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作者从公路路基常见病因分析入手,提出路基施工技术要求,阐述了路基施工的方法。
关键词: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技术措施
路基施工技术难度不大,但工艺比较复杂。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只要始终坚持技术标准,注意加强施工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就一定会提高路基路面的耐久性。
1 公路路基常见病因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递下来的行车荷载,其工程具有以下特点:工程数量大、耗费劳力多、涉及面广、投资高等。路基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使用品质、旅客的舒适和正常的行车交通。对路基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公路病害问题也经常发生,但其中绝大多数还是由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路基建设的好环,直接影响到公路使用的寿命,也关系到以后修补的程度与时限。
1.1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特征
1.1.1 路基沉陷。填方路基由于压实不足而下沉;桥涵通道等构造物与路基衔接处由于所用材料不当或碾压时比较困难而无法充分压实,造成路基逐步下沉;软土地基未加处置或方法不妥当造成路基沉降。目前,修建高速公路,建设周期一般较短,路基没有足够的自然沉降时间,但是因赶工期在未自然沉降充分的路基上修建路面,路基的沉降也会反映到路面之上;路基施工时,土壤含水量过大,填土无法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密度,从而给路基留下沉降的隐患。
1.1.2 纵向裂缝。路基起始填筑宽度不够,到填至一定高度时经检查才发现填土不够宽,或中线偏位,进行填补镶边,在镶边时,又没有按规定挖台阶和由下而上的分层填筑碾压,造成工程竣工后镶边下沉,产生纵向裂缝;靖淤不到位,在清除植被或软基清挖时,在左边还有1~2m宽未清到,或堆放的淤泥尚未完全运到路外,就进行填土施工致使路基边缘下沉,产生纵向裂缝;半填半挖路段的路基,在填挖交界处未按规定挖台阶进行分层填筑压实,也易产生纵向裂缝;路基压实不到位,致使产生纵向裂缝,在路基施工中,应适当加宽填土,一般每边需加宽50cm。
1.2 影响因素
一是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原地面比较软弱(如泥沼地段等)若填筑前未经换土或软基处理,易形成压缩下沉或挤压位移。
二是工程地形条件复杂。当路堤穿过沟谷时,沟谷中心填土最大,向两端逐渐减低,由于填土高度不同而产生不均匀下沉。
三是水文气候等因素。降雨量过大、洪水、冰冻、积雪或温差过大,都可能使高填路堤产生不均匀下沉;路堤填料,若填料中混入种植土、腐殖土或泥沼等劣质土,或土中含有未经打碎的大块土或冻土等,填石路石料规格不一,性质不匀,乱石中空隙很大,在一定期限(例如雨季)可能产生局部明显下沉;设计方面,如断面尺寸不合理,边坡取值不当,排水、防护与加固不妥,未对高填路堤进行稳定性验算,且施工工艺、填料未作特别要求说明。
四是施工方面。填筑顺序不当,未在全宽范围内分层填筑,填筑厚度不符合规定,填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水稳定性差,原路边坡没有去除植被、树根,未做台阶处理;不同性质的填料混填,因不同土类的可压缩性和抗水性差异,形成不均匀沉降,路基填料含水量控制不严,又无大型整平和碾压设备,使压实达不到要求;施工过程中未注意排水,遇雨天时,路基积水严重,无法自行排水,有的积水浸入路基内部,形成水囊,晴天施工时也未排除积水控制含水量就继续填筑,以致造成隐患,施工单位责任心不强,自检控制不到位。
2 公路路基施工的技术要求
2.1 级配砂砾垫层技术要求。级配砂砾是路面垫层较好的主要材料,但砂砾本身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垫层的作用及路面整体的工程质量,所以监理工程师应掌握对砂砾的技术要求,控制级配砂砾垫工程质量。这些技术要求包括:级配砂砾中砾石的压碎值应小于30%。砾石含量0.5—5cm的颗粒不得少于50%,最大颗粒不得大于6cm,级配砂砾中0.074ram的粉料数量不应大于7%,且塑性指数不应大于6,鉴于级配砂砾垫层的强度主要与颗粒级配和压实有关,所以对级配砂砾的级配应有所要求。
2.2 级配砂砾垫层的施工工艺。级配砂砾垫层的施工可以分为碾压路槽、运输摊平、整形洒水碾压和初期养护等五个工序。级配砂砾是一种松散材料,为防止遭到行车破坏,监理工程师应提醒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组织计划时,要半幅通车半幅施工方法,避免因施工造成行车混乱,使级配砂砾垫层的表面松散、平整度差和延长工期。
2.3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根据施工方法。又可以分为厂拌法和路拌法两种形式。底基层可采用路拌法,上基层可采用厂拌法。水泥稳定砂砾作为高等级公路路面的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路面整体强度的高低和能否保证在路面设计周期内正常使用。
2.4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施工工艺。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施工工艺有两种。路拌法施工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工序分为:初平砂砾料、洒水闷料、摆放水泥、摊平水泥、机械拌合、整型找平、碾压成型洒水养生。厂拌法施工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工序分为砂砾备料、水泥剂量、加水拌和、运料上路、摊铺碾压和洒水养生等。
2.5 公路路基的级配砂砾垫层。路基复查,建立工程师在级配砂砾垫层施工前,必须对已竣工的路基进行复查验收,并向路面施工单位进行组织交接手续,交接手续应由驻地监理工程师组织,由路基、路面两个施工单位的领导和技术负责人参加,路基竣工后,由路基施工单位进行自检《路基自检报告》;材料试验,路面施工单位必须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关于级配砂砾的各项材料试验。砂砾颗粒筛选试验,平均每半公里监理工程师在施工段上取料,送交监理工程师审查,满足级配砂砾的技术要求后,路段上的级配砂砾方可使用,砂砾容量试验,重型标准实验室。求得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密实度。
3 路基施工技术措施
3.1 路基质量控制。在公路路基结构设计中土基的回弹模量影响结构层。路基上的控制,压实度控制保证土的最佳含水量,强度控制路基工程。
3.2 水破坏的控制。水对公路路基使用性能的影响较大,它降低路基的强度,特别是夏天高温天气,雨水渗入整体道床。形成高温水,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碎石剝落下来,两者分离,在行车作用下形成坑涧,表层施工按防水层处理,使水进人不到结构层内部,从而避免出现这样的破坏。
3.3 裂缝的防治。公路通常采用整体道床,整体道床裂缝的种类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基层开裂所形成的反射裂缝和面层自身产生的温缩裂缝,这是第一类属于非荷载裂缝:另一方类是行车荷载反复作用而产生的裂缝,它是由于整体道床基层承受的拉应力超出其抗弯强度而产生的网状不规则的裂缝,这要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施工时控制好质量就是为了解决第一类裂缝。
整体道床基层裂缝的控制。选择收缩性小的水泥稳定类结构做基层,施工时要考虑到水泥类稳定材料产生裂缝的机理。
整体道床面层裂缝的防治。沥青整体道床非荷载裂缝是低温和疲劳裂缝总和。它与沥青的品质有关,主要是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和针入度,国内外多项试验表明,针人度指标越高,温度敏感性越低。
公路的路基质量对公路的使用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在进行路基施工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针对不同的路基项目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
4 结束语
作为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工程路基结构的施工是影响公路使用安全及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我国多年的公路工程施工经验为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基础的经验与信息,为我国公路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克林.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发展浅析[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11).
[2] 郭斐.高速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5).
关键词: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技术措施
路基施工技术难度不大,但工艺比较复杂。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只要始终坚持技术标准,注意加强施工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就一定会提高路基路面的耐久性。
1 公路路基常见病因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递下来的行车荷载,其工程具有以下特点:工程数量大、耗费劳力多、涉及面广、投资高等。路基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使用品质、旅客的舒适和正常的行车交通。对路基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公路病害问题也经常发生,但其中绝大多数还是由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路基建设的好环,直接影响到公路使用的寿命,也关系到以后修补的程度与时限。
1.1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特征
1.1.1 路基沉陷。填方路基由于压实不足而下沉;桥涵通道等构造物与路基衔接处由于所用材料不当或碾压时比较困难而无法充分压实,造成路基逐步下沉;软土地基未加处置或方法不妥当造成路基沉降。目前,修建高速公路,建设周期一般较短,路基没有足够的自然沉降时间,但是因赶工期在未自然沉降充分的路基上修建路面,路基的沉降也会反映到路面之上;路基施工时,土壤含水量过大,填土无法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密度,从而给路基留下沉降的隐患。
1.1.2 纵向裂缝。路基起始填筑宽度不够,到填至一定高度时经检查才发现填土不够宽,或中线偏位,进行填补镶边,在镶边时,又没有按规定挖台阶和由下而上的分层填筑碾压,造成工程竣工后镶边下沉,产生纵向裂缝;靖淤不到位,在清除植被或软基清挖时,在左边还有1~2m宽未清到,或堆放的淤泥尚未完全运到路外,就进行填土施工致使路基边缘下沉,产生纵向裂缝;半填半挖路段的路基,在填挖交界处未按规定挖台阶进行分层填筑压实,也易产生纵向裂缝;路基压实不到位,致使产生纵向裂缝,在路基施工中,应适当加宽填土,一般每边需加宽50cm。
1.2 影响因素
一是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原地面比较软弱(如泥沼地段等)若填筑前未经换土或软基处理,易形成压缩下沉或挤压位移。
二是工程地形条件复杂。当路堤穿过沟谷时,沟谷中心填土最大,向两端逐渐减低,由于填土高度不同而产生不均匀下沉。
三是水文气候等因素。降雨量过大、洪水、冰冻、积雪或温差过大,都可能使高填路堤产生不均匀下沉;路堤填料,若填料中混入种植土、腐殖土或泥沼等劣质土,或土中含有未经打碎的大块土或冻土等,填石路石料规格不一,性质不匀,乱石中空隙很大,在一定期限(例如雨季)可能产生局部明显下沉;设计方面,如断面尺寸不合理,边坡取值不当,排水、防护与加固不妥,未对高填路堤进行稳定性验算,且施工工艺、填料未作特别要求说明。
四是施工方面。填筑顺序不当,未在全宽范围内分层填筑,填筑厚度不符合规定,填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水稳定性差,原路边坡没有去除植被、树根,未做台阶处理;不同性质的填料混填,因不同土类的可压缩性和抗水性差异,形成不均匀沉降,路基填料含水量控制不严,又无大型整平和碾压设备,使压实达不到要求;施工过程中未注意排水,遇雨天时,路基积水严重,无法自行排水,有的积水浸入路基内部,形成水囊,晴天施工时也未排除积水控制含水量就继续填筑,以致造成隐患,施工单位责任心不强,自检控制不到位。
2 公路路基施工的技术要求
2.1 级配砂砾垫层技术要求。级配砂砾是路面垫层较好的主要材料,但砂砾本身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垫层的作用及路面整体的工程质量,所以监理工程师应掌握对砂砾的技术要求,控制级配砂砾垫工程质量。这些技术要求包括:级配砂砾中砾石的压碎值应小于30%。砾石含量0.5—5cm的颗粒不得少于50%,最大颗粒不得大于6cm,级配砂砾中0.074ram的粉料数量不应大于7%,且塑性指数不应大于6,鉴于级配砂砾垫层的强度主要与颗粒级配和压实有关,所以对级配砂砾的级配应有所要求。
2.2 级配砂砾垫层的施工工艺。级配砂砾垫层的施工可以分为碾压路槽、运输摊平、整形洒水碾压和初期养护等五个工序。级配砂砾是一种松散材料,为防止遭到行车破坏,监理工程师应提醒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组织计划时,要半幅通车半幅施工方法,避免因施工造成行车混乱,使级配砂砾垫层的表面松散、平整度差和延长工期。
2.3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根据施工方法。又可以分为厂拌法和路拌法两种形式。底基层可采用路拌法,上基层可采用厂拌法。水泥稳定砂砾作为高等级公路路面的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路面整体强度的高低和能否保证在路面设计周期内正常使用。
2.4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施工工艺。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施工工艺有两种。路拌法施工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工序分为:初平砂砾料、洒水闷料、摆放水泥、摊平水泥、机械拌合、整型找平、碾压成型洒水养生。厂拌法施工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工序分为砂砾备料、水泥剂量、加水拌和、运料上路、摊铺碾压和洒水养生等。
2.5 公路路基的级配砂砾垫层。路基复查,建立工程师在级配砂砾垫层施工前,必须对已竣工的路基进行复查验收,并向路面施工单位进行组织交接手续,交接手续应由驻地监理工程师组织,由路基、路面两个施工单位的领导和技术负责人参加,路基竣工后,由路基施工单位进行自检《路基自检报告》;材料试验,路面施工单位必须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关于级配砂砾的各项材料试验。砂砾颗粒筛选试验,平均每半公里监理工程师在施工段上取料,送交监理工程师审查,满足级配砂砾的技术要求后,路段上的级配砂砾方可使用,砂砾容量试验,重型标准实验室。求得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密实度。
3 路基施工技术措施
3.1 路基质量控制。在公路路基结构设计中土基的回弹模量影响结构层。路基上的控制,压实度控制保证土的最佳含水量,强度控制路基工程。
3.2 水破坏的控制。水对公路路基使用性能的影响较大,它降低路基的强度,特别是夏天高温天气,雨水渗入整体道床。形成高温水,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碎石剝落下来,两者分离,在行车作用下形成坑涧,表层施工按防水层处理,使水进人不到结构层内部,从而避免出现这样的破坏。
3.3 裂缝的防治。公路通常采用整体道床,整体道床裂缝的种类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基层开裂所形成的反射裂缝和面层自身产生的温缩裂缝,这是第一类属于非荷载裂缝:另一方类是行车荷载反复作用而产生的裂缝,它是由于整体道床基层承受的拉应力超出其抗弯强度而产生的网状不规则的裂缝,这要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施工时控制好质量就是为了解决第一类裂缝。
整体道床基层裂缝的控制。选择收缩性小的水泥稳定类结构做基层,施工时要考虑到水泥类稳定材料产生裂缝的机理。
整体道床面层裂缝的防治。沥青整体道床非荷载裂缝是低温和疲劳裂缝总和。它与沥青的品质有关,主要是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和针入度,国内外多项试验表明,针人度指标越高,温度敏感性越低。
公路的路基质量对公路的使用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在进行路基施工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针对不同的路基项目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
4 结束语
作为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工程路基结构的施工是影响公路使用安全及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我国多年的公路工程施工经验为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基础的经验与信息,为我国公路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克林.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发展浅析[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11).
[2] 郭斐.高速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