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之变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a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碧桂园总部大楼全景。

  过去三年间,不断加码的调控政策、日趋严格的融资限制、新冠疫情的黑天鹅,让中国的房地产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头部大公司,忙着开拓新赛道,包括新能源汽车、物流、农业等等,在这些鲸吞着海量资金,却又充满不确定性的新领域,摸索着前行;更多的中小公司,则在艰难地挣扎中,迎来了大批量的破产,笔者根据人民法院公告网数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2020年,三年内中国共计破产房企1000多家,平均每年400家左右。
  当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逐步走入下半场时,地产行业终于彻底地告别了躺着赚钱的黄金时代。但即使这样,依然有一些企业一路逆市上扬。
  2016年到2020年,五年间,碧桂园权益销售额复合增长率达到25%,权益回款率亦连续五年保持高于90%。
  最新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碧桂园权益可售资源合计约2.25万亿元。与此同时,公司净负债率仅55.6%,已连续多年保持低于70%,且远远低于“三道红线”规定的“净负债率不超过100%”。可以说,这是业内少有的兼顾规模增长与负债管控的企业之一。
  《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碧桂园自2017年首次入榜以来,排名已累计攀升320位,至2020年的第147位,居全球房地产行业之首。
  即使是在去年疫情环境下,国际权威评级机构穆迪仍将碧桂园评级逆市调升至投资级Baa3。
  而公共视野中的碧桂园,过去几年并非一帆风顺。高周转、业绩波动等都一度引来舆论的广泛关注。但不为外界所知的是,伴随着这些风波,碧桂园还在进行着一场自我革命,从组织架构、人才布局、激励机制,到投融资理念和管理模型等等,几乎涵盖地产运作的每个链条上,都发生了环环相扣的重大变革。
  究竟是一场怎样的自我革命,催生着一家巨型企业的前进?近日,笔者进入碧桂园内部,进行了一场深度调研。

战略下沉,区域裂变


  碧桂园一位区域总裁谈起2017年前深圳楼市的火爆时期时,印象深刻。
  只要拿到地就是赚到钱,各家房企的投资策略步调一致,宁可多拿,不可放过。
  那时,如果只靠一支团队打仗,员工整宿不睡觉,单纯做招拍挂信息筛选都忙不过来。短期内要占领复杂市场,各家房企只能多支队伍一起冲,既保障拿地效率,也促进了内部竞争。
  但当时由于区域公司边界不清,信息不对称,不同区域公司為一块地互抬价格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尽管曾经的战略决策在今天来看值得斟酌,但许多碧桂园的区域总相信,当时的打法是集团综合分析了宏观调控、城市化进程、金融政策做出的最佳选择。
  现在这些情况都发生了改变。
  2020年初,碧桂园对集团和区域架构进行了优化整合,将部分业务规模偏小的、地域邻近的区域合并,将较大的区域再次裂变,并将地产业务的战场继续向五六线下沉。
  如合并苏州、上海为沪苏区域,合并深圳、东莞为莞深区域,合并成都、川东区域下辖的内江市、资阳市、德阳市为成都区域等。而安徽、湖南、湖北、广西等规模较大的区域均被拆分。
  到了2021年3月,碧桂园区域总计裂变为105个,各区域通过内部竞聘方式,择优遴选区域总。
  这次区域的整合裂变表面上是为了在新竞争环境下提高管理效能、降低沟通成本,实际是为了配合集团的战略定位调整。
  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认为,中国城镇化率虽然过半,但下半场碧桂园仍然大有可为。
  “谁不想住更好的房子?”他在内部讲话中多次表明了对中国楼市的看法,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拥有充分就业机会、配备优质学校和商业资源,具有良好医疗及交通设施的县市,仍有可观的农村人口流入空间,因而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集团的下沉战略得到了碧桂园多位职业经理人的认同,他们认为,碧桂园能提前两到三年踩准行业节奏,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跟着政策风向走”。
  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10月,中共十四届五次会议重申此点,并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现在,碧桂园的项目覆盖了国内31个省份,每年总计3亿平方米在建量。
  碧桂园过去是强管控模式,深入五六线后,集团要如何授权区域?小县城地区差异明显,如何因地制宜做出个性化产品,并与有主场优势的地方房企竞争?碧桂园的办法是推行“极简”管理模式。

向极简组织要效能


  去年以来,碧桂园在部分新设立的区域试点极简管理,平均每个区域覆盖3到4个地级市,区域平台仅配置约10人,其下项目依据在管面积,最少配置3人,最多约7人。区域之下不设片区,减少层级汇报。
  陆伟东是碧桂园的项目总,供职碧桂园近14年,他现在的鄂西区域就是碧桂园此次裂变出来的。
  目前,陆伟东的团队有7人,共负责碧桂园城央壹品和云廷总计近40万平方米的两个项目,2015年,他在海南带项目时,同样的在建面积,团队人数约是现在的一倍。
  每个行业的头部企业大规模扩张后,都会经历组织臃肿、人员冗余、流程繁复、效率低下等问题,但并非谁都适用极简组织变革的药方。
  这种极简是否会导致组织失灵?如果只是单纯减员,结果是肯定的。但碧桂园在做极简之前,引入了互联网公司的“中台思维”,集约化可标准化的职能,减轻了组织的架构负担。   2019年初,万科也做出过类似调整,如推出以任务为中心的事件合伙人制,将以职能分割的12个平行部门砍掉,另成立四大中心,分别为管理中心、事业中心、协同中心和生态中心。
  组织架构调整后,万科总部职能更加扁平化,以郁亮为首的管理层可以直接对接四大中心。
  而碧桂园则是把此前区域独立配套的设计、融资、成本等职责进行平台化、集约化管理,减少沟通层级,节省场地、设备、耗材等硬成本。
  过去由于不限时,碧桂园的工程进度款审批流程要过20多个节点,项目总的主要工作是管控施工安全、进程,但每到申请进度款时,陆伟东都要待在办公室好几天,盯着负责成本的同事过流程。
  “当区域和集团的表不统一时,我还得改,来来回回,太繁琐了。”2020年秋天,陆伟东来到鄂西半年后,这些工作都交给了综合处。
  在新成立的区域,碧桂园都会统一设置综合处,其职能涵盖营销、设计、成本、财务、运营、人力、行政等,由区域总裁直接管理、集团统一管控。
  为了提高区域的决策效率,碧桂园还对内实施了5小时审批限制,要求财务审批不隔夜,并减少了审批节点,改串行审批流程为并行。大多数时候,项目总上午提交的工程款,下班前就能通过。
  过往的工作经验让陆伟东总结出一条规律,事务型的审批流程和节点越多,越不好追责。“往往是前面的人点一下鼠标,后面的人也点一下,就批过了。精简后的流程不仅提高了效率,也更容易定位责任人。”
  作为项目总,事务性压力小了,陆伟东有了更多时间跑现场,抓施工进度和安全管理,聚焦产品品质。
  “公司2018年以来提出了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后,我们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认真地做了一件事:公司全周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碧桂园总裁莫斌在今年3月的年报发布会上说,全竞提升简单概括就是“一率五力”,即高效率、成本力、产品力、营销力、服务力和科技力。
  具体来看,高效率是做好前置策划,做到有效的高效率;成本力是以成本为抓手,达到最优成本,不浪费、提品质;产品力方面,要读懂标准化,围绕质量管理“十项重点工作”做好基础产品力的升级;营销力方面,要加强以客户为中心,增强客户感知度。服务力方面,是为客户提供全过程的服务、一辈子的服务。而科技力方面,除了发力智慧建造、机器人餐饮、现代农业等新业态,还要借助科技提升企业管治水平,真正做到精干高效。
  同时,碧桂园根据市场的容量、管理半径、区域运营能力,因地制宜地将区域裂变为105个区域。“从目前来看效果非常好,不但费用没有增加,而且管控更加到位,造价平台、营销平台、投资平台以及成本共享平台等都在不断完善。”莫斌说。
  在区域裂变下沉的过程中,碧桂园也在试探区域授权的边界。
  2020年,碧桂園取消了大多数区域投资副总裁职位。过去,碧桂园在下沉的每个区域中基本设立一名投资副总裁岗,协助区域总共同拿地。
  这与万科明显不同,万科的区域总拿地投资权限更大。
  因为万科主打一二线市场,在这些区域房价曾过快上涨、土拍竞争激烈,中高层管理岗需要更多自主权,快速反应,灵活应对变化,但碧桂园的主场在三四线,甚至已经下沉到五六线,进驻县镇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出于属地原则出发,碧桂园有些区域、项目负责人长期关注下沉市场,难免存在部分负责人依靠经验判断市场,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不够的情况。为了控制风险,碧桂园对下沉区域一直实施财务投资强管控制度。
  随着城市化进程已过半,碧桂园因时制宜取消了区域投资副总裁一职,将该部分权责明确给区域总。
  极简调整后,碧桂园的区域总承责更多,售价、利润、销售资金回正、何时开盘、融资方案、管理费用、收购拿地尽调等工作都由区域总负责。
  碧桂园提出“四有人才”建设,即有权力、有利益、有能力、有时间,前三点就是充分赋权给有能力的管理人才,让其做到责权利明确、一体。
  碧桂园希望在组织调整过程中做到适人匹配,但也严格考核标准以降低投资风险,为此提出如下要求:总部精干高效、区域做强做优、项目做一成一。同时投资额度会根据回款目标完成度来调节,卖房越多的区域,集团就越给资源去拿地。


博智林机器人总部大楼。

聚焦人才


  不管是战略上的聚焦,还是组织上的极简,“人”才是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裂变后的区域,层级减少,责权更重,需要更有能力的人才队伍。
  一部分人才来自碧桂园从2014年起招入的博士生,他们已陆续进入到此次裂变的区域,任区域总或项目总。目前,碧桂园105个区域总裁中,博士占比超过30%。
  这场人才结构调整,碧桂园准备了六年,其间受到内外双重阻力。
  2014年,房地产市场还处于扩张期,杨国强提出要招100个博士生,这是其“未来领袖”计划的雏形。
  该计划培养周期为三到四年,五期集训,平均每个月一次,每次大约封闭10天,这一过程中,碧桂园还加入了传帮带任务,每个区域总为导师,带一两个博士生。
  为此,人力资源部多次跑到清华、北大、帝国理工大学等著名学府路演,提出让优秀人才“亲手建起一座城”,高薪、高职、情怀,轮番上阵。
  此后两年,碧桂园在海内外签下了约1000多名博士。很难想象,一家传统的房地产企业,竟然聚集了上千名博士。当时甚至在碧桂园内部,很多人并不理解,包括一些高管也对此持观望态度。
  未来领袖计划实施之初,有区域总私下抱怨,房地产和高科技不沾边,又是资源整合型产业,需要的是长时间的经验积累,要那么多博士有什么用?   碧桂园在顺德白手起家的上世纪90年代,是一个草莽英雄当道的时期,广东更是一个实用主义的地方。
  好不容易招来的博士,开始很少有区域总愿意收他们。人力资源部想了一个办法,将人送给区域总用,博士编制在集团、工资集团发。
  然而,仅仅两年后,情况就出现了反转。博士们从集团“贴钱”往外“送”,变成了区域公司争着要。用人高峰期出现在2018年左右。彼时,受宏观调控影响,行业融资艰难,利润增长放缓,过往的经验难以应对市场变化,业务多元化的重要性上升。
  曾带过多位博士的一位区域总回忆称,同样一个项目,别人是靠经验避开雷区,但博士们普遍学习能力、分析能力都较强,他们可以从过去的成功案例中总结经验,并不断试错,面对新的竞争环境,他们更能主动地找到最优解。
  未来领袖计划,只是碧桂园人才战略的一部分。事实上,碧桂园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系统性搭建人才培养体系,并在企业的每个发展阶段推出与之匹配的人才战略和部署。2006年,碧桂园筹备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时,就首次启动全国校园招聘,杨国强亲自到清华、北大宣讲招募人才,甚至安排专机从北京接送大学生到顺德碧桂园考察以吸引人才,打响了上市前的人才战役。


一批地面抹平机器人即将下线。

  2010年碧桂园销售额刚刚突破300亿时,又推出了“碧业生”计划,通过集中培训、导师制、轮岗制、在岗实践等多样化方式,培养应届毕业生成为未来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据统计,经过十余年的积累沉淀,碧桂园的“子弟兵”已经超过5000人,遍布在海内外各个项目上。
  碧桂园的一大特色人才培养项目是“项目总经理培训班”,这里汇集了碧桂园20多年项目开发经验的知识体系。培训班周期长达2-4个月,来自全国各地的储备项目总经理必须放下手头所有工作,接受全封闭式、高强度的培训。它同时也是碧桂园项目总经理的任职资格评估与认证体系,设置了严格的进班选拔和毕业评估机制,只有从“项目总经理培训班”毕业的学员才能任职项目总经理。“项目总经理培训班”,堪称企业内部的“黄埔军校”。
  经过多年的潜心积累,碧桂园拥有了一大批事业心极强、忠诚度和使命感极高,同时又富有创见的高学历人才储备,他们来自全球顶尖学府的管理学、建筑、水利、工程技术、计算机等多学科、多专业,成为企业未来持续稳健发展的一大关键要素。
  如今,碧桂园的人才结构基本稳定,已逐渐呈现出高投入、高人才密集度、高创新性、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典型特征,碧桂园升级为高科技综合性企业,未来也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双臂煲仔饭机器人正在工作。

从术业专攻到十项全能


  组织减少了层级结构,员工就要提高竞争力和自驱力。未来十年,碧桂园守住擂主位置,靠的不是人海战术,而是精兵强将。
  只有对工程、营销、开盘、交楼、物业服务等房地产开发运营的全流程都熟悉的区域总,才有能力综合考虑问题,有效控制风险,把创造价值、降本提效的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环节。
  2020年,碧桂园对区域总、项目总的要求从术业专攻变成了“十项全能”,从重视单兵种作战能力,到培养合成演练能力。
  除了高管教练、月度高管会、管理层点对点沟通、双人培训等,碧桂园还强化了每周五的常态化培训,会上讨论的都是目前正在操作的项目,每次杨国强和莫斌都会亲自参加。
  下沉市场很多中小开发商有天然属地优势,为了采众家所长,碧桂园还经常邀请友商来分享经验。例如河南建业CEO来分享过如何做好属地化管理,如何在下沉市场树口碑,如何降低成本又让客户满意。
  2020年,碧桂园提出了针对区域总裁等高管的业绩评价体系OLA(Organization & Leadership Appraisal)。


广东惠州碧桂园十里银滩实景。

  新的OLA评估体系变刚性考核为弹性考核,对碧桂园105名区域总裁的领导力和团队组织力进行多维综合评定,不会因为销售指标或某单一维度不理想,就对管理者全盘否定。
  现在,越来越多世界500强公司引入這种增强员工自驱力的考核体系。碧桂园依据自身需求做出了迭代。
  在碧桂园的OLA体系中,对区域总的考核分经营结果和管理能效两部分,两者占比为6:4。而在管理能效的子维度中,管理自我的自驱力和管理团队,保持团队稳定性、成熟度等方面的考核权重占比达到70%。
  也就是说自驱力+组织力,已成碧桂园选拔高管的两条主要指标。
  一份碧桂园区域总裁领导力与区域组织力评估内部文件强调,在组织力上,对区域总的考核全部采取量化指标,强结果、重数据;在领导力评估中,将业绩表现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最终对区域总裁进行评级落位时,更加侧重组织力。
  人力考核标准之变,反映了公司价值取向之变。2020年,碧桂园的考核重点从偏向个人变成偏向团队,除了销售业绩,项目品质、安全、成本等方面的贡献也同样重要。

全新形势下的资金高周转

  2020年,新冠疫情和三道红线政策彻底终结了地产行业占山为王,遍地插红旗的时代。所谓三道红线,分别是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净负债率不超过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监管方将房企的信贷额度与三道红线挂钩,过线房企获取银行贷款亦受限,而对于地产公司,融资就是生命线。
  房地产市场销量增长放缓,大量负债经营的房企可能就无法如期偿还银行贷款,这将导致银行坏账率走高,最严重的情况下,破产企业留下大量烂尾楼,老百姓付了首付却无房可收,金融机构爆发系统性风险。
  为了防止银行资金过多流向房地产,伤及实业发展,2020年的最后一天,在三条红线的基础上,央行和银保监会又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对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设置上限。
  为了不触红线,2020年下半年各大房企都推出了打折促销、转卖资产、股权合作“三件套”,目的只有一个——促回款,降负债。
  不过,最新年报显示,碧桂园目前仅“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一条轻微触线,但是指标表现越来越良性,而“净负債率”和“现金短债比”两条则远远好于底线要求。管理层在年报发布会上也表示,公司整个负债规模会在2021年、2022年逐步下降,有信心在2023年6月30日前达标回绿。
  稳健的财务水平,使得碧桂园在面对行业短期波动时显得更加从容。不过,莫斌仍然强调,“外部环境已完全改变,过往熟悉的条件几乎已不存在,接踵而来的将是种种全新的挑战。”
  碧桂园多位区域总表示,对于调控早有准备。新冠疫情是黑天鹅,但在碧桂园最难熬的是2019年。这一年碧桂园向下施压,加大了回款考核力度。
  碧桂园一直希望资金流转不受周期性调控的影响。2018年,金融监管趋严,碧桂园继续扩张,但年中的事故危机让公司意识到,团队的管理能力还无法与理想相匹配,下半年,碧桂园提出“行稳致远”战略,来引导这艘巨轮未来航行的方向。
  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场危机让碧桂园为应对行业调整的准备时间至少提前了一年。
  行稳致远不等于发展降速,碧桂园高层解释说,这是要求在保证品质的同时更加关注高质量周转。
  高周转本是中性词,却因为房地产行业的粗放发展而变成了贬意词,经常与粗制滥造挂钩,但有质量的高周转并不是指建设和去化速度,而是指经营和资金的高周转。
  碧桂园高层解释说,房企的管理成本包括土地成本、融资成本、工程成本、税费等,其中资金成本是最大一项。
  每年头部房企的短期有息负债动辄千亿元,把贷款以最快速度还给银行就是降低资金成本。
  为了加快资金周转效率,碧桂园尽可能地压缩经营周期,而不是建设周期。如压缩报建、开工到销售的周期,报建、设计等种种准备工作前置和优化组织,做好样板房、客户调研和储备,在开售后,迅速去化。
  年报显示,2020年碧桂园权益物业销售现金回笼约5193亿元,权益回款率达到91%,已连续5年高于90%。

对标制造业


  多位券商透露,三条红线试点企业未来还会扩容。新形势下,稳健财务已代替规模扩张,成为衡量房企差距的主要指标,地产行业持续近20年的规模为王、举债经营模式已成为历史。
  2017年-2019年,碧桂园三费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收入】分别为6.48%、7.65%、7.14%。2019年是碧桂园三费率的拐点,这一年万碧恒融四大房企中,万科的三费率最低,为7.01%,碧桂园与之相差无几,融创、恒大分别为10.68%、13.79%,差距明显。
  2020年报,碧桂园三费率降至5.99%。
  降本和提效是硬币两面,提效层面,变化也在发生。
  目前,碧桂园已经逐渐把法务、招标、财务核算、设计院等内部职能平台子公司化。如果项目对本区域的设计院不满意,可以自由选择其他区域的设计院。
  内部竞争激发了子公司的活力,也让区域有机会选择性价比更优的服务。子公司们还会进一步市场化,参与外部市场的竞争。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认为,房地产一直被纳入服务业,擅长处理规模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快速拿地、大量贷款,通过高周转提高净资产回报率。制造业现在没有了高速增长的行业环境,更强调规模跟成本之间的关系。如今,房地产和制造业的行业环境正在趋同。
  “当下的中国地产业相当于家电业的2005年。”万科董事长郁亮曾表示,万科要向制造业学习,尤其是美的。
  2005年左右,中国家电行业像现在的地产行业一样,面临着向管理红利时代转型的难题。当时,家电已经不是稀有商品,成了家家户户的标配。
  最早意识到存量竞争已来的企业,如美的、格力迅速开始了历时十年的变革。
  当时,美的靠三招走出了行业红海:1.科技,坚持高研发投入;2.组织架构及时调整,匹配竞争环境变化;3.通过合伙人制度建立内部凝聚力。
  当然,制造业值得地产行业借鉴的经验远不止这些。
  陈春花认为,中国制造业中的优秀公司,无论是资金核算、品质控制,还是对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不同产品线、业务单元间协同作战的能力,以及端到端的全链条价值释放能力,都值得地产公司研究、学习。
  碧桂园现在强调的全周期竞争力,提出的一率五力,涉及数字化,效率、人才驱动,产品和精细化运营能力,仿佛就是这些优秀制造企业曾经守擂之战的又一个轮回。
  当房地产公司已不能靠土地升值赚到更多钱时,房子就成为耐用消费品。谁想要脱颖而出,不被淹没,就得迅速在存量时代重新找到自己的主场。
其他文献
3月18日,在北京和华盛顿都已经可以嗅到春暖花开的气息,但是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安克雷奇,仍然是天寒地冻,白天的最高气温也只有零下9摄氏度。备受关注的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的首次中美高层对话便在这冰天雪地中展开。  参加对话的中方代表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和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美方参加对话的为国务卿布林肯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  会谈开始前,从多方传达的消息已经可
期刊
图/视觉中国  由于美元主导性国际货币地位,美国长债利率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定价基准。受新冠疫苗研发应用取得突破和疫情大幅改善刺激,全球市场对美欧实现全民免疫和经济正常化形成强烈一致预期,宽松流动性向大宗商品市场传导,通胀预期和实际利率先后上升,推动美国长债利率大幅攀升。  展望未来,美国通胀预期可能先于PCE实际通胀见顶回落,但美国实际利率仍在低位,未来随着经济正常化仍有上升空间。从决定美国长债利率
期刊
纽约梅隆银行亚太区主席陈芳芳。图/受访者提供  2020年以来,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冲击和深远影响。对于本就在转型路上的国内银行业来说,数字化进程亦因之提速。  数字化革新是全球金融业共同面临的新赛道,无论中外银行,皆视金融科技为铸就无形护城河和开辟新蓝海的利器。  作为一家外资银行,纽约梅隆银行(下称“纽银梅隆”)进入中国已近27年。该行由纽约银行和梅隆金融公司于2007年合并而成,
期刊
一家种业公司的工作人员检验优质玉米良种。图/人民视觉  3月中旬,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主力合约盘中最高达到每蒲式耳14.6美元,为2014年6月以来交投最活跃大豆合约的最高水平。玉米的价格自2020年开始上涨,这一趋势也受到农户和粮食贸易商的关注。  除了主要生产国的减产因素,中国等国家强劲的进口需求也是这两种粮食价格一再推高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水稻等口粮充足,但是大豆、玉米为主的饲料粮短缺
期刊
1992年9月在江苏昆山开发区投资创立的台资企业六丰机械公司,几乎与昆山开发区同龄,是许多国内外知名车厂的供应商。在扎根昆山近30年时间里,六丰机械不断延伸投资领域,涉及汽车零部件铸造、医院等多方面。2017年,为了支持台企的绿色发展、转型发展,昆山出台了六丰机械公司易地建新厂总体方案,为该公司置换185亩工业用地。六丰机械公司易地置换的新厂按照安全环保标准和智能化布局生产线,在产能调优的同时,实
期刊
入刑十年来,醉驾一直屡禁不止。图/人民视觉  一次醉驾后,29岁的张珉人生“两重天”。4月初的一个深夜,张珉在合肥市郊和朋友吃饭、喝酒,凌晨1点多时,张珉叫不到代驾,自觉还算清醒的他便驾车返家。行驶约20分钟快要到家时,张珉遇到交警,他停车配合,当时还心怀侥幸,认为自己虽然喝了些酒但没有出事故。  很快,血液检测出结果,张珉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91mg/100mL。因是初犯,且情节轻微,张珉涉嫌危险
期刊
沈聯涛推进疫苗更快接种,是美国经济想要收获较好增长的希望措施之一。图/法新  病毒大流行所制造的纷乱局面,令我们苦不堪言。无论民众健康、社会财富、就业机会,都遭遇重大损失,有何良策可帮助我们摆脱这一情势?  2020年是毁灭性的一年,各国政府借助巨额支出才缓和了冲击。将一切归咎于中国的玩法,虽流行于一时,却无助于解决各国自身问题。各国只能专注于处理一个棘手困难——让经济恢复到更加平稳的状态。  查
期刊
2021年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牌子正式挂出。图/IC  年岁一到,保山寨村民杨学民的11亩香蕉纷纷染病枯萎。去年雨季过后,他将腾挪出的空地换种上了沃柑。不出意外,今年底,沃柑将首次挂果,杨学民家消失的香蕉收入也有望重新接续上。  在云南屏边县,沃柑的保底收购价大约为2元/公斤出头。若是运送到2700公里外的北京,光景则大为不同。一线城市,沃柑的售价几乎可以翻三番,卖到15元/公斤——这中间超
期刊
3月18日晚间,中国飞鹤(股票代码:06186.HK)发布2020年业绩。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85.92亿元,同比增长35.5%。同时,尼尔森数据显示,2020年四季度,飞鹤整体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至17.2%。  这一成绩的取得,与飞鹤乳业过去三年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有关。  始于2018年、与阿里云合作的数据中台与业务中台建设,从消费者端发轫,首先奠基了飞鹤的智慧营销体系,随后逆流而上,全面切
期刊
多地开始加强排查经营贷、消费贷等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情况,排查范围也从个人贷款拓展至普惠口径的小微企业贷款。  2020年年底以来,部分炒房者利用低息的经营贷资金投资楼市的消息不绝于耳,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银保监局纷纷要求辖内银行开展自查,严防经营贷、消费贷等信贷资金流入楼市。对确认用途违规的行为,要求及时采取实质性管控措施。  某股份行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该行的排查涉及各个相关条线,对公业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