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续教育学习是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想的重要形式,包括学习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新信息、新技能等内容。继续教育培训是教师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专业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了教师发展的职业素质。对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更新知识结构,实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起到了重要作用。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实践,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准备教学内容,更好地设计教学艺术,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可目前边远山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本文拟就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提出思考。
问题:不容乐观,值得反思
1.培训师资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上仍相对滞后,这与创新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2.培训师资信息面窄、信息意识弱,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大多缺乏研究,不太了解基础教育中各科教学内容及其相互联结,对地域差异及教师自身能力素质的差异也有所忽视,再加上培训中缺少理论结合实践的优秀教学案例,从而导致培训内容与中小学教学实践脱节,理论与应用没有得到整合,影响了培训目标的实现。
3.培训师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落后,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不足,不能照顾到学习者的个性差异,难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不能满足其积极的学习取向。
4.缺乏持续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实际培训过程中评价方法单一,没有突出对教师学习效果的过程性评价,而培训后又没有充分地收集教师的反馈意见,缺乏与教师持续而广泛的沟通。笔者认为,培训效果的评价对整体培训工作具有提高和指导的作用,教师的反馈信息对于调控教学和培训过程也有着积极的调节作用。因此,应该以教学状况的改进为基本尺度评价培训的效果,以教师的反馈意见来调整培训的方法与内容。
对策:科学管理,务求实效
1.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机制。
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强化。一是成立以主管领导为组长的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二是建立通畅的教师继续教育网络,统一部署,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三是成立以县电教中心为主体,县教研室、县城中学相配合的三位一体的培训基地。在行政授权监督下,分工协作,具体落实培训、验收、评估等工作。四是建立教师继续教育档案,及时记载教师学习和成长情况,其成绩与评优、职评、晋升挂钩。
2.加强继续教育课程建设。
加强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是有效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基础。应从新世纪对人才要求的战略高度出发,规定课程设置的总结构、总框架。课程设置在正确处理必修和选修、层次与衔接、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基础上,宜围绕五个方面来设置课程:<1>教师修养教育课程。可包括职业道德修养、法律法规教育、教师心理与行为修养、美学修养等。<2>文化科学知识更新课程。开设一些适应中小学教师更新知识需要的课程。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注意紧密联系中小学教学实际;同时给学员积极参与的空间,融新课程的理念,知识于参与式活动之中。<3>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在课程改革的大前提下,信息技术对于教学来说就是一个辅助工具,是我们更好的地、更有效地应用它来实现我们提高学科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它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交互平台。所有的教学资源可以方便地根据自己的意愿实现最佳的组合。<4>教育科研课程,主要包括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教学理论。尤其是素质教育理论、新课标、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等。<5>教学基本功。
3.全面把握培训目标和内容
<1>培训应面向基础教育,研究和服务于中小学。尽可能采取多种方式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层面的教师需要。应设计不同的培训方式,分步骤地进行。培训时要各有侧重,如学科教师、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可分别进行应用型、管理型、研发型培训。
<2>积极拓展培训途径。坚持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广泛调动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如集中脱产培训、利用寒暑假培训、举办短期讲座、邀请专家讲学、组织教师观摩教学示范课,也可通过开展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课题研究,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活动,使培训与教学改革研究有机结合,让中小学教师在研究中反思、交流和提高。
4.寻求多种培训模式
<1>學历达标培训。针对目前边远山区部分教师学历不达标的情况,教育主管部门应多提供培训机会,让这些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相应的学历或取得相应的任职资格,这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
<2>补偿继续教育培训。部分教师虽然学历达标,但实际业务水平不达标,有必要让这部分人通过继续教育,补偿文化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这反映了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这些知识光靠职前教育获取是不够的,必须是终身教育的目标,唯有这样,才能常教常新。
<3>双专业化培训。教师专业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具有双专业的属性。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仅有学科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专门的教师从业资格要求和专门的职业规范要求,因此,即使专业知识合格,还需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专业的合格化训练,要注意专业技能、专业道德、专业训练等方面存在的差距,通过继续教育缩短和消失差距。
<4>信息化培训。目前边远山区大多数城镇学校计算机配置率日益提高,教学中越来越多地应用信息技术。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质。可根据学校的信息技术培训。通过能者为师、校本专题受训、行动研究、教学反思、远程教育等形式,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和学校实际的最佳结合,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总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一项艰巨而繁杂的工作,为了推进中小学师资队伍继续教育培训的进程,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促进教师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更新文化积淀。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法规、政策,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意识都受得了较强烈的冲击,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将教师继续教育成果纳入聘任、考核、晋升、培养等条件中,形成了一套激励与制约机制,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
问题:不容乐观,值得反思
1.培训师资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上仍相对滞后,这与创新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2.培训师资信息面窄、信息意识弱,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大多缺乏研究,不太了解基础教育中各科教学内容及其相互联结,对地域差异及教师自身能力素质的差异也有所忽视,再加上培训中缺少理论结合实践的优秀教学案例,从而导致培训内容与中小学教学实践脱节,理论与应用没有得到整合,影响了培训目标的实现。
3.培训师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落后,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不足,不能照顾到学习者的个性差异,难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不能满足其积极的学习取向。
4.缺乏持续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实际培训过程中评价方法单一,没有突出对教师学习效果的过程性评价,而培训后又没有充分地收集教师的反馈意见,缺乏与教师持续而广泛的沟通。笔者认为,培训效果的评价对整体培训工作具有提高和指导的作用,教师的反馈信息对于调控教学和培训过程也有着积极的调节作用。因此,应该以教学状况的改进为基本尺度评价培训的效果,以教师的反馈意见来调整培训的方法与内容。
对策:科学管理,务求实效
1.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机制。
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强化。一是成立以主管领导为组长的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二是建立通畅的教师继续教育网络,统一部署,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三是成立以县电教中心为主体,县教研室、县城中学相配合的三位一体的培训基地。在行政授权监督下,分工协作,具体落实培训、验收、评估等工作。四是建立教师继续教育档案,及时记载教师学习和成长情况,其成绩与评优、职评、晋升挂钩。
2.加强继续教育课程建设。
加强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是有效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基础。应从新世纪对人才要求的战略高度出发,规定课程设置的总结构、总框架。课程设置在正确处理必修和选修、层次与衔接、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基础上,宜围绕五个方面来设置课程:<1>教师修养教育课程。可包括职业道德修养、法律法规教育、教师心理与行为修养、美学修养等。<2>文化科学知识更新课程。开设一些适应中小学教师更新知识需要的课程。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注意紧密联系中小学教学实际;同时给学员积极参与的空间,融新课程的理念,知识于参与式活动之中。<3>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在课程改革的大前提下,信息技术对于教学来说就是一个辅助工具,是我们更好的地、更有效地应用它来实现我们提高学科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它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交互平台。所有的教学资源可以方便地根据自己的意愿实现最佳的组合。<4>教育科研课程,主要包括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教学理论。尤其是素质教育理论、新课标、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等。<5>教学基本功。
3.全面把握培训目标和内容
<1>培训应面向基础教育,研究和服务于中小学。尽可能采取多种方式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层面的教师需要。应设计不同的培训方式,分步骤地进行。培训时要各有侧重,如学科教师、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可分别进行应用型、管理型、研发型培训。
<2>积极拓展培训途径。坚持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广泛调动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如集中脱产培训、利用寒暑假培训、举办短期讲座、邀请专家讲学、组织教师观摩教学示范课,也可通过开展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课题研究,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活动,使培训与教学改革研究有机结合,让中小学教师在研究中反思、交流和提高。
4.寻求多种培训模式
<1>學历达标培训。针对目前边远山区部分教师学历不达标的情况,教育主管部门应多提供培训机会,让这些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相应的学历或取得相应的任职资格,这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
<2>补偿继续教育培训。部分教师虽然学历达标,但实际业务水平不达标,有必要让这部分人通过继续教育,补偿文化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这反映了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这些知识光靠职前教育获取是不够的,必须是终身教育的目标,唯有这样,才能常教常新。
<3>双专业化培训。教师专业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具有双专业的属性。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仅有学科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专门的教师从业资格要求和专门的职业规范要求,因此,即使专业知识合格,还需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专业的合格化训练,要注意专业技能、专业道德、专业训练等方面存在的差距,通过继续教育缩短和消失差距。
<4>信息化培训。目前边远山区大多数城镇学校计算机配置率日益提高,教学中越来越多地应用信息技术。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质。可根据学校的信息技术培训。通过能者为师、校本专题受训、行动研究、教学反思、远程教育等形式,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和学校实际的最佳结合,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总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一项艰巨而繁杂的工作,为了推进中小学师资队伍继续教育培训的进程,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促进教师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更新文化积淀。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法规、政策,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意识都受得了较强烈的冲击,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将教师继续教育成果纳入聘任、考核、晋升、培养等条件中,形成了一套激励与制约机制,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