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论述了在经济体制、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者,是带领中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卓越领导者。
【关键词】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综合国力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90岁生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意味着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的风雨和辉煌。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发展和广大人民意愿,开创和领导的伟大事业。作为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实践的领导者,党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也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一、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一)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開放以前,人们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独有的,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独有的,所以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改革开放打破了这种僵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邓小平同志认为,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计划经济或者市场经济只是经济调控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只要能促进经济发展,只要能提高人民收入就是好的经济调控手段。党和政府通过不断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创造性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完美结合,这使经济活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使人力、资源、资本的配置达到最大效率,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活力。
(二)由封闭走向开放
封闭意味着落后,抗日战争中,为什么国民党的政府军与侵华日军屡战屡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封闭和落后,例如1939年淞沪战役,国民党政府军的战士,大部分连小学文化也没有,到上海以前没见过电灯,不懂电流,对着电灯泡点烟,日本军队在战场上安置了高压电线,中国部队上前冲锋,前边的战士触电,后边的战士前去营救,也被触电,最后一个连的部队都被挂在高压电网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型经济的伟大转变,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思想观念的开放和经济领域的开放,中国实现了富国强兵。我们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地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毅然决然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成为世界上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也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外汇储备1978年仅有1.67亿美元,目前已突破3万亿美元。
(三)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软实力显著提升
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发展以及对外部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以及其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等基础实力。综合国力实际上也就是国家实力。综合国力的大小强弱,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它满足国民需求、解决国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在根本上决定着它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弱国无外交,综合国力衰弱,常常成为列强侵略的对象。例如: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来积贫积弱。甲午战争后,李鸿章代表中国和日本的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伊藤博文说,“中堂,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就是说只有答应或不答应, 李鸿章说,“难道不准分辩?”,我跟你辩都不能辩吗?伊藤博文说,你辩好了,但不能减少,我要的条件不能减少。这是强盗逻辑,李鸿章是在这种情形底下跟日本的伊藤博文谈判的。弱国无外交,国家衰败,综合国力当时衰败到了极点,台湾就是因为这个条约被割让给日本的。改革开放彻底改变了中国19世纪鸦片战争积贫积弱的局面,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时间里,我国的国民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从1978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由3000多亿元增长到40万亿元,增长了100多倍,年均增长达10%,国民生产总值跃升到世界第二位;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000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8万亿元。钢铁、煤炭等220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并且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业基地,计算机、家电制造、船舶、汽车、通信设备、高速铁路等产业居于世界前列。我国的耕地面积只占世界的7%,人均耕地面积更小,却解决了14亿人口的粮食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软实力显著提升,国家软实力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它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上个世纪90年代初,美国人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认为软实力即国家的文化力量,包括三种力量,一是对他国产生的文化吸引力;二是本国的政治价值观;三是具有合法性的和道德威信的外交政策。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软实力建设,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11月在全国文代会、作代会上发表讲话,称“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我们在世界很多国家设立孔子学院,宣传推广中国文化;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隆重召开,这些文化体育盛会,提高了中国的国家声誉和文化影响力,提高了中国的软实力。
(四)改革开放极大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全体国民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与此同时,全体居民共享改革成果,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家庭财产由无到有,由少到多,跨越了温饱、小康两个生活阶段,逐步向富裕迈进。中国政府的经济建设目标十分明确,这就是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分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奋勇前进。
1978年,中国光农村的贫困人口就有2亿5千万,占总人口的30%。到2010年,我们成功地使近5亿人口摆脱了贫困,中国为世界脱贫事业是做出巨大贡献的。改革开放30年,生活上的巨大变化,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能深刻地感受到。2010年和1978年比,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7元提高到191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7元提高到5919元,扣除物价因素以后,二者平均每年都增长7%。分别增长了55倍和44倍。2006年1月1日起,党和国家为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又取消了在中国有着2600多年历史的农业税,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事件。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比如现在我们的私家车很多,正在向社会普及,甚至部分人都拥有了私人飞机。改革开放前,人们不敢想象的事情都成为了现实。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国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一个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从低到高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人在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后,还要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所以,我们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更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五)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必须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司法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特征是:第一,维护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法治;第二,维护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法治;第三,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法治。 到2011年2月,我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239件、行政法规70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一个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不懈奋斗,如期实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體系”的宏伟目标。这标志着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改革开放使我们在思想理论上获得重大突破
(一)通过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认识到“社会主义本质”
以前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僵化,认为吃大食堂、大锅饭,人民公社、计划经济这一套是社会主义,通过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同志说:“马克思主义最注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党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立足于新的实践和新的时代特征,适应国情、党情不断发展变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毛主席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认识到人民是社会和历史进步的推动者,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创造条件,充分释放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尊重人民的创造精神,释放人们心中蕴藏已久的创造力和干事创业的激情。形成全民族共同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例如在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十八位农民以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回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改革开放成功的伟大实践者,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领导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卓越领导者。必将带领中国人民从一个个胜利走向新的成功,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关键词】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综合国力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90岁生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意味着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的风雨和辉煌。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发展和广大人民意愿,开创和领导的伟大事业。作为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实践的领导者,党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也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一、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一)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開放以前,人们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独有的,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独有的,所以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改革开放打破了这种僵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邓小平同志认为,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计划经济或者市场经济只是经济调控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只要能促进经济发展,只要能提高人民收入就是好的经济调控手段。党和政府通过不断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创造性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完美结合,这使经济活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使人力、资源、资本的配置达到最大效率,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活力。
(二)由封闭走向开放
封闭意味着落后,抗日战争中,为什么国民党的政府军与侵华日军屡战屡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封闭和落后,例如1939年淞沪战役,国民党政府军的战士,大部分连小学文化也没有,到上海以前没见过电灯,不懂电流,对着电灯泡点烟,日本军队在战场上安置了高压电线,中国部队上前冲锋,前边的战士触电,后边的战士前去营救,也被触电,最后一个连的部队都被挂在高压电网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型经济的伟大转变,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思想观念的开放和经济领域的开放,中国实现了富国强兵。我们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地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毅然决然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成为世界上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也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外汇储备1978年仅有1.67亿美元,目前已突破3万亿美元。
(三)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软实力显著提升
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发展以及对外部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以及其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等基础实力。综合国力实际上也就是国家实力。综合国力的大小强弱,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它满足国民需求、解决国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在根本上决定着它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弱国无外交,综合国力衰弱,常常成为列强侵略的对象。例如: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来积贫积弱。甲午战争后,李鸿章代表中国和日本的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伊藤博文说,“中堂,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就是说只有答应或不答应, 李鸿章说,“难道不准分辩?”,我跟你辩都不能辩吗?伊藤博文说,你辩好了,但不能减少,我要的条件不能减少。这是强盗逻辑,李鸿章是在这种情形底下跟日本的伊藤博文谈判的。弱国无外交,国家衰败,综合国力当时衰败到了极点,台湾就是因为这个条约被割让给日本的。改革开放彻底改变了中国19世纪鸦片战争积贫积弱的局面,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时间里,我国的国民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从1978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由3000多亿元增长到40万亿元,增长了100多倍,年均增长达10%,国民生产总值跃升到世界第二位;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000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8万亿元。钢铁、煤炭等220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并且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业基地,计算机、家电制造、船舶、汽车、通信设备、高速铁路等产业居于世界前列。我国的耕地面积只占世界的7%,人均耕地面积更小,却解决了14亿人口的粮食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软实力显著提升,国家软实力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它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上个世纪90年代初,美国人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认为软实力即国家的文化力量,包括三种力量,一是对他国产生的文化吸引力;二是本国的政治价值观;三是具有合法性的和道德威信的外交政策。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软实力建设,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11月在全国文代会、作代会上发表讲话,称“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我们在世界很多国家设立孔子学院,宣传推广中国文化;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隆重召开,这些文化体育盛会,提高了中国的国家声誉和文化影响力,提高了中国的软实力。
(四)改革开放极大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全体国民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与此同时,全体居民共享改革成果,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家庭财产由无到有,由少到多,跨越了温饱、小康两个生活阶段,逐步向富裕迈进。中国政府的经济建设目标十分明确,这就是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分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奋勇前进。
1978年,中国光农村的贫困人口就有2亿5千万,占总人口的30%。到2010年,我们成功地使近5亿人口摆脱了贫困,中国为世界脱贫事业是做出巨大贡献的。改革开放30年,生活上的巨大变化,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能深刻地感受到。2010年和1978年比,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7元提高到191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7元提高到5919元,扣除物价因素以后,二者平均每年都增长7%。分别增长了55倍和44倍。2006年1月1日起,党和国家为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又取消了在中国有着2600多年历史的农业税,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事件。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比如现在我们的私家车很多,正在向社会普及,甚至部分人都拥有了私人飞机。改革开放前,人们不敢想象的事情都成为了现实。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国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一个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从低到高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人在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后,还要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所以,我们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更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五)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必须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司法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特征是:第一,维护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法治;第二,维护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法治;第三,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法治。 到2011年2月,我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239件、行政法规70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一个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不懈奋斗,如期实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體系”的宏伟目标。这标志着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改革开放使我们在思想理论上获得重大突破
(一)通过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认识到“社会主义本质”
以前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僵化,认为吃大食堂、大锅饭,人民公社、计划经济这一套是社会主义,通过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同志说:“马克思主义最注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党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立足于新的实践和新的时代特征,适应国情、党情不断发展变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毛主席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认识到人民是社会和历史进步的推动者,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创造条件,充分释放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尊重人民的创造精神,释放人们心中蕴藏已久的创造力和干事创业的激情。形成全民族共同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例如在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十八位农民以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回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改革开放成功的伟大实践者,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领导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卓越领导者。必将带领中国人民从一个个胜利走向新的成功,谱写新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