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教材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教学思想,丰富有趣的内容,地道的语言材料,同时也给英语教师带来了困惑和探索,在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心有余悸,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放不开手脚,观念陈旧,新教材旧教法,正所谓“穿新鞋,走老路”。结合实践经验,笔者谈谈如何优化英语课堂,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 英语课堂 素质教育 整体教学
在英语课堂上,训练形式单调,方法单一,导致整个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教得累,学生学习吃力,同时,许多老师感到教材课文中语言材料丰富,而课时少,内容又多,教学任务完不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中心,课堂为“一言堂,满堂灌”,而没有注重言语技能的发展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高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结果语言知识点越讲越深,越讲越细。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适应新教材,缺乏对新教材编写思想的研究,我认为采用“三字法”——“整、分、合”的教法,一改过去以教师为中心而成为学生为中心,从听、说、读、写等诸方面入手,既重视语言知识和技能,又培养和训练了学生各项能力。
1. 整,即宏观导入,以整个语篇为单位,从理解整 篇内容入手,进行整体教学
在上阅读课文前,让学生依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读这篇文章的目的等,按文章的标题,先对文章的内容和含义作出推断和预测,再提出一些问题和要求让学生完整地听一遍课文,学生为了在一瞬间准确捕捉信息,必须集中精力,加快思维活动,迅速处理信息,并做出判断,教师布置问题后,应有具体的反馈方法以便督促和评价学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并激发他们思考,学生对整个课文有了第一个整体概念,然后进行讨论,可以采用教师问学生,学生问教师,学生互问,同桌讨论或分小组发问等形式,这样既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接着对课文体裁、题材及篇章结构分析,解释和概括。这一过程中可以穿插传授有关社会文化和其他各种知识,这样学生就会对整个语篇的层次结构,逻辑关系、主题思想全面领会,同时也为最后的“合”打下伏笔。
2. 分,即微观剖析
培养学生学会围绕课文有目的地识别信息,包括识别关键词、掌握篇章联系的基本手段,如语法手段,词汇衔接等。提示学生注意作者谋篇布局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手法,教师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启发学生思维,诱发其求知欲,促使他们动脑、思考,并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熟练运用外语的能力。
2.1关于语法教学
新教材淡化了语法,降低了对语法的要求,语法的编排不像原统编教材那样集中。应采用一纲多教材,扩大语言的输入量,将语法教学放到语境中去,结合语篇教学,才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概念,学生对所学知识才能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即让他们在学中用,在用巾学,不断自我总结归纳,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点拨,切忌“一步到位”,忽略学生认知规律。
2.2新教材语言材料丰富、词汇量大,在教学中应有区别地整体处理词汇教学
(1)对于影响学生理解的关键词语可以在听或阅读之前讲解,但也应尽量运用情景通过英语学习英语的方式来进行。(2)教材中大量词语是可以让学生在听或阅读过程中学习,这样可不断增加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猜测或推断词语含义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词语学习的能力。(3)有些词语在教学过程中不必要教,可留给学生自己去理解或查阅,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运用工具书的能力。(4)让学生利用生词造句,互评造句,教师可以利用构词法来对学生进行指导,采用粗线条教法,这样可以启动和提高学生独立思维、观察、注意、想象以及联想等能力。(5)坚持每天听写、默写、循环式记忆单词,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给出某个词的同音、同义、近义及反义等,使词汇得到最大限度的复现机会。
3. 合,即整体吸收
3.1初步运用
在以宏观的角度分析课文题材、体裁、篇章结构,引导学生从微观着手,结合篇章整体学习语言难点对重点部分进行训练,使学生掌握语言运用规则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口头复述,笔头改写、缩写或进行表演,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挂图、胶片及其他媒体辅助教学。
3.2综合运用
一方面学生归纳总结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态度、中心论点。包括分析,评价文中的人、事或观点,区别文章主要内容和起辅助作用的次要内容。对文章进行深层挖掘,让学生运用其丰富的想象力,加深学生与文章中的人和事以及与作者的交流,同是还可以把德育、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推出与课文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甚至可以让学生去顺着文章续写下去。
经过整——分——合三个步骤后,呈现在学生脑海中的是一篇理解透彻,优美完好的整篇文章。这样不仅从各方面培养了学生能力,而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让他们学会,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会学。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关键词】 英语课堂 素质教育 整体教学
在英语课堂上,训练形式单调,方法单一,导致整个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教得累,学生学习吃力,同时,许多老师感到教材课文中语言材料丰富,而课时少,内容又多,教学任务完不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中心,课堂为“一言堂,满堂灌”,而没有注重言语技能的发展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高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结果语言知识点越讲越深,越讲越细。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适应新教材,缺乏对新教材编写思想的研究,我认为采用“三字法”——“整、分、合”的教法,一改过去以教师为中心而成为学生为中心,从听、说、读、写等诸方面入手,既重视语言知识和技能,又培养和训练了学生各项能力。
1. 整,即宏观导入,以整个语篇为单位,从理解整 篇内容入手,进行整体教学
在上阅读课文前,让学生依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读这篇文章的目的等,按文章的标题,先对文章的内容和含义作出推断和预测,再提出一些问题和要求让学生完整地听一遍课文,学生为了在一瞬间准确捕捉信息,必须集中精力,加快思维活动,迅速处理信息,并做出判断,教师布置问题后,应有具体的反馈方法以便督促和评价学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并激发他们思考,学生对整个课文有了第一个整体概念,然后进行讨论,可以采用教师问学生,学生问教师,学生互问,同桌讨论或分小组发问等形式,这样既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接着对课文体裁、题材及篇章结构分析,解释和概括。这一过程中可以穿插传授有关社会文化和其他各种知识,这样学生就会对整个语篇的层次结构,逻辑关系、主题思想全面领会,同时也为最后的“合”打下伏笔。
2. 分,即微观剖析
培养学生学会围绕课文有目的地识别信息,包括识别关键词、掌握篇章联系的基本手段,如语法手段,词汇衔接等。提示学生注意作者谋篇布局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手法,教师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启发学生思维,诱发其求知欲,促使他们动脑、思考,并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熟练运用外语的能力。
2.1关于语法教学
新教材淡化了语法,降低了对语法的要求,语法的编排不像原统编教材那样集中。应采用一纲多教材,扩大语言的输入量,将语法教学放到语境中去,结合语篇教学,才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概念,学生对所学知识才能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即让他们在学中用,在用巾学,不断自我总结归纳,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点拨,切忌“一步到位”,忽略学生认知规律。
2.2新教材语言材料丰富、词汇量大,在教学中应有区别地整体处理词汇教学
(1)对于影响学生理解的关键词语可以在听或阅读之前讲解,但也应尽量运用情景通过英语学习英语的方式来进行。(2)教材中大量词语是可以让学生在听或阅读过程中学习,这样可不断增加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猜测或推断词语含义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词语学习的能力。(3)有些词语在教学过程中不必要教,可留给学生自己去理解或查阅,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运用工具书的能力。(4)让学生利用生词造句,互评造句,教师可以利用构词法来对学生进行指导,采用粗线条教法,这样可以启动和提高学生独立思维、观察、注意、想象以及联想等能力。(5)坚持每天听写、默写、循环式记忆单词,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给出某个词的同音、同义、近义及反义等,使词汇得到最大限度的复现机会。
3. 合,即整体吸收
3.1初步运用
在以宏观的角度分析课文题材、体裁、篇章结构,引导学生从微观着手,结合篇章整体学习语言难点对重点部分进行训练,使学生掌握语言运用规则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口头复述,笔头改写、缩写或进行表演,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挂图、胶片及其他媒体辅助教学。
3.2综合运用
一方面学生归纳总结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态度、中心论点。包括分析,评价文中的人、事或观点,区别文章主要内容和起辅助作用的次要内容。对文章进行深层挖掘,让学生运用其丰富的想象力,加深学生与文章中的人和事以及与作者的交流,同是还可以把德育、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推出与课文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甚至可以让学生去顺着文章续写下去。
经过整——分——合三个步骤后,呈现在学生脑海中的是一篇理解透彻,优美完好的整篇文章。这样不仅从各方面培养了学生能力,而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让他们学会,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会学。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