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范围内,日益紧缺的资源正推动医疗行业向价值型医疗转变,价值型医疗体系旨在扩大医疗关护覆盖范围,改善患者诊疗效果,提高成本效益;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心脏病和呼吸疾病等慢性病的上升,加大了医疗保健需求,再者,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生活和疾病预防。
飞利浦认为,提供更多整体医疗关护具有重要价值,应在此方面充分利用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优势,同时优化健康关护全程的医疗服务。我们倾向于将医疗保健视为连续统一的整体,并据此提出了“持续关护”的理念。王熙向《中国经济信息》介绍飞利浦的全球创新战略及其提出背景。
通过将医疗保健看作是一个“互联的整体”,我们将获得更多的收益,提高效率,推动创新,从而有助于实现“四重目标”:改善患者体验、提高健康水平、降低医疗成本以及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生活。
中国经济信息: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健康关护全程”,在技术的研发上,飞利浦做了哪些布局?
王熙:早在2013年,飞利浦就已经把AI列入发展战略,每年投资17亿欧元用于研发,其中60% 用于软件开发。目前,在飞利浦,25%的科学家正在开展约250个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相关的课题研究,并与临床场景和工作流程紧密结合。如今,飞利浦已经进入“6.0时代”——致力于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先进的数字化、AI等技术,在“健康关护全程”不断推出整合的解决方案,以更低的成本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和医疗关护。
中国经济信息:把研发成果用于医疗器械的难度在哪里?如何实现落地?
王熙:2016年后,飞利浦中国正式开始布局数字化转型,精准聚焦“健康科技”领域。研究院与新成立的数字创新中心(CDI)协同配合,专注于攻坚“最后一英里”——本土市场的确立和落地,为中国用户打造数字解决方案、为合作伙伴与客户實现本土化的方案落地。
作为构建AI健康医疗生态系统的积极“推动者”,2018年4月,飞利浦中国在上海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诊断影像、图像引导治疗、病人监护、健康信息化、家庭护理以及个人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实验室正在加快本土化创新,推动人、数据、技术在“健康关护全程”中实现互联,为患者提供无缝关护。
中国经济信息:与同类型的企业相比,飞利浦在AI医疗上的区别和优势在哪里?
王熙:主要的区别有两点:
其一,飞利浦的优势在于,我们是大型医疗影像器械的供应商,不是单纯的信息软件公司,和医疗方面的交流合作较多,与其他互联网公司相比,理解能够更加深入。
第二,飞利浦是“端到端”的公司,无论器材、信息系统直到顶端的服务,都是同一套解决方案,能够从头到尾解决,而不是只专攻一个部分的内容。
中国经济信息:目前飞利浦中国本土化进程走到了哪一步?
王熙:深耕中国市场的这30年中,飞利浦中国从发展战略至企业布局,从业务范围至研究领域,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更迭,而历久弥新的,则是在科技领域逾百年积累的创新基因。从飞利浦的灯泡点亮埃因霍温的夜晚以来,创新基因就一直是飞利浦创造更多可能性和更大价值的不竭动力与最深源泉。
飞利浦中国研究院和数字创新中心的成立,为飞利浦在中国和全球都增添了新的创新引擎。立足医疗科技和健康生活两大领域,研究院与CDI涵盖了医学影像、疾病解决方案、健康信息化、空气质量解决方案以及消费者健康和家庭护理等业务范围,融合“以人为中心”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在医疗资源短缺、慢病规模增大、病患数量庞大的中国情境中,降低医疗机构的医疗成本,改善医疗效果,助力中国医疗保健行业可持续性发展。
飞利浦和合作伙伴们完成了一系列的协同配合。2017年,飞利浦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为中国广大的卒中患者带来临床治疗的解决方案。同年,飞利浦还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签署了临床合作协议,以“心脑血管家庭关护和康复计划”时刻关注患者的术后康复,将三级医院、基层医疗护理机构、病患及家属相连接,提高患者本身对于自身健康、恢复管理的能力。这样从规划、执行监控到反馈的闭环途径,大大提升了患者就医后的康复体验水平,也成为飞利浦矢志不渝探索慢病管理、健康管理新模式的见证和成果。
中国经济信息:请您谈谈飞利浦健康产业未来在中国发展的蓝图。
王熙:在未来,皇家飞利浦与飞利浦中国将把目光聚焦在中国人群的权益。例如,加快中文自然语言处理的研发;针对中国人群常见疾病,推出本土化、个性化的价值导向解决方案;深入洞察中国患者需求,面对庞大的患者数量,有效介入治疗、诊断、用药等医疗环节。
近年来,飞利浦坚持跨界协同创新,致力于和高校、行业中多个合作伙伴一起,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持续输出创新成果,共同打造数字医疗创新生态圈,这不仅是全球视野在中国的聚焦,同时也是中国成果向世界的贡献。“In China for Globe”,将成为飞利浦中国的长远期待。
飞利浦认为,提供更多整体医疗关护具有重要价值,应在此方面充分利用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优势,同时优化健康关护全程的医疗服务。我们倾向于将医疗保健视为连续统一的整体,并据此提出了“持续关护”的理念。王熙向《中国经济信息》介绍飞利浦的全球创新战略及其提出背景。
通过将医疗保健看作是一个“互联的整体”,我们将获得更多的收益,提高效率,推动创新,从而有助于实现“四重目标”:改善患者体验、提高健康水平、降低医疗成本以及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生活。
中国经济信息: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健康关护全程”,在技术的研发上,飞利浦做了哪些布局?
王熙:早在2013年,飞利浦就已经把AI列入发展战略,每年投资17亿欧元用于研发,其中60% 用于软件开发。目前,在飞利浦,25%的科学家正在开展约250个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相关的课题研究,并与临床场景和工作流程紧密结合。如今,飞利浦已经进入“6.0时代”——致力于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先进的数字化、AI等技术,在“健康关护全程”不断推出整合的解决方案,以更低的成本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和医疗关护。
中国经济信息:把研发成果用于医疗器械的难度在哪里?如何实现落地?
王熙:2016年后,飞利浦中国正式开始布局数字化转型,精准聚焦“健康科技”领域。研究院与新成立的数字创新中心(CDI)协同配合,专注于攻坚“最后一英里”——本土市场的确立和落地,为中国用户打造数字解决方案、为合作伙伴与客户實现本土化的方案落地。
作为构建AI健康医疗生态系统的积极“推动者”,2018年4月,飞利浦中国在上海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诊断影像、图像引导治疗、病人监护、健康信息化、家庭护理以及个人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实验室正在加快本土化创新,推动人、数据、技术在“健康关护全程”中实现互联,为患者提供无缝关护。
中国经济信息:与同类型的企业相比,飞利浦在AI医疗上的区别和优势在哪里?
王熙:主要的区别有两点:
其一,飞利浦的优势在于,我们是大型医疗影像器械的供应商,不是单纯的信息软件公司,和医疗方面的交流合作较多,与其他互联网公司相比,理解能够更加深入。
第二,飞利浦是“端到端”的公司,无论器材、信息系统直到顶端的服务,都是同一套解决方案,能够从头到尾解决,而不是只专攻一个部分的内容。
中国经济信息:目前飞利浦中国本土化进程走到了哪一步?
王熙:深耕中国市场的这30年中,飞利浦中国从发展战略至企业布局,从业务范围至研究领域,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更迭,而历久弥新的,则是在科技领域逾百年积累的创新基因。从飞利浦的灯泡点亮埃因霍温的夜晚以来,创新基因就一直是飞利浦创造更多可能性和更大价值的不竭动力与最深源泉。
飞利浦中国研究院和数字创新中心的成立,为飞利浦在中国和全球都增添了新的创新引擎。立足医疗科技和健康生活两大领域,研究院与CDI涵盖了医学影像、疾病解决方案、健康信息化、空气质量解决方案以及消费者健康和家庭护理等业务范围,融合“以人为中心”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在医疗资源短缺、慢病规模增大、病患数量庞大的中国情境中,降低医疗机构的医疗成本,改善医疗效果,助力中国医疗保健行业可持续性发展。
飞利浦和合作伙伴们完成了一系列的协同配合。2017年,飞利浦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为中国广大的卒中患者带来临床治疗的解决方案。同年,飞利浦还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签署了临床合作协议,以“心脑血管家庭关护和康复计划”时刻关注患者的术后康复,将三级医院、基层医疗护理机构、病患及家属相连接,提高患者本身对于自身健康、恢复管理的能力。这样从规划、执行监控到反馈的闭环途径,大大提升了患者就医后的康复体验水平,也成为飞利浦矢志不渝探索慢病管理、健康管理新模式的见证和成果。
中国经济信息:请您谈谈飞利浦健康产业未来在中国发展的蓝图。
王熙:在未来,皇家飞利浦与飞利浦中国将把目光聚焦在中国人群的权益。例如,加快中文自然语言处理的研发;针对中国人群常见疾病,推出本土化、个性化的价值导向解决方案;深入洞察中国患者需求,面对庞大的患者数量,有效介入治疗、诊断、用药等医疗环节。
近年来,飞利浦坚持跨界协同创新,致力于和高校、行业中多个合作伙伴一起,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持续输出创新成果,共同打造数字医疗创新生态圈,这不仅是全球视野在中国的聚焦,同时也是中国成果向世界的贡献。“In China for Globe”,将成为飞利浦中国的长远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