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注重探究性学习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6vi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课标)要求: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其中对探究能力层级的说明是: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的能力层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关键。
  一、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对学生探究意识的激活首先要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让学生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学生探究意识的产生,有赖于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可是,有些语文课堂教学,不但没有师生平等交流、共同探究的民主气氛,反而存在惟师是从的思想禁锢——学了写景的文章,学生一定要牵扯上“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写关于老师的文章,学生往往会写教师批改作业到深夜,学生病了老师到家里补课;写母亲必是白发苍苍、勤劳慈爱……在这样规范“标准”的“语文”教育下,学生循规蹈矩,思想混乱,哪还有探究精神、探究学习?
  作为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教学中不断注入新观念。在授课时,采取“把问题交给学生,师生共同探讨”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在更大程度上让学生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其各种思维能力。
  二、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1.不断强化课堂讨论。
  在授课中,设计合适的讨论题目是讨论成败的关键,问题的设计要体现科学性、趣味性、启发性、教育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在设计讨论题时,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讨论题要和教学重点、难点相关;讨论题要有吸引力,学生感兴趣;讨论题要难易适中。
  2.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电化教学。
  电化教学可以通过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等电教媒体来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对其视听和探究,再由学生做出理性概括,并得出结论。利用多媒体,使知识内容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3.在教学中学会探究。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探究,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而读书又是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习中要留给学生学习的空间,给学生充足的梳理、内化知识的时间,以保证知识的落实。
  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质疑”,要让学生在“质疑”中学会探究,以实现“质疑——思疑——解疑”的教学过程。这样,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开发了学生智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深入探究,积极构建探究性教学模式
  1.尝试探究,鼓励质疑。
  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去整合,去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要把阅读课变为阅览探究课,依托阅览中心丰富的资源进行探索研究。
  2.开展讨论,合作释疑。
  学生确立探究目标后,教师进行分类整理,把同一时期的课题分为若干小组,鼓励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初探所得到的成果、结论,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这种互相交流、发表不同见解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相互启发,进一步加深对解题思路的理解,培养全体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关系交往能力,也有利于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和探究。
  在进行探究性教学时,可把两周作为一个课题周期,第一周学生个人收集信息,独立探究;第二周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3.应用实践,课外研究。
  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探究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训练巩固、检验、迁移知识,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究。
其他文献
要想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坚持“引导、模仿、观察”,不断激励学生表达。教师要立足课堂,引导表达;坚持读写结合,让学生模仿表达;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深入生活,学会表达。只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优化的教学法,学生的表达水平就会稳步提高。  一、激发兴趣,引导表达  心理学研究表明,紧张和害怕是人们在说话前和说话过程中常常出现的心理障碍,小学生自尊心强而自信心弱,因担心说话出错引起
期刊
希拉里曾说过:“生活中的尴尬总是不期而遇,那么微笑和乐观便是面对复杂生活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  微笑,无声胜有声,它贮满无限信赖,拉近你我距离,激起心灵共鸣,消融内心坚冰。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青年教师,面对神圣的课堂,除了具备专业的教学素养和娴熟的教学技能外,还应具备真诚的微笑。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让自己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快乐。而微笑的魅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微笑的仪态。教师的一言一行
期刊
在学校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我们高二选定了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中的《礼拜二午睡时刻》,这是属于“情感”话题的一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在学生预习课文,熟悉文本的基础之上,我授课初始,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小说的情节内容。”一个学生回答道:“在八月的一个礼拜二,小镇人午睡的时候,一个女人带着她的女儿来到镇上找神父借公墓的钥匙,去拜祭她因偷窃而被打死的儿子。”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
期刊
“《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这句话如同一根经脉,牵动文章的主枝干和每一片枝叶。  每次上到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都会看到许广平曾对这篇文章的评价,许先生曾说:“《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以前只把这句话当成引入课文的导语,或者放在课中间,渲染气氛,或者作为课文的小结语,而对这句评论的内容没有做过多的思考
期刊
诗歌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点,虽然我们高度重视,在这一考点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从每年的高考情况来看,这一直是一个难点。究其原因,我们往往在诗歌鉴赏的各类题型和答题模式上下工夫,却忽视了它最基本的前提是读懂诗歌。如果没有真正读懂诗歌,即使我们注意了答题模式的选用和鉴赏术语的运用,也往往是胡乱贴标签或者答非所问。因此,对于诗歌鉴赏,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读懂的问题,特别是在考场上,时间紧迫,没有任何资料
期刊
语文应是灵动的。教学实践中不是所有语文教师都能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的,有一些教师凭经验和资历,多少年一贯制,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把鲜活的语文教得死气沉沉,让人感到压抑,学生进不了学习语文的境界,更谈不上语文学习的快乐。  正因为语文是灵动的,所以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
期刊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关注人的发展,而语文作为交际工具,作为文化载体,其教学就直接地肩负着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体悟人生、完善自我的任务。  有人说:文学就是人学,因为文学作品是作家认识生活、心血的结晶,情感的载体。具体地说,文学作品是作家用审美的观点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抓住生活的美点,捕捉生活的珍珠,用形象思维,用炽热的情感对社会生活的真切写照。为着这种真情,我们语文教学就不能只停留在认知层面上,而要着意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课堂笔记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发现,一般成绩好的学生做的笔记也相对完善些,做了笔记的学生比那些不做笔记的学生在测验中的成绩要好一些。这是因为做了笔记的学生能够在测试前按笔记进行复习和背诵,而其他的学生就只能依靠以前的那点记忆。因此,永久性的记录能帮助学生克服在头脑中记忆和储存语文知识的时限性;同时记笔记也能集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注意力,增强听课效果。  但在我们的学生中,可以发
期刊
《雷雨》《日出》《北京人》三出话剧均系曹禺先生的名作。《雷雨》降生,文坛震动,标志着中国话剧走向成熟:《日出》问世,令人惊喜,荣获当年《大公报》文艺奖;《北京人》再现,宣告封建阶级及其思想文人走人坟墓。三出话剧一部比一部更深刻、更现实、更有典型意义。下面就其发展演变试作一些比较。  曹禺1933年完成了《雷雨》的创作,1934年7月发表在《文学季刊》第一卷第3期上。剧作以五四前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
期刊
近年来,湖南高考语文选做题部分,较多选取小小说作为命题材料,考查考生阅读鉴赏能力。小小说阅读命题形式丰富多样,下面拟从五个方面作些解题思路上的探究。  一、情节结构  1.命题形式  根据想象推断《丈夫的账单》一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2.解题思路  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或依次概括文中所写的几件事,是常见题型。根据想象推断故事情节,是一种反推题型。解题时要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揣摩,弄清文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