共杆问题。二是加强乡镇、村组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义务巡线护线队建设,明确办事机构,落实责任,建章建制。深入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十佳”乡镇的创建活动,把电力设施保护工作落实到基层。三是公安、工商、供销、电力等部门加大打击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犯罪活动的力度,开展对废品回收点进行清理,堵住销赃渠道,减少盗窃电力设施的案件发生。
(3)加大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充分利用当地的宣传媒体,利用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宣传法律法规、安全用电和先进事迹,增强社会各界依法安全用电和自觉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依法安装电力设施保护标识牌、宣传牌、警示牌,确保不发生重大破坏电网安全的事故。进一步加强调度管理,加大检修力度,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更好地服务农村用电,为襄阳经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农村用电 现状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A
目前,农电体制改革已基本完成,但农村电网覆盖面广,涉及千家万户,电力供应工作要求高,监管难度大,农村用电管理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笔者从事农电管理工作多年,本文结合襄阳区农村用电实际,就农村用电现状进行思考及探索。
1 襄阳区农村用电现状
我区拥有3座110KV变电站,11座35KV变电站。主变容量为187.5兆伏安。电网以襄樊主网为依托,形成了110kv为骨干,35kv为主体的供电网络。110kv变电站全部具有两个电源点互为备用,并实现主变及线路备自投,35kv输电线路形成环网,城区配电网已实现“手拉手”供电,发生电网大面积停电的概率较低。襄阳所辖13个乡镇、423个行政村、农村用电客户达21万余户。2009年度襄阳区农村用电量为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67%,线损率为11.55%,同比减少1.19%。
2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供电卡口亟待解决。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使得农村居民用电量增加,农村的供电设施自网改后,部分设施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和供电卡口问题,导致局部电压偏低影响了居民生产和生活用电。
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配网建设标准低。在一期改造中部分台区建设资金不足,采用因陋就简,修旧利废,来节约资金,使得当时的配网建设标准普遍偏低,供电半径大到1000米。目前我区各乡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导线细、老化现象。个别村组低压主干线路线径只有16毫米。远低于目前最低50毫米的用电要求。网改时,由于资金紧张,电杆更换较少,有部分线路直接装在农户墙壁上,随着新农村建设农户搬迁,造成线路档距过大,各村都有不同程度的断杆,随时存在安全隐患。
(2)清除树障举步维艰。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政府开始征收部分土地,村民们为获得高额的补偿费用,在有限的土地上大量种树,有些树种在高压线路的下方。这些树种得十分密集,有的间距只有20厘米,选择的树种大都是成材快的杨树,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就已经长得超过高压导线。林业、堤防部门及部分村民对电力部门砍青扫障不理解、不支持,漫天要价,造成砍青扫障难度大。由于目前农村高低压线路大都是裸体导线,这些树障不仅会导致安全供电事故,而且直接导致频繁停电,更重要的是不便于抢修。
(3)违法建房屡禁不止。部分村民为了眼前利益,私自加盖、扩建房屋,不仅加高了房屋,更从水平方向向电力设施保护区内延伸,导致农村建房没有达到安全距离。
(4)“三线”共杆问题突出。随着农村通讯、有线电视及互联网迅猛发展,有关部门为节省资金、图省事,违章在电力线路杆塔上搭挂通讯、有线电视及互联网线路,严重影响电力线路安全运行,同时也对使用通讯、有线电视及互联网的用户财产及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5)电力设施破坏严重。在电力设施破坏事件中,行为最为恶劣的就是盗窃电力设施。据不完全统计,仅2007年5月至2008年8月,襄阳区就连续发生被盗配变70多台,直接经济损失57万多元。
(6)用电意识有待提高。每年春夏农忙时节,有些村民图省事、怕费钱,往往是找一些旧导线,从自家照明线上擅自接出电路到田间地头,进行排灌或照明。由于是用户资产,电力企业又无执法权,在管理上也是力不从心。近两年,由于用户私拉乱接和不规范用电造成的人身触电事故7起,死亡7人。
3 建议和意见
(1)加大电力设施资金投入。一是增加变压器,缩短供电半经。按照最大供电半经500米的要求,全区还需新增变压器147台16160 KVA,约需资金1030万元。二是改造老化过细线路,加粗导线,更新电杆。全区急需新增导线60km,电杆2000根,约需资金300万元,这些改造费用庞大,应先由基层供电所登记,供电公司汇总后报上级主管部门积极争取资金,排出计划,按轻重缓急,逐步进行改造。
(2)加大政府各级部门配合。一是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特别是在建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审批程序上与电力部门共同把关,从保护电网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出发,从源头上扼制“三障”问题和“三线”共杆问题。二是加强乡镇、村组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义务巡线护线队建设,明确办事机构,落实责任,建章建制。深入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十佳”乡镇的创建活动,把电力设施保护工作落实到基层。三是公安、工商、供销、电力等部门加大打击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犯罪活动的力度,开展对废品回收点进行清理,堵住销赃渠道,减少盗窃电力设施的案件发生。
(3)加大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充分利用当地的宣传媒体,利用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宣传法律法规、安全用电和先进事迹,增强社会各界依法安全用电和自觉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依法安装电力设施保护标识牌、宣传牌、警示牌,确保不发生重大破坏电网安全的事故。进一步加强调度管理,加大检修力度,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更好地服务农村用电,为襄阳经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