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受西方“现成品艺术”和“波普艺术”以及网络搞怪的影响,笔者的艺术创作开始突破传统的独立表达,“混搭”成为常见的创作方式。“混搭”并不是标新立异,而可以理解为方法多样、形式多样、文化多样、材料多样等等,包容性强且不受限制,为了艺术创作而“不择手段”。
关键词:“混搭”;艺术形态;时代
0 引言
“混搭”一词由时尚英文词汇(“Mix And Match”)演变而来,是指人们自由搭配穿衣风格的时尚理念。作为一个与艺术相关的词,“混搭”具有时代特征。20世纪80年代后,“现成品艺术”“波普艺术”“极少主义”等在短短几十年间影响了大量的中国艺术工作者,这些综合的艺术理念平衡了大家对于瞬息万变的时代的理解,想要对事物作出精确的解释也被认为是一种愚蠢的行为。面对文化的多元性,许多艺术品的形式也越发综合,在内容关注、题材选择、情感表达、表达方式上都呈现出“混搭”的状态。
1 “混搭”是“现成品艺术”的同义概念
“现成品艺术”的概念是由艺术家马歇尔·杜尚(Marcel Duchamp)提出的。在1917年美国独立艺术家展览时,杜尚利用自己评委委员的身份,要求把一个男士小便器作为艺术品送去展出,这成为现代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他这一颠覆性的讽刺行为,像战争一般毁灭了传统美术的意义,挑战了知识分子对艺术的重视。面对外界的争议,杜尚提出了“现成品艺术”的概念予以辩解,他认为是否亲手制造了小便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艺术家的选择,赋予一个平凡的卫浴用品新的概念和标题,使它在新的概念下失去实用价值才是艺术。杜尚的艺术观念引发了笔者的思考:艺术是有法则的吗,艺术就应该高高在上被膜拜吗,艺术就真的应该高于生活吗?这些思考让笔者在创作时胆大了起来,对身边的物品更加敏感,对借鉴现成品来做艺术也产生了兴趣。如图1中的那堆易拉罐,就是笔者的作品《1989年》。几年前,笔者在网络上看到恶搞旺仔牛奶罐子的图片(罐子上“卡通旺仔商标”的脸被画得乱七八糟)时,马上产生共鸣,被逗得哈哈大笑。同时,这样的创意也让笔者眼前一亮,因为它们通俗易懂,把原本该丢掉的垃圾变成了有用的东西,是能按自己的喜好自由创作而来的,是笔者喜欢的一种创作方式。
《1989年》是一个复杂的作品,它既运用了绘画,又利用了商品,因此也可以说它是一个装置作品。但定义它是什么类型并不是笔者感兴趣的事,笔者最感兴趣的是自己像上帝一般改变了身边日常用品或者废旧物品的命运,给了它们一个新名字,或者在重新组合之后将其放到了与实际用途无关的地方。
2 “混搭”是“波普文化”的时尚元素
以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1987)为代表的“波普艺术”,也是对笔者的作品《1989年》影响较为深刻的艺术类型。他的艺术创作多是用丝网印刷术批量地复制一些汤罐头图片、明星头像、新闻图片等,这些作品看起来像一张张颜色夸张、艳丽的“时尚海报”。安迪·沃霍尔所在时期,美国快速跨入商业社会,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已经无暇欣赏高雅艺术。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正好迎合了大众的口味,以通俗、平面、批量生产的形式在美国社会中流行起来。安东尼·马松在他的《世界艺术巡礼:沃霍尔时代》中就写过,如此选材流露出沃霍尔对消费社会和名人崇拜价值观的无限向往和崇拜。
艺术不可以是商业化的吗?时尚算不算艺术?利用媒介传播的图片算不算艺术?随着这些思考,笔者进行艺术创作的胆量也越发增大,好奇地尝试各种东西。从最初担心改编涂鴉这些潮流时尚的卡通、漫画、电影角色会引起观众反感,到之后所有的改编图像均选自网络,直接把媒体素材转移到商品包装上的感觉真的很棒。也许旺仔牛奶罐子上的这些形象或显得时尚可爱,或显得乱七八糟,每一个罐子都呈现出不一样的包装,但是我们每天从互联网上接收那么多信息,身体也必须输出一些内容,就像作品《1989年》中所表现出来的那般复杂。
和丽斌曾在《跨度艺术展》画册中这样解读《1989年》:“裴梓烨喜欢对儿时熟悉的动漫形象重新改造,她用这种对儿时偶像的颠覆与改造的方式,实现了对既定的社会规则秩序的反叛,一种戏拟的夹缝中的自由,正是这一代人惯常的自我解压与调侃的方式。”也许80后这个标签就是我们共同拥有的记忆,但最重要的是大家看见这个作品后会回忆起生活的感受,然后会心一笑。在解读与表达的不断碰撞中,产生的许多新想法也为作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1989年》在今后的创作中只会越来越复杂,加入更多的“成员”,每一次展览的呈现方式也会是新的排列组合,越发呈现“混搭”状,这不仅是为了带来乐趣,更是为了艺术创作而“不择手段”。
3 结语
作为80后的艺术工作者,应当更多地去梳理自己的艺术作品与时代的关系,找到自己在艺术道路上的坐标。虽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知识与文献的不断增长,但是对知识的全面叙事和判断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时代对人的影响,人再反作用于文化,于是“混搭”的时代产生了“混搭”的文化,最后产生了“混搭”的艺术。笔者深信表达的方式只是艺术的载体,通向艺术本身的道路可以是多元的,艺术的核心价值才是终极目的。“混搭”正是一种更加自由的艺术表现,它令人着迷,但也需要更加精进。
参考文献:
[1] 窦薛霖.论当代中国装饰艺术的发展趋势[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06):93-94.
[2] 王立,王兴中.城市社区生活空间结构之解构及其质量重构[J].地理科学,2011(01):22-28.
[3] 李曼.艺术混搭:一种新的审美风格呈现[J].电影文学,2014(07):32-33.
关键词:“混搭”;艺术形态;时代
0 引言
“混搭”一词由时尚英文词汇(“Mix And Match”)演变而来,是指人们自由搭配穿衣风格的时尚理念。作为一个与艺术相关的词,“混搭”具有时代特征。20世纪80年代后,“现成品艺术”“波普艺术”“极少主义”等在短短几十年间影响了大量的中国艺术工作者,这些综合的艺术理念平衡了大家对于瞬息万变的时代的理解,想要对事物作出精确的解释也被认为是一种愚蠢的行为。面对文化的多元性,许多艺术品的形式也越发综合,在内容关注、题材选择、情感表达、表达方式上都呈现出“混搭”的状态。
1 “混搭”是“现成品艺术”的同义概念
“现成品艺术”的概念是由艺术家马歇尔·杜尚(Marcel Duchamp)提出的。在1917年美国独立艺术家展览时,杜尚利用自己评委委员的身份,要求把一个男士小便器作为艺术品送去展出,这成为现代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他这一颠覆性的讽刺行为,像战争一般毁灭了传统美术的意义,挑战了知识分子对艺术的重视。面对外界的争议,杜尚提出了“现成品艺术”的概念予以辩解,他认为是否亲手制造了小便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艺术家的选择,赋予一个平凡的卫浴用品新的概念和标题,使它在新的概念下失去实用价值才是艺术。杜尚的艺术观念引发了笔者的思考:艺术是有法则的吗,艺术就应该高高在上被膜拜吗,艺术就真的应该高于生活吗?这些思考让笔者在创作时胆大了起来,对身边的物品更加敏感,对借鉴现成品来做艺术也产生了兴趣。如图1中的那堆易拉罐,就是笔者的作品《1989年》。几年前,笔者在网络上看到恶搞旺仔牛奶罐子的图片(罐子上“卡通旺仔商标”的脸被画得乱七八糟)时,马上产生共鸣,被逗得哈哈大笑。同时,这样的创意也让笔者眼前一亮,因为它们通俗易懂,把原本该丢掉的垃圾变成了有用的东西,是能按自己的喜好自由创作而来的,是笔者喜欢的一种创作方式。
《1989年》是一个复杂的作品,它既运用了绘画,又利用了商品,因此也可以说它是一个装置作品。但定义它是什么类型并不是笔者感兴趣的事,笔者最感兴趣的是自己像上帝一般改变了身边日常用品或者废旧物品的命运,给了它们一个新名字,或者在重新组合之后将其放到了与实际用途无关的地方。
2 “混搭”是“波普文化”的时尚元素
以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1987)为代表的“波普艺术”,也是对笔者的作品《1989年》影响较为深刻的艺术类型。他的艺术创作多是用丝网印刷术批量地复制一些汤罐头图片、明星头像、新闻图片等,这些作品看起来像一张张颜色夸张、艳丽的“时尚海报”。安迪·沃霍尔所在时期,美国快速跨入商业社会,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已经无暇欣赏高雅艺术。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正好迎合了大众的口味,以通俗、平面、批量生产的形式在美国社会中流行起来。安东尼·马松在他的《世界艺术巡礼:沃霍尔时代》中就写过,如此选材流露出沃霍尔对消费社会和名人崇拜价值观的无限向往和崇拜。
艺术不可以是商业化的吗?时尚算不算艺术?利用媒介传播的图片算不算艺术?随着这些思考,笔者进行艺术创作的胆量也越发增大,好奇地尝试各种东西。从最初担心改编涂鴉这些潮流时尚的卡通、漫画、电影角色会引起观众反感,到之后所有的改编图像均选自网络,直接把媒体素材转移到商品包装上的感觉真的很棒。也许旺仔牛奶罐子上的这些形象或显得时尚可爱,或显得乱七八糟,每一个罐子都呈现出不一样的包装,但是我们每天从互联网上接收那么多信息,身体也必须输出一些内容,就像作品《1989年》中所表现出来的那般复杂。
和丽斌曾在《跨度艺术展》画册中这样解读《1989年》:“裴梓烨喜欢对儿时熟悉的动漫形象重新改造,她用这种对儿时偶像的颠覆与改造的方式,实现了对既定的社会规则秩序的反叛,一种戏拟的夹缝中的自由,正是这一代人惯常的自我解压与调侃的方式。”也许80后这个标签就是我们共同拥有的记忆,但最重要的是大家看见这个作品后会回忆起生活的感受,然后会心一笑。在解读与表达的不断碰撞中,产生的许多新想法也为作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1989年》在今后的创作中只会越来越复杂,加入更多的“成员”,每一次展览的呈现方式也会是新的排列组合,越发呈现“混搭”状,这不仅是为了带来乐趣,更是为了艺术创作而“不择手段”。
3 结语
作为80后的艺术工作者,应当更多地去梳理自己的艺术作品与时代的关系,找到自己在艺术道路上的坐标。虽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知识与文献的不断增长,但是对知识的全面叙事和判断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时代对人的影响,人再反作用于文化,于是“混搭”的时代产生了“混搭”的文化,最后产生了“混搭”的艺术。笔者深信表达的方式只是艺术的载体,通向艺术本身的道路可以是多元的,艺术的核心价值才是终极目的。“混搭”正是一种更加自由的艺术表现,它令人着迷,但也需要更加精进。
参考文献:
[1] 窦薛霖.论当代中国装饰艺术的发展趋势[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06):93-94.
[2] 王立,王兴中.城市社区生活空间结构之解构及其质量重构[J].地理科学,2011(01):22-28.
[3] 李曼.艺术混搭:一种新的审美风格呈现[J].电影文学,2014(07):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