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应通过活跃课堂气氛、艺术性引导导入、教学模式新颖化等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培养成语文学习的“爱好者”。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需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个人对某事的喜好的情绪,学习的兴趣则是学生对于学习的特别喜好。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因此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呢?
1 创设课堂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老师启发下“思维”和“发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维”和“发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其实这也就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基本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激发其思维活动,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启发式不是具体的教学方式或方法,而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原则。教学方式方法千变万化,种类繁多,但其本质都应是具有“启发性”的。坚持启发式原则的关键在于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防止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既要尊重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又不放任自流。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启发学生“内在动力”上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探索的精神。
2 教师掌握好导入环节
导语和悬念的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关键的。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千万不能忽视。导语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成功的导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精心设计导入语,让学生一上课就充满兴趣。对学生来说,每一课都是一个新开始,其内容也各不相同,而学生在课前却可能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其兴奋点也可能还沉浸在刚才的活动中。如何转移学生的兴奋点,关键在于导入,只要导入得法,就能使学生的身心转移到课堂上来。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巧妙的开始,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的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因此,教师一上课,不仅要有风趣的语言,而且要有饱满的激情,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感情,时刻保持愉快的心境,一走进教室就要进入角色,情绪饱满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总之,一开始就要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巧妙的使用好开课几分钟,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往往能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学细节中悬念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设置悬念,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艺术家说书时,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紧张激烈的高潮或矛盾冲突到剑拨弩张的关键时刻,突然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吊你的胃口,逼着你非继续听下去不可。这种方法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里常用,称之为“悬念”设置。现代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有句名言:“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意思是说,人是具有好奇心的,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同样,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故意让学生一时得不到,也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悬念设置巧妙得当,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向就会自然而然地集中于你所讲的知识对象上,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迷宫,接受知识要点。学生们通过这种训练,也学会了在学习中多提问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 教学模式多样化、新颖化
要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多下功夫。课堂教学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会对教学内容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应经常变换教学模式,如讨论课、探究课、活动课等多种形式的交叉采用,可以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不拘于教材所排定的次序逐段地教学,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或配合形势、时令、节令变更教学内容,或是独具匠心重新安排教材全部或某部分的前后次序,进行单元教学或专题教学。运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小说就利用小说特定的历史背景、作者经历,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精彩的故事情节和强烈的悬念,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讲诗歌则配以画面、配以音乐,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深刻领会诗歌内涵,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总之,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将生活之水引入课堂。因为教材的内容是有限的,不能包罗万象,应有尽有。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科技、文化成果不断涌现,同时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随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强烈。因此,把学生所关心的社会动态、科技发展和社会的热门话题,如“克隆技术”、“纳米技术”、网络技术等内容引入课堂,既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关心社会的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激发学生对社会、对科学的热爱。如结合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件,各种纪念日和节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了解祖国历史、文化,关心祖国建设,放眼世界未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结合科技活动,让学生了解当前科技发展的新信息,新成果,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开阔视野,启发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这些方法不是孤立片面的,在使用中应相互结合,融会贯通,才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培养成语文学习的“乐之者”。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需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个人对某事的喜好的情绪,学习的兴趣则是学生对于学习的特别喜好。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因此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呢?
1 创设课堂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老师启发下“思维”和“发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维”和“发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其实这也就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基本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激发其思维活动,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启发式不是具体的教学方式或方法,而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原则。教学方式方法千变万化,种类繁多,但其本质都应是具有“启发性”的。坚持启发式原则的关键在于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防止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既要尊重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又不放任自流。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启发学生“内在动力”上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探索的精神。
2 教师掌握好导入环节
导语和悬念的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关键的。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千万不能忽视。导语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成功的导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精心设计导入语,让学生一上课就充满兴趣。对学生来说,每一课都是一个新开始,其内容也各不相同,而学生在课前却可能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其兴奋点也可能还沉浸在刚才的活动中。如何转移学生的兴奋点,关键在于导入,只要导入得法,就能使学生的身心转移到课堂上来。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巧妙的开始,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的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因此,教师一上课,不仅要有风趣的语言,而且要有饱满的激情,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感情,时刻保持愉快的心境,一走进教室就要进入角色,情绪饱满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总之,一开始就要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巧妙的使用好开课几分钟,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往往能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学细节中悬念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设置悬念,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艺术家说书时,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紧张激烈的高潮或矛盾冲突到剑拨弩张的关键时刻,突然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吊你的胃口,逼着你非继续听下去不可。这种方法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里常用,称之为“悬念”设置。现代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有句名言:“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意思是说,人是具有好奇心的,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同样,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故意让学生一时得不到,也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悬念设置巧妙得当,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向就会自然而然地集中于你所讲的知识对象上,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迷宫,接受知识要点。学生们通过这种训练,也学会了在学习中多提问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 教学模式多样化、新颖化
要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多下功夫。课堂教学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会对教学内容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应经常变换教学模式,如讨论课、探究课、活动课等多种形式的交叉采用,可以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不拘于教材所排定的次序逐段地教学,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或配合形势、时令、节令变更教学内容,或是独具匠心重新安排教材全部或某部分的前后次序,进行单元教学或专题教学。运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小说就利用小说特定的历史背景、作者经历,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精彩的故事情节和强烈的悬念,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讲诗歌则配以画面、配以音乐,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深刻领会诗歌内涵,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总之,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将生活之水引入课堂。因为教材的内容是有限的,不能包罗万象,应有尽有。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科技、文化成果不断涌现,同时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随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强烈。因此,把学生所关心的社会动态、科技发展和社会的热门话题,如“克隆技术”、“纳米技术”、网络技术等内容引入课堂,既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关心社会的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激发学生对社会、对科学的热爱。如结合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件,各种纪念日和节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了解祖国历史、文化,关心祖国建设,放眼世界未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结合科技活动,让学生了解当前科技发展的新信息,新成果,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开阔视野,启发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这些方法不是孤立片面的,在使用中应相互结合,融会贯通,才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培养成语文学习的“乐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