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国内民主改革之后,缅甸开始向外张望,寻找与中国和印度的贸易与经济合作之途。一棋动,全盘活。
缅甸总统吴登盛日前表示,缅甸将开始“第二波改革”,国家经济建设将成为新一轮改革的中心,从2011-2012财年(2011年4月-2012年4月)开始的未来五个财政年度,缅甸政府将年均经济增长率设定为7.7%。吴登盛表示,未来经济改革中,贸易和投资将作为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特别是在投资方面,“不仅需要政府和国内私营方面投资,也需要外国资本和援助”。
这些投资于缅甸的外国资本,将有很大一部分用于改善缅甸落后的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油气管道建设,等等,其中就包括来自中国的资金。
一个经济体量不大、但开始全面开放的缅甸,将在多大程度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即将出台的缅甸经济政策以及各种投资项目,又将如何让中国、印度、南亚及东亚的道路和市场相互连通?
像中国改革开放之初
“缅甸有些像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样子。”中国前驻缅甸、印度大使程瑞声对《财经》记者表示,缅甸很有可能成为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
2011年,缅甸通过了第一部经济特区法,目前已在其西南沿海地区建立多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中外资企业可享受五年税收减免的优惠待遇,此后第二个五年期间,外资企业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所得收入,可减免50%所得税。
今年4月开始,缅甸经济改革开始加速, 此前饱受争议的汇率制度首先进行了改革,实行基于市场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缅甸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梭汉对《财经》记者介绍说,目前缅甸正在积极为吸引外资创造便利条件,政府正在修订并将尽快出台新的《缅甸外商投资法》。新投资法中,外商投资审批程序将得到极大简化。
本月,缅甸新《外商投资法》及《缅甸经济特区法》将提交联邦议会审议。与1988年颁布的《缅甸外商投资法》不同的是,新《外商投资法》规定,外商企业有望获得八年免税的优惠待遇。
“等待缅甸议会审议的经济法律并非只有这两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问题专家宋清润指出,为吸引外国投资,缅甸很多经济政策需要修订,一些法律条文还在议会“排时间”,等待审议。
缅甸经济对外开放,亦有来自国际社会的呼应,并非“一厢情愿”。欧洲议会在4月20日通过决议,要求欧盟理事会“暂停目前对缅甸实行的除武器禁运以外的限制性措施”。美国5月17日也宣布放松对缅甸的经济制裁。
外部制裁松绑,促成了缅甸国内一派寻求经济发展商机的“新气象”。6月20日,“新缅甸投资峰会”在仰光召开。 参会企业来自20余个国家,尽管参会需缴纳高额费用,现场300余个座位依然座无虚席。
6月底,刚刚从缅甸回国的中国一家商务协会的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在缅甸无处不可感受到各国企业投资考察的热情,“缅甸五星级宾馆已经全部爆满,我是经缅甸工商会主席帮忙,才好不容易订到一个房间”。
中印相遇之地
缅甸开放之前,很少有人意识到,中国和印度离得如此之近。
长久以来,中国和印度被视为分属于东亚和南亚两个区域的重要新兴经济体。在各大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布图上,中国业务板块大多被划入“亚太区”的范畴之中,融入全球产业链生产网络的“中国制造”,亦通过中国东南沿海的各个港口,向东经太平洋集散至全球各地,而与中国相邻的印度,则主要向西通过印度洋与世界联系。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与印度之间很难找到“互联互通”的渠道。中印两国虽在缅甸以北相互接壤,但被喜马拉雅山脉所阻隔。
5月28日,印度总理辛格访问缅甸,这是印度政府首脑时隔25年之后首次访缅。其间,印度承诺向缅甸提供5亿美元贷款,负责此项目的印度进出口银行总经理Geeta Poojary对《财经》记者介绍说,此项贷款将被用于包括改善缅甸仰光至曼德勒铁路系统等多项铁路、公路交通项目。
印度与缅甸还签署协议,双方将于2016年建成一条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穿越缅甸至泰国的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将经过缅甸仰光和曼德勒。在此以前,印度曾提出构建“湄公河─印度经济走廊”。显然,一个对外开放并积极欢迎外国投资的缅甸,已不再是印度“向东看”的障碍。
另一边,中国与缅甸的“互联互通”也在加紧进行。这些缅甸公路、铁路建设项目包含在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整体规划之中,“规划的实施进度及专项资金将为提高中缅道路联通水平提供保障。”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常务副秘书长许宁宁对《财经》记者介绍说。
在程瑞声看来,中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希望能借此打通通往印度洋的通道,正在建设的中缅油气管道项目,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据了解,中缅油气管道将从缅甸西部沿海出发,于云南瑞丽通往中国境内。其中原油管道设计能力为2200万吨/年,天然气管道输气能力为120亿立方米/年。按2011年中国进口原油规模2.54亿吨计算,意味着未来中国原油进口约10%的份额,可通过中缅油气管道实现。
几乎与油气管道平行,中缅还将建设一条铁路。2011年中缅签署了《关于缅甸木姐—皎漂铁路运输系统项目谅解备忘录补充协议》,双方将于2015年前建成一条北起云南昆明,南抵缅甸印度洋出海口皎漂港的中缅铁路。程瑞声说,通过缅甸开通中国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是中国破解马六甲难题的重要方式。
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何帆看来,中国近年来正在大力推进西部开发,要想给西部开发带来活力,离不开西部的对外开放。仅仅通过陆地对外开放,辐射范围有限,如果打开通向印度洋的通道,才能形成中国的“新边疆”,包括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都能得到更广阔的新天地。
早在19世纪,英国人曾希望通过缅甸打通印度通往中国的陆路通道而未能实现,而缅甸经济开放后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将使中印之间第一次在陆路上被联通起来。不论是中国打通通往印度洋的通道,还是印度在“向东看”政策中寻求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联通,未来中印两国必将加强对缅甸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与道路连通相比,更重要的是制度联通,由此联通的将是中缅印三国巨大的市场。目前印度与包括缅甸在内的东盟已建立自由贸易区,两国之间的关税正在逐步降低至零关税。与此同时,中国—东盟自贸区也于2010年正式启动,到2015年,缅甸与中国绝大部分商品贸易将实现零关税。
绸缪中缅印大市场
面对一个日益联通的中缅印大市场,中国面临机遇,挑战亦不容小觑。
目前中国是缅甸第一大经济合作伙伴,截至2011年12月,中国对缅甸累积投资额达202.6亿美元,占缅甸利用外资总额的50.12%。在缅甸受到经济制裁期间,几乎所有西方企业在缅甸都销声匿迹,而中缅稳定的政治关系则为经济合作提供了空间。
“未来经济改革中,缅甸期待能吸引更多中国投资。”梭汉表示,对于缅甸的投资机会,中国企业亦表现出强烈兴趣。日前在由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于北京举办的缅甸投资说明会上,原本会议70人的规模被临时增加至160人。许宁宁介绍说,理事会接触的一些中国企业非常希望能打开印度市场,缅甸的开放为这些企业创造了新机遇。
通过投资缅甸,中国企业将从日渐联通的三国大市场中获益,然而目前,真正投资于缅甸的中国制造企业只有31家,投资额共1.3亿美元,在中国投资总额中的比例不足1%。《财经》记者接触到的有意对缅甸投资的中国制造企业负责人表示,缅甸政策的可持续性、地方民族武装骚乱以及缅甸目前落后的工业基础设施,仍是他们担心的因素。
缅甸经济投资环境改善尚需时间,短期内中印可能首先以一种资源“竞标者”的身份相遇。
缅甸资源丰富,且目前开发力度有限,近一半的土地资源闲置,海洋资源年实际捕捞量只达到正常捕捞量的35%。经济开放后,缅甸对外国资金开发缅甸能源资源持欢迎态度,缅甸投资委员会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4月,缅甸吸引各国直接投资总额中,投向能源行业的资金占88%。
目前中国在缅甸投资额的99%集中于能源资源部门,其中投资于电力行业占63%,石油天然气行业占25%,矿业行业占11%。
与以往不同,缅甸不会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由于历史、政治等多重因素,目前印度对缅甸投资占缅甸吸引外资总额的比例不足1%。梭汉对《财经》记者说,缅甸经济开放后,希望加强与印度的合作,对此印度政府也非常积极。
在程瑞声看来,面对印度的竞争,中国企业在缅甸投资最迫切的问题在于改善经营方式,避免以前曾出现的木材过度开采、电力能源开发高比例回购等问题,“与军政府时期不同,投资缅甸不能像过去一样单纯利用两国政治上的友好关系,中国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并在投资过程中为缅甸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带来帮助”。
关于中国与印度之间是否能实现零关税,进而沟通两国市场,程瑞声坦言,“由于中印之间政治互信等问题的制约,目前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取消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的难度还很大。”这意味着,在缅甸投资设厂,取得缅甸原产地证明,所生产的商品将可利用缅甸与中印两个自贸区中零关税的优惠条件,同时进入两国市场。“这将是绕开中印之间贸易壁垒最好的办法。”许宁宁说。
由此,以缅甸为中点,中缅印三国市场进一步联通,三方主动打破东亚与南亚固有界限的经济决策,将为整个区域赢得更多未来。
缅甸总统吴登盛日前表示,缅甸将开始“第二波改革”,国家经济建设将成为新一轮改革的中心,从2011-2012财年(2011年4月-2012年4月)开始的未来五个财政年度,缅甸政府将年均经济增长率设定为7.7%。吴登盛表示,未来经济改革中,贸易和投资将作为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特别是在投资方面,“不仅需要政府和国内私营方面投资,也需要外国资本和援助”。
这些投资于缅甸的外国资本,将有很大一部分用于改善缅甸落后的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油气管道建设,等等,其中就包括来自中国的资金。
一个经济体量不大、但开始全面开放的缅甸,将在多大程度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即将出台的缅甸经济政策以及各种投资项目,又将如何让中国、印度、南亚及东亚的道路和市场相互连通?
像中国改革开放之初
“缅甸有些像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样子。”中国前驻缅甸、印度大使程瑞声对《财经》记者表示,缅甸很有可能成为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
2011年,缅甸通过了第一部经济特区法,目前已在其西南沿海地区建立多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中外资企业可享受五年税收减免的优惠待遇,此后第二个五年期间,外资企业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所得收入,可减免50%所得税。
今年4月开始,缅甸经济改革开始加速, 此前饱受争议的汇率制度首先进行了改革,实行基于市场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缅甸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梭汉对《财经》记者介绍说,目前缅甸正在积极为吸引外资创造便利条件,政府正在修订并将尽快出台新的《缅甸外商投资法》。新投资法中,外商投资审批程序将得到极大简化。
本月,缅甸新《外商投资法》及《缅甸经济特区法》将提交联邦议会审议。与1988年颁布的《缅甸外商投资法》不同的是,新《外商投资法》规定,外商企业有望获得八年免税的优惠待遇。
“等待缅甸议会审议的经济法律并非只有这两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问题专家宋清润指出,为吸引外国投资,缅甸很多经济政策需要修订,一些法律条文还在议会“排时间”,等待审议。
缅甸经济对外开放,亦有来自国际社会的呼应,并非“一厢情愿”。欧洲议会在4月20日通过决议,要求欧盟理事会“暂停目前对缅甸实行的除武器禁运以外的限制性措施”。美国5月17日也宣布放松对缅甸的经济制裁。
外部制裁松绑,促成了缅甸国内一派寻求经济发展商机的“新气象”。6月20日,“新缅甸投资峰会”在仰光召开。 参会企业来自20余个国家,尽管参会需缴纳高额费用,现场300余个座位依然座无虚席。
6月底,刚刚从缅甸回国的中国一家商务协会的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在缅甸无处不可感受到各国企业投资考察的热情,“缅甸五星级宾馆已经全部爆满,我是经缅甸工商会主席帮忙,才好不容易订到一个房间”。
中印相遇之地
缅甸开放之前,很少有人意识到,中国和印度离得如此之近。
长久以来,中国和印度被视为分属于东亚和南亚两个区域的重要新兴经济体。在各大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布图上,中国业务板块大多被划入“亚太区”的范畴之中,融入全球产业链生产网络的“中国制造”,亦通过中国东南沿海的各个港口,向东经太平洋集散至全球各地,而与中国相邻的印度,则主要向西通过印度洋与世界联系。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与印度之间很难找到“互联互通”的渠道。中印两国虽在缅甸以北相互接壤,但被喜马拉雅山脉所阻隔。
5月28日,印度总理辛格访问缅甸,这是印度政府首脑时隔25年之后首次访缅。其间,印度承诺向缅甸提供5亿美元贷款,负责此项目的印度进出口银行总经理Geeta Poojary对《财经》记者介绍说,此项贷款将被用于包括改善缅甸仰光至曼德勒铁路系统等多项铁路、公路交通项目。
印度与缅甸还签署协议,双方将于2016年建成一条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穿越缅甸至泰国的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将经过缅甸仰光和曼德勒。在此以前,印度曾提出构建“湄公河─印度经济走廊”。显然,一个对外开放并积极欢迎外国投资的缅甸,已不再是印度“向东看”的障碍。
另一边,中国与缅甸的“互联互通”也在加紧进行。这些缅甸公路、铁路建设项目包含在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整体规划之中,“规划的实施进度及专项资金将为提高中缅道路联通水平提供保障。”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常务副秘书长许宁宁对《财经》记者介绍说。
在程瑞声看来,中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希望能借此打通通往印度洋的通道,正在建设的中缅油气管道项目,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据了解,中缅油气管道将从缅甸西部沿海出发,于云南瑞丽通往中国境内。其中原油管道设计能力为2200万吨/年,天然气管道输气能力为120亿立方米/年。按2011年中国进口原油规模2.54亿吨计算,意味着未来中国原油进口约10%的份额,可通过中缅油气管道实现。
几乎与油气管道平行,中缅还将建设一条铁路。2011年中缅签署了《关于缅甸木姐—皎漂铁路运输系统项目谅解备忘录补充协议》,双方将于2015年前建成一条北起云南昆明,南抵缅甸印度洋出海口皎漂港的中缅铁路。程瑞声说,通过缅甸开通中国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是中国破解马六甲难题的重要方式。
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何帆看来,中国近年来正在大力推进西部开发,要想给西部开发带来活力,离不开西部的对外开放。仅仅通过陆地对外开放,辐射范围有限,如果打开通向印度洋的通道,才能形成中国的“新边疆”,包括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都能得到更广阔的新天地。
早在19世纪,英国人曾希望通过缅甸打通印度通往中国的陆路通道而未能实现,而缅甸经济开放后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将使中印之间第一次在陆路上被联通起来。不论是中国打通通往印度洋的通道,还是印度在“向东看”政策中寻求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联通,未来中印两国必将加强对缅甸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与道路连通相比,更重要的是制度联通,由此联通的将是中缅印三国巨大的市场。目前印度与包括缅甸在内的东盟已建立自由贸易区,两国之间的关税正在逐步降低至零关税。与此同时,中国—东盟自贸区也于2010年正式启动,到2015年,缅甸与中国绝大部分商品贸易将实现零关税。
绸缪中缅印大市场
面对一个日益联通的中缅印大市场,中国面临机遇,挑战亦不容小觑。
目前中国是缅甸第一大经济合作伙伴,截至2011年12月,中国对缅甸累积投资额达202.6亿美元,占缅甸利用外资总额的50.12%。在缅甸受到经济制裁期间,几乎所有西方企业在缅甸都销声匿迹,而中缅稳定的政治关系则为经济合作提供了空间。
“未来经济改革中,缅甸期待能吸引更多中国投资。”梭汉表示,对于缅甸的投资机会,中国企业亦表现出强烈兴趣。日前在由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于北京举办的缅甸投资说明会上,原本会议70人的规模被临时增加至160人。许宁宁介绍说,理事会接触的一些中国企业非常希望能打开印度市场,缅甸的开放为这些企业创造了新机遇。
通过投资缅甸,中国企业将从日渐联通的三国大市场中获益,然而目前,真正投资于缅甸的中国制造企业只有31家,投资额共1.3亿美元,在中国投资总额中的比例不足1%。《财经》记者接触到的有意对缅甸投资的中国制造企业负责人表示,缅甸政策的可持续性、地方民族武装骚乱以及缅甸目前落后的工业基础设施,仍是他们担心的因素。
缅甸经济投资环境改善尚需时间,短期内中印可能首先以一种资源“竞标者”的身份相遇。
缅甸资源丰富,且目前开发力度有限,近一半的土地资源闲置,海洋资源年实际捕捞量只达到正常捕捞量的35%。经济开放后,缅甸对外国资金开发缅甸能源资源持欢迎态度,缅甸投资委员会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4月,缅甸吸引各国直接投资总额中,投向能源行业的资金占88%。
目前中国在缅甸投资额的99%集中于能源资源部门,其中投资于电力行业占63%,石油天然气行业占25%,矿业行业占11%。
与以往不同,缅甸不会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由于历史、政治等多重因素,目前印度对缅甸投资占缅甸吸引外资总额的比例不足1%。梭汉对《财经》记者说,缅甸经济开放后,希望加强与印度的合作,对此印度政府也非常积极。
在程瑞声看来,面对印度的竞争,中国企业在缅甸投资最迫切的问题在于改善经营方式,避免以前曾出现的木材过度开采、电力能源开发高比例回购等问题,“与军政府时期不同,投资缅甸不能像过去一样单纯利用两国政治上的友好关系,中国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并在投资过程中为缅甸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带来帮助”。
关于中国与印度之间是否能实现零关税,进而沟通两国市场,程瑞声坦言,“由于中印之间政治互信等问题的制约,目前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取消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的难度还很大。”这意味着,在缅甸投资设厂,取得缅甸原产地证明,所生产的商品将可利用缅甸与中印两个自贸区中零关税的优惠条件,同时进入两国市场。“这将是绕开中印之间贸易壁垒最好的办法。”许宁宁说。
由此,以缅甸为中点,中缅印三国市场进一步联通,三方主动打破东亚与南亚固有界限的经济决策,将为整个区域赢得更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