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雾色梦乡

来源 :故事家·花开不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vina0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签:幸福;记忆;风味
  奶奶的家就像童话里才会有的房子。
  藏在树林里的小木屋,四处望去就是连绵不断的青山,云像面纱轻软地遮在山腰。近处看,房前有小溪,有田地长着黄灿灿的甜玉米或者西红柿番薯。房子四周还延伸出了木板走廊,可以坐在外面吹风看星星。
  小时候放学回家,就可以一甩书包,毫无形象地成大字型躺下,要不就是摘幾个小西红柿,用冰凉凉的溪水洗一下就吃。
  最幸福的时候还是奶奶做糯米饭的时候,如果放下书包,发现房间里有白蒙蒙的烟水汽弥漫,那一准儿是奶奶在做糯米饭了。
  烟气和烟水汽当然是不同的,乡村用的是灶台,糊好方方正正的水泥墙,把柴火添进去,烟气冒上来烟熏火燎的,熏到眼睛里又辣又痛,一边咳嗽一边泪汪汪的。但木柴燃烧很有一种“活气”,热烈又暖和,不时还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树是很有灵气的,想想,这一块木头可能是参天大树的曾经一节,经过了快速生长、汲取雨露、舒展枝丫,就连燃烧也挡不住它的活力和灿烂。
  烟水汽就不同,是揭开大锅盖一瞬间漫上来的,白白软软。尤其是蒸东西的时候,烟水汽一瞬间可以铺满整个厨房,一点也不会呛人,蒸得脸上最后也有一层薄薄的水汽了。蒸什么烟水汽里就会带上什么样的香气,奶黄包和豆沙包白白胖胖在锅里发起来了,白气里就是面皮的香味,蒸糯米饭的时候,就是一股清甜软糯的糯米香。
  奶奶蒸糯米饭,一定是拿木桶来蒸,浅色的、打磨成弧形的木片合抱在一起,拿铁丝在外层固定好了,成一个圆柱桶型。刚蒸好的糯米是晶亮晶亮的,颗颗饱满挤在一起。木桶蒸出来的饭很特别,会有一种木质的清香。想象一下,就像是把新鲜的木头切成一片片,晒在太阳底下,那种暖烘烘地冒上来的木香。
  这时候,奶奶会撒上一把晒好的桂花,桂花落在热气腾腾的米饭上,沁人的香味一下子重新散出来,也有的人家会用酿好的桂花酱,甜甜的有细腻香气。
  奶奶会直接用手把桂花饭抓出来,揉成圆滚滚的样子,再洒上一层桂花。有一次外面的客人来了,看到奶奶的手法急得跳起来,想给她戴上透明手套。可是乡间怎么会有东西是脏的呢?桃树枯老的皮上能结出柔软的琥珀色桃胶,玉米和番茄都是山间清泉浇灌出来的,随手摘一些嫩香椿或者野草就能炒出一盘美味,乡间的东西是很灵的馈赠,连带着人都是清洁的。
  我在食堂吃到糯米饭团,一样的做法,可是和小时候的味道却天差地别。没有了新开锅时的滚烫软糯,玉米碎和桂花散发着甜甜的香气,没有手的温度捏成一个个圆,更重要的是没有了一种期待,糯米饭做好了,一家人就该热热闹闹坐在桌子前,小孩儿敲着碗筷。
  要是每个人都能吃到心心念念的食物就好了,坐在窗边,走在小路上,太阳是明亮的,怀着满心的温柔一点点拆开,大口咬下去——熟悉的味道像一场梦,把我裹藏进烟朦朦的桂花味故乡。
  想念食物,更想念食物里藏着的风日和记忆。
其他文献
初次邂逅嘉兴学院,是在高三。一个安静的午后,我的课桌上出现了一张嘉兴学院的明信片。大概是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来校发放的。正面是校园的水彩画——气派的校门和位于正中的图书馆。在阳光下清新明朗,像极了理想中大学的样子。  春秋代序,嘉禾烟雨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嘉兴在中间。地理位置优越的嘉兴自古为繁华富庶之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嘉兴也有很多景点,南湖、乌镇、西塘……而“嘉院”
期刊
背得了方剂,也学得了化学  世上冷门偏僻的专业何其多,偏偏我就赶上了一个。还记得大一回家过年,家里的长辈突然喊我给他把脉,我当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长辈说:“你不是学中医的吗?”我百口莫辩,只能明明白白再次告诉他们,我的专业是中药资源与开发,简称“中资”。  就是这么一个专业,在我那个堪称小众,每年录取学生不足两千人的专业型学校里,居然也很少有人听说过。更可怕的是只要我一提到简称,群众的目光瞬间就
期刊
繁花落尽,秋风扫落叶,独自一人踏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上。拾起一颗石子,向湖中丢去,荡起了一圈又一圈水波,顿了一会儿,两眼无神,望着荡起的波纹向远处扩散,一圈一圈传播直到渐渐消散。  顿时眼圈泛红,鼻子一酸,脑海里浮现出了那个夏季,那个熟悉的背影。  夏日的阳光总是笑得如此灿烂,暗示着某个阳光少年即将出现。  那个少年,白色短袖,搭配一条黑色休闲裤。一副黑色的眼镜,挂在白嫩的面颊上。朴实平凡的穿着,搭
期刊
我就像是在走一个充满荆棘的,漆黑不见五指的山谷,没有星光,也没有灯光,只有永不停歇地上路前行。那一刻我分不清自己是难过还是委屈,只是宣泄过后,整个人才有了继续走下去的斗志。那种痛和快乐共存的感觉虽然过去了很久,但我现在依旧记忆犹新,荆棘的尽头是成功。  知耻而后勇  高考结束的那个假期,就像是漫长的泅渡。在雨季来临的城市,带着黑云压城的喧嚣。许是情绪的波动,只考了300多分,任何一所像样的大学都去
期刊
那是个容易犯错误却又不敢犯的年龄,在女子中学里,十几个老太太受校长委托,每天虎视眈眈地盯着学生们的生活与学习。  校长曾经在开学大会上誓师:这里只有知识,只有春天。  如火如荼的气氛使我喘不过气来,我总感觉这里每天都是炎炎夏日,紧张的生活让我少年老成。  我爱发脾气,曾经与两届班主任“顶牛”,母亲来学校领过我两次。两记耳光敲响了心扉、震彻了心海后,我收敛了“万丈光芒”,但内心里,有一种想退学的念头
期刊
叶圣陶早年在苏州乡下教書的时候,曾经让一位老木匠做张书桌。为了这张书桌,叶圣陶往木匠那里前后跑了好几趟。  第一次去是选料,叶圣陶选了一棵梧桐树料,并告之桌子的式样,然后就回家等,可等了20多天,不见新书桌送来,遂决定去看个究竟。到了木匠家里,一看连个书桌的影子也没有。老木匠指着靠在屋角的一排木板,说这些就是那新书桌的材料。叶圣陶感到很疑惑:20多天工夫,只把一段木头锯了开来,这活儿干得也太慢了吧
期刊
三年岁月匆匆而过,曾经的我也和他们一样,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左奔右突。等我终于可以坐在大城市的星巴克里悠然喝咖啡了,我却无比怀念那段艰苦而充实的年月。只因在高中的那三年,我用持久的坚持和隐忍,换取到了最想要的明天。  我寄宿在学生公寓,每周六中午放学后骑30分钟自行车回家,周日下午再赶去学校上晚自习。那时,车把上总会挂着一袋母亲做的馒头,偶尔还有几件换洗衣服——大多时候是学校订做的校服,那种宽松得毫
期刊
又是一场离别,那炽热的、欢畅的、流泪的时节,如今想来已隔四年之久。  时光如流水,现在的我们长大了、成熟了,也变得更加珍惜感情和回忆了。或许横跨在校园和社会之间的人能够更加明白,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朝夕相处1000多个日子,一起走过最珍贵的青春岁月是一件多么难能可贵的事。  那些在高考后便各自离散的人,我原以为散了就散了,从未想过高考这场仪式有着神奇的魔力,让我们像共同征战沙场的战友一般,即便曾经
期刊
1  陈晓光是新来的语文老师,刚刚从师范大学毕业。  我们第一次见到他,都心照不宣地想起了鹤立鸡群这个成语,虽然这样的比喻有点不恰当。但在一群老师里,陈晓光绝对是最吸引眼球的那个。  与其他规规矩矩古板保守的老师不同,陈晓光穿着时尚,花花绿绿的T恤衫轮番上身,一个星期都可以不重样。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那头栗色长发,柔顺丝滑,放在其他男老师的头上肯定会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但是放在他的头上就恰如其分
期刊
有没有这样一个人:  你不好了,他会失落,  他会用尽全力保护你;  你好了,他也会失落,  他觉得自己的能力  已经保护不了你了,  他只能对你说,累了,就回来吧!  这些年我走南闯北,  每天朝九晚五,  其实,有这些就够了。  去电影院看了一个故事,名字叫作《后来的我们》,在故事的末尾,林父给小晓的信里说:累了,就回来吧!眼泪顿时肆无忌惮地流下来,大抵天下所有为人父母的,都会对自己的孩子说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