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开发校本化大课间活动意义、组织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了校本化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使它更加科学、合理。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 校本化 探究实践 初见成效
1.大课间体育活动提出的背景
近几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表明学生的体质健康不容乐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缺少体育活动。虽然一直以来我们坚持开展课间操活动,它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学生体质、加强组织纪律与集体主义教育等方面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大课间体育活动是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和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措施.
2.大课间校本化实施的意义
2.1、贯彻中央文件精神、体现新课程理念
为了落实“每天活动一小时”,《中央七号文件》中大力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体育课的延续;是学生进行体育技能实践的平台;是落实终身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因此,开发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大课间活动内容就尤为重要。
2.2以大课间活动平台、促进师生身心健康
首先,大课间活动促进了师生身体机能的发展。每天的长跑运动促进学生的心肺功能和提高学生的体能;大部分教师也能积极参与到跑步中,达到锻炼效果。其次,大课间能够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每个活动环节的相互衔接和活动内容的转换能让学生养成服从大局的团队意识,听从指挥、严守纪律的个人作风,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第三,大课间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分组活动中的游戏、竞赛,会让学生遇到失利和挫折,对培养学生面对失败的心理承受力和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
3.我校校本化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具体实施措施
3.1初定方案,有序进行。
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首先要有详细的活动方案,只有精心设计才能使活动顺利地开展。力求做到规划合理,内容新颖,寓教于乐,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方案规定:每天上午第四节课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为40分钟。分三个时段,前10分钟先集中做广播操,再进行各班的自编操(统一音乐,各班自编各具特色的健身操),做完操后各班按规定路线进行长跑运动,后段时间各班到指定的区域进行选项活动。下雨天则在教室里开展,各班自行组织一些适合室内的活动。
大课间活动结构模式:
在节奏感强的音乐(《中国必胜》,有时也会更换不同的音乐)指挥下有序入场——集中做广播操——在音乐下集体跑步(周一、三、五,高一年级按规定路线顺时针跑,高二年级则逆时针跑;周二、四,高三年级持班旗跑)—分年级分班自主活动——放松(太极操)——有序回归。
3.2场地器材,合理规划。
为了使活动更富成效,我们尽可能合理划分活动区域。由于学校正在修建新的宿舍楼,体育场地更有限。200米田径场、小型足球场、4个标准化的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学生活动平台区、学生活动区等。我们尽量使得场地利用最大化。
根据这个实际,我们把整个校园分成三个大的活动区(不包括教室),实行分级分区活动,区域管理。我们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从事喜爱的体育活动。这种结合场地器材进行优化运动的举措,激发了孩子们的运动热情,愉悦了师生的身心。
4.開发校本化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成效
为确保学生每天达到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把课间操扩展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它既是课表上规定的体育内容,又是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在校领导和班主任参与管理下,有组织、有计划开展起来的一种体育活动课程。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
4.1大课间活动能促进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大课间活动本就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课间活动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之间的交流、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相互了解提供了沟通的机会。有些在教室和办公室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操场上、在活动中就可以解决。研究发现:学生不喜欢单一的课间操,对大课间活动的进行表示喜欢,他们觉得这样更能表现自我,就是练得满头大汗也是乐此不疲。通过大课间实行前后试验,测量学生运动脉搏,实验显示。如下图:表1
表(1)显示,大课间活动的锻炼效果比单一的课间操好,能更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4.2大课间活动促进了学生班级班风
大课间活动作为一种自主活动,强调其兴趣、挑战、参与、自信的教育。除了上面提到的调剂学生紧张的学习外,还能使学生在操场上、阳光下陶冶身心,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甚至校风。这些进步从某种程度上有赖于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能高质量上好大课间活动的学校必然是一所校风正、校纪严、学风活的学校。
5.结论与建议
5.1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实行与班级管理考核挂钩制。班主任的思想认识、责任心、工作态度将直接决定大课间活动的质量,将大课间活动作为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内容。
5.2分工协作,充分利用教师资源。班主任具体组织和实施本班的大课间活动,体育组对班级进行必要有效的辅导和帮助,校行政进行督查。其他科任教师也可以协助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游戏,竞赛。可以玩呼啦圈、跳绳,也可以打篮球、打羽毛球及踢足球。
5.3体育教师作为执行者,同样要不断从自身出发,不断提高。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拥有指导学生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的能力。其次要有创新意识,不断探索实践,寻找更适合我们学生发展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第三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与魄力。
参考文献:
[1]董翠香.体育校本课程导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纪成.周宁波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中国体育教师网
[3]陈康炎,胡新桥.用“大课间活动”形式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魅力体育网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 校本化 探究实践 初见成效
1.大课间体育活动提出的背景
近几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表明学生的体质健康不容乐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缺少体育活动。虽然一直以来我们坚持开展课间操活动,它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学生体质、加强组织纪律与集体主义教育等方面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大课间体育活动是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和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措施.
2.大课间校本化实施的意义
2.1、贯彻中央文件精神、体现新课程理念
为了落实“每天活动一小时”,《中央七号文件》中大力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体育课的延续;是学生进行体育技能实践的平台;是落实终身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因此,开发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大课间活动内容就尤为重要。
2.2以大课间活动平台、促进师生身心健康
首先,大课间活动促进了师生身体机能的发展。每天的长跑运动促进学生的心肺功能和提高学生的体能;大部分教师也能积极参与到跑步中,达到锻炼效果。其次,大课间能够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每个活动环节的相互衔接和活动内容的转换能让学生养成服从大局的团队意识,听从指挥、严守纪律的个人作风,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第三,大课间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分组活动中的游戏、竞赛,会让学生遇到失利和挫折,对培养学生面对失败的心理承受力和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
3.我校校本化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具体实施措施
3.1初定方案,有序进行。
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首先要有详细的活动方案,只有精心设计才能使活动顺利地开展。力求做到规划合理,内容新颖,寓教于乐,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方案规定:每天上午第四节课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为40分钟。分三个时段,前10分钟先集中做广播操,再进行各班的自编操(统一音乐,各班自编各具特色的健身操),做完操后各班按规定路线进行长跑运动,后段时间各班到指定的区域进行选项活动。下雨天则在教室里开展,各班自行组织一些适合室内的活动。
大课间活动结构模式:
在节奏感强的音乐(《中国必胜》,有时也会更换不同的音乐)指挥下有序入场——集中做广播操——在音乐下集体跑步(周一、三、五,高一年级按规定路线顺时针跑,高二年级则逆时针跑;周二、四,高三年级持班旗跑)—分年级分班自主活动——放松(太极操)——有序回归。
3.2场地器材,合理规划。
为了使活动更富成效,我们尽可能合理划分活动区域。由于学校正在修建新的宿舍楼,体育场地更有限。200米田径场、小型足球场、4个标准化的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学生活动平台区、学生活动区等。我们尽量使得场地利用最大化。
根据这个实际,我们把整个校园分成三个大的活动区(不包括教室),实行分级分区活动,区域管理。我们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从事喜爱的体育活动。这种结合场地器材进行优化运动的举措,激发了孩子们的运动热情,愉悦了师生的身心。
4.開发校本化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成效
为确保学生每天达到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把课间操扩展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它既是课表上规定的体育内容,又是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在校领导和班主任参与管理下,有组织、有计划开展起来的一种体育活动课程。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
4.1大课间活动能促进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大课间活动本就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课间活动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之间的交流、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相互了解提供了沟通的机会。有些在教室和办公室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操场上、在活动中就可以解决。研究发现:学生不喜欢单一的课间操,对大课间活动的进行表示喜欢,他们觉得这样更能表现自我,就是练得满头大汗也是乐此不疲。通过大课间实行前后试验,测量学生运动脉搏,实验显示。如下图:表1
表(1)显示,大课间活动的锻炼效果比单一的课间操好,能更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4.2大课间活动促进了学生班级班风
大课间活动作为一种自主活动,强调其兴趣、挑战、参与、自信的教育。除了上面提到的调剂学生紧张的学习外,还能使学生在操场上、阳光下陶冶身心,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甚至校风。这些进步从某种程度上有赖于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能高质量上好大课间活动的学校必然是一所校风正、校纪严、学风活的学校。
5.结论与建议
5.1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实行与班级管理考核挂钩制。班主任的思想认识、责任心、工作态度将直接决定大课间活动的质量,将大课间活动作为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内容。
5.2分工协作,充分利用教师资源。班主任具体组织和实施本班的大课间活动,体育组对班级进行必要有效的辅导和帮助,校行政进行督查。其他科任教师也可以协助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游戏,竞赛。可以玩呼啦圈、跳绳,也可以打篮球、打羽毛球及踢足球。
5.3体育教师作为执行者,同样要不断从自身出发,不断提高。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拥有指导学生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的能力。其次要有创新意识,不断探索实践,寻找更适合我们学生发展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第三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与魄力。
参考文献:
[1]董翠香.体育校本课程导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纪成.周宁波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中国体育教师网
[3]陈康炎,胡新桥.用“大课间活动”形式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魅力体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