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沿着价格波动的实际情况一原因一措施这样一个思路,探悉近期小杂粮价格波动的原因,提出稳定小杂粮价格波动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小杂粮 价格波动 原因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1-143-01
自2009年11月以来,绿豆等小杂粮价格就出现上升势头,到2010年上半年小杂粮出现了大幅上涨,如2009年4月才5块多钱一公斤的绿豆,在某些地方甚至涨到了30元,公斤。小杂粮出现了供需两旺的“艳阳天”,不管是绿豆还是红豆、薏米、黑米等售价都一路猛升。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小杂粮价格短期内出现如此之大波动,本文将沿着价格波动的实际情况一原因—措施这样一个思路,探悉近期小杂粮价格波动。
1 小杂粮价格高涨的现状
1.1 普通杂粮如绿豆价高过猪肉价
从2010年1-4月份绿豆涨价走势看:1月份11元,公斤,3月中旬价格为12元/公斤,4月5日价格上升到15元,公斤,4月28日涨到18元,公斤,高出同期市场上猪肉价格。
1.2 养生杂粮的价格飞涨
薏米从2010年1月份的10无公斤,上升到3月初的13元,公斤,到4月末直线上升到26元/公斤;黑米从2010年1月份的10/公斤,涨到4月末16元公斤;黑豆2010年1月份价格为7元,公斤,4月中旬涨到16元俭斤,而黑龙江大黑豆涨到30元/公斤。
2 小杂粮价格高涨的原因
目前,杂粮价格一路攀升,很多产品价格已经高过肉类。虽然价格高涨,但从销量情况来看,价格走高并没有影响总体销量,除个别高价杂粮销售少有影响外,基本保持稳定。。探悉当前杂粮涨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因灾减产造成市场供不应求
去年至今,东北、西南地区及内蒙古等我国的大豆主产区大幅减产。绿豆、红豆、黑豆等产地在吉林和黑龙江等地。2009年绿豆主产区吉林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大旱,减产近四成。再加上2010年西南旱灾严重,难以耕种绿豆等杂粮,导致整个国内豆类紧缺。薏米和黑豆主要产地是云南,受大早影响减产严重,其中薏米几乎绝产。由此看来,干旱导致各种杂粮市场供应量急剧减少,价格走高成了必然。因此从去年lO月份新粮上市开始,消费者就悄然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杂粮价格一路上涨。
2.2 国际提价也在推高杂粮价格
当前国际杂粮价格提价,出口量明显增加,这也成为国内市场上杂粮价格持续高位运转的原因之一。以绿豆为例,2009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的绿豆价格达1700美元/吨(含运费),比2008年上涨了七成,带动了绿豆出口大I晤增加,减少了国内绿豆的供应货源。
2.3 杂粮产业化水平低
绿豆等各类杂粮在我国还没有规模化,种植规模比较小、产量较低,单位生产成本比较高。加上最近几年国内玉米、稻谷和小麦价格的大幅上涨,吸引农民大量种植大田作物,薏米、绿豆等小杂粮的种植面积有所减少。
2.4 游资炒作
2009年以来,市场上大量闲置资金离开楼市和股市,借“干旱”题材转为炒作杂粮等农产品,人为制造货源紧张气氛,抬高销售价格。因为,相对大宗农产品而言,小杂粮盘子小,易控制,上游批发商通过限制出货,可以抬高销售价格。。
2.5 养生知识普及提高杂粮需求
人们的健康理念增强,饮食更注重养生,对杂粮的需求量增加。杂粮饮食是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多吃杂粮,有益健康”已成为当下人健康消费的新时尚。
3 促进小杂粮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措施
从经济生产来讲,小杂粮是作为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农业特色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从饮食上来讲,小杂粮是人类十分宝贵的保健食品。因此,为了引导小杂粮市场健康良性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 推动小杂粮区域化和专业化种植
各地农业主管部门在抓好粮食大宗生产的同时,应合理配置主粮、杂粮的适当比例,引导杂粮主产区生产的组织化、规范化,逐渐建立小杂粮生产基地。要积极组织农业等相关部门开展调查,根据各地气候与土地、光、热等特点,确定发展小杂粮种植的适宜区域,合理规划发展小杂粮生产。加强科研与技术指导,要对名优品种及时进行提纯复壮,积极培育和引进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
3.2 充分调动农民生产小杂粮的积极性
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和信息网络,大力宣传发展小杂粮生产,调动适种农民种植小杂粮的积极性。把发展小杂粮生产作为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来抓。
3.3 大力发展重点品种和优质杂粮品种
(1)确定加大重点品种的发展力度。为此,主产区要着手扩大种植面积,提高集中连片程度,提高标准化种植水平,促进杂粮产业向优质高效发展。(2)着力发展杂粮优质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1)是加大从国外引进良种。2)是加紧在国内开展提纯复壮,良种繁育,推广新品种。
3.4 完善小杂粮产业链,提高杂粮生产的经济效益
把小杂粮的加工同生产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已有食品加工设备和技术,积极开发小杂粮系列加工食品。把小杂粮产品变成集方便、营养、保健于一体的优质食品,切实提升小杂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5 积极引导小杂粮价格平稳健康运行
由于农产品生产周期长,价格波动极具有蛛网特征,粮食储备部门和商务部门要及时采取增加进口、加强投放市场力度等措施来确保小杂粮价格运行平稳,防止价格剧烈波动,避免给农民和消费者带来利益损害。
3.6 加强信息指导和政策扶持
各级政府不但要适当对小杂粮种植给予补贴,还要多渠道增加小杂粮科技推广等方面的投资,提供小杂粮生产、收购、加工和营销企业的财税政策,确保小杂粮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杂粮 价格波动 原因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1-143-01
自2009年11月以来,绿豆等小杂粮价格就出现上升势头,到2010年上半年小杂粮出现了大幅上涨,如2009年4月才5块多钱一公斤的绿豆,在某些地方甚至涨到了30元,公斤。小杂粮出现了供需两旺的“艳阳天”,不管是绿豆还是红豆、薏米、黑米等售价都一路猛升。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小杂粮价格短期内出现如此之大波动,本文将沿着价格波动的实际情况一原因—措施这样一个思路,探悉近期小杂粮价格波动。
1 小杂粮价格高涨的现状
1.1 普通杂粮如绿豆价高过猪肉价
从2010年1-4月份绿豆涨价走势看:1月份11元,公斤,3月中旬价格为12元/公斤,4月5日价格上升到15元,公斤,4月28日涨到18元,公斤,高出同期市场上猪肉价格。
1.2 养生杂粮的价格飞涨
薏米从2010年1月份的10无公斤,上升到3月初的13元,公斤,到4月末直线上升到26元/公斤;黑米从2010年1月份的10/公斤,涨到4月末16元公斤;黑豆2010年1月份价格为7元,公斤,4月中旬涨到16元俭斤,而黑龙江大黑豆涨到30元/公斤。
2 小杂粮价格高涨的原因
目前,杂粮价格一路攀升,很多产品价格已经高过肉类。虽然价格高涨,但从销量情况来看,价格走高并没有影响总体销量,除个别高价杂粮销售少有影响外,基本保持稳定。。探悉当前杂粮涨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因灾减产造成市场供不应求
去年至今,东北、西南地区及内蒙古等我国的大豆主产区大幅减产。绿豆、红豆、黑豆等产地在吉林和黑龙江等地。2009年绿豆主产区吉林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大旱,减产近四成。再加上2010年西南旱灾严重,难以耕种绿豆等杂粮,导致整个国内豆类紧缺。薏米和黑豆主要产地是云南,受大早影响减产严重,其中薏米几乎绝产。由此看来,干旱导致各种杂粮市场供应量急剧减少,价格走高成了必然。因此从去年lO月份新粮上市开始,消费者就悄然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杂粮价格一路上涨。
2.2 国际提价也在推高杂粮价格
当前国际杂粮价格提价,出口量明显增加,这也成为国内市场上杂粮价格持续高位运转的原因之一。以绿豆为例,2009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的绿豆价格达1700美元/吨(含运费),比2008年上涨了七成,带动了绿豆出口大I晤增加,减少了国内绿豆的供应货源。
2.3 杂粮产业化水平低
绿豆等各类杂粮在我国还没有规模化,种植规模比较小、产量较低,单位生产成本比较高。加上最近几年国内玉米、稻谷和小麦价格的大幅上涨,吸引农民大量种植大田作物,薏米、绿豆等小杂粮的种植面积有所减少。
2.4 游资炒作
2009年以来,市场上大量闲置资金离开楼市和股市,借“干旱”题材转为炒作杂粮等农产品,人为制造货源紧张气氛,抬高销售价格。因为,相对大宗农产品而言,小杂粮盘子小,易控制,上游批发商通过限制出货,可以抬高销售价格。。
2.5 养生知识普及提高杂粮需求
人们的健康理念增强,饮食更注重养生,对杂粮的需求量增加。杂粮饮食是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多吃杂粮,有益健康”已成为当下人健康消费的新时尚。
3 促进小杂粮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措施
从经济生产来讲,小杂粮是作为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农业特色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从饮食上来讲,小杂粮是人类十分宝贵的保健食品。因此,为了引导小杂粮市场健康良性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 推动小杂粮区域化和专业化种植
各地农业主管部门在抓好粮食大宗生产的同时,应合理配置主粮、杂粮的适当比例,引导杂粮主产区生产的组织化、规范化,逐渐建立小杂粮生产基地。要积极组织农业等相关部门开展调查,根据各地气候与土地、光、热等特点,确定发展小杂粮种植的适宜区域,合理规划发展小杂粮生产。加强科研与技术指导,要对名优品种及时进行提纯复壮,积极培育和引进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
3.2 充分调动农民生产小杂粮的积极性
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和信息网络,大力宣传发展小杂粮生产,调动适种农民种植小杂粮的积极性。把发展小杂粮生产作为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来抓。
3.3 大力发展重点品种和优质杂粮品种
(1)确定加大重点品种的发展力度。为此,主产区要着手扩大种植面积,提高集中连片程度,提高标准化种植水平,促进杂粮产业向优质高效发展。(2)着力发展杂粮优质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1)是加大从国外引进良种。2)是加紧在国内开展提纯复壮,良种繁育,推广新品种。
3.4 完善小杂粮产业链,提高杂粮生产的经济效益
把小杂粮的加工同生产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已有食品加工设备和技术,积极开发小杂粮系列加工食品。把小杂粮产品变成集方便、营养、保健于一体的优质食品,切实提升小杂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5 积极引导小杂粮价格平稳健康运行
由于农产品生产周期长,价格波动极具有蛛网特征,粮食储备部门和商务部门要及时采取增加进口、加强投放市场力度等措施来确保小杂粮价格运行平稳,防止价格剧烈波动,避免给农民和消费者带来利益损害。
3.6 加强信息指导和政策扶持
各级政府不但要适当对小杂粮种植给予补贴,还要多渠道增加小杂粮科技推广等方面的投资,提供小杂粮生产、收购、加工和营销企业的财税政策,确保小杂粮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