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声乐教学应当帮助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突破自我,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境界。启发式教学作为拓展思维的有效渠道,将之应用到声乐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声乐学习兴趣,强化声乐学习效果。
关键词:声乐教学;启发式教学;发声训练
0 前言
传统的声乐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通过大量的讲解和现场示范为学生展示声乐的学习方法与步骤。这种教学方法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随着国内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启发式教学逐渐在各大院校应用开来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启发式教学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一切教学内容围绕启发学生思维为宗旨展开,因此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还能够提升学生声乐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强化整体教学效果。
1 启发式教学含义
启发式教学指的是教师依照既定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具有启发和诱导作用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各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1]实际上,在学生进行声乐学习的初期,他们往往会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只有将这种压力逐步转化为动力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习效率。要实现这种压力的转化则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启发式教学能够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做好引导工作,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的内在压力转化为动力,使学生可以以自己的方式主动探索和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 启发式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启发式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发音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整发音状态,从而强化整体的教学效果。[2]学生在声乐学习中能够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能动性,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和学习,这对于学生艺术思维的培养是极为有益的。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可以极好地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此便能够使学生更加乐于接受新知识,对那些偏于抽象的知识也能够更好地理解,避免了烦躁心理的出现。另外,启发式教学可以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使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增强,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而言是极为有利的。[3]因此,启发式教学对于声乐教学而言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帮助教师妥善处理课堂上教与学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艺术思维习惯。
3 启发式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3.1 气息调整
在声乐学习中,气息的训练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气息的调整是歌唱的支撑点,没有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就无法获得有动力的歌声,因此一个合格的歌唱家必须会调整自己的气息。[4]声乐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设意境联想,使学生能够在想象中认识到气息调整的重要性并逐步掌握气息调整的方法。教师在教导学生唱歌颂祖国河山的歌曲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想象自己置身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使学生不自觉地深吸一口气然后开始歌唱。在这种状态下,学生能够自然地感受到气息的流动规律,从而使其认识到气息对于自己歌声的影响并逐步掌握这种规律。在声乐教学中,深呼吸的气息调整是一项比较重要的训练项目,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用举例的方式,启发学生挖掘、探索深呼吸的气息调整方法。例如,当你通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一处开满鲜花的庄园时,一定会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中的香气。这个时候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将鼻子吸气与嘴巴吸气结合起来,从而掌握了深呼吸的基本方法。在随后的教学中,教师只要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掌握气息调整方法便可。学生不会因为內容枯燥或抽象而无法理解,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气息调动的理解。
3.2 吐字发音
吐字发音对于歌唱家的演唱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声音往往是表达一部作品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5]教师应当让学生做到字正腔圆、依字行腔。这就要求学生深刻体会每一个字词所体现的情感,做到有感而发。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不同风格的作品,让学生认真感受不同作品之间的情感差异,并让学生选择其中一首研读,不断体会其中的情感,从而掌握每一个字词的情感发音。对于欢快愉悦的词句,可以让学生先想象一下开心的事情,使自己的心情保持愉悦,随后再以轻快、活泼的语调进行演唱;对于忧愁、悲伤的曲子,可以先让学生沉淀一下情绪,想象一下哀伤的场景,以悲悯、忧伤的心情进行曲调的演唱,以此提高学生的字词发音水平。
3.3 声音训练
声音训练是提高歌唱者发声水平的重要途径,然而现阶段声乐教学中所用到的一些歌曲是上下行音阶组成单旋律,不仅缺乏美感,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强化。鉴于此,教师应当积极引入启发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声音训练方式,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提高发声水平。以连声训练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放风筝时的感觉,保持一定力道,这股力道既要保证风筝不会被风吹走,与此同时还要缓缓放线,不可急躁,以免风筝无法飞起来。学生以此为依据,逐步摸索声音控制练习的感觉,使自己的气息像放风筝一样,绵长而有力,久而久之便能够在歌唱时确保自然流畅,使声音的连贯性得以保持。
4 结语
在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相比传统方法具有更多的优势,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意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和艺术天分,从而使学生更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声乐练习方法,强化学习效果。另外,教师在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以灵活多变的方式展开声乐教学,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启发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 单宏健.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文学,2017(2):108.
[2] 苗香蕊.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7(1):26-27.
[3] 王艳.启发式教学法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艺术评鉴,2017(20):81-82.
[4] 秦北涛.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7(5):230-231.
[5] 刘凤.试用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北方音乐,2017(16):182.
关键词:声乐教学;启发式教学;发声训练
0 前言
传统的声乐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通过大量的讲解和现场示范为学生展示声乐的学习方法与步骤。这种教学方法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随着国内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启发式教学逐渐在各大院校应用开来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启发式教学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一切教学内容围绕启发学生思维为宗旨展开,因此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还能够提升学生声乐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强化整体教学效果。
1 启发式教学含义
启发式教学指的是教师依照既定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具有启发和诱导作用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各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1]实际上,在学生进行声乐学习的初期,他们往往会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只有将这种压力逐步转化为动力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习效率。要实现这种压力的转化则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启发式教学能够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做好引导工作,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的内在压力转化为动力,使学生可以以自己的方式主动探索和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 启发式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启发式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发音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整发音状态,从而强化整体的教学效果。[2]学生在声乐学习中能够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能动性,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和学习,这对于学生艺术思维的培养是极为有益的。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可以极好地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此便能够使学生更加乐于接受新知识,对那些偏于抽象的知识也能够更好地理解,避免了烦躁心理的出现。另外,启发式教学可以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使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增强,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而言是极为有利的。[3]因此,启发式教学对于声乐教学而言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帮助教师妥善处理课堂上教与学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艺术思维习惯。
3 启发式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3.1 气息调整
在声乐学习中,气息的训练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气息的调整是歌唱的支撑点,没有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就无法获得有动力的歌声,因此一个合格的歌唱家必须会调整自己的气息。[4]声乐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设意境联想,使学生能够在想象中认识到气息调整的重要性并逐步掌握气息调整的方法。教师在教导学生唱歌颂祖国河山的歌曲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想象自己置身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使学生不自觉地深吸一口气然后开始歌唱。在这种状态下,学生能够自然地感受到气息的流动规律,从而使其认识到气息对于自己歌声的影响并逐步掌握这种规律。在声乐教学中,深呼吸的气息调整是一项比较重要的训练项目,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用举例的方式,启发学生挖掘、探索深呼吸的气息调整方法。例如,当你通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一处开满鲜花的庄园时,一定会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中的香气。这个时候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将鼻子吸气与嘴巴吸气结合起来,从而掌握了深呼吸的基本方法。在随后的教学中,教师只要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掌握气息调整方法便可。学生不会因为內容枯燥或抽象而无法理解,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气息调动的理解。
3.2 吐字发音
吐字发音对于歌唱家的演唱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声音往往是表达一部作品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5]教师应当让学生做到字正腔圆、依字行腔。这就要求学生深刻体会每一个字词所体现的情感,做到有感而发。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不同风格的作品,让学生认真感受不同作品之间的情感差异,并让学生选择其中一首研读,不断体会其中的情感,从而掌握每一个字词的情感发音。对于欢快愉悦的词句,可以让学生先想象一下开心的事情,使自己的心情保持愉悦,随后再以轻快、活泼的语调进行演唱;对于忧愁、悲伤的曲子,可以先让学生沉淀一下情绪,想象一下哀伤的场景,以悲悯、忧伤的心情进行曲调的演唱,以此提高学生的字词发音水平。
3.3 声音训练
声音训练是提高歌唱者发声水平的重要途径,然而现阶段声乐教学中所用到的一些歌曲是上下行音阶组成单旋律,不仅缺乏美感,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强化。鉴于此,教师应当积极引入启发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声音训练方式,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提高发声水平。以连声训练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放风筝时的感觉,保持一定力道,这股力道既要保证风筝不会被风吹走,与此同时还要缓缓放线,不可急躁,以免风筝无法飞起来。学生以此为依据,逐步摸索声音控制练习的感觉,使自己的气息像放风筝一样,绵长而有力,久而久之便能够在歌唱时确保自然流畅,使声音的连贯性得以保持。
4 结语
在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相比传统方法具有更多的优势,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意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和艺术天分,从而使学生更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声乐练习方法,强化学习效果。另外,教师在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以灵活多变的方式展开声乐教学,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启发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 单宏健.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文学,2017(2):108.
[2] 苗香蕊.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7(1):26-27.
[3] 王艳.启发式教学法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艺术评鉴,2017(20):81-82.
[4] 秦北涛.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7(5):230-231.
[5] 刘凤.试用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北方音乐,2017(1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