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论述了(农家书屋)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的问题。文中论述了农家书屋建、管、用的问题,并提出了巩固和发展“农家书屋”的对策与思路。
【关键词】农家书屋;图书馆;持续发展;对策
农家书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目前正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壮大,为农民提高自身素质创造了学习机会与条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为逐步消除城乡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差别奠定了基础。2007年至2012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59亿元,支持在全国建成标准书屋60多万个,实现了“农家书屋”村村有,然而在村村有之后,如何将这惠及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管好、用好,让农家书屋成为广大农村居民学习致富的重要阵地,这是当前乃至今后实现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现实任务。
一、发展中显现的问题
(一)图书数量有限,图书种类单一
目前,国家的“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标准是:每个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5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管理体制等方面原因,“农家书屋”建成后形同虚设的不在少数,上级检查时像模像样、热热闹闹,检查后就冷冷清清,关门大吉。摆在书架上的图书大多陈旧、过时,和现实需要脱节,尤其是农村少年儿童的图书配书比例偏低,影响了少儿的读书学习兴趣。如何解决“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这些矛盾、困难和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
(二)缺少保障机制,影响了功能作用的发挥
农家书屋是建在农村地区特殊类型的微型图书馆,由服务对象决定了其属于公共图书馆的范畴,它也成为“一人图书馆”。存放书籍数量少,缺乏“农味”。有的地方滥竽充数,把一些与现实需要脱节的“过时”报刊和书籍放在“农家书屋”里,影响了书屋的质量;还有很多“农家书屋”仅有少量书籍,而无报刊和音像制品,鲜活和动态的信息不足。另外,“农家书屋”大多设在村委会驻地,大多由村干部兼管,没有额外的薪酬,属于义务服务,再加上村务事及家务事,很难坚持正常开放,上班不按时,经常是“铁将军”把门,农民群众时常不能随时随地去借书看书,存在这类问题依然不再少数。
(三)“管”的问题。据笔者调查,目前许多“农家书屋”管理不到位
大多数“农家书屋”建成时,图书登记、借阅、开放等程序还有章可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了图书登记账物不符,借阅手续不规范,导致图书流失等问题。有的书屋担心图书流失,或很少开放,或关门了事。另一方面,这些兼职的图书管理员基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业务培训,缺少图书分类、编目,登记、流通阅览和参考咨询的专业知识,对图书的管理和读者的管理均存在诸多缺陷。
(四)需求不旺
农家书屋工程的初衷是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借书难、买书难、看书难”的为题。但事实上在广大农村地区,很多人并不喜欢看书。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南疆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把空闲时间大多放在了看电影、聊天上,况且尚有为数不少的农牧民物质生活并不富余,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积极性不高,在短期内养成阅读习惯也是达不到的。
二、对策与思路
国家计划在2015年在全国建成64万个农家书屋,做到对农村的全覆盖实施农家书屋工程是党中央制定的宏观决策,如何执行好这一决策,促使农家书屋健康发展需要我们进行深刻思考,发展应科学合理布局,与农村综合改革、新农村建设、行政村撤并、下山异地脱贫相结合,有序发展。以务实的态度对待,做到成熟一批,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一)以公共图书为依托,优化“农家书屋”资源配置。将现有共公图书馆科学管理延伸到“农家书屋”,配送到“农家书屋”的每一本图书都应归档、立账,由公共图书馆与各乡(村)签订管理合同,使资源管理责任化、刚性化。由县、市图书馆对各“农家书屋”图书作定期、定量地流通更换,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的实用效益。
(二)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保证“农家书屋”稳定持续发展。一是投入保障机制,探索“农家书屋”经费的多种投入途径,争取把“农家书屋”运转资金纳入各级财政支出;二是推动共建发展机制,让“农家书屋”成为与文明村建设或新农村建设规划的一部分;三是落实监督考核机制,“农家书屋”项目应纳入镇(村)工作目标责任制,与干部实绩考核和年终考评挂钩等等。
(三)拓展经济投入来源,保障“农家书屋”发展资源。在目前行政大幅度投入可能性不大的环境下,需加大、拓宽资金筹措力度和渠道。首先是确保财政预算安排一块,通过基金解决一块;其次按照“谁投资、谁得益“的原则,争取文化创新政策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三要继续开展”市民齐捐书、共建和谐新农村“等活动,以直接获得部分书刊,弥补财力不足的缺口。在新疆等边缘贫困地区,由于受地方财力不足和农村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的制约,农家书屋的建设单靠政府投入实现健康发展是很难的,中央财政在给予西部贫困地区财政转移支付中,要直接发挥对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的主导作用,将农家书屋的图书资料购置和管理维护费每年直接列入转移支付项目,为农家书屋的发展提供经费保障。总之,应注意借助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联建、援建、自建、社会捐赠等多种形式保障农家书屋发展资源。
(四)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升农家书屋管理员专业素养。提升农家书屋服务能力。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是建设和发展农家书屋的必备条件之一,为此要强化图书管理员培训。应由县、市级图书馆承担责任,定期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专业培训和业务辅导,帮助他们熟悉和掌握分类、编目等基本知识技能,逐步提高书屋管理员的基本业务素质。还可以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如组织优秀管理员评比,从中选送优秀者并为他们提供专业进修学习机会等措施,培养他们热爱农家书屋和图书馆事业的职业精神。在目前”农家书屋”管理员多数为兼职,他们既要发展生产忙于农活,又要管理书屋,从时间分配与付出回报上看,他们不可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图书的管理事务上。他们文化程度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这就决定了农家书屋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并不高。因此,当前和今后,对农村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专业培训十分必要。
(五)从实际出发,规划建设农家书屋。农家书屋是一个系统工程,有着自身发展的特定规律,它的建设、巩固和发展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的、逐级稳步推进的过程,它应该伴随着农村经济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逐步提高而发展壮大,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建设农家书屋,在农家书屋网点布局和图书配送上,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对经济条件和群众受教育程度相对较好的村镇可优先发展,改变过去统一标准的配送模式,坚持区别对待,贴近农民实际生活,积极引导读书,发展壮大农村读者群体,为农家书屋建立“市场”。
参考文献:
[1]《 新世纪图书馆》2013年第七期, 出版单位:江苏图书馆协会.
[2]《图书馆杂志》 2010年第二期 出版单位:上海市图书馆.
[3]《图书馆》 2011年第二期 出版单位:湖南图书馆.
【关键词】农家书屋;图书馆;持续发展;对策
农家书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目前正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壮大,为农民提高自身素质创造了学习机会与条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为逐步消除城乡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差别奠定了基础。2007年至2012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59亿元,支持在全国建成标准书屋60多万个,实现了“农家书屋”村村有,然而在村村有之后,如何将这惠及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管好、用好,让农家书屋成为广大农村居民学习致富的重要阵地,这是当前乃至今后实现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现实任务。
一、发展中显现的问题
(一)图书数量有限,图书种类单一
目前,国家的“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标准是:每个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5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管理体制等方面原因,“农家书屋”建成后形同虚设的不在少数,上级检查时像模像样、热热闹闹,检查后就冷冷清清,关门大吉。摆在书架上的图书大多陈旧、过时,和现实需要脱节,尤其是农村少年儿童的图书配书比例偏低,影响了少儿的读书学习兴趣。如何解决“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这些矛盾、困难和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
(二)缺少保障机制,影响了功能作用的发挥
农家书屋是建在农村地区特殊类型的微型图书馆,由服务对象决定了其属于公共图书馆的范畴,它也成为“一人图书馆”。存放书籍数量少,缺乏“农味”。有的地方滥竽充数,把一些与现实需要脱节的“过时”报刊和书籍放在“农家书屋”里,影响了书屋的质量;还有很多“农家书屋”仅有少量书籍,而无报刊和音像制品,鲜活和动态的信息不足。另外,“农家书屋”大多设在村委会驻地,大多由村干部兼管,没有额外的薪酬,属于义务服务,再加上村务事及家务事,很难坚持正常开放,上班不按时,经常是“铁将军”把门,农民群众时常不能随时随地去借书看书,存在这类问题依然不再少数。
(三)“管”的问题。据笔者调查,目前许多“农家书屋”管理不到位
大多数“农家书屋”建成时,图书登记、借阅、开放等程序还有章可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了图书登记账物不符,借阅手续不规范,导致图书流失等问题。有的书屋担心图书流失,或很少开放,或关门了事。另一方面,这些兼职的图书管理员基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业务培训,缺少图书分类、编目,登记、流通阅览和参考咨询的专业知识,对图书的管理和读者的管理均存在诸多缺陷。
(四)需求不旺
农家书屋工程的初衷是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借书难、买书难、看书难”的为题。但事实上在广大农村地区,很多人并不喜欢看书。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南疆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把空闲时间大多放在了看电影、聊天上,况且尚有为数不少的农牧民物质生活并不富余,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积极性不高,在短期内养成阅读习惯也是达不到的。
二、对策与思路
国家计划在2015年在全国建成64万个农家书屋,做到对农村的全覆盖实施农家书屋工程是党中央制定的宏观决策,如何执行好这一决策,促使农家书屋健康发展需要我们进行深刻思考,发展应科学合理布局,与农村综合改革、新农村建设、行政村撤并、下山异地脱贫相结合,有序发展。以务实的态度对待,做到成熟一批,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一)以公共图书为依托,优化“农家书屋”资源配置。将现有共公图书馆科学管理延伸到“农家书屋”,配送到“农家书屋”的每一本图书都应归档、立账,由公共图书馆与各乡(村)签订管理合同,使资源管理责任化、刚性化。由县、市图书馆对各“农家书屋”图书作定期、定量地流通更换,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的实用效益。
(二)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保证“农家书屋”稳定持续发展。一是投入保障机制,探索“农家书屋”经费的多种投入途径,争取把“农家书屋”运转资金纳入各级财政支出;二是推动共建发展机制,让“农家书屋”成为与文明村建设或新农村建设规划的一部分;三是落实监督考核机制,“农家书屋”项目应纳入镇(村)工作目标责任制,与干部实绩考核和年终考评挂钩等等。
(三)拓展经济投入来源,保障“农家书屋”发展资源。在目前行政大幅度投入可能性不大的环境下,需加大、拓宽资金筹措力度和渠道。首先是确保财政预算安排一块,通过基金解决一块;其次按照“谁投资、谁得益“的原则,争取文化创新政策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三要继续开展”市民齐捐书、共建和谐新农村“等活动,以直接获得部分书刊,弥补财力不足的缺口。在新疆等边缘贫困地区,由于受地方财力不足和农村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的制约,农家书屋的建设单靠政府投入实现健康发展是很难的,中央财政在给予西部贫困地区财政转移支付中,要直接发挥对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的主导作用,将农家书屋的图书资料购置和管理维护费每年直接列入转移支付项目,为农家书屋的发展提供经费保障。总之,应注意借助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联建、援建、自建、社会捐赠等多种形式保障农家书屋发展资源。
(四)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升农家书屋管理员专业素养。提升农家书屋服务能力。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是建设和发展农家书屋的必备条件之一,为此要强化图书管理员培训。应由县、市级图书馆承担责任,定期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专业培训和业务辅导,帮助他们熟悉和掌握分类、编目等基本知识技能,逐步提高书屋管理员的基本业务素质。还可以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如组织优秀管理员评比,从中选送优秀者并为他们提供专业进修学习机会等措施,培养他们热爱农家书屋和图书馆事业的职业精神。在目前”农家书屋”管理员多数为兼职,他们既要发展生产忙于农活,又要管理书屋,从时间分配与付出回报上看,他们不可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图书的管理事务上。他们文化程度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这就决定了农家书屋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并不高。因此,当前和今后,对农村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专业培训十分必要。
(五)从实际出发,规划建设农家书屋。农家书屋是一个系统工程,有着自身发展的特定规律,它的建设、巩固和发展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的、逐级稳步推进的过程,它应该伴随着农村经济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逐步提高而发展壮大,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建设农家书屋,在农家书屋网点布局和图书配送上,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对经济条件和群众受教育程度相对较好的村镇可优先发展,改变过去统一标准的配送模式,坚持区别对待,贴近农民实际生活,积极引导读书,发展壮大农村读者群体,为农家书屋建立“市场”。
参考文献:
[1]《 新世纪图书馆》2013年第七期, 出版单位:江苏图书馆协会.
[2]《图书馆杂志》 2010年第二期 出版单位:上海市图书馆.
[3]《图书馆》 2011年第二期 出版单位: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