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语文与生活相结合,让语文课堂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感悟生活。通过生活化的语文学习使学生把今天所学的知识为明天所用,体现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提出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语文教学更应该扎根于生活的土壤,語文课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得出结论。语文作为语言与文字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来源于生活的积累;而生活本身就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语文教学通过文字将生活的五彩缤纷呈现在学生面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恰恰是语文教材中随处可见的生活元素。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虽然仍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但经过筛选,课文内容已逐渐向生活的各个方面拓展,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会到语文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教学手段的生动性入手,使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用学生熟悉的环境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去主动体会与探究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总所周知,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行走天下。这样的课堂脱离了生活背景,使得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实用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与实施,很多老师不再单纯把语文课程机械化教学,而是从实际出发,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因此,语文教学更应该扎根于生活的土壤,语文课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得出结论。教师应注重语文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课堂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尤其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会发生许多细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事情,教师作为学生这个群体的旁观者,应该及时将这些事情捕捉到,并适时地转化为自己情感教学的良好的素材同时,初中语文生活化,将更有利于拉近书木和学生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体现自身价值。
三、语文教师生活化的实施
(一)教学观念生活化
要想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到语文课堂上去,首先应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树立生活化的思想意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和生活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课堂学习也多是老师占据着主导地位,说教式地传授知识,严重阻碍了教育的进步。因此,要想将课堂与实际联系起来,提升教学效果,必须从思想观念着手,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下,逐渐影响到学生。
(二)教学氛围生活化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生活化情境中进行学习,教师要保证教学环境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例如,教师可以打造开放式校园,在学校的围墙上创建学生展示平台,并在走廊、班级墙壁等地方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或文艺作品,将学校下课以及放学的铃声进行改变,采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音乐伴随他们休息。这样一来,就能为学生打造一个温馨的环境,改变以往沉闷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更加生活化、更加宽松的空间里进行学习。
(三)阅读写作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写作方面更是如此,写作是学生个人感受的抒发,反映了学生语文素质与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富有生活化的语言讲解与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将生活中的哲理渗透于教学中,通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使所学到的语文知识不断内化,构建自己的语文学习体系,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如果品读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那句著名的“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人生态度,诗人真切地感悟出“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这是对人生真谛的体验与积淀。教师引导学生在品读后,结合自身的理解与生活经历写出对人生的感悟,使学生在读与写的相互促进中,将人生哲理融入到写作中,加深了对生活的感悟,也提高了语文学习水平。
(四)语文实践生活化
语文教学要突破课堂时空,化静态的接受为动态的、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给学生学习时空上的自由,让他们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进行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方法上可以主要采用主题辩论会、专题研究、参观活动、普通话演讲比赛等形式,组织文学、艺术团体,开展读书节、文化节和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走上街头,进入社区,投身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在生活的大舞台中学习语文。只有链接生活舞台,才能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扩充语文课的“内存”,语文才能迎来满园春色。
(五)文本体验生活化
一个人如果对生活缺乏体验与感受,那么他将无法懂得生活、享受生活。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享受生活。可见,懂得生活、了解生活是学会生活、享受生活的第一步。要让学生了解生活,必须从学生的现有生活着手,让他们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感悟,才有可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进而学会生活。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与学生现有的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但由于有些内容是别人在体验生活过程中所获得的,对于那些缺乏经验的学生来说仍然是无法获得等同的感受。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以文本为蓝本,促进学生从文本内容中去体验,培养学生主动体验生活的习惯。
四、结语
总之,教师力图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想方设法通过种种渠道,开展各种教学实验,通过引导,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陶行知语),“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努力让学生摆脱束缚,冲破牢笼,呼吸自由、鲜活的空气,让语文与自然接轨,与生命会晤,与社会共存,与时代共进,开创新时期、新形势、新环境中的语文教学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凌.试探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途径[J].读写算,2014(19)
[2]魏燕.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 走出初中语文教学困境[J].学习导刊,2013(10)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提出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语文教学更应该扎根于生活的土壤,語文课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得出结论。语文作为语言与文字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来源于生活的积累;而生活本身就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语文教学通过文字将生活的五彩缤纷呈现在学生面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恰恰是语文教材中随处可见的生活元素。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虽然仍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但经过筛选,课文内容已逐渐向生活的各个方面拓展,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会到语文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教学手段的生动性入手,使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用学生熟悉的环境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去主动体会与探究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总所周知,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行走天下。这样的课堂脱离了生活背景,使得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实用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与实施,很多老师不再单纯把语文课程机械化教学,而是从实际出发,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因此,语文教学更应该扎根于生活的土壤,语文课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得出结论。教师应注重语文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课堂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尤其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会发生许多细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事情,教师作为学生这个群体的旁观者,应该及时将这些事情捕捉到,并适时地转化为自己情感教学的良好的素材同时,初中语文生活化,将更有利于拉近书木和学生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体现自身价值。
三、语文教师生活化的实施
(一)教学观念生活化
要想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到语文课堂上去,首先应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树立生活化的思想意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和生活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课堂学习也多是老师占据着主导地位,说教式地传授知识,严重阻碍了教育的进步。因此,要想将课堂与实际联系起来,提升教学效果,必须从思想观念着手,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下,逐渐影响到学生。
(二)教学氛围生活化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生活化情境中进行学习,教师要保证教学环境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例如,教师可以打造开放式校园,在学校的围墙上创建学生展示平台,并在走廊、班级墙壁等地方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或文艺作品,将学校下课以及放学的铃声进行改变,采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音乐伴随他们休息。这样一来,就能为学生打造一个温馨的环境,改变以往沉闷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更加生活化、更加宽松的空间里进行学习。
(三)阅读写作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写作方面更是如此,写作是学生个人感受的抒发,反映了学生语文素质与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富有生活化的语言讲解与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将生活中的哲理渗透于教学中,通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使所学到的语文知识不断内化,构建自己的语文学习体系,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如果品读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那句著名的“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人生态度,诗人真切地感悟出“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这是对人生真谛的体验与积淀。教师引导学生在品读后,结合自身的理解与生活经历写出对人生的感悟,使学生在读与写的相互促进中,将人生哲理融入到写作中,加深了对生活的感悟,也提高了语文学习水平。
(四)语文实践生活化
语文教学要突破课堂时空,化静态的接受为动态的、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给学生学习时空上的自由,让他们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进行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方法上可以主要采用主题辩论会、专题研究、参观活动、普通话演讲比赛等形式,组织文学、艺术团体,开展读书节、文化节和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走上街头,进入社区,投身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在生活的大舞台中学习语文。只有链接生活舞台,才能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扩充语文课的“内存”,语文才能迎来满园春色。
(五)文本体验生活化
一个人如果对生活缺乏体验与感受,那么他将无法懂得生活、享受生活。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享受生活。可见,懂得生活、了解生活是学会生活、享受生活的第一步。要让学生了解生活,必须从学生的现有生活着手,让他们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感悟,才有可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进而学会生活。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与学生现有的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但由于有些内容是别人在体验生活过程中所获得的,对于那些缺乏经验的学生来说仍然是无法获得等同的感受。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以文本为蓝本,促进学生从文本内容中去体验,培养学生主动体验生活的习惯。
四、结语
总之,教师力图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想方设法通过种种渠道,开展各种教学实验,通过引导,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陶行知语),“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努力让学生摆脱束缚,冲破牢笼,呼吸自由、鲜活的空气,让语文与自然接轨,与生命会晤,与社会共存,与时代共进,开创新时期、新形势、新环境中的语文教学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凌.试探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途径[J].读写算,2014(19)
[2]魏燕.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 走出初中语文教学困境[J].学习导刊,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