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个词儿,“文人相轻”,大概是说,文化人之间,比较容易相互诋毁,相互攻击的意思!我们从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遭遇上,大抵可见一斑。咱暂且不论莫言所写的小说是否完美无瑕,只是这令人瞩目的“诺奖”,终于由一位根正苗红的中国籍作家获得,我们难道不应该拍手称快一番吗?而事实上,称快的人多,嘲讽、攻击的人也多,以至于莫言为此特意回应大众说:“我以前从不知道有这么多人喜欢你,还有这么多人厌恶你。近期围绕我和诺贝尔的争论,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世态人情,也照出了我自己。”
我身边有一些设计师,也常常喜欢评判其它设计师,说某个设计方案很烂等等;说某某人做设计装修做得犹如“三陪服务行业”,诸如此类的相互攻击之辞,让人不免感叹:何苦如此相轻呢!如果你真正的了解一个人,一件事,他们背后的故事,也许就不会做出如此苛刻的评价了。
有位设计师,为业主做了一份很棒的家居方案,他大胆地改变房间的空间布局,把业主房型上的不足,巧妙地利用,反而形成了非常特别的创意。这个案例后期的软装,饰品,都由女主人自己搭配购买,让这位设计师不免遗憾,认为最终的效果,未能达到他最初设计的完美视觉效果。我看了这个案例,也觉得大红大绿的民族风,并不是自己喜欢的风格。后来我了解到,居住在这套房子里的男主人,是一位德国人,太太是中国人,我猜想,在这位德国老公的眼中,也许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风格,与他选择的中国太太一样,都是他眼中的最美,即如此,我们,哪怕是设计师,又有什么理由与权力去评判他所选择的,美抑或不美,对抑或错呢?
另有一位设计师,业内对他的评价说:设计方案一般般。但他的设计工作室里却始终客户盈门,不知何故。直到有一次,我在旁观看了他洽谈一个客户的全过程,才终于明白原委。当日这位客户,准备装修一家餐厅,已经租下了一间商铺,找他来做设计和装修。他并没有急于为客户在风格上提出意见,反而提了一系列的问题:你这间商铺一个月的租金是多少?你店里每个客户的平均消费是多少?每个客人平均需要多少用餐时间?每个餐桌一天中能够接待几批客人?每个月你需要有多少营业额才能保证餐厅的盈利?等等。在了解了这一系列问题之后,他与客户一起确定了这个餐厅合理的餐桌与餐位的数量、比例。在这之后,我相信,即便有人能够做出更好的设计方案,也没有人会比他,因为了解客户深层次的运营需求,而深得客户的信赖了。
近两年,设计师的设计水平,职业素养往往成为了这个行业的诟病,因此有人愤而痛批也属情理之中。但我们看到了行业内的一些大师们的正能量之举,他们自发地组织起培训设计师们的一场场的公益型专业讲座,原因也在于对于这个行业的使命感,希望把他们毕生的设计智慧,与更多的设计师们提升分享。这,是令我们感动的。
那么,我们行业内的设计师们,在你自觉、不自觉地背负着沉重的销售压力的同时,是否可以为自己留一些时间,潜心于对自我的提高与修炼,少一些对别人的批判,多一些自省,多一些对他人的帮助,也许这样,我们便可以使自己更加地愉悦一些。
《圣经》中有段文字,对我影响深远,拿来与大家分享:
各人都应该察验自身,这样,你高兴是因为自己的成就,而不是因为跟别人比较。
——加拉太书6:4
我身边有一些设计师,也常常喜欢评判其它设计师,说某个设计方案很烂等等;说某某人做设计装修做得犹如“三陪服务行业”,诸如此类的相互攻击之辞,让人不免感叹:何苦如此相轻呢!如果你真正的了解一个人,一件事,他们背后的故事,也许就不会做出如此苛刻的评价了。
有位设计师,为业主做了一份很棒的家居方案,他大胆地改变房间的空间布局,把业主房型上的不足,巧妙地利用,反而形成了非常特别的创意。这个案例后期的软装,饰品,都由女主人自己搭配购买,让这位设计师不免遗憾,认为最终的效果,未能达到他最初设计的完美视觉效果。我看了这个案例,也觉得大红大绿的民族风,并不是自己喜欢的风格。后来我了解到,居住在这套房子里的男主人,是一位德国人,太太是中国人,我猜想,在这位德国老公的眼中,也许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风格,与他选择的中国太太一样,都是他眼中的最美,即如此,我们,哪怕是设计师,又有什么理由与权力去评判他所选择的,美抑或不美,对抑或错呢?
另有一位设计师,业内对他的评价说:设计方案一般般。但他的设计工作室里却始终客户盈门,不知何故。直到有一次,我在旁观看了他洽谈一个客户的全过程,才终于明白原委。当日这位客户,准备装修一家餐厅,已经租下了一间商铺,找他来做设计和装修。他并没有急于为客户在风格上提出意见,反而提了一系列的问题:你这间商铺一个月的租金是多少?你店里每个客户的平均消费是多少?每个客人平均需要多少用餐时间?每个餐桌一天中能够接待几批客人?每个月你需要有多少营业额才能保证餐厅的盈利?等等。在了解了这一系列问题之后,他与客户一起确定了这个餐厅合理的餐桌与餐位的数量、比例。在这之后,我相信,即便有人能够做出更好的设计方案,也没有人会比他,因为了解客户深层次的运营需求,而深得客户的信赖了。
近两年,设计师的设计水平,职业素养往往成为了这个行业的诟病,因此有人愤而痛批也属情理之中。但我们看到了行业内的一些大师们的正能量之举,他们自发地组织起培训设计师们的一场场的公益型专业讲座,原因也在于对于这个行业的使命感,希望把他们毕生的设计智慧,与更多的设计师们提升分享。这,是令我们感动的。
那么,我们行业内的设计师们,在你自觉、不自觉地背负着沉重的销售压力的同时,是否可以为自己留一些时间,潜心于对自我的提高与修炼,少一些对别人的批判,多一些自省,多一些对他人的帮助,也许这样,我们便可以使自己更加地愉悦一些。
《圣经》中有段文字,对我影响深远,拿来与大家分享:
各人都应该察验自身,这样,你高兴是因为自己的成就,而不是因为跟别人比较。
——加拉太书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