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unsk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008至2012年间11例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光镜观察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结果 11例患者发病年龄21~ 65岁,平均46岁.肿瘤最大径6 ~ 16 cm,平均9.8 cm.镜下梭形瘤细胞丰富,交叉成束或旋涡状排列,形态温和,细胞轻至中度异型性,核分裂象(4~20)/10 HPF,平均8.4/10 HPF,无坏死.8例进行了波形蛋白检测,均阳性表达.5例检测了WT-1,均有弥漫或灶性阳性表达.α-inhibin和calretinin在检测的6例中仅有1例弥漫表达.6例检测了Ki-67的阳性指数5%~30%,其中1例约10%,1例核分裂象20/10 HPF的Ki-67阳性指数为30%.此外,细胞角蛋白、AE1/AE3、CD117、CD34、CD99和结蛋白在5例检测病例中均呈阴性.2例行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网状纤维包绕在每个瘤细胞周围.10例随访4 ~ 38个月无复发或进展,1例术后94个月复发后仍存活.结论 在卵巢富于细胞性纤维瘤中,当核分裂象≥4/10 HPF、细胞温和、缺乏显著异型时,诊断为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比纤维肉瘤更为恰当.绝大多数病例临床呈良性经过,少数病例可复发,提示它是一种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

其他文献
为促进诊断病理的发展,加强各地区病理同仁之间的交流,由中华医学会《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和病理学分会主办、江西省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协办的“第十四届全国诊断病理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理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4月19至22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来自全国近20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有近70篇论文进行了报告与交流。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的组织发生以及与肿瘤复发、侵袭、恶变等生物学行为相关的因素.方法 从临床、影像学、手术方式、病理形态、免疫表达和随访结果等方面对2005至2011年间收集的123例骨巨细胞瘤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骨巨细胞瘤的术后复发率与术前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分级(P=0.032)、CD147 (P=0.034)和p53(P =0.005)的过表达以及手术方式(P =0.048)有明显相关性,但
目的 观察CD40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各种临床因素、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吉林省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诊断的DLBCL87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40的表达情况,并且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临床特征、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应用统计软件对CD40在DLBCL中的表达情况、各临床因素及CD40与总生存期关系的数据进行分
为提高本刊质量,有针对性地促进学术交流,本刊编辑部初步计划在2014年内刊出以下内容的重点号,特向广大病理工作者征稿:消化道肿瘤病理诊断及研究、乳腺肿瘤及炎性疾病病理、骨与软组织疾病病理、淋巴瘤病理、呼吸系统疾病病理、数字化病理相关内容、神经系统疾病病理、泌尿系统疾病病理、妇产科疾病病理、儿科疾病病理、有关分子检测和实验病理。欢迎广大病理工作者及相关专业人员踊跃投稿。
患者男,15岁.因8年前发现左乳1.5 cm肿块,近年来肿块逐渐增大伴轻微压痛于2013年7月10日就诊.体格检查:距左侧乳头0.5 cm处乳晕下方触及肿块,质地硬,与周围境界清楚,活动度好,轻微压痛,无乳头溢液,皮温正常.患者无外伤史,无乳腺癌家族史,无男性乳腺发育症,同侧腋窝淋巴结未触及肿大.B超示:左乳乳头后方见一不均质低回声区,大小2.3 cm×2.0cm×1.6cm,边界尚清,周边及内部
期刊
目的 探讨选择性PI3K抑制剂联合MEK抑制剂对携带KRAS/PTEN双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157的生长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常规培养NCI-H157细胞并分别用不同浓度的PI3K抑制剂GDC-0941和MEK抑制剂AZD6244单独或联合作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初步观察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根据观察结果确定联合给药的浓度.然后分为无药对照组、PI3K抑制剂单
目的 研究精氨酸酶(Arg)-1在肝细胞肝癌(HCC)和肝脏转移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了解Arg-1在透明细胞型HCC和具有透明细胞形态肿瘤表达方式,以及Arg-1在其他类型肿瘤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Arg-1在78例HCC(包括8例透明细胞型和70例非透明细胞型)和246例非肝脏来源肿瘤石蜡标本,包括肝脏转移恶性肿瘤29例(乳腺癌、鼻咽癌、内分泌癌等)
目的 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结蛋白在胸膜上皮样恶性间皮瘤(EMM)和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RMH)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辅助胸膜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胸膜活检组织142例,其中RMH 58例,EMM 53例,另选取胸膜转移性腺癌(MAC)31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GLUT-1及结蛋白在各组病例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各组表达差异.结果 GLUT-1
克隆性基因重排检测已成为淋巴瘤辅助诊断的重要手段,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其原理是利用免疫球蛋白或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过程中VDJ区互相靠拢的特征,通过适当的家族引物或通用引物在淋巴瘤中可扩增出特征性的在一定范围内的基因片段.PCR产物的分析有两种推荐方法:(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异源双链分析;(2)毛细管电泳-基因扫描分析。
期刊
患者女,24岁.因发现腹腔肿物20 d于2012年6月29日入院.体检:上腹部可触及一约15 cm×10 cm肿物,质韧,边界不清,无压痛、反跳痛,无移动性浊音.患者曾因"停经65 d,阴道流血2d"到当地医院就诊,B超检查提示"早孕",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血常规示白细胞31.17 × 109/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