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浮世红颜

来源 :淑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kkevin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日本媒体票选出本国最有魅力的女演员,排名前十的明星里,成名并活跃于二战后影坛的就占了7位,原节子、高峰秀子、田中绢代、京町子、山田五十铃、若尾文子、岸惠子……她们与日本电影第二个“黄金十年”同在。在那个百废待兴、人心思变的年代,她们以纯熟、细腻的演技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女性形象,银幕之外,她们与黑泽明、小津安二郎等电影巨匠的默契合作亦成影史佳话。二战后的日本女明星,是电光幻影间日本女性美的象征。她们的美丽与光华,犹如喧嚣浮世中的一抹芳香,令人难忘。
  
  废墟上的母性之光
  
  战后的日本电影扮演了一个抚慰创伤、鼓舞人心的角色。无论是令人动容的战争未亡人,抑或是悲欢浮世中的平民女子,都是那个时代日本银幕上最鲜活的身影。
  2007年,日本东映公司出品了一部名叫《猎户座影院的请柬》的电影,片中的“猎户座影院”创立于1951年,正处于日本电影继30年代蓬勃发展后的第二个“黄金十年”,影片散文化的叙事风格与清新的画面氛围,勾起人们对战后年代的追忆。今天的日本人对战后年代总怀有一种复杂的情感:感伤而又励志,既有战争带来的悲苦,也有人与人相濡以沫的温情;既有社会巨变之时的迷惘,又有艰难复兴中的希望。或许正是当时那种质朴之美与人性的温暖,最让人“抚今思昔,尤为难忘”。
  那个年代的日本电影也正扮演了一个抚慰创伤,鼓舞人心的角色。1945年8月15日,在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时,岛内的日本已是遍地废墟、满目疮痍。建筑物被毁,60万人死于空袭,工厂里,除蓄水发电的机器尚能正常运转外,其他全部破坏殆尽。粮食供给告急,半年里物价上涨两倍,国民没饭吃,工人没工作,真正的一片地狱景象。
  电影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在面临战争所带来的巨大伤痛时,影片的制作者们纷纷选择了从女性的角度来谴责战争,尤其是1946年,日本在驻地美军的监督下,举行了男女平等的议院选举,日本女性开始真正拥有选举权,并进而走到了台前。于是,当男人们因为战败而重新寻找自身定位时,日本的女性逐渐成为社会的主体,女性电影全面复苏,日本电影迎来了第二个蓬勃发展的“黄金十年”。由1945年的年产25部,到1950年的215部,直至1960年达到555部的顶峰产量。影片在产量众多的同时,质量也同样有保障,黑泽明凭借《罗生门》叩响西方的大门,沟口健二的《西鹤一代女》囊括威尼斯电影节最高奖项……各种类型的女性形象开始活跃干银幕,不论是激荡人心的民主主义女神,还是令人动容的战争未亡人,抑或是悲欢浮世中的平民女子,都成为那个时代日本银幕上最鲜活的身影。
  站在女性的角度,用“战争未亡人”的悲剧反映战争残酷的电影开始大量出现并逐渐成为主流,其中尤以小津安二郎导演的影片为代表。小津的电影娓娓道来地描写着伤感的爱和母性之光,在最负盛名的作品《东京物语》中,原节子扮演了一位善解人意、坚贞隐忍的“未亡人”,在丈夫战死后寡居多年未曾改嫁,无怨无悔地给予公婆无微不至的照顾。这一坚守家庭观念的女性形象,成为日本传统女性美的典范,原节子因而赢得“永远的贞女”之名。
  如果说小津安二郎的伤感是克制的,那么木下惠介的《二十四只限睛》、成濑巳喜男的《浮云》、今井正的《待到重逢日》等就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苦情戏了。据说《二十四只眼睛》当时的成功是以被眼泪沾湿的手帕数量来衡量的,有影评家甚至称其为“日本电影史上一部使观众哭得最多、哭得最深的影片”。在当年日本《电影旬报》佳片评选和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角逐中,《二十四只眼睛》都接连击败黑泽明的《七武士》勇夺桂冠,叫好又叫座。片中高峰秀子饰演的“大石老师”则成为教师中的楷模。上映后,不少教师都写信给高峰秀子,表示要以“大石老师”为榜样继续努力工作。
  心灵疗伤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放大痛苦从而释放压力,一种是转移注意力以便忘却痛苦。如果苦情戏是前者,那么战后出现的社会情感剧就属于后者。这类面向女性观众的情感电影,以其平民化的人情味路线在50年代获得巨大商业成功。当时最轰动的是由岸惠子主演的爱情电影“请问芳名”三部曲,影片描写了一对恋人在战争末期遭受苦难的故事,1953年首次公映便大获成功。当时的票价约为每张60日元,而3部影片总收入高达10亿日元,创下日本影史票房纪录。该片的外景地成了旅游胜地,岸惠子在片中披的长围巾风靡一时,片中男女主角“春树”与“真知子”成为1953~1954年日本父母给孩子取名的首选,岸惠子也因此成为红极一时的巨星。
  原节子、岸惠子、高峰秀子……这些风华绝代的女明星们以其丰沛的表演才华成为许多电影大师最钟爱的搭档,共同书写了整个50年代日本电影的传奇。银幕上那些外柔内刚的女性形象,也成了战后疗伤期的人们心中最温柔的慰藉。
其他文献
2010年正值伦敦著名的蛇形画廊成立40周年,作力今年展览中的重头戏,蛇形画廓将在3月举办波普艺术大师理查德·汉密尔顿的个人作品展,展览主题为“理查德·汉密尔顿:现代道德问题”(RichanrdHamilton Modem Moral Matters),这是汉密尔顿自1992年以来首次在伦敦举办的大型展览。  稀疏的白发,高贵的锛儿头,一副牙齿就像拥挤的坟地里东倒西歪的墓碑,理查德汉密尔顿的这张脸
期刊
2月26日,白宫社交秘书德西蕾·罗杰斯辞职了,接替她的是名不见经传的朱莉安娜·斯穆特(Jullanna Smoot)。当白宫宣布这一消息时,美国社会十分诧异,与时尚靓丽的罗杰斯相比,斯穆特显得实在太朴素了。对于“美国第一家庭”来说,她真的是合适人选吗?还是奥巴马另有隐情?  与光艳照人且拥有哈佛大学MBA学历的德西蕾·罗杰斯相比,斯穆特看上去就像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如果不是这次白宫发表的声明,美国
期刊
娇兰(GUERLAIN)首先是一个姓氏、而非通常的“品牌名称”。源自家旅徽章的两个相互交织的字母G在今天成为法国娇兰优雅的标志,它具有显而易见的“法兰西格调”,那是优雅与修饰之间的平衡,爱慕精神层面的美、并特别注重文化内涵。“法国娇兰”,代表肴华贵、惊艳、温婉,做然盛开在每一个繁华时代,多少年来、依然能闻到显赫贵族们留下的淡淡的法国娇兰余香。    香水世家    法国娇兰家族的创始人:皮艾尔·弗
期刊
哈佛大学历史和金融双栖教授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以金融畅销书和电视节目闻名全世界,最近、他突然上了八卦杂志的头条,因为他搭上了著名的“女权主义者”、荷兰前国会议员阿雅安希尔西阿里(Ayaan Hirsi Ali),并为之挥金如土。成名之前的弗格森一直是靠妻子苏删·道格拉斯(Sue Douglas)倒贴,而现在,这位明星教授却打算抛弃“糟糠之妻”。  英国《每日邮报》引用尼尔
期刊
虽然还是炎炎夏日,但是各大品牌已经开始争相发布秋冬新品,走在时尚潮流前端的人们,快来抢先预览有哪些新品是你的大爱。    《欲望都市2》中的珠宝首饰将在施华洛世奇施艺彩 全面上市  在电影《欲望都市2》里,由主人公凯莉,米兰达,萨曼莎和夏洛特佩戴的令人艳羡的大师系列珠宝首饰,将在伦敦,纽约和上海的施华洛世奇施艺彩概念店全面上市。    Chloe 2010—2011秋冬时装展  日前,法国品牌Ch
期刊
61岁的英国人露露·肯尼迪·凯恩斯忙极了;伴随着《露露的美容秘笈》的推出、她有大批问题要回答热心的读者:同时还要管理自己的抗老护肤产品“时间炸弹”:不时演演戏,主持节目:去年去大学学习了社会科学知识,现在正在上写作课:回到家中,还要回归慈祥的“露奶奶”角色。这不是她“最好的时代”是什么?  露露·肯尼迪·凯恩斯走在伦敦暮冬灰蒙蒙的清晨里,像一束仲夏的阳光。她穿着一条闪着亮片的连体裤,蜂蜜色的头发润
期刊
3月下旬,她的新书《时尚虹颜》即将出版面市;随后,她的两部大戏《孙子大传》、《我的丑爹》也将陆续与观众见面;与此同时,她还计划学习儿童心理学,以便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女儿“水晶”。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位将婚姻、教子、演戏、出书、美容、慈善都经营得有声有色的女子——翁虹的时尚幸福经。  “水晶,慢点跑。”翁虹一边忙着接电话,一边紧张地嘱咐着女儿。“照顾孩子比上班工作更票,我现在都佩服我家阿姨了,这绝对是一
期刊
二战后日本电影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年代,日式传统与西式新潮不断碰撞,这一时期日本银幕上的女性形象,也不可避免地具备这种特质。或许用当时与黑泽明、沟口健二、小津安二郎并称为日本影坛“四大巨匠”的成濑巳喜男的一部电影片名《娘、妻、母》,正好可以概括此段时间日本电影中的女性角色——不外乎“娘(日语中女儿的发音)、妻、母”。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她们既是家庭成员,又是独立个体,既受到传统伦理的考量。又不断迎
期刊
经典爱情电影《爱情故事》的原著作者西格尔,日前因心脏病在伦敦的家中逝世,终年72岁。而闪为《爱情故事》一夜风靡全球的女演员艾丽·麦古贸(Ali MacGraw),同样72岁的高龄,却依然作为style icon,散发着熠熠星光。  和其他时尚偶像不同,style icon更强调个人的风格和魅力,乃至生活态度。好莱坞就有这样一个人,她不需要把当季的流行元素穿在身上,也没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却在一举手一
期刊
随着台湾女作家朱天文《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传说》、《炎夏之都》、《世纪末的华丽》等作品,以及朱天心的《击壤歌》近期在大陆的出版,这对姐妹的作品在读者中引起不小的关注。其实,朱家还有一个小妹朱天衣。在台湾,朱家三姐妹是家喻户晓的文化名人,她们独特的家学,一家人充满文学追求的生活情趣与品味,与胡兰成的师承关系,以及她们在台湾文学、影视上的成就,无一不让人津津乐道。    成长在书堆中  朱氏三姐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