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国情怀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当中,中国人民有着坚强的民族性格、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家与国之情。家国情怀是对自己的家庭、家乡和国家,以及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所表现出的深情大爱,是一种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学生自身家国情怀的培育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八个方面探析大学生家国情怀自我培育的部分可行性路径。
关键字: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路径
大学生正是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阶段,应该有浓烈的家国情怀,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八个方面阐述大学生家国情怀自我培育的路径。
一、课堂教学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
大学生应当继续发挥课堂教学作为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主阵地、主渠道的功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习老师的教学内容,将家国情怀教育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大学生在专业课中,应当更多地找出有家国情怀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把家国情怀的理论阐述和生活中的事例联系起来,大学生自主进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历史情境中,设身处地去体会家国情怀的深厚基础和现实传承,增强认同感。大学生有效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党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平台,经常参加经典诵读、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摄影展、图片展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能激励大学生践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大学生逐渐形成强烈的家国情怀。二、先进模范人物事迹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
先进模范人物身上体现浓厚的家国情怀,他们的事迹是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感染力最强的能量,在涉及屈原等历史人物、毛泽东等革命家及雷锋、王进喜、钱学森、邓稼先、吴文俊、袁隆平等社会各行各业杰出人物时,大学生将他们的家国情怀融入学习中。把讲故事的方式融入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的学习上,特别是要以普通人的视角展现先进模范人物的家国情怀。大学生应当着重发掘先进模范人物在生活中的细节,让先进模范人物具有更加鲜活的形象,更浓的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更能够靠近现实、贴近生活。作为大学生应能感同身受先进模范人物事迹,这对大学生精神有鼓舞作用,影响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形成。
三、家校联动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表现。大学生家庭教育他们成长成才启蒙和出发点,影响着大学生的品格形成。大学生家国情怀自我培育路径一部分来自家庭的教育,必须建立家校联动机制,继承优良家风参与生活实践,家长配合学校教育,从而形成强大合力,发挥整体教育效应,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如今的社会氛围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精致利己主义正消解着大学生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少数大学生过度关注自身利益,失去了应有的责任担当意识和甘于服务奉献的精神品质。大学生在家校联动中应学会"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能自觉担起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责任,用实际行动践行家国情怀。
四、庆典仪式和艺术作品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
庄严的庆典仪式可以把很强的精神力量带给大学生。大学生把重大传统节日、纪念日和重要纪念场所的庆典和纪念仪式融入家国情怀培育和传承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对后继者起到很好的精神示范作用。大学生也要重视文学、戏剧、影视等艺术形式对家国情怀培育的重要作用。文学艺术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广泛,尤其是经典作品的影响更加深远,优秀作品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可以跨越时空,这个强大的媒介能够塑造大众的文化认同,加深大学生的家国之情。
五、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把彻底地讲透理论思想和做好实践创新紧密结合起来。马克思曾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大学生思维活跃、创造性强,对新鲜事物接受快;也受自身经历和思想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认知的局限性。大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悲情主义,反对全盘照搬西方制度模式的错误社会思潮,坚定对国家发展道路、理论思想、制度模式的认同,不断树立起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理性的家国情怀。
六、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坚守家国情怀
中华上下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厚的底蕴,涵盖了非常多的思想,传承至今仍有巨大价值。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崇尚家国大义,中华儿女对家国情怀有很深厚的情感。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体现出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大学生在自我培育过程中应当根植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在其中汲取更多的力量。
七、在继承革命文化中涵养家国情怀
中国革命文化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新中国建立征程中形成发展。中国革命文化以红色为底色,这红色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染红,展现了中华民族气吞山河、自强不息的精神气魄。大学生要继承革命文化,要明白我们的国家"从哪里来”,"去向何方”,唤醒大学生的家国情感。
八、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砒砺家国情怀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代表着时代潮流和前进方向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适时而生。家国情怀吸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华,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进行发展,有时代的特点,是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传承和发扬。家国情怀在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在,激励中华儿女建设伟大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4]刘帆.陈敏.大學生家国情怀的现状及其对策[J].青年文学家,2015 (02) .
[5]夏德元.家国情怀[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6]曹清.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及路径探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02):56-57.
作者简介:何瑞鹏(1993-),女,汉族,甘肃天水,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字: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路径
大学生正是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阶段,应该有浓烈的家国情怀,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八个方面阐述大学生家国情怀自我培育的路径。
一、课堂教学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
大学生应当继续发挥课堂教学作为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主阵地、主渠道的功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习老师的教学内容,将家国情怀教育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大学生在专业课中,应当更多地找出有家国情怀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把家国情怀的理论阐述和生活中的事例联系起来,大学生自主进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历史情境中,设身处地去体会家国情怀的深厚基础和现实传承,增强认同感。大学生有效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党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平台,经常参加经典诵读、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摄影展、图片展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能激励大学生践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大学生逐渐形成强烈的家国情怀。二、先进模范人物事迹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
先进模范人物身上体现浓厚的家国情怀,他们的事迹是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感染力最强的能量,在涉及屈原等历史人物、毛泽东等革命家及雷锋、王进喜、钱学森、邓稼先、吴文俊、袁隆平等社会各行各业杰出人物时,大学生将他们的家国情怀融入学习中。把讲故事的方式融入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的学习上,特别是要以普通人的视角展现先进模范人物的家国情怀。大学生应当着重发掘先进模范人物在生活中的细节,让先进模范人物具有更加鲜活的形象,更浓的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更能够靠近现实、贴近生活。作为大学生应能感同身受先进模范人物事迹,这对大学生精神有鼓舞作用,影响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形成。
三、家校联动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表现。大学生家庭教育他们成长成才启蒙和出发点,影响着大学生的品格形成。大学生家国情怀自我培育路径一部分来自家庭的教育,必须建立家校联动机制,继承优良家风参与生活实践,家长配合学校教育,从而形成强大合力,发挥整体教育效应,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如今的社会氛围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精致利己主义正消解着大学生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少数大学生过度关注自身利益,失去了应有的责任担当意识和甘于服务奉献的精神品质。大学生在家校联动中应学会"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能自觉担起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责任,用实际行动践行家国情怀。
四、庆典仪式和艺术作品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
庄严的庆典仪式可以把很强的精神力量带给大学生。大学生把重大传统节日、纪念日和重要纪念场所的庆典和纪念仪式融入家国情怀培育和传承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对后继者起到很好的精神示范作用。大学生也要重视文学、戏剧、影视等艺术形式对家国情怀培育的重要作用。文学艺术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广泛,尤其是经典作品的影响更加深远,优秀作品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可以跨越时空,这个强大的媒介能够塑造大众的文化认同,加深大学生的家国之情。
五、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把彻底地讲透理论思想和做好实践创新紧密结合起来。马克思曾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大学生思维活跃、创造性强,对新鲜事物接受快;也受自身经历和思想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认知的局限性。大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悲情主义,反对全盘照搬西方制度模式的错误社会思潮,坚定对国家发展道路、理论思想、制度模式的认同,不断树立起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理性的家国情怀。
六、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坚守家国情怀
中华上下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厚的底蕴,涵盖了非常多的思想,传承至今仍有巨大价值。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崇尚家国大义,中华儿女对家国情怀有很深厚的情感。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体现出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大学生在自我培育过程中应当根植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在其中汲取更多的力量。
七、在继承革命文化中涵养家国情怀
中国革命文化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新中国建立征程中形成发展。中国革命文化以红色为底色,这红色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染红,展现了中华民族气吞山河、自强不息的精神气魄。大学生要继承革命文化,要明白我们的国家"从哪里来”,"去向何方”,唤醒大学生的家国情感。
八、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砒砺家国情怀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代表着时代潮流和前进方向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适时而生。家国情怀吸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华,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进行发展,有时代的特点,是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传承和发扬。家国情怀在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在,激励中华儿女建设伟大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4]刘帆.陈敏.大學生家国情怀的现状及其对策[J].青年文学家,2015 (02) .
[5]夏德元.家国情怀[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6]曹清.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及路径探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02):56-57.
作者简介:何瑞鹏(1993-),女,汉族,甘肃天水,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