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篮球课程正在逐渐被重视。中等职业学校篮球课程已经不能再是以往的模式化教学,而应更加注重篮球人才的培养,除篮球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篮球意识,以及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以上能力之前,首先要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篮球基本功,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篮球基本功的训练方法、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篮球 基本功 训练方法
一 、篮球教学中基本功测试指标
1、常规篮球基本功训练项目归纳
常规的篮球基本功训练除战术技术和心理素质训练外,还包括身体各部分的肢体训练,如手部、腰部、脚部以及视野的训练。手部的训练,也可以称之为手感的训练,这是篮球基本功训练中相对比较重要的内容,是指学生对篮球的单手、双手控制和支配能力,在投篮、篮板、断球等动作时手指、手腕的灵活性和对球的感应;腰部的训练是指,在完成各项篮球技术动作时,用腰部控制控身体重心转移和身体平衡,以更好的完成相应的技术动作。在篮球运动中不仅要求速度,还有很多空中动作的运用,这就要求要腰部力量上要有爆发力,还要比较灵活。脚部的训练是指,在篮球运动中,主要的移动技术动作要靠脚部来完成,这是一种速度变化、重心变化、身体方向变化,并保持身体平衡的综合训练;最后视野的训练,这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场上的观察能力的训练,视野的广阔程度决定了是否能及时掌握全场的基本情况并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
2、测试数据分析
为保证教学方法的正确性和广泛适用性,在进行篮球基本功训练前,应对实验测试班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和篮球技术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以针对不同身体素质和篮球基础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和训练。
表1 实验班学生三项篮球基本功测试结果
参与测试人数:60人
由上表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的篮球三项基本功差异还是较大的,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阶段和强度的教学与训练,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各层次学生的篮球基础技术。
二、篮球教学基本功训练态度的端正
在中等职业学校篮球教学的基本功训练中,除重视技术方面的训练外,还应注重学生的心里素质建设,并端正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态度。由于篮球这项运动项目的激烈性和强对抗性,要求球员在有较高篮球技术和战术水平的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心理建设较差,在比赛时往往会受各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无法发挥出正常乃至更好的水平,篮球是一项团体项目,这就要求上场球员要有统一的战术思想,攻守一致,并能根据场上具体情况灵活应变,一个心理素质较差的球员,不但影响个人技术水平的发挥,更会影响一个球队的整体战术和配合。由于目前大多数学生的其他课业负担都较重,没有充足的训练时间,又大多是独生子女,挫折教育方面较弱。从下表的调查数据中就可看出,目前大多数的学生的临场心理素质有所下降,这也是目前篮球课程教学中亟需加强的一点。
表2篮球专业学生心理素质调查
心理素质的建设除个人因素外,还需要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在日常的篮球课程中多提供对抗比赛的机会,使学生临场的心理素质得到磨练。
另外,除去心理素质建设,教师还应注重端正学生在日常基本功训练中的态度,现在的学生几乎全部都是独生子女,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篮球技术比以往有明显的提高,同时大多数学生的训练态度却不够积极,往往不能做到主动自觉地参加训练,不能做到教师在与不在训练任务都能同样完成。根据对实验班的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在场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能够自觉得完成训练,一小部分学生即使教师在场还是需要督促才能完成。由于基本功训练相对比较枯燥,所以有些学生在完成训练时不能保证质量,常常根据对训练内容的喜好程度来决定训练的质量和数量,教师应在平时的篮球教学课程中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篮球基本功训练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自觉地、保证质量地完成训练任务。
三、循环训练法对篮球基本功训练的代入
循环训练法最早起源于英国,这种训练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对枯燥的基本功练习的抵触,并大大的提高了基本功训练的效率。所谓循环训练法,就是根据不同的训练任务,采取不同的训练手段,将每一项训练任务规定不同的负荷量,将这些一段一段的任务连接起来,让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不同任务的串联训练,并循环这一过程以达到强化的目的。避免了单一基本功训练时内容的枯燥乏味,让学生易产生疲劳感和抵触情绪。
目前国内也已有不少针对篮球运动的特性,总结出的循环训练法。可以在训练开始前规定既定的动作和路线,让全班的学生按照这一程序进行接力式的训练,可以在一堂课内同时训练多项篮球基本功,如,连续的跳起模板或传、接球等等;还可以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N组,各组给出不同的基本功训练任务,让各小组成员按任务量进行循环的训练。
四、基本体能训练方法分析
现代的运动训练是一个完整的训练系统,包括了心理、技术、体能、战术等方面的训练,其中体能训练是现代运动的训练基础。由于人体机能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的整体,所以体能训练虽然可以分为心理、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机能提高、体形的塑造几部分,但在实际的训练中又是密不可分的,需要同时进行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是身体各方面机能的综合表现,甚至包括神经系统对身体各方面的调节、球员的体形、各项生理指标等等,身体素质的训练是体育专业学生训练中的重点。由于篮球运动的激烈性和强对抗性,在日常的篮球基本功训练课程中,也应注重对学生的体形塑造和整体的生理机能的提升。一个好的篮球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技、战术和团体意识,还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身体素质是这一切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所有的这些都不可能发挥出来。例如,一个篮球运动员,不仅仅是身高体壮就是一个好的球员,还要有良好的身体协调性,灵活的手腕,这些就取决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和全身各器官之间的配合。
基本体能训练的具体方法按照其不同的性质,可以分为多种,详见下图:
图4-1 基本体能训练的方法
由上图可见,现代运动中的基本体能训练已经被充分的细化,根据想达到的不同目的,可有针对性的或综合的进行基本体能训练。其中要注意的是:
1、篮球基本功训练的负荷强度控制
运动负荷具体细化,可以分为量和强度两个方面,由于学生的年龄段和不同身体素质的特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控制训练的量和强度,避免过度的训练对学生身体造成的伤害。在现代运动中比赛的核心是强度而非运动量,所以在篮球的基本功训练中,要重点侧重于强度的训练,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综合素质,设定不同的训练负荷强度,不能所有的学生都设定同样的负荷强度,设定的标准要根据学生个体的速度、高度、负荷量的具体测试数据来设定。根据德国训练专家的研究发现,如果训练的负荷强度低于测试负荷最大量的30%,机体的训练效果没有增长;采用大于测试最大负荷量30%的强度来训练,才会有增强的效果。在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提高以后,要逐步提高训练负荷的强度。
2、基本功训练完成后的能量补充
在篮球基本功训练中,身体承受了训练的负荷强度,就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在体能消耗以后必须迅速补充回来,训练与恢复是一个循环的不可分的过程,身体在得到良好的恢复后才能承受更大的负荷。训练中的能源消耗主要是ATP的消耗,也就是“三磷酸酰苷”,短时间内的运动消耗掉的主要是体内的糖份,长时间的运动消耗来自于有氧氧化系统。
身体的恢复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运动中和运动后恢复,运动后的能量恢复尤为重要。随着运动的停止,消耗相应的减少,会出现超量恢复阶段,这是因为负荷强度所决定的,负荷强度越大对人体的刺激越大,身体能量消耗的愈激烈,超量恢复也就会越明显。在超量恢复阶段除注意补充能量外,还要及时的给出新的训练任务,否则超量恢复的水平就会回缩到原来的水平。所以在篮球基本训练后,要对学生进行糖份、脂肪、蛋白质和磷酸原的恢复,这就要注重调整学生的饮食结构。
只有同时注意这4.1和4. 2两点,才能有效地保持篮球基本功的可持续性以及将参训学生的身体损伤降到最低限度。
五、技术基本功训练的原则
1、原则
篮球的技术基本功训练要本着“一切从实战出发”的理念,训练的内容要尽量贴近实战比赛,在日常的教学中使学生尽量多的模拟比赛,这样可以尽快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在赛时的心理素质,在课程的设计上要尽量多的体现比赛临场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使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能更多的学习到比赛时针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
篮球技术基本功的训练还要针对篮球运动的特性,训练的形式、方法、内容和训练的量都要符合实际比赛,用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做到最有效的训练。例如,在训练的量上,要结合实际的比赛时间,对学生进行相应量的体能和技术训练,尽量使学生的体能达到在比赛时间内一直处于较好的状态,或可以迅速恢复,以确保技、战术、整体战术的正常发挥。
2、教学重点
篮球技术一词来源是自然科学领域,所谓篮球技术的概念是指,技术本身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所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包括了主、客观两个方面,篮球技术也包括了场地、训练设备等客观因素和篮球知识、球员实战经验、篮球基本技术、战术组合等。主、客观这两个方面是一个密可不分的篮球技术系统。如想在篮球技术基本功训练的课堂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就要针对这个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研究,改进这个系统的结构,提高它的整体功能。
在篮球运动中,运动员既要有较好的篮球技术,又同时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战略素养,这两者的结合才能体现出一个运动员专业素质。如前文所述,这两者是不可分的,只有技术,没有强大的心理建设,在临场是无法将技术水平发挥出来的;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没有扎实的篮球技术基本功,也是无法在比赛时体现出优势的,所以篮球技术基本功的训练要同时注重这两个方面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厉兴.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科学化探索[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10
[2] 彭加冰. 球类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构成因素及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原则[J]. 中国体育科技,2007;2
[3]赵寅等. 体育院校函授教材《运动训练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 黄汉生.体育教育性训练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谢铁.篮球技术教学训练步骤与方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篮球 基本功 训练方法
一 、篮球教学中基本功测试指标
1、常规篮球基本功训练项目归纳
常规的篮球基本功训练除战术技术和心理素质训练外,还包括身体各部分的肢体训练,如手部、腰部、脚部以及视野的训练。手部的训练,也可以称之为手感的训练,这是篮球基本功训练中相对比较重要的内容,是指学生对篮球的单手、双手控制和支配能力,在投篮、篮板、断球等动作时手指、手腕的灵活性和对球的感应;腰部的训练是指,在完成各项篮球技术动作时,用腰部控制控身体重心转移和身体平衡,以更好的完成相应的技术动作。在篮球运动中不仅要求速度,还有很多空中动作的运用,这就要求要腰部力量上要有爆发力,还要比较灵活。脚部的训练是指,在篮球运动中,主要的移动技术动作要靠脚部来完成,这是一种速度变化、重心变化、身体方向变化,并保持身体平衡的综合训练;最后视野的训练,这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场上的观察能力的训练,视野的广阔程度决定了是否能及时掌握全场的基本情况并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
2、测试数据分析
为保证教学方法的正确性和广泛适用性,在进行篮球基本功训练前,应对实验测试班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和篮球技术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以针对不同身体素质和篮球基础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和训练。
表1 实验班学生三项篮球基本功测试结果
参与测试人数:60人
由上表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的篮球三项基本功差异还是较大的,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阶段和强度的教学与训练,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各层次学生的篮球基础技术。
二、篮球教学基本功训练态度的端正
在中等职业学校篮球教学的基本功训练中,除重视技术方面的训练外,还应注重学生的心里素质建设,并端正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态度。由于篮球这项运动项目的激烈性和强对抗性,要求球员在有较高篮球技术和战术水平的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心理建设较差,在比赛时往往会受各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无法发挥出正常乃至更好的水平,篮球是一项团体项目,这就要求上场球员要有统一的战术思想,攻守一致,并能根据场上具体情况灵活应变,一个心理素质较差的球员,不但影响个人技术水平的发挥,更会影响一个球队的整体战术和配合。由于目前大多数学生的其他课业负担都较重,没有充足的训练时间,又大多是独生子女,挫折教育方面较弱。从下表的调查数据中就可看出,目前大多数的学生的临场心理素质有所下降,这也是目前篮球课程教学中亟需加强的一点。
表2篮球专业学生心理素质调查
心理素质的建设除个人因素外,还需要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在日常的篮球课程中多提供对抗比赛的机会,使学生临场的心理素质得到磨练。
另外,除去心理素质建设,教师还应注重端正学生在日常基本功训练中的态度,现在的学生几乎全部都是独生子女,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篮球技术比以往有明显的提高,同时大多数学生的训练态度却不够积极,往往不能做到主动自觉地参加训练,不能做到教师在与不在训练任务都能同样完成。根据对实验班的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在场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能够自觉得完成训练,一小部分学生即使教师在场还是需要督促才能完成。由于基本功训练相对比较枯燥,所以有些学生在完成训练时不能保证质量,常常根据对训练内容的喜好程度来决定训练的质量和数量,教师应在平时的篮球教学课程中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篮球基本功训练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自觉地、保证质量地完成训练任务。
三、循环训练法对篮球基本功训练的代入
循环训练法最早起源于英国,这种训练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对枯燥的基本功练习的抵触,并大大的提高了基本功训练的效率。所谓循环训练法,就是根据不同的训练任务,采取不同的训练手段,将每一项训练任务规定不同的负荷量,将这些一段一段的任务连接起来,让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不同任务的串联训练,并循环这一过程以达到强化的目的。避免了单一基本功训练时内容的枯燥乏味,让学生易产生疲劳感和抵触情绪。
目前国内也已有不少针对篮球运动的特性,总结出的循环训练法。可以在训练开始前规定既定的动作和路线,让全班的学生按照这一程序进行接力式的训练,可以在一堂课内同时训练多项篮球基本功,如,连续的跳起模板或传、接球等等;还可以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N组,各组给出不同的基本功训练任务,让各小组成员按任务量进行循环的训练。
四、基本体能训练方法分析
现代的运动训练是一个完整的训练系统,包括了心理、技术、体能、战术等方面的训练,其中体能训练是现代运动的训练基础。由于人体机能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的整体,所以体能训练虽然可以分为心理、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机能提高、体形的塑造几部分,但在实际的训练中又是密不可分的,需要同时进行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是身体各方面机能的综合表现,甚至包括神经系统对身体各方面的调节、球员的体形、各项生理指标等等,身体素质的训练是体育专业学生训练中的重点。由于篮球运动的激烈性和强对抗性,在日常的篮球基本功训练课程中,也应注重对学生的体形塑造和整体的生理机能的提升。一个好的篮球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技、战术和团体意识,还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身体素质是这一切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所有的这些都不可能发挥出来。例如,一个篮球运动员,不仅仅是身高体壮就是一个好的球员,还要有良好的身体协调性,灵活的手腕,这些就取决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和全身各器官之间的配合。
基本体能训练的具体方法按照其不同的性质,可以分为多种,详见下图:
图4-1 基本体能训练的方法
由上图可见,现代运动中的基本体能训练已经被充分的细化,根据想达到的不同目的,可有针对性的或综合的进行基本体能训练。其中要注意的是:
1、篮球基本功训练的负荷强度控制
运动负荷具体细化,可以分为量和强度两个方面,由于学生的年龄段和不同身体素质的特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控制训练的量和强度,避免过度的训练对学生身体造成的伤害。在现代运动中比赛的核心是强度而非运动量,所以在篮球的基本功训练中,要重点侧重于强度的训练,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综合素质,设定不同的训练负荷强度,不能所有的学生都设定同样的负荷强度,设定的标准要根据学生个体的速度、高度、负荷量的具体测试数据来设定。根据德国训练专家的研究发现,如果训练的负荷强度低于测试负荷最大量的30%,机体的训练效果没有增长;采用大于测试最大负荷量30%的强度来训练,才会有增强的效果。在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提高以后,要逐步提高训练负荷的强度。
2、基本功训练完成后的能量补充
在篮球基本功训练中,身体承受了训练的负荷强度,就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在体能消耗以后必须迅速补充回来,训练与恢复是一个循环的不可分的过程,身体在得到良好的恢复后才能承受更大的负荷。训练中的能源消耗主要是ATP的消耗,也就是“三磷酸酰苷”,短时间内的运动消耗掉的主要是体内的糖份,长时间的运动消耗来自于有氧氧化系统。
身体的恢复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运动中和运动后恢复,运动后的能量恢复尤为重要。随着运动的停止,消耗相应的减少,会出现超量恢复阶段,这是因为负荷强度所决定的,负荷强度越大对人体的刺激越大,身体能量消耗的愈激烈,超量恢复也就会越明显。在超量恢复阶段除注意补充能量外,还要及时的给出新的训练任务,否则超量恢复的水平就会回缩到原来的水平。所以在篮球基本训练后,要对学生进行糖份、脂肪、蛋白质和磷酸原的恢复,这就要注重调整学生的饮食结构。
只有同时注意这4.1和4. 2两点,才能有效地保持篮球基本功的可持续性以及将参训学生的身体损伤降到最低限度。
五、技术基本功训练的原则
1、原则
篮球的技术基本功训练要本着“一切从实战出发”的理念,训练的内容要尽量贴近实战比赛,在日常的教学中使学生尽量多的模拟比赛,这样可以尽快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在赛时的心理素质,在课程的设计上要尽量多的体现比赛临场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使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能更多的学习到比赛时针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
篮球技术基本功的训练还要针对篮球运动的特性,训练的形式、方法、内容和训练的量都要符合实际比赛,用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做到最有效的训练。例如,在训练的量上,要结合实际的比赛时间,对学生进行相应量的体能和技术训练,尽量使学生的体能达到在比赛时间内一直处于较好的状态,或可以迅速恢复,以确保技、战术、整体战术的正常发挥。
2、教学重点
篮球技术一词来源是自然科学领域,所谓篮球技术的概念是指,技术本身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所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包括了主、客观两个方面,篮球技术也包括了场地、训练设备等客观因素和篮球知识、球员实战经验、篮球基本技术、战术组合等。主、客观这两个方面是一个密可不分的篮球技术系统。如想在篮球技术基本功训练的课堂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就要针对这个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研究,改进这个系统的结构,提高它的整体功能。
在篮球运动中,运动员既要有较好的篮球技术,又同时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战略素养,这两者的结合才能体现出一个运动员专业素质。如前文所述,这两者是不可分的,只有技术,没有强大的心理建设,在临场是无法将技术水平发挥出来的;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没有扎实的篮球技术基本功,也是无法在比赛时体现出优势的,所以篮球技术基本功的训练要同时注重这两个方面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厉兴.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科学化探索[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10
[2] 彭加冰. 球类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构成因素及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原则[J]. 中国体育科技,2007;2
[3]赵寅等. 体育院校函授教材《运动训练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 黄汉生.体育教育性训练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谢铁.篮球技术教学训练步骤与方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