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肩胛背部肌群包括斜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竖脊肌、背阔肌等等,有研究认为肌筋膜炎即是指这些肌肉、肌筋膜等结缔组织因炎症而发生的疼痛,并伴肌痉挛、压痛、触及硬结或束条、活动功能障碍、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1]。多因突然损伤或慢性劳损而发生。
肩胛背部肌筋膜炎的诊断
肩胛背部肌筋膜炎的诊断应从疼痛的特征、压痛点、引发痛点等诸方面入手,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找出引发痛点。作为诊断依据的引发痛点,应具备以下4个标准:①跳跃征:受累区在检查按压时,可引起病人惊跳或躲避退让。②疼痛节结或疼痛索条:多数病人可检出,在仔细检查时可在受累区发现这一异常。③交感神经症状:当叩击疼痛区域时,皮肤发生苍白或充血现象,多见于症状较重的病人。④局封或局部麻醉:如果疼痛消失,即可确诊为肌筋膜炎。
肩胛背部肌筋膜炎的治疗
急性期:急性期多为急性损伤早期和慢性损伤的急性发作期,其疼痛性质是锐性的,局部可触及明显硬结或条索形物,拒按,颈肩部活动受限症状较重。①西药口服:如消炎镇痛类药物,芬必得、萘普生、英太青等。②针刺法:取腕骨穴进针得气,捻转不提插,针感宜强,运针时嘱患者低头转颈和耸肩活动,留针15分钟。③封闭疗法:一般常用普鲁卡因醋酸去炎舒松溶液在引发痛点做浅位封闭。
慢性期:慢性期多为急性损伤后期及慢性损伤的静止期,其疼痛性质为钝痛、酸痛、痛点广泛,颈肩部活动一般不受影响。①走罐法:将患处涂上凡士林,用闪火法将罐拔住,然后在患处直线或环形走罐,直至皮肤红润、充血或出现瘀斑后起罐。②推拿法:理筋手法:用滚、按、揉、摩等手法在痛点处治疗。手法要均匀、有力、柔和、深透。分筋手法:即双拇指或单拇指在患处与肌纤维方向垂直做左右弹拔,起到分离粘连、疏通经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③由于长期慢性疼痛,反馈性地激发交感受神经兴奋而出现一系列交感神经活动异常的症状。其中当交感神经传出纤维与伤害感受的传入纤维之间发生接触,形成假突触,导致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兴奋了传入纤维,病人便逐渐产生心理和精神方面的症状,如焦虑、抑郁、失眠、烦躁不安等,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因此,对待此类病人,配合心理疏导,让病人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对医者有充分的信任,对治疗充满信心,这样才能使其更快地康复。
疗 效
疗效标准:①治愈:病人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②显效:病人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活动功能有明显改善;③无效:病人症状、体征无任何改善。
结果:治愈好转率90%,无效2例。
肩胛背部肌筋膜炎的预防
预防意外损伤:回头过猛易导致颈肩部肌肉损伤;低头提拉重物不慎用力过度易导致肩胛提肌、菱形肌损伤;背部过曲易导致竖脊肌损伤;肩背部过度侧弯易导致背阔肌等损伤。生活中要有预防意识,量力而行。
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经常要长时间伏案工作,为避免肩背肌群的过度劳损,应调节办公桌椅至合适高度,保持端坐舒适的坐势,背部挺拔,肩部放松,最好每30分钟起来休息1次,配合做松颈功。具体方法如下:身正气静,颈项放松,头部向前、后、左、右做最大限度的屈牵、伸张;再做顺、逆时针方向旋转。注意做到速度要缓,颈项须松,心境平和,切勿憋气硬伸。
教师在课堂上不可避免需要板书,频繁的上臂活动带动肩胛骨的上下运行,容易造成肩部肌群的劳损。为了帮助这一部位肌群疲劳的恢复,应在课间休息时间做松肩功。具体方法如下:立身中正、两臂伸直,指高向上向后摆,然后下摆至后伸位,动作幅度要大。然后两臂于体侧同时做顺、逆时针大回环,注意做到速度快而有力,次数15~30次。
纠正不良的睡眠姿势,提倡遵循“仰卧平枕为主,侧卧为辅”的原则。据临床观察,长期仰卧高枕或偏侧睡眠或固定偏侧,是导致颈肩肌群劳损,产生无菌性炎症及胸廓柱变形的主要因素[2]。
尽量避免受寒受潮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中医经络学说认为,肩背部为足太阳膀胱经经过之处,而太阳经最易为寒邪所侵犯。因此,要注意肩部的保暖和御寒,体育运动中一般用干毛巾擦汗,运动后宜热水浴,不宜冷水冲洗。
戒烟:国内学者研究报道吸烟对背痛的危险性近似值OR为1.53[3]。因此吸烟是诱发背痛的一个危险因素。在就诊的男性患者中,吸烟史者占64%。为了身体健康,应戒除不良嗜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坚持锻炼是防治这种疾病的法则。对预防肩胛背部肌筋膜炎来说,除了经常做松颈功、松肩功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如打太极拳、游泳、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打篮球等。注意运动要循序渐进,不能过度疲劳,以免导致免疫力下降。运动要贵在坚持,不要一曝十寒,徒劳无益,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逐步培养爱好运动的习惯。
合理休息,劳逸结合。足够的睡眠时间是健康的保证。教师往往为了备课或做科研,废寝忘食,休息长期不足,体质下降,疾病便趁虚而入,加之肩背部的疲劳和外感风寒,容易发生肩胛背部肌筋膜炎。所以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搞疲劳战,应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参考文献
1 邵宣,许竞斌,史可任,等,编著.实用颈腰痛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300
2 莫敦锦,范瑞林.1336例颈肩腰腿痛患者睡眠姿势的分析.按摩与导引,1994,57(4):27
3 陈长力,张庆云,李守斌,等.吸烟与腰背痛关系的研究.颈腰痛杂志,1998,19(4):269
肩胛背部肌筋膜炎的诊断
肩胛背部肌筋膜炎的诊断应从疼痛的特征、压痛点、引发痛点等诸方面入手,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找出引发痛点。作为诊断依据的引发痛点,应具备以下4个标准:①跳跃征:受累区在检查按压时,可引起病人惊跳或躲避退让。②疼痛节结或疼痛索条:多数病人可检出,在仔细检查时可在受累区发现这一异常。③交感神经症状:当叩击疼痛区域时,皮肤发生苍白或充血现象,多见于症状较重的病人。④局封或局部麻醉:如果疼痛消失,即可确诊为肌筋膜炎。
肩胛背部肌筋膜炎的治疗
急性期:急性期多为急性损伤早期和慢性损伤的急性发作期,其疼痛性质是锐性的,局部可触及明显硬结或条索形物,拒按,颈肩部活动受限症状较重。①西药口服:如消炎镇痛类药物,芬必得、萘普生、英太青等。②针刺法:取腕骨穴进针得气,捻转不提插,针感宜强,运针时嘱患者低头转颈和耸肩活动,留针15分钟。③封闭疗法:一般常用普鲁卡因醋酸去炎舒松溶液在引发痛点做浅位封闭。
慢性期:慢性期多为急性损伤后期及慢性损伤的静止期,其疼痛性质为钝痛、酸痛、痛点广泛,颈肩部活动一般不受影响。①走罐法:将患处涂上凡士林,用闪火法将罐拔住,然后在患处直线或环形走罐,直至皮肤红润、充血或出现瘀斑后起罐。②推拿法:理筋手法:用滚、按、揉、摩等手法在痛点处治疗。手法要均匀、有力、柔和、深透。分筋手法:即双拇指或单拇指在患处与肌纤维方向垂直做左右弹拔,起到分离粘连、疏通经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③由于长期慢性疼痛,反馈性地激发交感受神经兴奋而出现一系列交感神经活动异常的症状。其中当交感神经传出纤维与伤害感受的传入纤维之间发生接触,形成假突触,导致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兴奋了传入纤维,病人便逐渐产生心理和精神方面的症状,如焦虑、抑郁、失眠、烦躁不安等,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因此,对待此类病人,配合心理疏导,让病人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对医者有充分的信任,对治疗充满信心,这样才能使其更快地康复。
疗 效
疗效标准:①治愈:病人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②显效:病人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活动功能有明显改善;③无效:病人症状、体征无任何改善。
结果:治愈好转率90%,无效2例。
肩胛背部肌筋膜炎的预防
预防意外损伤:回头过猛易导致颈肩部肌肉损伤;低头提拉重物不慎用力过度易导致肩胛提肌、菱形肌损伤;背部过曲易导致竖脊肌损伤;肩背部过度侧弯易导致背阔肌等损伤。生活中要有预防意识,量力而行。
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经常要长时间伏案工作,为避免肩背肌群的过度劳损,应调节办公桌椅至合适高度,保持端坐舒适的坐势,背部挺拔,肩部放松,最好每30分钟起来休息1次,配合做松颈功。具体方法如下:身正气静,颈项放松,头部向前、后、左、右做最大限度的屈牵、伸张;再做顺、逆时针方向旋转。注意做到速度要缓,颈项须松,心境平和,切勿憋气硬伸。
教师在课堂上不可避免需要板书,频繁的上臂活动带动肩胛骨的上下运行,容易造成肩部肌群的劳损。为了帮助这一部位肌群疲劳的恢复,应在课间休息时间做松肩功。具体方法如下:立身中正、两臂伸直,指高向上向后摆,然后下摆至后伸位,动作幅度要大。然后两臂于体侧同时做顺、逆时针大回环,注意做到速度快而有力,次数15~30次。
纠正不良的睡眠姿势,提倡遵循“仰卧平枕为主,侧卧为辅”的原则。据临床观察,长期仰卧高枕或偏侧睡眠或固定偏侧,是导致颈肩肌群劳损,产生无菌性炎症及胸廓柱变形的主要因素[2]。
尽量避免受寒受潮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中医经络学说认为,肩背部为足太阳膀胱经经过之处,而太阳经最易为寒邪所侵犯。因此,要注意肩部的保暖和御寒,体育运动中一般用干毛巾擦汗,运动后宜热水浴,不宜冷水冲洗。
戒烟:国内学者研究报道吸烟对背痛的危险性近似值OR为1.53[3]。因此吸烟是诱发背痛的一个危险因素。在就诊的男性患者中,吸烟史者占64%。为了身体健康,应戒除不良嗜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坚持锻炼是防治这种疾病的法则。对预防肩胛背部肌筋膜炎来说,除了经常做松颈功、松肩功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如打太极拳、游泳、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打篮球等。注意运动要循序渐进,不能过度疲劳,以免导致免疫力下降。运动要贵在坚持,不要一曝十寒,徒劳无益,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逐步培养爱好运动的习惯。
合理休息,劳逸结合。足够的睡眠时间是健康的保证。教师往往为了备课或做科研,废寝忘食,休息长期不足,体质下降,疾病便趁虚而入,加之肩背部的疲劳和外感风寒,容易发生肩胛背部肌筋膜炎。所以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搞疲劳战,应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参考文献
1 邵宣,许竞斌,史可任,等,编著.实用颈腰痛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300
2 莫敦锦,范瑞林.1336例颈肩腰腿痛患者睡眠姿势的分析.按摩与导引,1994,57(4):27
3 陈长力,张庆云,李守斌,等.吸烟与腰背痛关系的研究.颈腰痛杂志,1998,19(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