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摘要】:新形势下,提高高职院校学生黨员发展质量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际出发,分析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必要性和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质量监控的具体做法,提出了高职院校构建完整的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监控体系,对策包括严把入口关、制定轮训制度和探索退出机制。
【关键词】:学生党员;质量监控
习近平指出:“高职院校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蓄水池’,做好高职院校党员特别是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对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在发展学生党员时要抓好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完善制度,不断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监控长效机制。
一、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必要性
1.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大学生党员兼具“大学生”和“共产党员”的双重身份,他们是大学生的一员,每天和普通的大学生一起学习生活,一起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他们分散在各教室、各班级、各寝室、各实践场所,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号召一批同学共同进步,建设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整体上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2. 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有着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能力,如何吸收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到党的队伍中来,是当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面对的核心任务就是如何保证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建立和完善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监控体系,创新高职院校党建工作。
3.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能够更好地保证党的事业健康发展。
习近平指出:“高职院校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蓄水池’,做好高职院校党员特别是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对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把优秀的大学生吸收到党组织之中来,就是在培养和造就接班人,他们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自觉实践党的要求,时刻准备着为党和国家奉献青春和才华。这样的大学生党员是党和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党性素养决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质量监控的具体做法
第一,严格执行入党的基本程序。在学生党员入党的程序上严格执行入党的基本程序为:自愿提交入党申请书→确定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察→听取党内及群众意见→确定发展对象→政治审核→短期培训→确定入党介绍人→填写入党志愿书→支委会审查→召开支部大会→党组委员谈话→党委审批→党支部向本人发出入党通知书→入党宣誓,成为预备党员→预备期的培养考察→党支部考核一年是否转正→考核通过,允许转正,成为正式党员。
第二,完善学生入党考察标准并予以公示。高职院校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标准。各系(院)按照学院党委的要求,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名单。对入党积极分子考试以及培训的具体情况在学院或者系(院)的党务公示栏及时公示,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社会的监督。
第三,构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制度。高职院校十分注重对入党积分子的管理,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与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进行党课学习,各个院系都开设了分党校,制定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的计划。
三、高职院校构建完整的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监控体系
1.严格遵守质量标准,把好学生党员发展入口关。
一是严守入党积极分子的质量标准。为了确保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高职院校各院系党总支都确立了大学生党员的标准,例如学科成绩等。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个别学生,甚至是学生会干部,其他能力很强但是成绩有不及格现象,个别党支部特别处理,给这些达不到标准的同学开绿灯,发展了一小批这样的学生党员。思想不好是危险品,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才是优秀的大学生,也才是我们党需要的新鲜血液,有缺陷的大学生是不具备示范和引领作用的,他们不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因而在确立入党积极分子的时候要严格执行标准,不能有例外。
二是严格遵守先思想上入党后组织上入党的程序。党员发展要遵循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标准,实际操作中,高职院校都会把发展新党员的指标下分到各个院系党总支,这种量化标准简单明确,很便于操作。这些下达的新党员指标各院系党总支如数完成,但是新党员的质量得不到100%的保证,有些新党员还没有达到思想上入党就已经在组织上入党了。我们应该换个思路,每年先由各个院系党总支上报学院党委本单位入党积极分子中已经成熟的人数,再由学院党委根据一定的标准把拟发展学生党员的人数分配直各院系党总支。
2.制定大学生党员轮训制度,持续教育学生党员。
一是要保证大学生党员理论课轮训。高职学院党总支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学院党校以及院系分党校主抓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基本上忽视了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这就造成了入党前集中猛抓教育,入党后放松教育的现实。考虑到各个院系缺乏专职党务干部,笔者建议各个院系分党校每个月轮训一批学生党员,持续不断地对已经入党的学生进行理论教育,这些轮训可以包括马克思经典理论、中央党校或者地方党校最新观点、中央最新的精神等。只有持续不断地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才能让“三观”并不稳固的大学生党员们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
二是要保证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轮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职院校寒暑假“三下乡”活动已经成为惯例,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应该普遍参与。大学生党员上山下乡,亲眼看看真实的农村,亲耳听听农民的故事,亲身感受农村的现状,然后用所学所知来帮助农民、农村。各个院系党总支每年采用轮流的方式,每年组织一部分党员参与“三下乡”活动,其他没有直接参与的大学生党员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虚拟参与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每个党支部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广大党员在寒暑假跟着其他党员的文字、镜头、脚步体验农村现实与发展。社会实践轮训要保证大学三年每个学生党员至少亲身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3.探索大学生党员退出机制,让大学生党员能够出得去。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可以说是给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要建立大学生党员主动退出机制。一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各方面表现非常优秀,出于各种原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之后发现自己不能遵守党员行为规范,对党组織组织的各种活动尤其是政治学习活动很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这类大学生党员确实不能成为一名合格党员。他们本人也有退党意愿,但是担心退党后对自身发展有不良影响而选择继续做一名不太合格的党员。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大学生党员的主动退出机制,在不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前提下,允许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党员主动退出党组织。
二是要建立大学生党员被动退出机制。一些大学生党员,入党前确实很优秀,入党之后便放松自己,不再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不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些大学生党员,入党时掩盖了入党动机,实践中发现该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就只是为了一个党员身份,在以后的就业的选择上多一份筹码;还有一部分学生党员,原本入党动机端正,政治立场坚定,可在外在不良环境的诱惑下,渐渐得违背了入党的初衷,忘记了入党的誓言。这些现象虽然不多,但是这些学生党员存在就已经抹黑了党组织,这类学生党员应该被淘汰。目前我们缺少这一机制,它需要一种标准,一种公认的体系,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去大胆尝试与努力完善的。
参考文献:
[1]曹相智 :《保证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工作机制研究 》,教育科学,2012(6),174
[2]郑永廷:《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9),4-7
[3]王红义:《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监控体系和保障机制研究》,统计与管理,2014(6),149-151
【摘要】:新形势下,提高高职院校学生黨员发展质量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际出发,分析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必要性和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质量监控的具体做法,提出了高职院校构建完整的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监控体系,对策包括严把入口关、制定轮训制度和探索退出机制。
【关键词】:学生党员;质量监控
习近平指出:“高职院校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蓄水池’,做好高职院校党员特别是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对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在发展学生党员时要抓好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完善制度,不断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监控长效机制。
一、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必要性
1.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大学生党员兼具“大学生”和“共产党员”的双重身份,他们是大学生的一员,每天和普通的大学生一起学习生活,一起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他们分散在各教室、各班级、各寝室、各实践场所,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号召一批同学共同进步,建设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整体上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2. 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有着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能力,如何吸收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到党的队伍中来,是当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面对的核心任务就是如何保证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建立和完善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监控体系,创新高职院校党建工作。
3.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能够更好地保证党的事业健康发展。
习近平指出:“高职院校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蓄水池’,做好高职院校党员特别是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对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把优秀的大学生吸收到党组织之中来,就是在培养和造就接班人,他们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自觉实践党的要求,时刻准备着为党和国家奉献青春和才华。这样的大学生党员是党和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党性素养决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质量监控的具体做法
第一,严格执行入党的基本程序。在学生党员入党的程序上严格执行入党的基本程序为:自愿提交入党申请书→确定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察→听取党内及群众意见→确定发展对象→政治审核→短期培训→确定入党介绍人→填写入党志愿书→支委会审查→召开支部大会→党组委员谈话→党委审批→党支部向本人发出入党通知书→入党宣誓,成为预备党员→预备期的培养考察→党支部考核一年是否转正→考核通过,允许转正,成为正式党员。
第二,完善学生入党考察标准并予以公示。高职院校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标准。各系(院)按照学院党委的要求,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名单。对入党积极分子考试以及培训的具体情况在学院或者系(院)的党务公示栏及时公示,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社会的监督。
第三,构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制度。高职院校十分注重对入党积分子的管理,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与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进行党课学习,各个院系都开设了分党校,制定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的计划。
三、高职院校构建完整的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监控体系
1.严格遵守质量标准,把好学生党员发展入口关。
一是严守入党积极分子的质量标准。为了确保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高职院校各院系党总支都确立了大学生党员的标准,例如学科成绩等。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个别学生,甚至是学生会干部,其他能力很强但是成绩有不及格现象,个别党支部特别处理,给这些达不到标准的同学开绿灯,发展了一小批这样的学生党员。思想不好是危险品,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才是优秀的大学生,也才是我们党需要的新鲜血液,有缺陷的大学生是不具备示范和引领作用的,他们不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因而在确立入党积极分子的时候要严格执行标准,不能有例外。
二是严格遵守先思想上入党后组织上入党的程序。党员发展要遵循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标准,实际操作中,高职院校都会把发展新党员的指标下分到各个院系党总支,这种量化标准简单明确,很便于操作。这些下达的新党员指标各院系党总支如数完成,但是新党员的质量得不到100%的保证,有些新党员还没有达到思想上入党就已经在组织上入党了。我们应该换个思路,每年先由各个院系党总支上报学院党委本单位入党积极分子中已经成熟的人数,再由学院党委根据一定的标准把拟发展学生党员的人数分配直各院系党总支。
2.制定大学生党员轮训制度,持续教育学生党员。
一是要保证大学生党员理论课轮训。高职学院党总支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学院党校以及院系分党校主抓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基本上忽视了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这就造成了入党前集中猛抓教育,入党后放松教育的现实。考虑到各个院系缺乏专职党务干部,笔者建议各个院系分党校每个月轮训一批学生党员,持续不断地对已经入党的学生进行理论教育,这些轮训可以包括马克思经典理论、中央党校或者地方党校最新观点、中央最新的精神等。只有持续不断地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才能让“三观”并不稳固的大学生党员们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
二是要保证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轮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职院校寒暑假“三下乡”活动已经成为惯例,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应该普遍参与。大学生党员上山下乡,亲眼看看真实的农村,亲耳听听农民的故事,亲身感受农村的现状,然后用所学所知来帮助农民、农村。各个院系党总支每年采用轮流的方式,每年组织一部分党员参与“三下乡”活动,其他没有直接参与的大学生党员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虚拟参与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每个党支部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广大党员在寒暑假跟着其他党员的文字、镜头、脚步体验农村现实与发展。社会实践轮训要保证大学三年每个学生党员至少亲身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3.探索大学生党员退出机制,让大学生党员能够出得去。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可以说是给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要建立大学生党员主动退出机制。一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各方面表现非常优秀,出于各种原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之后发现自己不能遵守党员行为规范,对党组織组织的各种活动尤其是政治学习活动很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这类大学生党员确实不能成为一名合格党员。他们本人也有退党意愿,但是担心退党后对自身发展有不良影响而选择继续做一名不太合格的党员。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大学生党员的主动退出机制,在不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前提下,允许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党员主动退出党组织。
二是要建立大学生党员被动退出机制。一些大学生党员,入党前确实很优秀,入党之后便放松自己,不再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不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些大学生党员,入党时掩盖了入党动机,实践中发现该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就只是为了一个党员身份,在以后的就业的选择上多一份筹码;还有一部分学生党员,原本入党动机端正,政治立场坚定,可在外在不良环境的诱惑下,渐渐得违背了入党的初衷,忘记了入党的誓言。这些现象虽然不多,但是这些学生党员存在就已经抹黑了党组织,这类学生党员应该被淘汰。目前我们缺少这一机制,它需要一种标准,一种公认的体系,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去大胆尝试与努力完善的。
参考文献:
[1]曹相智 :《保证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工作机制研究 》,教育科学,2012(6),174
[2]郑永廷:《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9),4-7
[3]王红义:《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监控体系和保障机制研究》,统计与管理,2014(6),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