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实施的有效与否,关系着新课程实验的成败与否。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历史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也是教师提高历史教学水平的必经之路。笔者就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思考,这个问题目前也是许多老师往往感到比較困惑的。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有效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1
新课改的视野下,历史教育所承载的责任理应在于高扬人文精神的旗帜,锻造思想、涵育人格、陶冶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这些才是当今历史教育的重要价值所在,也才是所谓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终极体现。
一、明确学习目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动机——目标是构成人的积极性行为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有了需要才能树立动机,有了动机才能确立目标。一个人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此来推动自己的学习行为时,这种学习行为才可迸发而成一种有利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历史与社会学科对七年级学生而言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要想让他们学好这门课,更要让他们明确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从而使他们从情感上接纳这门课。为此,给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课时我就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都生活在某一社会区域中,因此我们必须学好社会这门课,清楚地了解社会的现实状况(我们生活的世界)、社会的历史演变(我们传承的文明)以及社会将来的发展趋势(我们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在每一个具体内容的学习上我也一样,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比如说,在讲地图三要素之前,我通过大量的实例让他们知道地图对我们工作、生活的重要性(比如我们修路架桥、外出观光旅游等)。而要利用地图,首先要能读懂地图,这就必须掌握地图三要素,它们是地图的语言,能够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地图所要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再说《世界大家庭》吧,我们之所以要了解它,是因为我们都是地球人,都是世界大家庭的成员,所以我们要充分了解并关爱我们共同的大家庭。
学生还必须明确所学内容。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指导我们了解我们社会生活的过去(历史学科知识为主)、现在(地理学科知识为主)、将来(政治学科知识为主)。就“社区”这一教学内容来说吧,学生需要了解社区的概念特征、社区的不同类型、社区的功能和社区之间的交流。这样学生学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比较容易把握教学内容。还就《世界大家庭》这一课来说,主要要求学生了解它的人口数量及分布、人口所属的不同人种、人口所属的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如何关爱我们生活的这个大家庭。
二、培养学习兴趣
孔子云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采取种种措施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有时候我会有意识地突出一些虽不是教学重点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比如世界大家庭中世界大国的国旗,我补充了比较详实的内容,学生兴趣非常浓厚。有时我选择性地将一些时事热点与课本知识结合讲解。如讲到我国辽阔的疆域,我补充了黑瞎子岛的回归倒计时,祖国这只屹立在世界东方的雄鸡的鸡冠又将长上去的时事热点,学生也表现出了极其浓厚的兴趣。
有时,我还会将书本知识结合身边的一些例子进行讲解。比如讲到社区的概念、类型时,我先请几个学生告诉我他们所生活的社区,然后给以必要的讲解指导。比如,我告诉他们,我们生活的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都是不同级别的行政社区,而特发小区、万科城市花园等属于功能社区的生活小区,这样就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在讲到世界自然环境时,我联系深圳小梅沙即将投资一个亿开办一家极地动物展览馆,让学生理解不同自然环境导致的世界各地风光迥异。讲到海洋对人类生活影响时,我联系深圳市滨海大道花巨资填海造陆的例子,使学生理解海洋拓展了人类生活的空间等。
三、注重学法指导
德国哲学家笛卡尔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古今中外无数事实已经证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学习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给学习者带来高效率和乐趣,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当然学习方法多种多样,我侧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体系建构的指导,帮助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不太在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例如中国古代历史的教学,我注重帮助学生将整个古代历史分作六个大的时期: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再将每个时期的政权更替及主要政权统治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文化成就、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理解把握,这有助于学生将繁杂的史实系统化、条理化。
四、讲究教学方略
说到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讲授法。而现在讲授法似乎成了一个最老土的方法。有些教师或专家认为“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让学生讲”,甚至发展到谈讲色变,完全让出讲台,认为这才是新课改。其实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认识。新课程下,学生主体参与程度的增强,使课堂教学的“不定”与“未知”因素大大增加,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必须随之提高,才能引领学生走向即定教学目标,这更要求教师具备精辟的讲授技巧。当讲则讲,而且一定要讲到位;不当讲则就应当不讲,不能包办,不能画蛇添足。一切应当因教学内容而异,因问题层次而异,特别是要因学生的不同特点而异。
当然,历史与社会教师要考虑的是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引领学生全面成长——智慧、情商、人格等。所以,讲得让学生喜欢只是前提,而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一堂有效的理想的历史与社会课,既能让学生感受历史与社会知识的魅力,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知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有效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1
新课改的视野下,历史教育所承载的责任理应在于高扬人文精神的旗帜,锻造思想、涵育人格、陶冶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这些才是当今历史教育的重要价值所在,也才是所谓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终极体现。
一、明确学习目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动机——目标是构成人的积极性行为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有了需要才能树立动机,有了动机才能确立目标。一个人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此来推动自己的学习行为时,这种学习行为才可迸发而成一种有利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历史与社会学科对七年级学生而言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要想让他们学好这门课,更要让他们明确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从而使他们从情感上接纳这门课。为此,给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课时我就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都生活在某一社会区域中,因此我们必须学好社会这门课,清楚地了解社会的现实状况(我们生活的世界)、社会的历史演变(我们传承的文明)以及社会将来的发展趋势(我们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在每一个具体内容的学习上我也一样,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比如说,在讲地图三要素之前,我通过大量的实例让他们知道地图对我们工作、生活的重要性(比如我们修路架桥、外出观光旅游等)。而要利用地图,首先要能读懂地图,这就必须掌握地图三要素,它们是地图的语言,能够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地图所要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再说《世界大家庭》吧,我们之所以要了解它,是因为我们都是地球人,都是世界大家庭的成员,所以我们要充分了解并关爱我们共同的大家庭。
学生还必须明确所学内容。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指导我们了解我们社会生活的过去(历史学科知识为主)、现在(地理学科知识为主)、将来(政治学科知识为主)。就“社区”这一教学内容来说吧,学生需要了解社区的概念特征、社区的不同类型、社区的功能和社区之间的交流。这样学生学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比较容易把握教学内容。还就《世界大家庭》这一课来说,主要要求学生了解它的人口数量及分布、人口所属的不同人种、人口所属的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如何关爱我们生活的这个大家庭。
二、培养学习兴趣
孔子云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采取种种措施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有时候我会有意识地突出一些虽不是教学重点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比如世界大家庭中世界大国的国旗,我补充了比较详实的内容,学生兴趣非常浓厚。有时我选择性地将一些时事热点与课本知识结合讲解。如讲到我国辽阔的疆域,我补充了黑瞎子岛的回归倒计时,祖国这只屹立在世界东方的雄鸡的鸡冠又将长上去的时事热点,学生也表现出了极其浓厚的兴趣。
有时,我还会将书本知识结合身边的一些例子进行讲解。比如讲到社区的概念、类型时,我先请几个学生告诉我他们所生活的社区,然后给以必要的讲解指导。比如,我告诉他们,我们生活的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都是不同级别的行政社区,而特发小区、万科城市花园等属于功能社区的生活小区,这样就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在讲到世界自然环境时,我联系深圳小梅沙即将投资一个亿开办一家极地动物展览馆,让学生理解不同自然环境导致的世界各地风光迥异。讲到海洋对人类生活影响时,我联系深圳市滨海大道花巨资填海造陆的例子,使学生理解海洋拓展了人类生活的空间等。
三、注重学法指导
德国哲学家笛卡尔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古今中外无数事实已经证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学习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给学习者带来高效率和乐趣,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当然学习方法多种多样,我侧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体系建构的指导,帮助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不太在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例如中国古代历史的教学,我注重帮助学生将整个古代历史分作六个大的时期: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再将每个时期的政权更替及主要政权统治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文化成就、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理解把握,这有助于学生将繁杂的史实系统化、条理化。
四、讲究教学方略
说到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讲授法。而现在讲授法似乎成了一个最老土的方法。有些教师或专家认为“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让学生讲”,甚至发展到谈讲色变,完全让出讲台,认为这才是新课改。其实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认识。新课程下,学生主体参与程度的增强,使课堂教学的“不定”与“未知”因素大大增加,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必须随之提高,才能引领学生走向即定教学目标,这更要求教师具备精辟的讲授技巧。当讲则讲,而且一定要讲到位;不当讲则就应当不讲,不能包办,不能画蛇添足。一切应当因教学内容而异,因问题层次而异,特别是要因学生的不同特点而异。
当然,历史与社会教师要考虑的是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引领学生全面成长——智慧、情商、人格等。所以,讲得让学生喜欢只是前提,而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一堂有效的理想的历史与社会课,既能让学生感受历史与社会知识的魅力,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知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