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衔接问题的探讨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f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复”和不尽人意的教学效果一直困扰着很多教师和同学,教材的衔接问题应该引起充分的关注,否则整个体育教学目标可能会落空。本着“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在新的课程目标的指导下,应该精选教学内容,充分考虑教材的逻辑性和内在联系性,避免过多重复,让学生真正喜爱体育,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更好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体育教材;教材内容;衔接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35-02
   一、问题的提出
   每学年对大学新生进行教学时,笔者都会产生同样的想法,十几年来体育课上学生究竟学习了什么,掌握了什么?以我校大学一年级篮球课为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连最基本的技术如运球、行进间上篮都没有掌握,好像在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一样。但是这些学生在中学都“学过”,甚至还不止一次的“学过”。如果说篮球不是某些同学的强项,当问及自己在体育方便,哪些项目是自己比较擅长的,哪些项目是自己比较喜欢的,不少同学非常茫然,好像一个没有。同一个教材,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都要学习,小学在学,初中在学,高中在学,大学也在学,那么最后,学生还是没有学会,是学生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教学出了问题,这也许是我们体育工作者要思索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弄清体育课程教材内容的设置和衔接问题。
   二、体育教材的编制应充分考虑各个学段的衔接
   学校体育课程教材内容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根本保证。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内容很少考虑各个学段内容的衔接问题,相同的教学内容分别出现在大、中、小学的体育课上,例如:一个蹲踞式起跑从小学教到大学,最后学生还是糊里糊涂,先不说这个蹲踞式起跑的学习对大学生健身有多么大的意义,光这种低水平的内容重复,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经过十几年的体育课程学习以后,不但没有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再也不想上体育课了,甚至不想参加体育活动了。
   任何学科,教学内容的“重复”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阶段。因为只有不断的复习和重复,才能使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和熟练掌握技能。特别是体育教学,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的技能时,就需要不断的反复的强化练习,最后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但是,现在体育教学内容中的重复现象确实困扰了广大的教师和学生,这就是常见的“从小学学到大学的前滚翻”、“从小学学到大学的蹲踞式起跑”的奇怪的重复的现象。这些重复非但没有起到提高运动技能和增加健康知识的作用,反而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一是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与其它学科相比,会感觉体育课程的层次严谨性和内容逻辑性较差,同学们有可能认为体育学科没有内容、枯燥乏味;二是那些为达到体育教学目标所必需的,对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巩固体育技能特别有帮助的内容,“重复”安排,使得高年级的教学内容和选课形式与低年级雷同,使各学段体育教学内容整体发生混乱,这也使各学段的教学目标趋向于相同,最终使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落空。
   三、新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的统筹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教学大纲改变了以往按运动项目来设置课程内容的方法,根据三维的健康观、体育项目和体育教育自身的特点,拓展了体育课程学习的内容,将体育课程目标划分成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各个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同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不同年龄的学生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这样就拓宽了体育课程学习的领域,并要求各级课程之间要相互联系和衔接。与原来的课程相比,新大纲增加了地方、学校在课程编制方而的灵活性,各地、各校教师在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时,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这样一来,集中反映体育教材排列问题的《体育教学大纲》逐渐被不规定具体教学内容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代替,体育教材正朝着不断开放的方向改革。但与课程标准配套的体育教材编写依然会遇到教材排列的问题,而且体育教材越开放,教材的统筹安排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各地、各校在编制课程内容时要从整体出发,有系统的观点。不断加强各级体育课程之间的科学性和连贯性,统筹规划不同学段的体育课程教材内容,从而实现学校体育课程的总体目标。
   四、如何才能更好的实现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衔接
   (一)根据体育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体育课程目标体系包括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学习领域目标是根据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和体育学科自身的特点而确立的,其主要是从课程的整体来考虑,指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在哪些方面有所收获。新的课程标准以全新的“健康观”为依据,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体育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特点,确立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而的学习领域目标体系,每一个学习领域都有具体的要求和规定。在确立了学习领域的目标之后,就应根据各个学段学生的特点和学生对体育的不同需求,构建不同学习的领域和各学段的水平目标。
   教学内容的设置,首先要根据课程目标体系来确定,哪些目标是可以通过知识教育的形式直接实现学习领域目标,如体育知识、健康知识、运动技术的掌握;哪些目标是通过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间接实现学习领域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从知识和技能两方来挑选课程内容。由于实现同一目标可供选择的教学内容很多,特别是有关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等方面的目标,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选择那些能显示体育学科的特点、显示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内容,还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器材和师资情况,更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所用、所好,便于学生形成终生体育习惯。
   (二)各阶段衔接时应考虑内容的非阶梯性和内在逻辑性
   体育课程的教材内容总的说来可以分为两大体系,其一是以运动项目为主要特征的内容体系,这个也是所谓的运动技术层面的教材,其二是以体育运动知识和原理主要特征的课程教材内容体系,这个是认知层面的教材。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课程教材内容的阶梯性是指在安排内容的学习时应遵循渐进,由易到难的顺序,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水平和特点,设置与年龄相应的课程教材内容。在其它学科的课程内容设置中,阶梯性非常明显,教材内容由浅而深,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以后的学习就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而对于体育课程来讲,并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并没有那么环环相扣的那种紧密感。对于运动项目的安排设置,阶梯性表现也是非常不明显的,即那种“由易到难”顺序性不明显,如体操,大学生学体操就比小学生困难,而体操本身的难度却是很大的。
   再者,体育项目之间的关系也不存在明显的阶梯性,例如,足球、篮球和排球没有谁先谁后的问题,先学哪个都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以运动项目为主是课程教材内容体系的主要特征,在考虑各阶段衔接时,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项目的多少应呈金字塔式逐级递减,小学时是基础的学习,接触的项目比较多,但多数是了解和体验式的学习,但随着时间的递进,学习的项目逐渐减少,学习内容越来越深入。对运动项目的内容则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就是由基本活动能力到运动技能形成,到运动技能的全面发展,再到身体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本文刚开始提到了体育教学的“重复”问题,虽然我们在每个教学阶段都安排了同一个体育项目,但是教学目标是不同的,更严格的说是水平目标是不同的。以篮球教学为例,小学中低年级主要选择一些有助于篮球学习的游戏,有的学校使用了较小的篮球,和较低的球篮圈,还有的小学缩小了篮球的场地,这些篮球游戏作为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甚至是初中阶段,主要学习基本的篮球技术(运球、传球、投篮、行进间上篮等);到了高中阶段,就要加强基本技能的全面发展阶段,主要学习一下组合技术和组合战术(持球突破、掩护配合、传切配合、突分配合等);到了大学阶段,侧重点应该在技战术的全面应用,学习裁判方法以及篮球比赛的组织等等。这样就避免了体育项目的低级的“重复”,让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都有新的东西要学习。
   五、结论与建议
   (一)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设置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并精选体育教材,不但要考虑健身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还要以人为本,切实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需求,便于学生形成终生体育习惯。
   (二)不同学习阶段衔接时,应考虑课程教材内容的非阶梯性和内在逻辑性。内容的学习循序渐进,既要有合理的复习内容还要有适度的加深。学习阶段越高越要避免那些“什么都要学,什么都学不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的学习。
   (三)大、中、小学校的体育教材内容应统筹安排,注重各个学段的内容的衔接,避免内容上面的低级“重复”,以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厌倦体育学习,使教学目标落空。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毛振明.体有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1999.
  \[3\]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毛振明.对体育课程整体设计(大中小学课程衔接)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5).
  \[5\]唐照华.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内容一体化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华润贺州电厂一期(21000MW)工程及国华台山电厂二期(21000MW)辅助车间控制方式、控制系统设备选型及控制系统网络结构设置,对辅助车间是否设置辅助车间集中监控网、辅控系统采用什么样的网络结构设置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提高经济性和自动化程度。   关键词:辅助车间控制系统;网络结构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17-0
期刊
摘 要:T型带输送是一种新型的用于煤矿、金属矿山、码头方法,利用新型的驱动方式,可以实现小曲率半径水平转弯和降低输送带的强度,并对输送带的跑偏和飘带都有较好的限制作用,文章分析了T型带输送机的驱动原理,建立了驱动机构的数学模型并影响驱动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型带输送机转弯灵活,且转弯曲率半径小,可以广泛应用井下抢险救援、地形复杂、巷道窄小的巷道。   关键词:T型带带式输送机;驱动;特性分析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文献资料、归纳推理等方法,对体育院系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动机和影响因素等现状问题,以及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良好教育服务的对策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体育专业的学生借着所学专项的不同参与社会实践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能力,培养交际能力,而且还能有效的提高技术水平。主要的动机是为了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体育院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期刊
摘 要:体育锻炼也是我们体育教学的目的之一,有了自锻能力,学生可根据自己爱好、兴趣,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进行体锻,为终身体育打好扎实的基础。通过培养学生的自锻能力,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要求,个人体能,自身需要主动进行锻炼,从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和强身健体的目的。   关键词:学生;自锻能力;意志力;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42-
期刊
摘 要: 抽象绘画是现代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打破了以往写实再现自然的艺术范畴,而把形式、线条、色彩、肌理作为基本元素再组合,就这样艺术不需要依附具体的形象来说明,而可以纯粹欣赏结构元素的美感,开创了艺术新的方向。   关键词:色彩;音乐元素;材质;心灵    中图分类号:J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40-02   一、前言   在艺术创作
期刊
摘 要:IPV4协议过渡到IPV6协议已经成为未来互联网发展非常可能甚至必然的趋势。本文对IPV4向IPV6过渡中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对各种过渡策略进行阐述,并结合校园网的现状,讨论研究出合适的过渡方案。   关键词:IPV4;IPV6;过渡策略;校园网;过渡方案   中图分类号:G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24-02   一、引言   在校园网方面,
期刊
摘 要: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中学地理中的难点知识,也是高考命题常考的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该知识点应用灵活,为了便于理解掌握,结合教学经验,总结为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某地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某地一年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三个方面。   关键词:太阳高度;规律;应用   中图分类号:P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30-01
期刊
摘 要:传统图案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传统图案的风格特点,并应用到现代服装图案设计中,进一步提高现代服饰文化。   关键词:图案设计;服饰文化;运用   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45-01   中国拥有56个民族。分布地域的辽阔,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生产方式的不同,审美情趣的差异
期刊
摘 要:“探究”源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在体育教学中则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为前提,以个人或团体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科学、人文等方面知识及能力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体育;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37-01   一
期刊
摘 要:所谓美育,就是一种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审美教育;体育美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38-01   一、体育教学中美育的含义及重要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