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移动电脑:新东西还是
根据国内著名PC品牌方正宣称,世界上首款UMPC是方正2005年12月1日正式发布的Mininote,并且得到了核心技术领导厂商Intel、微软的大力配合。在国内市场上,正式发布并进行推广、销售的UMPC产品,的确是方正的这款产品。随后的半年内,三星的Q1、华硕的R2这样的类似产品才陆续与我们见面。或许也可以这样说,打着UMPC旗号推出产品,方正算是首家。
不过,在计算设备的历史长河中,在国外市场上(尤指日本),与UMPC颇为相似的产品,却已经存在了超过11年,只不过这些产品的名字不叫UMPC,而是叫迷你笔记本电脑。
1996年4月,东芝推出了一款名为Libretto 20的产品,这款产品后来被PC World评为25年来最伟大的25款PC产品(find,pcworld.com.cn/22164),东芝的这款Libretto 20迷你笔记本电脑,只有A4纸张大小,重量仅为840g。它配备了AMD 486DX4(75MHz)CPU,内存为8MB(可扩展为20MB),采用了2.5英寸270MB的笔记本电脑专用硬盘。屏幕则采用的是6.5万色的TFT彩色液晶显示器,试图分一杯羹,但先人为主的东芝Libretto显然已经坐稳了宝座,别人很难撼动其位。
笔记本电脑领域的新势力索尼,从一开始就盘算着推出更加轻薄的笔记本电脑,1997年的VAIO505就是其超便携笔记本电脑的试水之作,并大获成功。1998年,索尼推出了另外一款震惊世界的产品:PCG-C1。这款产品是世界上最早的宽屏幕笔记本电脑之一,体积非常小巧,并且内置了一个27万像素CCD传感器的摄像头,可以说是将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2000年夏天,索尼C1系列开始采用全美达的Crusoe处理器,向着超低功耗迈进。C1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超高的移动性,集成摄像头所带来的全新应用方式也功不可没。
富士通的迷你笔记本电脑相信大家也都小陌生,LifeBook P1000系列也采用了低功耗的伞美达处理器,重量小于1kg,内置无线网络功能、触摸屏+手写笔的操作方式。使得这款产品在繁忙的商务人群中拥有很高的拥护率,而在保险、医疗等行业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超移动电脑,究竟是新东西还是老皇历?答案已经有了:在国外(日本),此类产品早已经红红火火地存在了11年在国内,此类产品还力兴未艾,知道的人不是很多,已经在使用的人就更少了。
从方正的Mininote起,我们逐渐知道了UMP这个名称。而2007年4月17日开幕的Intel的IDF大会上,我们又听到了一个叫做M1D的新名词。2007年7月4日,威盛电子举行了一场超移动设备新品秀(find.pcworld.com.cn/22165),UMD这个缩写开始被人所熟悉。UMPC、MID、UMD,分别都是什么产品?他们彼此之间有哪些异同?哪一类产品更有前途?
UMPC(ultra Mobile PC),顾名思义就是超移动电脑(或称超便携电脑),这是Intel和微软大力支持并推广的产品标准,如上文所述,这类产品并不是由Intel和微软首创的,而是已经存在了11年但是Intel和微软为这类产品取了一个自己的名字,并提出了一些推荐规格和标准,例如7英寸左右的显示屏幕,并获得了诸如方正、三星、富士通、索尼等厂商的紧密合作,推出了多款相关产品。
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s),直译过来就是移动互联网设备,这是今年4月份Intel在IDF大会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与UMPC相比,这一类产品更加强调随叫随地的互联网接入能力,同时在体积和重量上面可能会更小一些(建议屏幕尺寸也从UMPC的7英寸减少到了4.5至6英寸),在计算性能方面可以弱化一些。另外,从目标客户群来看,UMPC主要引列专业应用、行业用户,MID类产品更多的是针对业余用户、消费类用户。
UMD(Ultra Mobile Devices),超移动设备,从名称定义来看,很难说出与UMPC有什么不同或许唯一的不同,就是其主要的推广厂商是威盛电子(VIA)。目前的UMD产品采用了威盛中国芯C7-M处理器,这种处理器器在低功耗方面非常出色(最大设计功耗仅有3.5W),并且价格更低廉,所以UMD产品目前来看在电池寿命和价格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但计算性能落后一些。
不论你看到UMPC、MID还是UMD,你都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小巧便携的超移动电脑,不必为这些名称的差异而烦恼。
从第一次听说UMPC这类产品起,我就认为此类产品必须采用一种有别于现有笔记本电脑产品的软硬件核心平台,比如处理器、芯片组、存储系统、显示系统、操作系统软件。否则,现有的软硬件平台一来无法满足UMPC对于电池寿命、便携性、操作性、应用方式的新需求,二来在成本方面无疑要比笔记本电脑更高(电子产品的规律:同样功能和性能的产品,做得越小反而越贵),这将使UMPC间,从而留出了更多的空间用来集成UMPC更需要的部件,例如WiMax、3G模块、GPS等等。
在本文中,我们还测试了5款时下最流行的UMPC产品,其中两款产品已经采用了代号为McCaslin的UMPC专用平台。
从Intel和微软的期待来看,UMPC的目标是非常远大的,虽然还不至于像手机那样人手一部,但是超过笔记本电脑的销量是一定要做到的。当然,前提是这类产品的价格要在3年内降到500美元以内,只比一部PDA或者智能手机稍高一点。所以,我们可以对UMPC的前景乐观一些,UMPC应该不会成为下一个平板电脑。
索尼的这两款VAIO VGN-UX系列个人电脑(请注意,索尼并未打出UMPC的旗号,甚至也不称呼其为笔记本电脑),除了储存设备外,其他都完全相同。但这唯一不相同的地方,却带来了巨大的价格差,以及显著的性能差异。VAIO VGN-UX28CN采用了纯闪存的存储器,容量为32GB,VAIOVGN-UX37CN则采用了40GB的1.8英寸传统硬盘。
其他方面:这两款产品都采用了酷睿单核处理器T1500,内存容量1GB,屏幕尺寸4.5英寸,分辨率为1024×600。对于文字内容来说,如此小的屏幕尺寸和如此高的分辨率,使得阅读起来颇为吃力。
这两款产品之问的性能差异令我们非常感兴趣,因为这也是次绝好的闪存与硬盘直接较量的机会。通过WoddBench 6的测试,我们深刻体验到了闪存的巨大威力:在多个项目中,闪存版的VAIO UX都遥遥领先,总分领先达到了6分,幅度超过20%在电池寿命方面,闪存版本的VAIO VGN-UX28CN也比硬盘版的VAIOVGN-UX37CN长了10分钟。甚至在机身的重量上,闪存版也比硬盘版轻了36g。
从性能和功耗角度,毫无疑问闪存是UMPC的绝佳搭档,但这两款产品的价格差高达5000元,相信会让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我们只能期待着闪存的价格继续大幅下降,好在这一趋势是明显的,速度是很快的。
根据国内著名PC品牌方正宣称,世界上首款UMPC是方正2005年12月1日正式发布的Mininote,并且得到了核心技术领导厂商Intel、微软的大力配合。在国内市场上,正式发布并进行推广、销售的UMPC产品,的确是方正的这款产品。随后的半年内,三星的Q1、华硕的R2这样的类似产品才陆续与我们见面。或许也可以这样说,打着UMPC旗号推出产品,方正算是首家。
不过,在计算设备的历史长河中,在国外市场上(尤指日本),与UMPC颇为相似的产品,却已经存在了超过11年,只不过这些产品的名字不叫UMPC,而是叫迷你笔记本电脑。
1996年4月,东芝推出了一款名为Libretto 20的产品,这款产品后来被PC World评为25年来最伟大的25款PC产品(find,pcworld.com.cn/22164),东芝的这款Libretto 20迷你笔记本电脑,只有A4纸张大小,重量仅为840g。它配备了AMD 486DX4(75MHz)CPU,内存为8MB(可扩展为20MB),采用了2.5英寸270MB的笔记本电脑专用硬盘。屏幕则采用的是6.5万色的TFT彩色液晶显示器,试图分一杯羹,但先人为主的东芝Libretto显然已经坐稳了宝座,别人很难撼动其位。
笔记本电脑领域的新势力索尼,从一开始就盘算着推出更加轻薄的笔记本电脑,1997年的VAIO505就是其超便携笔记本电脑的试水之作,并大获成功。1998年,索尼推出了另外一款震惊世界的产品:PCG-C1。这款产品是世界上最早的宽屏幕笔记本电脑之一,体积非常小巧,并且内置了一个27万像素CCD传感器的摄像头,可以说是将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2000年夏天,索尼C1系列开始采用全美达的Crusoe处理器,向着超低功耗迈进。C1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超高的移动性,集成摄像头所带来的全新应用方式也功不可没。
富士通的迷你笔记本电脑相信大家也都小陌生,LifeBook P1000系列也采用了低功耗的伞美达处理器,重量小于1kg,内置无线网络功能、触摸屏+手写笔的操作方式。使得这款产品在繁忙的商务人群中拥有很高的拥护率,而在保险、医疗等行业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超移动电脑,究竟是新东西还是老皇历?答案已经有了:在国外(日本),此类产品早已经红红火火地存在了11年在国内,此类产品还力兴未艾,知道的人不是很多,已经在使用的人就更少了。
从方正的Mininote起,我们逐渐知道了UMP这个名称。而2007年4月17日开幕的Intel的IDF大会上,我们又听到了一个叫做M1D的新名词。2007年7月4日,威盛电子举行了一场超移动设备新品秀(find.pcworld.com.cn/22165),UMD这个缩写开始被人所熟悉。UMPC、MID、UMD,分别都是什么产品?他们彼此之间有哪些异同?哪一类产品更有前途?
UMPC(ultra Mobile PC),顾名思义就是超移动电脑(或称超便携电脑),这是Intel和微软大力支持并推广的产品标准,如上文所述,这类产品并不是由Intel和微软首创的,而是已经存在了11年但是Intel和微软为这类产品取了一个自己的名字,并提出了一些推荐规格和标准,例如7英寸左右的显示屏幕,并获得了诸如方正、三星、富士通、索尼等厂商的紧密合作,推出了多款相关产品。
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s),直译过来就是移动互联网设备,这是今年4月份Intel在IDF大会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与UMPC相比,这一类产品更加强调随叫随地的互联网接入能力,同时在体积和重量上面可能会更小一些(建议屏幕尺寸也从UMPC的7英寸减少到了4.5至6英寸),在计算性能方面可以弱化一些。另外,从目标客户群来看,UMPC主要引列专业应用、行业用户,MID类产品更多的是针对业余用户、消费类用户。
UMD(Ultra Mobile Devices),超移动设备,从名称定义来看,很难说出与UMPC有什么不同或许唯一的不同,就是其主要的推广厂商是威盛电子(VIA)。目前的UMD产品采用了威盛中国芯C7-M处理器,这种处理器器在低功耗方面非常出色(最大设计功耗仅有3.5W),并且价格更低廉,所以UMD产品目前来看在电池寿命和价格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但计算性能落后一些。
不论你看到UMPC、MID还是UMD,你都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小巧便携的超移动电脑,不必为这些名称的差异而烦恼。
从第一次听说UMPC这类产品起,我就认为此类产品必须采用一种有别于现有笔记本电脑产品的软硬件核心平台,比如处理器、芯片组、存储系统、显示系统、操作系统软件。否则,现有的软硬件平台一来无法满足UMPC对于电池寿命、便携性、操作性、应用方式的新需求,二来在成本方面无疑要比笔记本电脑更高(电子产品的规律:同样功能和性能的产品,做得越小反而越贵),这将使UMPC间,从而留出了更多的空间用来集成UMPC更需要的部件,例如WiMax、3G模块、GPS等等。
在本文中,我们还测试了5款时下最流行的UMPC产品,其中两款产品已经采用了代号为McCaslin的UMPC专用平台。
从Intel和微软的期待来看,UMPC的目标是非常远大的,虽然还不至于像手机那样人手一部,但是超过笔记本电脑的销量是一定要做到的。当然,前提是这类产品的价格要在3年内降到500美元以内,只比一部PDA或者智能手机稍高一点。所以,我们可以对UMPC的前景乐观一些,UMPC应该不会成为下一个平板电脑。
索尼的这两款VAIO VGN-UX系列个人电脑(请注意,索尼并未打出UMPC的旗号,甚至也不称呼其为笔记本电脑),除了储存设备外,其他都完全相同。但这唯一不相同的地方,却带来了巨大的价格差,以及显著的性能差异。VAIO VGN-UX28CN采用了纯闪存的存储器,容量为32GB,VAIOVGN-UX37CN则采用了40GB的1.8英寸传统硬盘。
其他方面:这两款产品都采用了酷睿单核处理器T1500,内存容量1GB,屏幕尺寸4.5英寸,分辨率为1024×600。对于文字内容来说,如此小的屏幕尺寸和如此高的分辨率,使得阅读起来颇为吃力。
这两款产品之问的性能差异令我们非常感兴趣,因为这也是次绝好的闪存与硬盘直接较量的机会。通过WoddBench 6的测试,我们深刻体验到了闪存的巨大威力:在多个项目中,闪存版的VAIO UX都遥遥领先,总分领先达到了6分,幅度超过20%在电池寿命方面,闪存版本的VAIO VGN-UX28CN也比硬盘版的VAIOVGN-UX37CN长了10分钟。甚至在机身的重量上,闪存版也比硬盘版轻了36g。
从性能和功耗角度,毫无疑问闪存是UMPC的绝佳搭档,但这两款产品的价格差高达5000元,相信会让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我们只能期待着闪存的价格继续大幅下降,好在这一趋势是明显的,速度是很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