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2003年7月号“远程儿童心理测试”中设定的绘画主题是:让孩子画出自己心目中异性的样子。
科学研究早已表明,孩子通常在3岁前就已经表现出一定的性别意识,包括对自身生理性征以及对习俗化的性别角色的认同,内化等。了解孩子性别意识的发展规律,早期介入,正确引导,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从读者寄来的大量作品中,我们发现了两个有趣而典型的孩子性别意识发展特点:
1 儿童期女孩子的性别意识发展得更快。
作品1 的作者是位4岁半的小女孩,整个画面惟妙惟肖,充满童趣。首先从外观上分析,小作者用简洁的几何图形刻画的小男孩,直立的短发,微笑的面孔、蓝绿搭配的衣着,显得得体、具体,作品的右侧,长辫子、齐整的刘海、三种颜色搭配的衣服,三个主要性别元素活灵活现地勾勒出了一个活泼,可爱又略显俏皮的小女孩形象;其次,看作品中人物的眼神与表情:彼此斜着双眼注视对方脸上洋溢着友好的笑意:最后,我们注意到人物之间隔着一棵色彩斑斓的大树,这实际上是在略微掩饰着对异性的兴趣,却又“欲盖弥彰”。这位小作者性别意识发展得不是一般地好。
作品2 出自5岁小女孩之手,相比作品1性别意识略差,给心目中的异性错误地穿上了裙子,比起作品3的作者,一个4岁的小男孩画的“四不象”,两个女孩子作品中的人物明显更复杂、具体,生动,这种现象在我们收集的其他作品中也非常突出。这间接说明了儿童期女孩子的性别意识相对男孩子发展得更快。
2 作品中人物的动作差异明显。
作品2中的人物有一个特点:动作丰富:而作品3中的人物,几乎没有明显的动作。这种差异不是单纯由绘画技能差异造成的。奥秘在于我们平日给他们的性别角色方面的教育:我们的早期家庭教育通常要求女孩子举止贤淑、文静,对男孩子则没有相应约束。因此,女孩子更容易观察到男孩子的运动,男孩子则难以描述女孩子的文静。这种差异很正常。
在一般的家庭中,孩子的性别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清晰起来,但在某些非常规的家庭教育环境中,例如,夫妻长期冲突的家庭,单亲家庭,夫妻有意将孩子反性别教养的家庭等,孩子的性别意识发展就比较容易出现异常。不少临床个案反映,同性恋以及某些性变态与早期性别意识发展异常有关。所以我们才设计了这次主题测验,真实用意就在于:引起家长对孩子性别意识发展的适度的关注。
责任编辑:叶展铭
科学研究早已表明,孩子通常在3岁前就已经表现出一定的性别意识,包括对自身生理性征以及对习俗化的性别角色的认同,内化等。了解孩子性别意识的发展规律,早期介入,正确引导,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从读者寄来的大量作品中,我们发现了两个有趣而典型的孩子性别意识发展特点:
1 儿童期女孩子的性别意识发展得更快。
作品1 的作者是位4岁半的小女孩,整个画面惟妙惟肖,充满童趣。首先从外观上分析,小作者用简洁的几何图形刻画的小男孩,直立的短发,微笑的面孔、蓝绿搭配的衣着,显得得体、具体,作品的右侧,长辫子、齐整的刘海、三种颜色搭配的衣服,三个主要性别元素活灵活现地勾勒出了一个活泼,可爱又略显俏皮的小女孩形象;其次,看作品中人物的眼神与表情:彼此斜着双眼注视对方脸上洋溢着友好的笑意:最后,我们注意到人物之间隔着一棵色彩斑斓的大树,这实际上是在略微掩饰着对异性的兴趣,却又“欲盖弥彰”。这位小作者性别意识发展得不是一般地好。
作品2 出自5岁小女孩之手,相比作品1性别意识略差,给心目中的异性错误地穿上了裙子,比起作品3的作者,一个4岁的小男孩画的“四不象”,两个女孩子作品中的人物明显更复杂、具体,生动,这种现象在我们收集的其他作品中也非常突出。这间接说明了儿童期女孩子的性别意识相对男孩子发展得更快。
2 作品中人物的动作差异明显。
作品2中的人物有一个特点:动作丰富:而作品3中的人物,几乎没有明显的动作。这种差异不是单纯由绘画技能差异造成的。奥秘在于我们平日给他们的性别角色方面的教育:我们的早期家庭教育通常要求女孩子举止贤淑、文静,对男孩子则没有相应约束。因此,女孩子更容易观察到男孩子的运动,男孩子则难以描述女孩子的文静。这种差异很正常。
在一般的家庭中,孩子的性别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清晰起来,但在某些非常规的家庭教育环境中,例如,夫妻长期冲突的家庭,单亲家庭,夫妻有意将孩子反性别教养的家庭等,孩子的性别意识发展就比较容易出现异常。不少临床个案反映,同性恋以及某些性变态与早期性别意识发展异常有关。所以我们才设计了这次主题测验,真实用意就在于:引起家长对孩子性别意识发展的适度的关注。
责任编辑:叶展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