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課程思政是一种新型课程观,要求教育工作者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全方位育人。文章通过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贯彻了课程育德目标,并通过教学案例,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运用,达到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环境工程概论;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信阳师范学院2019年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环境工程概论》”(2019-6);信阳师范学院2019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19-53)
[作者简介]归风铁(1962—),男,河南新野人,学士,信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保护和化工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2-0061-02 [收稿日期] 2020-03-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是一种新型课程观,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全方位育人[1],这是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环境工程概论课程育德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以环境工程概论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德育渗透、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总目标,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强化对学生时代使命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学生理解在构成现代社会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系统的进程中,资源、环境、人口和发展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理念。
二、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融入点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主要包括环境与环境保护概念、大气污染与治理、水污染及废水处理、固体废物的污染及处理、绿色化学与化工可持续发展、废水处理工程设计等教学内容,课程组结合课程特点对各部分内容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融入点进行了梳理设计。
(一)绪论
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我国绿色发展理念,传递“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是唯一出路”的思想,融合“基本国情、中国梦”等“富强”价值观。
(二)环境与环境保护基础知识
通过“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融合“以人为本、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社会秩序、国民素质、科学精神、公序良俗”等“文明”价值观。通过“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融合“生存权、发展权”等“民主”价值观和“真善美”等“和谐”价值观。
(三)大气污染与治理知识
通过“大气污染治理国际合作”“颗粒态污染物及治理”,融合“依法治国、以德治国、责任意识”等“法治”价值观、“起点公正、过程公正、结果公正”等“公正”价值观和“守信、社会公德”等“诚信”价值观。通过“主要气体污染物治理及交通污染防治”,融合“以人为本、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国民素质、科学精神、公序良俗、社会风尚”等“文明”价值观和“爱祖国、爱人民、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等“爱国”价值观。
(四)水污染及废水处理知识
通过“废水各种处理方法简介”,融合“生存权、发展权”等“民主”价值观、“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社会秩序、国民素质、科学精神、公序良俗”等“文明”价值观。
(五)固体废物的污染及处理知识
通过“固体废弃物治理技术简介”,融合“以人为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社会秩序、国民素质、科学精神、公序良俗、社会风尚”等“文明”价值观、“集体主义、自由与纪律、自由与法制”等“自由”价值观和“依法治国、以德治国、责任意识、纪律意识”等“法治”价值观。
(六)绿色化学与化工可持续发展
通过“绿色化学与化工可持续发展”,融合“物质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基本国情、中国梦”等“富强”价值观、“以人为本、物质文明、生态文明、科学精神”等“文明”价值观、“热爱工作、热爱岗位、职业道德”等“敬业”价值观及“真善美”等“和谐”价值观。
(七)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通过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和环境工程设计实例,融合尊重自然规律、社会概论的工程师价值观和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工程伦理观,体验知识运用和社会价值取向,训练和培养学生“双创”能力。
(八)实践教学
通过深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学生公寓中水及雨水综合利用工程等生产现场参观体验,融合“以人为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公序良俗”等“文明”价值观、“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学校、时代精神”等“爱国”价值观和“包容、协作、团结”等“友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手段和载体途径
利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强化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及治理的现场感受;利用网络课程空间资源,扩大自主学习范围和内容;通过生产现场参观学习和讨论,体验知识运用和社会价值取向;开展课堂讨论课互动学习和利用网络课程空间讨论模块开展“课程讨论”,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采用课堂讨论、课程讨论、学习小结、网络课程学习等方式,以及平时考核和撰写课程论文期末考核等“探究式教学考核方法”,训练和培养学生“双创”能力。
四、教学设计案例
(一)“大气与大气污染”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二)“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三)“固体废弃物预处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五、结束语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升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典型案例等教学素材的设计运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科学发展观和家国情怀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达到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三平,张琳,王福生.“传热学与热工学基础”课程思政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11):39-40.
[关键词]课程思政;环境工程概论;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信阳师范学院2019年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环境工程概论》”(2019-6);信阳师范学院2019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19-53)
[作者简介]归风铁(1962—),男,河南新野人,学士,信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保护和化工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2-0061-02 [收稿日期] 2020-03-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是一种新型课程观,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全方位育人[1],这是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环境工程概论课程育德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以环境工程概论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德育渗透、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总目标,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强化对学生时代使命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学生理解在构成现代社会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系统的进程中,资源、环境、人口和发展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理念。
二、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融入点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主要包括环境与环境保护概念、大气污染与治理、水污染及废水处理、固体废物的污染及处理、绿色化学与化工可持续发展、废水处理工程设计等教学内容,课程组结合课程特点对各部分内容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融入点进行了梳理设计。
(一)绪论
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我国绿色发展理念,传递“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是唯一出路”的思想,融合“基本国情、中国梦”等“富强”价值观。
(二)环境与环境保护基础知识
通过“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融合“以人为本、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社会秩序、国民素质、科学精神、公序良俗”等“文明”价值观。通过“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融合“生存权、发展权”等“民主”价值观和“真善美”等“和谐”价值观。
(三)大气污染与治理知识
通过“大气污染治理国际合作”“颗粒态污染物及治理”,融合“依法治国、以德治国、责任意识”等“法治”价值观、“起点公正、过程公正、结果公正”等“公正”价值观和“守信、社会公德”等“诚信”价值观。通过“主要气体污染物治理及交通污染防治”,融合“以人为本、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国民素质、科学精神、公序良俗、社会风尚”等“文明”价值观和“爱祖国、爱人民、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等“爱国”价值观。
(四)水污染及废水处理知识
通过“废水各种处理方法简介”,融合“生存权、发展权”等“民主”价值观、“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社会秩序、国民素质、科学精神、公序良俗”等“文明”价值观。
(五)固体废物的污染及处理知识
通过“固体废弃物治理技术简介”,融合“以人为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社会秩序、国民素质、科学精神、公序良俗、社会风尚”等“文明”价值观、“集体主义、自由与纪律、自由与法制”等“自由”价值观和“依法治国、以德治国、责任意识、纪律意识”等“法治”价值观。
(六)绿色化学与化工可持续发展
通过“绿色化学与化工可持续发展”,融合“物质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基本国情、中国梦”等“富强”价值观、“以人为本、物质文明、生态文明、科学精神”等“文明”价值观、“热爱工作、热爱岗位、职业道德”等“敬业”价值观及“真善美”等“和谐”价值观。
(七)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通过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和环境工程设计实例,融合尊重自然规律、社会概论的工程师价值观和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工程伦理观,体验知识运用和社会价值取向,训练和培养学生“双创”能力。
(八)实践教学
通过深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学生公寓中水及雨水综合利用工程等生产现场参观体验,融合“以人为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公序良俗”等“文明”价值观、“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学校、时代精神”等“爱国”价值观和“包容、协作、团结”等“友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手段和载体途径
利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强化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及治理的现场感受;利用网络课程空间资源,扩大自主学习范围和内容;通过生产现场参观学习和讨论,体验知识运用和社会价值取向;开展课堂讨论课互动学习和利用网络课程空间讨论模块开展“课程讨论”,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采用课堂讨论、课程讨论、学习小结、网络课程学习等方式,以及平时考核和撰写课程论文期末考核等“探究式教学考核方法”,训练和培养学生“双创”能力。
四、教学设计案例
(一)“大气与大气污染”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二)“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三)“固体废弃物预处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五、结束语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升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典型案例等教学素材的设计运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科学发展观和家国情怀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达到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三平,张琳,王福生.“传热学与热工学基础”课程思政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1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