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 把握时代脉搏 推进制度创新

来源 :科技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nao35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林 1961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共党员,清华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学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硕士,清华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博士,研究员。曾任清华大学副秘书长、校长办公室主任,海淀区副区长、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主任、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现任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记者:您在大学做过科研,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海淀园工作多年,后来又在全市层面抓科技工作,一直与科技紧密相关,请您谈谈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马林: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英明论断发表20周年。纵观30年来的发展历程,我国科学技术事业产生巨大飞跃,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其关键在于坚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方针,以机制体制创新调动起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中关村就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最早探索起步的地方。从上世纪80年代初,中关村出现“电子一条街”,到上世纪80年代末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成立之后,中关村掀起科技人员“下海”创业热潮,创造了支持民营科技企业运行的新机制,打开了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的突破口。就这样,中关村探索创新的经验逐步放大到全市和全国。可以说,改革是无止境的,要解决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不断冲破机制体制上的障碍,充分释放首都丰厚人才资源、科技资源的巨大潜能。
  记者:您能否举一个具体事例来说明机制体制创新对科技工作重要性?
  马林:科技工作的目的是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解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问题,使人民群众得到最大的实惠。我就举一个组织科技资源联合攻关解决病毒性肝炎防治问题的例子吧。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常见而且危害较大的传染病之一,为了有效解决病毒性肝炎的防治问题,市科委决定投入1500万元,自2003年启动“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及治疗的一体化研究”项目。该项目在组织方式上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我们科研经费主要是支持解决一个个点上的具体问题,医院长期形成的是小集体科研模式。而这一次我们决定要大范围整合医学研究资源,用科研经费支持一种新的医学研究模式,来攻克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难题。
  这一次共组织了17家中央、军队、地方医院96位高水平专家共同参加,成为我市历史上医疗卫生领域专家级别最高、经费最多、参加单位最多的科研项目。该项目建立了统一的研究平台和专家会诊机制,对病例等研究资源实现共享,3年中专家集中会诊患者460人次,避免了过去组织大项目容易出现的各个分课题相对独立、研究经费一分了之、成果简单汇总的现象,有效地解决了一些小课题或分散课题难以解决的医学问题。项目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使“原因不明病毒性肝炎”的确诊率提高60%以上,在国内还首次实现了对病人保持高水平治疗的同时治疗费用下降的结果,并为国家《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肝衰竭指南》的起草与推广提供了重要支撑,该项成果已在全市医院得到广泛推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吴明江等专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目能够将首都如此多的大医院、大专家组织起来进行科研攻关,这是我们国家多少年来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从实质上与其说是科研本身的成功,不如讲是科研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的成功。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人还是那些人,一旦采取新机制将他们组织起来,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就会爆发出难以估量的能量。
  记者:感到近几年市科委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做出许多新探索,工作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您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请介绍一下主要改革脉络?
  马林: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我个人能力十分有限,只是一个召集人,荣幸的是遇到了科委这样一个富有战斗力、凝聚力的团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科委干部群众上下同心,奋发进取,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始终保持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改革是从明确思路开始的。 2004年我们在总结“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剖析了针对长期存在的科技与经济脱节、把首都潜在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首都发展优势问题,向市委市政府报告了我们的调研结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认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认真科学地分析北京发展要求和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一二三”科技工作总体思路,即实现由院所、高校为中心的技术主导型的创新体制向以企业为中心的市场主导型的创新体制转变;加强科技创新资源向郊区县的辐射、扩散;加强科技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实施力促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引擎行动”,实现市区与郊区县协同发展的“涌泉行动”,推进首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奥运行动”。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加快了改革进程,实施了科技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主题计划,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通过组织大规模的科技需求调查和有针对性地开展需求分析与技术选择以及委办局、区县项目申报“绿色通道”制度,进一步聚焦首都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集中力量办大事。其中,2005-2007年期间,“市区两级重大科技需求专项”(“绿色通道”)项目总计实施92项,覆盖18个委办局、15个区县,经费8.3亿元;第二,通过创立主持单位制,企业和实际应用部门作科技项目主持单位,组织各类优势科技资源投入科技创新,改变过去以院校为实施主体、成果完成后尚需转化的低效率做法,从制度上取消了技术成果的“转化”环节;第三,通过支持产学研联合、产业联盟等措施,积极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促进了首都经济向高端、高效、高辐射方向的发展。市科技计划支持企业牵头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经费比例由2002年的12%提高到2005年的52.5%,2006年达到70%以上;长风开放标准平台软件联盟于2005年成立,成员有68家,2006年采用联盟标准实现的新产品收入超过7亿元,相当于一年创造一个新用友,产生了产学研结合的软件产业良性循环的生态链。2007年,联盟核心企业依托联盟技术标准和技术协作新增业务增长25.4亿元,形成了国内规模最大、市场化能力最强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软件产业及集群,占据了全国电子政务市场总份额接近30%;第四,通过建设包括大型仪器、实验动物等基础条件在内的20个条件平台,汇聚了价值60多亿元的可共享的科技资源,为2万多家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了专业服务,资源使用效率达到70%,有力支撑了科技创新;第五,通过建立“乡土化、市场化、信息化、社会化”的7000人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构建了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第六,通过建立奥科委等工作平台,围绕奥运具体明确的需求组织全国科技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和成果集成应用,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落实,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总的来看,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全市科技工作积极落实“一二三”工作思路,通过深化科技管理改革,努力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创造了一大批鲜活的典型经验,全市科技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科技创新在引领和支撑北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中发挥出显著的促进作用。
  记者:中国有句古话叫“不破不立”,变革的关键在于做通人的工作,请问您的体会?
  马林:我深切地感到,科技工作能够取得进步,是大胆解放思想、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从2003年起,科委结合形势需要和实际工作问题组织了7次解放思想大讨论,形成了一套从思想到方法,从方法到行动的新的工作方式。其中,必须抓住6个关键点,科技工作才能见成效:能不能正视和承认科技的困难,敢不敢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是不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愿不愿改革自己的惯性思维和利益格局,会不会调动各方积极性,有没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韧劲。
  


  记者:2008年奥运会后,北京提出了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口号,进一步凸现了科技工作的重要性,请问科委有什么新的部署和举措?
  马林:当前,要完成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的工作任务,我们面临着巨大挑战,无疑是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有充足的信心。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我们积极转变观念和职能,探索了新的工作方式,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工作当中,我们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始终贯穿“北京科技要瞄准什么”的意识。在这个前提下抓好三个问题点,一是抓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二是整合中央资源为主的创新资源,三是调动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注重远近结合,全力推动北京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实工作,从解决首都发展的关键问题出发,抓好18个重大科技专项;注重机制创新,抓好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深化院所改革、加强科技传播三大任务。现代服务业占全市GDP的比例已超过70%,我们必须在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上负起责任并有所突破;要把市属院所打造成凝聚首都科技资源的管理、组织平台;而在做这些工作时,一定要注重把全体市民的整体素质提升到新高度。三大任务之间、三大任务与18个重大科技专项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实际上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必须按照学习型组织模式,探索新的工作机制,方能不辱使命,为首都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世界报业和新闻出版物协会(WAN—IFRA)日前发布《世界报业趋势2011》报告。根据2011年的发行量数据,该协会评选出世界十大报纸,中国的《参考消息》排名第五,发行量超过300万份。在
美国美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由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信息资源的长期积累和低成本共享。政府投入资金建设国家级农业和农村科技信息中心群.实现了公益性农村信息资源的长期积累.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