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才能带给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关键词:确定性;不确定性;本色课堂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直接影响教学的走向,是所有教学活动的终极追求。它既包括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等因素,设计的预期目标,即确定性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包括由于课堂的师生互动而偏离甚至违背了既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大胆质疑、讨论生成的新的教学目标,即不确定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只有将教学目标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目标预设——众里寻他千百度
语文的每一堂课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每课时都有自己确定性的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目标,必须是一个苦心经营的过程。
一方面,设置教学目标要关注文本本身。下面,我将以和初三学生分享的一堂阅读课《荷塘月色》为例,谈谈如何设计教学目标。这篇文章是现代散文的名篇,用词精当。在艺术手法上,《荷塘月色》通过生动传神的比喻、拟人和大量的叠词的使用,表现出“月色”特有的朦胧、令人神往的美。因此在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上,我设计为揣摩文章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同时,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设置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另一方面,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荷塘月色》本是高中的课文,表现情感较为复杂。有人说,表现了作者对白色恐怖残酷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对安定、祥和、幸福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有人说是表现作者内心与“妻”咫尺天涯的感伤,对美好家庭生活的向往……现在要与初中生分享这篇文章,要考虑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和心理状态,不能过于苛求。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设计上,我只要求学生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淡淡喜悦、忧伤之情,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
正如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所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论教,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不断发展新能力,不断丰富情感。
2.目标生成——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如果说,目标预设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苦心经营过程,那么目标生成就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偶然相遇过程。每一堂课,教师除预设目标之外,还要在课堂上因势利导,恰当地调整或变通教案,以保持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荷塘月色》的阅读过程中,我请学生朗读自己最有体会的句子。有一位学生提到:“老师啊,课文第四段说:‘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既然只有‘一丝’,为什么会‘像闪电一般’呢?”显然,这超出了我的预设。于是,我让其他学生认真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一位学生说道:“这里的‘一丝’既指程度很轻,也指速度很快,是‘一丝的颤动’,稍不注意,就闪过去了。所以,‘像闪电一般’。”话音刚落,质疑的学生立刻认同地点点头。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不但有效地解决了课堂疑问,还加深了学生在和文本对话过程中对字词的理解。
3.两者结合——本色课堂,和谐共赢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有一种弊端,就是学生常常被教师预设的教案驱赶着,老师和学生眼里只有终点,完全忽视了时间跑道上的风景。这样,课堂教学也就失去了生命力。究其原因是教师眼里只有预设的目标,没有课堂上生成的目标。
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真正在属于自己的课堂里自由解读。通过自由对话,将原本确定的教学目标和课堂生成的不确定教学目标结合,由此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情趣和活力,确立学生主体发展意识。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回归本色课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知识系统得到完善,思想得到升华。与此同时,教师将带回来的是心得、启发,而不是没有生命力的死教案。通过将确定性教学目标和不确定教学目标相结合,实现教师和学生和谐共赢。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一中学)
关键词:确定性;不确定性;本色课堂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直接影响教学的走向,是所有教学活动的终极追求。它既包括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等因素,设计的预期目标,即确定性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包括由于课堂的师生互动而偏离甚至违背了既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大胆质疑、讨论生成的新的教学目标,即不确定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只有将教学目标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目标预设——众里寻他千百度
语文的每一堂课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每课时都有自己确定性的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目标,必须是一个苦心经营的过程。
一方面,设置教学目标要关注文本本身。下面,我将以和初三学生分享的一堂阅读课《荷塘月色》为例,谈谈如何设计教学目标。这篇文章是现代散文的名篇,用词精当。在艺术手法上,《荷塘月色》通过生动传神的比喻、拟人和大量的叠词的使用,表现出“月色”特有的朦胧、令人神往的美。因此在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上,我设计为揣摩文章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同时,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设置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另一方面,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荷塘月色》本是高中的课文,表现情感较为复杂。有人说,表现了作者对白色恐怖残酷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对安定、祥和、幸福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有人说是表现作者内心与“妻”咫尺天涯的感伤,对美好家庭生活的向往……现在要与初中生分享这篇文章,要考虑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和心理状态,不能过于苛求。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设计上,我只要求学生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淡淡喜悦、忧伤之情,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
正如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所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论教,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不断发展新能力,不断丰富情感。
2.目标生成——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如果说,目标预设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苦心经营过程,那么目标生成就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偶然相遇过程。每一堂课,教师除预设目标之外,还要在课堂上因势利导,恰当地调整或变通教案,以保持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荷塘月色》的阅读过程中,我请学生朗读自己最有体会的句子。有一位学生提到:“老师啊,课文第四段说:‘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既然只有‘一丝’,为什么会‘像闪电一般’呢?”显然,这超出了我的预设。于是,我让其他学生认真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一位学生说道:“这里的‘一丝’既指程度很轻,也指速度很快,是‘一丝的颤动’,稍不注意,就闪过去了。所以,‘像闪电一般’。”话音刚落,质疑的学生立刻认同地点点头。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不但有效地解决了课堂疑问,还加深了学生在和文本对话过程中对字词的理解。
3.两者结合——本色课堂,和谐共赢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有一种弊端,就是学生常常被教师预设的教案驱赶着,老师和学生眼里只有终点,完全忽视了时间跑道上的风景。这样,课堂教学也就失去了生命力。究其原因是教师眼里只有预设的目标,没有课堂上生成的目标。
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真正在属于自己的课堂里自由解读。通过自由对话,将原本确定的教学目标和课堂生成的不确定教学目标结合,由此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情趣和活力,确立学生主体发展意识。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回归本色课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知识系统得到完善,思想得到升华。与此同时,教师将带回来的是心得、启发,而不是没有生命力的死教案。通过将确定性教学目标和不确定教学目标相结合,实现教师和学生和谐共赢。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