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而小学阶段,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的课文是有限的。尽管现在强调单元教学的整体性,训练的系统性,但毕竟阅读面是狭窄的。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语文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抓好课内的阅读,还要注重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宽阅读面,扩大阅读量。那如何才能引阅读源头活水使得学生那半亩语文方塘活色生香起来呢?笔者将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浅薄认识。
一、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好读书
引阅读源头活水首先就要调动其阅读兴趣。在语文教学中,与其让孩子们机械地死记硬背,还不如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真正解放语文教学,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语文教师,我常有意识、有系统地课内外结合,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学完课文《三顾茅庐》我就向学生推荐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要求学生将整本书读完,使学生感受到整本书的故事情节更完美更精彩;学完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同学们被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的坚强、独立和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深深折服了,他们对鲁滨逊产生了深深的钦佩,此时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鲁宾逊漂流记》,学生在课余时间就会迫不及待地去找这些书来读。这样一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互相补充,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
当然,引阅读源头活水,鉴半亩语文方塘,并非一蹴而就之事,也不会立竿见影,老师必须循循善诱,逐渐让读书成为习惯和生命的需要。
1.引源头活水——好书引读。
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猜猜里面可能会写什么。学生一旦被吸引,自然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引源头活水——榜样激励。
平时教师包括家长要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陈毅将军看书时把墨水当酱油吃;陆游的“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让我们领略了读书做学问的可贵;轮椅上的霍金一生都在书中度过的,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残疾人的楷模张海迪在高位瘫痪情况下,更是孜孜不倦地读书……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3.鉴半亩方塘——收获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对于学生读书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地给予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激发学生会读书
学生在课内掌握了读书方法,才能使课外阅读得法、受益。我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指导的:
1.读与思相结合。开卷有益,但并非多多益善,“食而无化”是无益的,只有边读边想,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不断地在重点词、句、段上圈点批注,抓住重点词、句、段去理解,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整篇文章或整本书的意思。
2.读与写结合。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语言和写作范例,从读到写,由仿到创,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有效途径。如让学生给读过的故事续写结尾;把自己课外所读的一首古诗改写成其他形式的文章,给自己所读的课外读物中的主人公写一封信,谈自己对他(她)的印象,说出自己想说的心里话等等。
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
读而不写,印象不深,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读物、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在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方面我的做法有三种:
(1)指导记录的内容如: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记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
(2)指导记录的方法。要求可低些,写时只要抓住原文的要点,写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即可。
四、开展阅读交流活动,激发学生体验到读书的乐趣
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既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的具体做法是:
1.展评课外阅读记载本,内容包括书名、作者、字数、主要内容、好词佳句摘抄、读完时间及读后感悟等。看谁记得好,记得多就给予表扬、奖励。
2.交流心得。利用每周一节阅读课和课余时间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课外书,并定期交流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佳作欣赏。利用晨读或者诵读课每天都由一位同学用5分钟时间向同学们推荐一篇名家名篇并读给大家听。
4.开故事会。定期举办课外读物故事会,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故事会,可先分小组开,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表现的机会,然后评出优秀故事员到班上参加比赛。
“引阅读源头活水,鉴半亩语文方塘”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义务与责任。笔者坚信只要我们做到心中有观念,并积极有效地把此观念付诸实际行动,这半亩语文方塘定会“天光云影共徘徊”!
一、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好读书
引阅读源头活水首先就要调动其阅读兴趣。在语文教学中,与其让孩子们机械地死记硬背,还不如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真正解放语文教学,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语文教师,我常有意识、有系统地课内外结合,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学完课文《三顾茅庐》我就向学生推荐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要求学生将整本书读完,使学生感受到整本书的故事情节更完美更精彩;学完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同学们被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的坚强、独立和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深深折服了,他们对鲁滨逊产生了深深的钦佩,此时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鲁宾逊漂流记》,学生在课余时间就会迫不及待地去找这些书来读。这样一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互相补充,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
当然,引阅读源头活水,鉴半亩语文方塘,并非一蹴而就之事,也不会立竿见影,老师必须循循善诱,逐渐让读书成为习惯和生命的需要。
1.引源头活水——好书引读。
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猜猜里面可能会写什么。学生一旦被吸引,自然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引源头活水——榜样激励。
平时教师包括家长要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陈毅将军看书时把墨水当酱油吃;陆游的“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让我们领略了读书做学问的可贵;轮椅上的霍金一生都在书中度过的,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残疾人的楷模张海迪在高位瘫痪情况下,更是孜孜不倦地读书……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3.鉴半亩方塘——收获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对于学生读书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地给予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激发学生会读书
学生在课内掌握了读书方法,才能使课外阅读得法、受益。我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指导的:
1.读与思相结合。开卷有益,但并非多多益善,“食而无化”是无益的,只有边读边想,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不断地在重点词、句、段上圈点批注,抓住重点词、句、段去理解,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整篇文章或整本书的意思。
2.读与写结合。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语言和写作范例,从读到写,由仿到创,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有效途径。如让学生给读过的故事续写结尾;把自己课外所读的一首古诗改写成其他形式的文章,给自己所读的课外读物中的主人公写一封信,谈自己对他(她)的印象,说出自己想说的心里话等等。
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
读而不写,印象不深,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读物、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在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方面我的做法有三种:
(1)指导记录的内容如: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记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
(2)指导记录的方法。要求可低些,写时只要抓住原文的要点,写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即可。
四、开展阅读交流活动,激发学生体验到读书的乐趣
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既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的具体做法是:
1.展评课外阅读记载本,内容包括书名、作者、字数、主要内容、好词佳句摘抄、读完时间及读后感悟等。看谁记得好,记得多就给予表扬、奖励。
2.交流心得。利用每周一节阅读课和课余时间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课外书,并定期交流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佳作欣赏。利用晨读或者诵读课每天都由一位同学用5分钟时间向同学们推荐一篇名家名篇并读给大家听。
4.开故事会。定期举办课外读物故事会,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故事会,可先分小组开,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表现的机会,然后评出优秀故事员到班上参加比赛。
“引阅读源头活水,鉴半亩语文方塘”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义务与责任。笔者坚信只要我们做到心中有观念,并积极有效地把此观念付诸实际行动,这半亩语文方塘定会“天光云影共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