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1949年成立新新中国,预示着我国走向新的篇章,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有着8年的抗日战争,男女老少都参与到对抗外敌的战斗中来。作为我国的革命的产物--军旅舞蹈,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和社会价值。在军旅舞蹈的发展中,文学作品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反应生活的文学作品,军旅舞蹈通过肢体雅言进行阐述,体现人们无畏的精神和情感世界。在军旅舞蹈编创中,文学作品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内容、结构、情感表达以及爱国精神。很多军旅舞蹈家从文学作品中寻找创作的灵感,为军旅的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文学作品;军旅舞蹈;舞蹈编创;爱国主义
文学作品都是以语言作为工具进行情感的表达,故事的阐述,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抒发情感,无论是小说、诗词、戏剧等,都是以语言作为主要的情感表达。简单而言,军旅舞蹈就是为了体现军旅生活的舞蹈,在中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军旅舞蹈不断的创新,属于中国革命的产物,他植根于人民军队,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军旅舞蹈中,大部分的题材来源于文学作品,因此在运用过程中,作为一名学生,更应该借鉴优秀的文学作品,从文学作品中寻找灵感。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通过文字来表现日常生活,而舞蹈的魅力在于通过肢体语言来展现美好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文学作品的结构内容以及场景都是为情节的发展而铺垫,军旅舞蹈编创者们都是通过文学作品来寻找灵感,进行创新。
从军旅舞蹈的发展历程来看,其作为军队的主旋律和国家的文化,在战争时期,解放战争等阶段,伟大的革命先辈用血肉铸建了一个坚固的防护墙。军旅舞蹈与国家军队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学作品也在从无到有的一个发展趋势。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通常新民主主义阶段为1927-1949年,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舞蹈的开端,红军舞蹈就是革命的产物。自红军舞蹈开创以来,其表现的内容以及形式都表现出强烈的军事性、战争性、政治性。主要的舞蹈内容以战争中的生活、形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等为主,通过细腻的刻画,塑造身边的英雄人物形象,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提升我国综合实力。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军舞蹈作品通常为两类:第一类,以中国民间或者是苏联革命作为舞蹈的素材,舞蹈的背景主要以当时时期的背景为主,根据时代的特色,进行详细的改编,例如:《村女舞》、《鲁胖子哭头》等;第二类就是由红军剧社宣传队直接从火热的战斗,通过实际情况以及美学等角度出发,表现出极强的战争性,战争是残酷的,但是人们之间却是有温情的,突出强烈的安国情怀。在整个新民主主义时期,舞蹈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实性,直接从题材中获取内容,通过艺术的手段来表现当时的战争场景,或者通过舞蹈显示出当时的生活场景,体现出浓浓的生活气息。在这个时期阶段的部队人员学历水平较低,并且对于文化的普及率非常低,在那个艰苦的时代,基层官兵在获取文学作品的信息也非常的不方便快捷,对于这个时期而言,文学作品与军旅舞蹈之间的联系非常小。
二、简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这个时期的阶段为:1950年到1976年。在这个阶段,新中国刚刚成立,专业化和正规化取得非凡的成绩,也成为中国新生舞蹈的代表。虽然这个时期的舞蹈已经不再是以战争为主要的宣传内容,开始向着新时代转变,将政治与艺术进行重合,舞蹈的艺术欣赏更加专业化。其创作素材随着范围的拓展,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文革时期的军旅舞蹈与文学作品的联系更为紧密。主要是革命诗歌:例如毛泽东诗集,这种文学作品被改成军旅舞蹈的现象较多,并且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与战争时期的舞蹈而言,这个时期的舞蹈更具艺术气息,也是崭新时代的发展阶段,作为舞蹈部分,艺术性、欣赏性水平提高,更加注重将政治与内容、艺术相结合。除了能够在内容上不断拓展范围之外,还能够将一些情感、生活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展现,尤其是民族舞蹈,传统戏剧舞蹈等,都得到发展。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个时期就是从1977年到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军旅舞蹈开始向着“自然”“情感”“人性”等角度开始,从文化革命结束开始之后,军旅舞蹈开始向着多维度、多层次的方面开始拓展。表现形式更加的灵活多样,展现手法更加的成熟,文学与舞蹈之间的合作更加完美。展现的内容更加的具有文艺性,例如独舞《木兰从军》《我欲乘风归去》,双人舞《杜凝梅》;双人舞《月牙儿》等。
四、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人们的生活都是由革命先辈们的血肉之躯换来的。那么,为了提高人们的爱国激情,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情怀。就必须不断的创新,通过文学作品,来激发自身的创作灵感,从战争时期的激情到和平年代军人们的不屈精神,每一次都在蜕变,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金云琴.文学情境在军旅舞蹈编创中的介入[J].北方音乐,2019(02).
[2] 赵莉.论文化元素中文學作品在舞蹈编创中的运用[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05).
作者简介:陈俊帆(1998—),男,海南琼海人,本科在读。
关键词:文学作品;军旅舞蹈;舞蹈编创;爱国主义
文学作品都是以语言作为工具进行情感的表达,故事的阐述,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抒发情感,无论是小说、诗词、戏剧等,都是以语言作为主要的情感表达。简单而言,军旅舞蹈就是为了体现军旅生活的舞蹈,在中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军旅舞蹈不断的创新,属于中国革命的产物,他植根于人民军队,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军旅舞蹈中,大部分的题材来源于文学作品,因此在运用过程中,作为一名学生,更应该借鉴优秀的文学作品,从文学作品中寻找灵感。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通过文字来表现日常生活,而舞蹈的魅力在于通过肢体语言来展现美好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文学作品的结构内容以及场景都是为情节的发展而铺垫,军旅舞蹈编创者们都是通过文学作品来寻找灵感,进行创新。
从军旅舞蹈的发展历程来看,其作为军队的主旋律和国家的文化,在战争时期,解放战争等阶段,伟大的革命先辈用血肉铸建了一个坚固的防护墙。军旅舞蹈与国家军队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学作品也在从无到有的一个发展趋势。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通常新民主主义阶段为1927-1949年,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舞蹈的开端,红军舞蹈就是革命的产物。自红军舞蹈开创以来,其表现的内容以及形式都表现出强烈的军事性、战争性、政治性。主要的舞蹈内容以战争中的生活、形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等为主,通过细腻的刻画,塑造身边的英雄人物形象,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提升我国综合实力。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军舞蹈作品通常为两类:第一类,以中国民间或者是苏联革命作为舞蹈的素材,舞蹈的背景主要以当时时期的背景为主,根据时代的特色,进行详细的改编,例如:《村女舞》、《鲁胖子哭头》等;第二类就是由红军剧社宣传队直接从火热的战斗,通过实际情况以及美学等角度出发,表现出极强的战争性,战争是残酷的,但是人们之间却是有温情的,突出强烈的安国情怀。在整个新民主主义时期,舞蹈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实性,直接从题材中获取内容,通过艺术的手段来表现当时的战争场景,或者通过舞蹈显示出当时的生活场景,体现出浓浓的生活气息。在这个时期阶段的部队人员学历水平较低,并且对于文化的普及率非常低,在那个艰苦的时代,基层官兵在获取文学作品的信息也非常的不方便快捷,对于这个时期而言,文学作品与军旅舞蹈之间的联系非常小。
二、简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这个时期的阶段为:1950年到1976年。在这个阶段,新中国刚刚成立,专业化和正规化取得非凡的成绩,也成为中国新生舞蹈的代表。虽然这个时期的舞蹈已经不再是以战争为主要的宣传内容,开始向着新时代转变,将政治与艺术进行重合,舞蹈的艺术欣赏更加专业化。其创作素材随着范围的拓展,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文革时期的军旅舞蹈与文学作品的联系更为紧密。主要是革命诗歌:例如毛泽东诗集,这种文学作品被改成军旅舞蹈的现象较多,并且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与战争时期的舞蹈而言,这个时期的舞蹈更具艺术气息,也是崭新时代的发展阶段,作为舞蹈部分,艺术性、欣赏性水平提高,更加注重将政治与内容、艺术相结合。除了能够在内容上不断拓展范围之外,还能够将一些情感、生活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展现,尤其是民族舞蹈,传统戏剧舞蹈等,都得到发展。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个时期就是从1977年到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军旅舞蹈开始向着“自然”“情感”“人性”等角度开始,从文化革命结束开始之后,军旅舞蹈开始向着多维度、多层次的方面开始拓展。表现形式更加的灵活多样,展现手法更加的成熟,文学与舞蹈之间的合作更加完美。展现的内容更加的具有文艺性,例如独舞《木兰从军》《我欲乘风归去》,双人舞《杜凝梅》;双人舞《月牙儿》等。
四、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人们的生活都是由革命先辈们的血肉之躯换来的。那么,为了提高人们的爱国激情,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情怀。就必须不断的创新,通过文学作品,来激发自身的创作灵感,从战争时期的激情到和平年代军人们的不屈精神,每一次都在蜕变,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金云琴.文学情境在军旅舞蹈编创中的介入[J].北方音乐,2019(02).
[2] 赵莉.论文化元素中文學作品在舞蹈编创中的运用[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05).
作者简介:陈俊帆(1998—),男,海南琼海人,本科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