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服装职业内涵发生了变化,服装行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建构与革新势在必行。从专业方向对接职业岗位、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学习任务对接岗位要求等角度出发,提出了重构课程体系、重整课程内容和重设教学模式的观点。
关键词:课程体系平台;课程内容结构;四段式教学模式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服装业已成为传统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出口产业。近年来,服装制造业和服装贸易业从设计到成品销售及工艺技术升级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特别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全球性扩散,纺织服装品出口增势已明显减缓,国内服装业进一步注重了品牌的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逐渐形成了兼顾外贸、拓展内贸的内外销并重格局。服装企业的两大发展趋势,反映了企业不仅需要大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一线技术工人,而且越来越迫切地需求集设计、制板和精通服装CAD以及终端技术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如何进一步明确专业与产业的关系、专业和职业的关系、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的关系、学习目标和发展目标的关系,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着眼于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1.重构课程体系
基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属性,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应搭建好两个平台,即基础素养教育平台和专业技术教育平台。在基础素养教育平台上建立三个课程板块:一是德育课程,应该具备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文化课程,必须掌握的文化基础知识;三是拓展课程,必然需要的人文科学知识。在专业技术教育平台上建立三个课程板块,一是与职业岗位紧密相关的学科课程;二是经过重新整合的专业项目课程;三是反映职业新要求的专业拓展课程。
课程体系重构的前提是以就业为导向。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围绕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建构合理的课程体系。要把服装专业方向由单纯的服装设计与工艺拓宽至家纺设计与制作和服饰终端技术与服务;要进一步理顺学习目标与发展目标的关系,以知识素养为支撑,以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行动能力为主线,从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生产实际有机结合的角度出发,围绕职业功能模块①与职业技能模块②形成模块化课程为主体,突出项目课程、岗位课程、拓展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2.重整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课程体系的延伸。基础素养教育课程内容应按照职业教育的内涵属性对照国家教育行政管理相关部门规定的要求组织实施;专业技术教育课程内容要突出与技能规范和职业标准相对接,要遵循技术型、技能型应用人才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着眼于学习者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形成,按照职业素养形成的逻辑顺序把握好以下环节。
(1)明确课程结构。
①分析职业领域。注重行业调研,开展职业分析,剖析职业领域。
②研究岗位工作。依据职业活动的行为逻辑顺序,梳理出职业岗位工作任务。
③提炼典型任务。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进行提炼并转化为具有教学价值的学习任务。
④完善教学项目。进一步明确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之间的关系,对照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技能规范要求来确定系统的教学项目。
(2)优化教学内容。
以职业功能模块职业活动特征来设置形成职业技能模块单元;以职业活动的基本功能类别为单元组成横向的模块课程;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行为逻辑顺序为要素组织纵向的项目任务。要切实采取专业基础课程实施整合化,专业核心课程实施项目化,专业岗位课程实施情景化。进一步围绕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情景组织教学内容。
3.重设教学模式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应对企业技工荒进一步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2010]4号】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组织三年制学生在第三学年和四年制学生在第四学年到生产服务一线参加顶岗实习。对于当前企业急需的技术工种,中等职业学校在确保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可对专业对口的学生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把学生实习与企业技工需求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学习、实习方式,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学习和实习,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教育部进一步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要主动服务经济建设,要切实转变教学模式,努力将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整合,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尽早体验真实的生产环境,提升职业能力、培塑职业情感。探索和实践“四段式教学模式”是将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有效对接的重要途径。而服装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也十分适宜“四段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所谓“四段式教学模式”是指把学生完成学业的时间划分成四个学段。第一段为校内学习(第一学期至第三学期),即在学校较为系统地学习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服装专业知识;第二段为岗位见习(第四学期),即到生产企业特定岗位实际锻炼增强感性认识;第三段为返校提高(第五学期),即回到学校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第四段为就业顶岗实习(第六学期),即将理性认识内化为对自身岗位能力的明确定位后进入企业就业适应。
建立灵活、开放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是中等职业教育动态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必由之路。中等职业学校只有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才能有效地加强基地建设、推进校企合作、深化内引外联。课程体系的科学建构,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坚持实践探索和归纳总结。
注释:
①职业功能模块:构成职业活动的基本功能单元,在许多情况下是可分离出来、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功能。在必要时,职业功能模块甚至可以单独考核并授予相对独立的证书。职业功能模块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划分职业活动。
②职业技能模块:完成职业活动须掌握的最小技能类别要素,它也是完成一个功能模块单元工作时的实际工作步骤。职业技能模块将职业活动的过程按工作行为的逻辑顺序明确步骤。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的通知.北京,2010.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服装设计定制工(初级 中级 高级)/职业技能鉴定指导》.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应对企业技工荒进一步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的通知》.北京,2010.
[4]丛开源.《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分析及课程教学改革系列丛书——服装设计与制作》.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关键词:课程体系平台;课程内容结构;四段式教学模式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服装业已成为传统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出口产业。近年来,服装制造业和服装贸易业从设计到成品销售及工艺技术升级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特别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全球性扩散,纺织服装品出口增势已明显减缓,国内服装业进一步注重了品牌的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逐渐形成了兼顾外贸、拓展内贸的内外销并重格局。服装企业的两大发展趋势,反映了企业不仅需要大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一线技术工人,而且越来越迫切地需求集设计、制板和精通服装CAD以及终端技术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如何进一步明确专业与产业的关系、专业和职业的关系、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的关系、学习目标和发展目标的关系,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着眼于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1.重构课程体系
基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属性,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应搭建好两个平台,即基础素养教育平台和专业技术教育平台。在基础素养教育平台上建立三个课程板块:一是德育课程,应该具备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文化课程,必须掌握的文化基础知识;三是拓展课程,必然需要的人文科学知识。在专业技术教育平台上建立三个课程板块,一是与职业岗位紧密相关的学科课程;二是经过重新整合的专业项目课程;三是反映职业新要求的专业拓展课程。
课程体系重构的前提是以就业为导向。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围绕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建构合理的课程体系。要把服装专业方向由单纯的服装设计与工艺拓宽至家纺设计与制作和服饰终端技术与服务;要进一步理顺学习目标与发展目标的关系,以知识素养为支撑,以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行动能力为主线,从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生产实际有机结合的角度出发,围绕职业功能模块①与职业技能模块②形成模块化课程为主体,突出项目课程、岗位课程、拓展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2.重整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课程体系的延伸。基础素养教育课程内容应按照职业教育的内涵属性对照国家教育行政管理相关部门规定的要求组织实施;专业技术教育课程内容要突出与技能规范和职业标准相对接,要遵循技术型、技能型应用人才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着眼于学习者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形成,按照职业素养形成的逻辑顺序把握好以下环节。
(1)明确课程结构。
①分析职业领域。注重行业调研,开展职业分析,剖析职业领域。
②研究岗位工作。依据职业活动的行为逻辑顺序,梳理出职业岗位工作任务。
③提炼典型任务。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进行提炼并转化为具有教学价值的学习任务。
④完善教学项目。进一步明确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之间的关系,对照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技能规范要求来确定系统的教学项目。
(2)优化教学内容。
以职业功能模块职业活动特征来设置形成职业技能模块单元;以职业活动的基本功能类别为单元组成横向的模块课程;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行为逻辑顺序为要素组织纵向的项目任务。要切实采取专业基础课程实施整合化,专业核心课程实施项目化,专业岗位课程实施情景化。进一步围绕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情景组织教学内容。
3.重设教学模式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应对企业技工荒进一步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2010]4号】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组织三年制学生在第三学年和四年制学生在第四学年到生产服务一线参加顶岗实习。对于当前企业急需的技术工种,中等职业学校在确保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可对专业对口的学生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把学生实习与企业技工需求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学习、实习方式,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学习和实习,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教育部进一步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要主动服务经济建设,要切实转变教学模式,努力将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整合,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尽早体验真实的生产环境,提升职业能力、培塑职业情感。探索和实践“四段式教学模式”是将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有效对接的重要途径。而服装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也十分适宜“四段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所谓“四段式教学模式”是指把学生完成学业的时间划分成四个学段。第一段为校内学习(第一学期至第三学期),即在学校较为系统地学习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服装专业知识;第二段为岗位见习(第四学期),即到生产企业特定岗位实际锻炼增强感性认识;第三段为返校提高(第五学期),即回到学校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第四段为就业顶岗实习(第六学期),即将理性认识内化为对自身岗位能力的明确定位后进入企业就业适应。
建立灵活、开放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是中等职业教育动态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必由之路。中等职业学校只有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才能有效地加强基地建设、推进校企合作、深化内引外联。课程体系的科学建构,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坚持实践探索和归纳总结。
注释:
①职业功能模块:构成职业活动的基本功能单元,在许多情况下是可分离出来、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功能。在必要时,职业功能模块甚至可以单独考核并授予相对独立的证书。职业功能模块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划分职业活动。
②职业技能模块:完成职业活动须掌握的最小技能类别要素,它也是完成一个功能模块单元工作时的实际工作步骤。职业技能模块将职业活动的过程按工作行为的逻辑顺序明确步骤。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的通知.北京,2010.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服装设计定制工(初级 中级 高级)/职业技能鉴定指导》.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应对企业技工荒进一步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的通知》.北京,2010.
[4]丛开源.《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分析及课程教学改革系列丛书——服装设计与制作》.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