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和完善寝室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成为大学教育管理者审慎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寝室文化的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阐述,对其在配置设施、创新、育人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寝室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2 — 0122 — 02
一、大学寝室文化的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大学寝室文化的内涵
大学生寝室文化是以寝室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各种文化为依托,学生在这样的载体和文化中进行学习、生活和交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和改变着周围的环境和人群。寝室文化体现寝室成员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学习氛围、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既包括寝室卫生、基础设施、个人物品,又包括各种规章制度、学生活动、人际关系、思想理念以及行为方式等等。
根据寝室文化形式的不同,大体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四种。其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寝室的各种硬件设施,包括寝室建筑、内部设施、生活用品、整体规划布局等等。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寝室群体在共同的寝室生活、学习和活动中所展现的思维方式、个性特点、思想觉悟、人生理念以及价值取向等等。制度文化主要是指为了管理和束缚大学生的行为,保障寝室人身财产安全而制定的寝室各项规章制度、条款、守则,如寝室用电用水规则、安全防火条例、公寓住宿管理办法等等。行为文化主要是指寝室各个成员之间(包括学生和管理人员)日常的人际关系和参与的各种活动。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
1.教育导向功能
教育导向功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功能,主要是通过交流、引导、启发、说服、批评、监督等方式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和思想观念做正确的引领,使其达到高校对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目的。首次,适度的价值导向需要在寝室生活当中进行党的理论知识、时事热点宣传,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端正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其次,合理的目标选择体现在寝室室友之间的学习与交流,个体通过参与、评价、理解他人的观念,双向互动,最终形成个体服从与群体组织的目标一致或趋同的寝室文化。最后,通过在寝室当中树立榜样来进行行为导向,寝室成员中的榜样作为标杆使大学生进行自我行为的对照,提高自身素质。
2.约束控制功能
大学生寝室文化的约束控制功能指大学寝室能有释放出一种约束寝室成员个体行为的心理力量,这种心理力量最终使寝室成员的个体行为服从与群体组织。大学寝室文化生活并不是杂乱无序的,而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一方面,学校通过各种寝室规章制度如《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学生公寓卫生管理办法》、《学生日常安全消防知识》等等,对学生日常的寝室行为进行规范,使具有不同生活习惯的学生能够同群体组织趋于一致,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就寝习惯,为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良好的寝室文化生活离不开道德的约束。寝室生活作为群体生活,需要每一个寝室成员都必须有群体意识,自觉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加强自我调整、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消除寝室成员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建立温馨和谐的寝室文化环境。
3.文体娱乐功能
大学寝室是大学生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寝室文化娱乐功能指的是大学生通过在寝室当中参加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来锻炼自身能力、减少心理压力、加强人际交往和提高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文体活动将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寝室娱乐文化分为两种,一种是自行开展的娱乐活动,如女生寝室织围巾、秀十字绣,男生寝室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另一种是寝室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如寝室装饰大赛、寝室文艺汇演、寝室演讲比赛、寝室棋类比赛,优秀寝室评比等等。丰富的寝室文化娱乐活动使大学生心情舒畅和缓解压力,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能力。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思想教育功能现状分析
(一)寝室相应配套设施不健全
最近几年来,各大高校雖然都在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寝室物质文化的建设,填补相应配套设施,逐步向公寓式宿舍转变,但是这种转变只是局部的。现有的寝室住宿条件和设施根本无法满足90后大学生的住宿需求,寝室空间布局无法实现人性化、生活化。目前,大多数高校还都停留在4人、6人、8人宿舍的状态,宿舍空间狭小,学生隐私无法得到保护,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常常让寝室关系矛盾重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状态。高校寝室内常见的配套设施有电脑桌椅,衣柜,书架,公用电话,热水器,校园网等等简单的生活必备设施,有些学校可能还配有电视,电风扇,公用洗浴间,很少有学校对每个寝室都能设置独立卫生间、晾衣间、洗漱间,像空调、厨房、保险箱等现代化的设施。随着建校时间的延续,已有的配套设施已经陈旧、失效,并且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使得学生在使用这些设施的时候受到很大的限制和约束,与所谓的人性化、生活化相离甚远。
(二)寝室文化建设缺乏创新
一直以来,高校寝室文化主要集中在对寝室的装饰、卫生、制度、文明程度等方面做文章,使寝室文化建设束缚在一定的范围内和条件下,形式与内容单一固化,缺少新鲜血液的流入和创新。一方面。长期模式化的寝室文化活动使学生产生了视觉疲劳,对这种寝室文化建设已经没有了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打消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变化,微博、微信、MSN、飞信等等多元化的网络信息时代使学生有了更多的创造性思维,而传统的寝室文化建设尚未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来实现推陈布新,升级改造还处于一个空白的状态,对于落后于当前时代主题的寝室文化建设,追求流行的90后大学生常常应付了事,无法实现大学生寝室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功能。 (三)“育人”与“管理”无法实现有机的结合
寝室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实现人生价值,因而高校对于寝室文化要求实现“育人”、“管理”、“教育”相结合,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寝室管理人员指令性的分配给学生去完成,学生被动的接受,这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使得“育人”功能完全没有得到发挥。这种原因的出现除了舍务部门对寝室“育人”功能的忽视外,寝室管理人员自上而下的传导式管理,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育人水平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大学生对于寝室文化理解的偏差以及思想上的慵懒和服从心理也是其育人功能难以得到发挥的重要原因。寝室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将逐步处于从属地位,学生失去了自我管理和服务的能力,抑制学生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背离了高校的育人理念。
三、发挥大学生寝室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对策
(一)规划和完善寝室相应配套设施
寝室文化建设是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其执行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高校的物质文化。第一,加强寝室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学校的财政水平,按照一定比例适当加大对寝室配套设施的建设和购买,另一方面通过引进与学校教育教学相关并且符合规定的社会文化集团的投入来完善学校配套设施。第二,注重寝室配套设施的人文设计。通过对学生个人的民族文化、性格特点、家庭经济情况和背景等等方面的调查,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进行寝室内部格局的特色设置,减少8人寝和6人寝,增加4人、2人、1人寝室,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選择空间。专门为保障学生隐私设计滑动型透气遮布来代替帘布。同时,公寓楼的建设要尽量体现当下风格,迎合学生的心理预期,从而减少学生的消极抵触情绪。第三,配备现代化寝室配套设施。在学生公寓的每一个楼层内都要设置学生自习室,做到24小时供电,在楼层管理员处配备微波炉,负责帮学生煮东西和加热食物并可以保证电器不受损坏,在寝室内为每个学生配置简易保险箱,提高财产安全。
(二)建立多元化的寝室文化活动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背景下,要充分利用和抓住学生痴迷于网络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调动学生参与寝室文化活动的热情,并且可以减少不良网络信息对学生的侵蚀。首先,充分做好寝室文化的宣传。高校领导者要对以前的寝室文化进行总结,找到其存在的不足,并且以书面或者电子版的的形式下发给寝室学生,使学生能够对寝室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其次,鼓励学生进行寝室文化的创新。通过进行问卷调查的形式将学生们对寝室文化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收集和整理,集思广益,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并根据收集结果进行分类,制定各具特色的寝室文化活动方案。再次,合理引进各种网络技术。深入挖掘擅长网络技术的同学,将他们在网络方面的优势运用到寝室文化建设当中。如建立寝室BBS、寝室文化小屋微聊、寝室文化知识网络竞赛等等,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建立多元化、现代化的寝室文化,实现与信息时代的完美接轨。
(三)实现寝室“育人”与“管理”功能的有机结合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高校教育要求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这就需要高校舍务部门在对日常学生寝室的管理过程应该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尽量满足学生在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和活动空间。一方面,要加强对寝室管理人员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和考核,对其进行寝室文化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思想道德知识、学生日常生活知识的普及,建立考试与学生问卷两个考核办法,不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处分,从而提高寝室管理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奉献精神。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自治队伍建设。学生对于寝室文化、学生的心理和自身需求能有更全面具体的了解。因此高校领导应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建立相应的寝室学生自治团体或组织,给予他们一定的学生权利,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服务,增强学生的管理能力和意识。通过寝室管理人员从管理到育人观念上的转变以及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将会改变过分管制或过分松懈的局面,实现管理和育人的有机结合。
〔参 考 文 献〕
〔1〕段刚.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思考〔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02).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刘继平.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高校后勤研究,2005,(02).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关键词]寝室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2 — 0122 — 02
一、大学寝室文化的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大学寝室文化的内涵
大学生寝室文化是以寝室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各种文化为依托,学生在这样的载体和文化中进行学习、生活和交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和改变着周围的环境和人群。寝室文化体现寝室成员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学习氛围、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既包括寝室卫生、基础设施、个人物品,又包括各种规章制度、学生活动、人际关系、思想理念以及行为方式等等。
根据寝室文化形式的不同,大体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四种。其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寝室的各种硬件设施,包括寝室建筑、内部设施、生活用品、整体规划布局等等。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寝室群体在共同的寝室生活、学习和活动中所展现的思维方式、个性特点、思想觉悟、人生理念以及价值取向等等。制度文化主要是指为了管理和束缚大学生的行为,保障寝室人身财产安全而制定的寝室各项规章制度、条款、守则,如寝室用电用水规则、安全防火条例、公寓住宿管理办法等等。行为文化主要是指寝室各个成员之间(包括学生和管理人员)日常的人际关系和参与的各种活动。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
1.教育导向功能
教育导向功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功能,主要是通过交流、引导、启发、说服、批评、监督等方式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和思想观念做正确的引领,使其达到高校对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目的。首次,适度的价值导向需要在寝室生活当中进行党的理论知识、时事热点宣传,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端正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其次,合理的目标选择体现在寝室室友之间的学习与交流,个体通过参与、评价、理解他人的观念,双向互动,最终形成个体服从与群体组织的目标一致或趋同的寝室文化。最后,通过在寝室当中树立榜样来进行行为导向,寝室成员中的榜样作为标杆使大学生进行自我行为的对照,提高自身素质。
2.约束控制功能
大学生寝室文化的约束控制功能指大学寝室能有释放出一种约束寝室成员个体行为的心理力量,这种心理力量最终使寝室成员的个体行为服从与群体组织。大学寝室文化生活并不是杂乱无序的,而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一方面,学校通过各种寝室规章制度如《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学生公寓卫生管理办法》、《学生日常安全消防知识》等等,对学生日常的寝室行为进行规范,使具有不同生活习惯的学生能够同群体组织趋于一致,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就寝习惯,为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良好的寝室文化生活离不开道德的约束。寝室生活作为群体生活,需要每一个寝室成员都必须有群体意识,自觉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加强自我调整、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消除寝室成员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建立温馨和谐的寝室文化环境。
3.文体娱乐功能
大学寝室是大学生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寝室文化娱乐功能指的是大学生通过在寝室当中参加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来锻炼自身能力、减少心理压力、加强人际交往和提高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文体活动将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寝室娱乐文化分为两种,一种是自行开展的娱乐活动,如女生寝室织围巾、秀十字绣,男生寝室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另一种是寝室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如寝室装饰大赛、寝室文艺汇演、寝室演讲比赛、寝室棋类比赛,优秀寝室评比等等。丰富的寝室文化娱乐活动使大学生心情舒畅和缓解压力,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能力。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思想教育功能现状分析
(一)寝室相应配套设施不健全
最近几年来,各大高校雖然都在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寝室物质文化的建设,填补相应配套设施,逐步向公寓式宿舍转变,但是这种转变只是局部的。现有的寝室住宿条件和设施根本无法满足90后大学生的住宿需求,寝室空间布局无法实现人性化、生活化。目前,大多数高校还都停留在4人、6人、8人宿舍的状态,宿舍空间狭小,学生隐私无法得到保护,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常常让寝室关系矛盾重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状态。高校寝室内常见的配套设施有电脑桌椅,衣柜,书架,公用电话,热水器,校园网等等简单的生活必备设施,有些学校可能还配有电视,电风扇,公用洗浴间,很少有学校对每个寝室都能设置独立卫生间、晾衣间、洗漱间,像空调、厨房、保险箱等现代化的设施。随着建校时间的延续,已有的配套设施已经陈旧、失效,并且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使得学生在使用这些设施的时候受到很大的限制和约束,与所谓的人性化、生活化相离甚远。
(二)寝室文化建设缺乏创新
一直以来,高校寝室文化主要集中在对寝室的装饰、卫生、制度、文明程度等方面做文章,使寝室文化建设束缚在一定的范围内和条件下,形式与内容单一固化,缺少新鲜血液的流入和创新。一方面。长期模式化的寝室文化活动使学生产生了视觉疲劳,对这种寝室文化建设已经没有了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打消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变化,微博、微信、MSN、飞信等等多元化的网络信息时代使学生有了更多的创造性思维,而传统的寝室文化建设尚未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来实现推陈布新,升级改造还处于一个空白的状态,对于落后于当前时代主题的寝室文化建设,追求流行的90后大学生常常应付了事,无法实现大学生寝室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功能。 (三)“育人”与“管理”无法实现有机的结合
寝室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实现人生价值,因而高校对于寝室文化要求实现“育人”、“管理”、“教育”相结合,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寝室管理人员指令性的分配给学生去完成,学生被动的接受,这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使得“育人”功能完全没有得到发挥。这种原因的出现除了舍务部门对寝室“育人”功能的忽视外,寝室管理人员自上而下的传导式管理,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育人水平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大学生对于寝室文化理解的偏差以及思想上的慵懒和服从心理也是其育人功能难以得到发挥的重要原因。寝室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将逐步处于从属地位,学生失去了自我管理和服务的能力,抑制学生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背离了高校的育人理念。
三、发挥大学生寝室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对策
(一)规划和完善寝室相应配套设施
寝室文化建设是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其执行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高校的物质文化。第一,加强寝室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学校的财政水平,按照一定比例适当加大对寝室配套设施的建设和购买,另一方面通过引进与学校教育教学相关并且符合规定的社会文化集团的投入来完善学校配套设施。第二,注重寝室配套设施的人文设计。通过对学生个人的民族文化、性格特点、家庭经济情况和背景等等方面的调查,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进行寝室内部格局的特色设置,减少8人寝和6人寝,增加4人、2人、1人寝室,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選择空间。专门为保障学生隐私设计滑动型透气遮布来代替帘布。同时,公寓楼的建设要尽量体现当下风格,迎合学生的心理预期,从而减少学生的消极抵触情绪。第三,配备现代化寝室配套设施。在学生公寓的每一个楼层内都要设置学生自习室,做到24小时供电,在楼层管理员处配备微波炉,负责帮学生煮东西和加热食物并可以保证电器不受损坏,在寝室内为每个学生配置简易保险箱,提高财产安全。
(二)建立多元化的寝室文化活动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背景下,要充分利用和抓住学生痴迷于网络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调动学生参与寝室文化活动的热情,并且可以减少不良网络信息对学生的侵蚀。首先,充分做好寝室文化的宣传。高校领导者要对以前的寝室文化进行总结,找到其存在的不足,并且以书面或者电子版的的形式下发给寝室学生,使学生能够对寝室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其次,鼓励学生进行寝室文化的创新。通过进行问卷调查的形式将学生们对寝室文化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收集和整理,集思广益,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并根据收集结果进行分类,制定各具特色的寝室文化活动方案。再次,合理引进各种网络技术。深入挖掘擅长网络技术的同学,将他们在网络方面的优势运用到寝室文化建设当中。如建立寝室BBS、寝室文化小屋微聊、寝室文化知识网络竞赛等等,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建立多元化、现代化的寝室文化,实现与信息时代的完美接轨。
(三)实现寝室“育人”与“管理”功能的有机结合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高校教育要求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这就需要高校舍务部门在对日常学生寝室的管理过程应该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尽量满足学生在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和活动空间。一方面,要加强对寝室管理人员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和考核,对其进行寝室文化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思想道德知识、学生日常生活知识的普及,建立考试与学生问卷两个考核办法,不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处分,从而提高寝室管理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奉献精神。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自治队伍建设。学生对于寝室文化、学生的心理和自身需求能有更全面具体的了解。因此高校领导应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建立相应的寝室学生自治团体或组织,给予他们一定的学生权利,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服务,增强学生的管理能力和意识。通过寝室管理人员从管理到育人观念上的转变以及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将会改变过分管制或过分松懈的局面,实现管理和育人的有机结合。
〔参 考 文 献〕
〔1〕段刚.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思考〔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02).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刘继平.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高校后勤研究,2005,(02).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