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给予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观察组则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多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也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腹腔镜;胆道镜
【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3-0064-01
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胆道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1]。对该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以往常采用开腹切除术进行治疗。但是该方法创伤大,出血量多,不利于患者身体的术后康复,且极易引发并发症,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随着微创手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笔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76例胆囊息肉联合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8例。对照组中有19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为20~65岁,平均年龄(45.17±2.33)岁;病程为1~11年,平均病程(5.18±1.29)年。观察组中有21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为21~65岁,平均年龄(45.57±2.41)岁;病程为1~12年,平均病程(5.42±1.60)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治疗。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然后按照常规方式对其进行开腹,将胆囊切除。合并有胆总管结石患者,需对其同时切开胆总管并将结石取出。最后,放置腹腔引流管、T管,逐层将切口缝合即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指导患者平卧在床,对其进行全身麻醉。于患者的肚脐上缘作一弧形小切口,并建立人工气腹,将腹内压设置为10~12mmHg,在腹腔镜下对肝脏左右叶、血管情况和粘连程度、胆囊外观等进行探查。作1.5cm左右的切口于上腹壁胆囊底,将其提起至切口处,将胆囊底切开1.0cm,然后采用缝线将胆囊壁悬吊起来,置入胆道镜后冲洗胆汁,对胆囊息肉的数目、大小、胆固醇沉积度和胆囊管胆汁的反流情况等进行观察。在胆道镜下使用钳夹提取息肉并送至冰冻活检。对于是否保留胆囊须依据病理检查结果来决定,采用取石套篮将结石取出,而对体积较大的结石,可先将胆汁用吸引器吸出,待胆囊塌陷后再取出结石,以确保患者无活动性出血。对缝合胆囊切口时采用可吸收线进行全层连续缝合,将胆囊回纳入腹腔内,于腹腔镜下对胆囊缝合处是否有胆漏、渗血等情况进行观察。最后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即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其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中有9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3.68%;观察组中有1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63%。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胆囊息肉联合胆囊结石患者实施保胆手术[3]。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手术不需要对胆囊三角区进行分离,可避免患者术中发生大出血或者损伤胆管的情况。与开腹手术相比,该手术方式可在直视情况下对病变部位进行处理,从而使胆囊的生理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减少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的复发情况[4]。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表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剑.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疗效分析[J].现代妇女,2014,1(10):383.
[2]胡余杰.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治疗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疗效分析[J].浙江医学,2013,35(19):1763-1764.
[3]席鹏武.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4,43(03):293-294.
[4]王成虎.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7):277-278.
(收稿日期:2015.08.23)
【关键词】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腹腔镜;胆道镜
【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3-0064-01
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胆道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1]。对该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以往常采用开腹切除术进行治疗。但是该方法创伤大,出血量多,不利于患者身体的术后康复,且极易引发并发症,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随着微创手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笔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76例胆囊息肉联合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8例。对照组中有19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为20~65岁,平均年龄(45.17±2.33)岁;病程为1~11年,平均病程(5.18±1.29)年。观察组中有21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为21~65岁,平均年龄(45.57±2.41)岁;病程为1~12年,平均病程(5.42±1.60)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治疗。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然后按照常规方式对其进行开腹,将胆囊切除。合并有胆总管结石患者,需对其同时切开胆总管并将结石取出。最后,放置腹腔引流管、T管,逐层将切口缝合即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指导患者平卧在床,对其进行全身麻醉。于患者的肚脐上缘作一弧形小切口,并建立人工气腹,将腹内压设置为10~12mmHg,在腹腔镜下对肝脏左右叶、血管情况和粘连程度、胆囊外观等进行探查。作1.5cm左右的切口于上腹壁胆囊底,将其提起至切口处,将胆囊底切开1.0cm,然后采用缝线将胆囊壁悬吊起来,置入胆道镜后冲洗胆汁,对胆囊息肉的数目、大小、胆固醇沉积度和胆囊管胆汁的反流情况等进行观察。在胆道镜下使用钳夹提取息肉并送至冰冻活检。对于是否保留胆囊须依据病理检查结果来决定,采用取石套篮将结石取出,而对体积较大的结石,可先将胆汁用吸引器吸出,待胆囊塌陷后再取出结石,以确保患者无活动性出血。对缝合胆囊切口时采用可吸收线进行全层连续缝合,将胆囊回纳入腹腔内,于腹腔镜下对胆囊缝合处是否有胆漏、渗血等情况进行观察。最后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即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其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中有9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3.68%;观察组中有1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63%。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胆囊息肉联合胆囊结石患者实施保胆手术[3]。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手术不需要对胆囊三角区进行分离,可避免患者术中发生大出血或者损伤胆管的情况。与开腹手术相比,该手术方式可在直视情况下对病变部位进行处理,从而使胆囊的生理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减少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的复发情况[4]。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表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剑.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疗效分析[J].现代妇女,2014,1(10):383.
[2]胡余杰.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治疗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疗效分析[J].浙江医学,2013,35(19):1763-1764.
[3]席鹏武.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4,43(03):293-294.
[4]王成虎.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7):277-278.
(收稿日期:2015.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