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年制专科医学类专业双语教学的不适应性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mfl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双语教学在本科院校得以广泛推行,但一些医学专科院校也一味地效仿和追求双语教学,其结果是事倍功半。主要原因是,三年制专科医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基层和农村培养应用型人才,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学制短、学时少,加之教师外语水平有限、学生接受能力较差等因素,不适宜开展双语教学。医学专科院校双语教学必须慎重行事。
  关键词:三年制专科;医学类专业学生;双语教学;不适宜
  
  所谓“双语教学”,是将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1]。双语教学实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外语语言和文化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在专业方面的英语交流能力,养成用英语思维、求知、交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都对双语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双语教学作为本科院校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正在得到广泛推行。但是,如果在三年制医学类专科教育中开展双语教学,看似“时髦”和“现代”,实则事倍功半,笔者认为,是不适宜的。
  一、三年制医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不适宜开展双语教学
  三年制医学类专业,属于医学专科教育,其目标是为广大农村和基层培养、输送合格的应用型医学卫生人才,毕业后学生的就业定位主要是农村和基层。[2]这就意味着将来学生毕业后将在农村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疗工作,整天面对的是广大农民群众。既然是为基层和农村培养应用型人才,“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就受到质疑了。这就是说,从实用性出发,“双语教学”即使达到了很好的即时性教学效果,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但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由于社会条件、工作环境的限制,也只能是“无用武之地”,由于长期派不上“用场”,最后也不得不被荒废和抛弃。
  当前,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日新月异,对于属于高职高专教育范畴的医学专科教育,医学类专业教学更加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加强调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适应岗位需求和就业环境。这是医学专科教育积极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是符合医疗卫生市场需要的,符合医学教育新的改革形势要求的。遵循这样的改革原则,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都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对医学类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相当大的改良与修订,使现今实施的教学计划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主要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压缩总学时,大多将三年制医学类专业总学时稳定在1800学时左右;二是压缩医学生在校进行系统理论学习的时间,一般由原来的2年压缩为1.5年,以便让学生更早地接触临床。专科学制医学生在短短1.5年的理论学习时间里,既要学习公共课、医学基础课,又要接受医学专业课的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即使是对医学课程进行改革和有效的整合,学生仍然感觉学习很疲惫、很紧张。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应付学校实施的“双语”教学,很显然是没有时间和精力保障的。而且,双语教学要求的教学时数比单一汉语教学要长,特别是在刚开始授课阶段要讲得比较慢[3],因而就出现了教学计划如何调整及授课学时能否增加等问题,带来了教学与改革的矛盾。
  二、师资基础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适宜开展双语教学
  在“双语教学”的实施上,师资短缺一直是影响医学高专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瓶颈问题。目前,在医学类高专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能用英语组织教学、英语听说水平较好者寥寥无几。[3]大部分教师只不过是采用专业英语名词代替专业中文名词,课堂教学时很难做到使用外文教材,更谈不上能够对外文教材的内容进行翻译和讲解。所以,即使是开展了所谓的“双语教学”,也是不地道的、不全面的,或者说是“哑巴”的“双语教学”,很难保证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
  学生基础能力较差,是制约双语教学的另一重要因素。由于学校层次和招生机制带来的生源结构的特殊情况,三年制医学类学生的英语水平大多较低,听力和理解能力都十分有限,即便是教师能力不存在问题,学生也仍然存在听不懂、看得慢、理解难的现象,更无法用外语直接进行交流、对话、求知、思维,其结果既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又影响了医学知识传授的质量和效率。
  德小明等[4]作过一项关于本科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专题调查,结果显示:在对教师本人外语水平的自我评价中,60.4%的教师对本人的阅读能力感到满意,36.9%的教师对写作能力感到满意,对口语和听力满意者只有4.5%和3.6%;对学生的调查中,每天课外学习外语时间不足1小时者占44.5%,有15.4%的人每天几乎抽不出时间学习外语;63.6%的学生对阅读能力不满意,75.4%的人对写作能力不满意,96.6%的人对听力不满意,97.5%的人对口语能力不满意。本科医学院校尚且如此,对医学类高专院校而言,情况更不容乐观。
  三、不适宜开展双语教学的其他影响因素
  1.认同度低。三年制专科医学类专业由于培养目标、学习环境、毕业流向等问题,使得教师和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低认同现象。教师认为开展双语教学既没有统一的教材,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无章可循,勉为其难。学生认为学校无良好的双语教学条件和氛围,实施双语教学会增加学习负担、减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4];开展双语教学可能导致听觉、视觉和理解记忆上的多重疲劳,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和自信心[5]。
  2.教学组织零乱。迄今为止,双语教学应该使用的教材没有统一要求,更无配套的双语教学大纲,双语教学目标无法科学界定,教师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经验和能力组织双语教学;由于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差异,教师实施双语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千差万别,导致学生的接受度各不相同;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而由于双语教学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可能造成双语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不平衡性、不连贯性,无法实现“承上启下”的知识链接。而且,课堂上双语教学时间短暂,如果没有相应的课外练习和实践,教学效果很难提高和维持[6]。这些,都会导致双语教学的效果无法得以保证。
  3.其他条件不具备。由于医学专科院校或开办三年制专科医学类专业的综合院校,大多属地方院校,外部环境对于开展双语教学不利,教学资源短缺,主要是不具备良好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氛围,如外文专业资料欠缺、无良好的外语校园环境等。
  对于三年制医学类专科教育而言,能否开展双语教学,开展双语教学会不会影响专业培养目标,应该结合学校实际进行认真调研和论证,而不能一味赶时髦、盲目趋同和求“新”求“洋”。开展双语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师资能力和水平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外语水平及对双语教学的态度,必须要有助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与发展,必须立足于为绝大多数学生服务,这也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办学理念的体现。诚然,为了满足那些知识功底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升本、考研和其他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又不能因噎废食,而应采取因材施教和分层次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英语教学,以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上发挥更大的发展潜能。
  参考文献:
  [1] Richards J,Platt J,Wdber H.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M].Essex: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28.
  [2] 崔明辰,宋國华.医学专科教育与农村基层卫生人才培养[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6):22-24.
  [3] 王世泽,杨晔琴,王公望.医学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困惑和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6):72-73.
  [4] 德小明,刘秀芳,李玲,等.医学院师生双语教学调查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5):506-508.
  [5] 彭静,王力.对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冷”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466-467.
  [6] 郑媛媛,李楠.对高等医学院校双语教学及其面临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468-484.
其他文献
摘要:“友善用脑”是在借鉴脑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它强调尊重脑的运行规律,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机制和提高学习效率,其实质是充分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改善教育教学效果。在我国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现状下,应用和推广“友善用脑”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于开展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友善用脑;学生主体性;素质教育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主要是科
语言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人类进行交际,表达思想的工具;另一方面它又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载体,是一个民族思想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人文性。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外语学习就
传统音乐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音乐教育最宝贵的课程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使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与学校音乐课程融为
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统计只是为计划服务、为上级服务,企业统计人员往往以完成上报任务为主要职责,统计工作大多数停留在算数、填表、报表的层次上,没有真正将统计作为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