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食管外症状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7例以食管外症状为主诉并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临床表现,确诊后给予制酸、黏膜保护、抗反流及改善不
【机 构】
: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消化内科,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消化内科,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消化内科,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消化内科,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食管外症状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7例以食管外症状为主诉并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临床表现,确诊后给予制酸、黏膜保护、抗反流及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等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咳嗽、咽痛等食管外症状及反酸、烧心、暖气等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为89.4%,明显高于确诊前的27.7%(P<0.01),治疗后内镜复查结果,食管炎黏膜损害改善41例(87.2%),食管外症状中以咳嗽、胸闷、咽痛、声嘶最为常见。结论对临床上以食管外症状就诊各有关专科患者经相应的诊治无效或疗效欠佳时,应考虑存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可能,需尽快作内镜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避免误诊。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 观察兰索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9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用兰索拉唑和莫沙必利,对照组39例用盐酸雷尼替丁胶囊,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内镜变化.结果 用药4周时,治疗组反酸、恶心及胸骨后疼痛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8%、84%、8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8周结束时,治疗组反酸、恶心及胸骨后疼痛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监护下麻醉管理(MAC)技术应用于肠镜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例行肠镜检查者随机分为麻醉管理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行常规肠镜检查.麻醉管理组以芬太尼1μg/kg静脉注射,继以丙泊酚1~2 mg/s速度推注,Ramsay镇静分级5级后行肠镜检查,术中5~10 mg/min速度维持MAC.结果 麻醉管理组无痛率100%,其中安静入睡98例(9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儿童陈旧性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0年7月~2005年7月治疗16例儿童陈旧性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根据Meyers & McKeekver及Zaricznyj分型:Ⅱ型9例,Ⅲ型5例,Ⅳ型2例.手术完全采用关节镜下技术:首先清理骨折两端,使用探针撬拨复位骨折块并临时维持复位,通过高位前内入路钻入1枚或数枚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块,术中
目的:探讨运用变异式烤瓷冠修复个别上前牙重度反NFDD9的临床设计、牙体预备及修复效果.方法:对上前牙反NFDD927例(38颗)采用变异式烤瓷冠进行修复,烤瓷冠设计按照临
目的 评价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多中心、开放性临床试验入选膝骨关节炎患者181例,男40例(22.1%),女141例(77.9%).受试者给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得宝松)1 mL,膝关节腔内注射,并在治疗后8、15和29 d进行访视.结果 治疗后8、15和29 d与治疗前比较,患者WOMAC各项指标、疾病状况总体评价均有明显下降,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淋球菌青霉素耐药状况及产青霉素酶淋球菌的质粒基因型的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淋球菌对青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纸片酸度定量法检测菌株是否产青霉素酶.采用单管PCR方法对产青霉素酶淋球菌耐药质粒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8年间共检测1208株淋球菌,青霉素总耐药率为84.02%(1015/1208).非产青霉素酶淋球菌中,染色体介导的耐青霉素淋球菌占74.02%(550/743)
根据晚期肿瘤气虚血瘀的基本病因病机变化,归纳了陈光伟治疗该证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在益气活血、补肾健脾的治则指导下,自拟山仙颗粒治疗晚期肿瘤取得了较好效果。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 探讨预后好的早期霍奇金淋巴瘤(HL)的治疗方法,分析其预后因素.方法 对137例预后好的早期HL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4例(61.3%)接受单纯放疗,53例(38.7%)接受联合放化疗.研究指标包括近期疗效,5年、10年总生存(OS)率,无瘤生存(DFS)率,复发和死亡原因.结果 单纯放疗组和联合化放组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71.4%和86.8%(x2=4.381,P=0.036),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