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入民间资本治理矿山环境达到多赢局面,政府节约了资金,民营公司得到了应有的利益,人民生活环境也得到改善。
如果不是邵东县国土资源局地环股股长陈明伟的解说,难以想象脚下的泥土底下都是砂石和水泥。邵东县金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在这小小的30亩左右的地方,他们打了超过400个孔,深的有近40米,浅的也超过了10米,全部灌进水泥和砂石,以保证地面不再塌陷。
就是这小小的30亩左右的地方,邵东县金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入的治理资金超过了2000万。在上面,他们将其开发成邵东县国际商贸城和农贸市场。
这是邵东县国土资源局利用民间资本治理石膏采空区的一次成功尝试。
“通过综合治理和市场运作,让原有居民搬进新的安置区,新治理的地块由邵东县金旺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农贸市场和绿化广场,把原有的‘危险采空区’变成了‘生活休闲区’”。邵阳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彭启阳说。
这使得政府成功治理了石膏采空区,企业获得了商业价值,居民有效改善了生活环境,可谓“一石三鸟”。
危险的定时炸弹
一个个石膏矿采空区,已严重影响到邵东县城的城市规划和发展,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成了一颗颗埋藏在地下的定时炸弹。
邵东县石膏采空区治理由来已久。
自1966年第一家石膏矿——邵东石膏矿投产以来,在城区及附近不到18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先后有34个石膏矿(不含无证开采的民窑)投产开采,其中国营矿2座,开拓主副井80余口。同时,还有许多无序和不规范开采,且大部分矿井相互连通,开采后也未作治理。
因此,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城区石膏采空区时有矿井突水隐患和对地面生态环境破坏现象,特别是90年代,进入生态地质环境破坏高峰期,导致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面裂缝,使得大量水田不能耕作、水塘变成干涸的荒地。
1994年3月,发生了一次重大而惊险的地面塌陷,牛马司子弟学校教师察觉屋顶掉灰、砖瓦松动迹象,立即组织84名学生撤离,撤完后不到两分钟,位于湖塘采空区上方的教学楼突然塌陷,整个一楼全部被埋藏在泥土中。
2000年8月,县城两市镇联合矿出现井下冒水,造成9人死亡。
2008年,两市镇软塘村又发生了一起大面积塌陷,毁坏耕地30多亩,破坏水渠350米。
据统计,近20年来,邵东石膏矿采空区沉陷达44次,沉陷面积达113公顷,房屋开裂461栋,造成危房54栋,倒塌房屋26栋,影响8350人的居住,造成39.57公顷水田不能耕种,8口水塘干涸,220亩水田无水灌溉,2500条供水管道、地下管道遭到破坏。
这些矿虽然于2000年前后全部关闭,但留下未经处理的采空区总面积2平方千米,总体积471万立方米。原来位于城区外围的石膏采空区现有相当一部分扩规后成为了城区,由于邵东县经济的发展,县城及周边郊区人口众多,各种加工厂工棚林立。
因此,一个个石膏矿采空区,已严重影响到邵东县城的城市规划和发展,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成了一颗颗埋藏在地下的定时炸弹。
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财政资金
近年来,先后治理了16个采空点,但还有20多个采空点未得到治理,未治理的采空区总面积约1.5 平方千米,体积约400万立方米。
一直以来,各级政府及部门高度重视采空区的防治工作,有关部门曾对采空区地质状况作了系统的研究、报告。
彭启阳指出:“上世纪60年代,邵东县开展了矿山地质勘查;上世纪70年代进行了1/20区域地质、区域水文地质普查;上世纪80年代完成了1/10农田供水水文地质普查、1/5万邵阳市水工环详查;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了对部分采空区地面变形地质灾害进行调查、预测和勘察治理。”
2001年11月,湖南省地勘院完成了《湖南省邵东石膏采空区生态环境治理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3年,县政府聘请了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编制了《湖南省邵东县城石膏采空区地质变形监测预警方案》,根据方案,耗资163万元建立了地面监测预警系统,设置了长期水准观测点205个,并由该院利用高精密水准仪定期观测各点的地面沉降,对地下石膏采空区进行预测,每20天一次,定期汇报情况,年度进行总结。
2004年5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又指派了2名专家到现场审查,批准实施搬迁撤离计划。2004年至2006年,邵东县国土资源局实施了第一期撤离搬迁方案,对县审计局、二完小、县乡公路管理站3个单位及居住在采空区上方较危险的31户居民进行撤离搬迁。之后,湘运公司、邵东县广播电视局、龙峰公司及新凤村采空区又成功撤离搬迁。
2002年4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在长沙召开了专门会议,决定对防治工程分5年拨款2500万元,进行采空区治理。2002年至2006年,根据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邵东石膏采空区环境治理恢复工程(2002-2006)五年规划》,邵东县高质量完成了5个采空区及6个塌陷区项目的充填治理工程,总工程量275950立方米,面积6400余平方米。
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了220万元对原邵东县龙峰机械厂进行治理目,项目已于2010年5月竣工。
据统计,近年来,先后治理了16个采空点,但还有20多个采空点未得到治理,未治理的采空区总面积约1.5 平方千米,体积约400万立方米。
民间资本入局
引入民间资本治理矿山环境的效率高,从立项到治理成功,仅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
但是,总的来说,邵东县政府治理石膏采空区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据湖南省地环总站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邵东石膏矿采空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所需费用合计32894.51万元,工程量和资金需求很大,鉴于邵东目前的财政状况不佳,可用财力少,用于采空区治理的资金缺口相当之大。
所以,治理资金一直是制约邵东石膏采空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瓶颈。
近年来,邵东县除积极争取上级补助支持外,对破解地灾治理资金难题作了积极探索,在邵东国际商贸城及农贸市场采空区治理工程中,邵东县国土资源局结合旧城改造进行土地出让,创新地质灾害治理投入模式,对原机械厂采空区进行了成功治理。
邵东国际商贸城及农贸市场采空区所处地段位于县城老城区,地理位置优越,且与邵东国际商贸城工程项目毗邻,如果采空区能得到有效的治理和利用,将大大有利于该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同时大大有利于邵东县城的旧城改造。因而具备开发农贸市场、商品房、休闲广场建设的条件,为该地块土地市场化运作创造了条件。为解决好原有居民的搬迁安置问题,邵东县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邵阳市房屋搬迁办法》有关规定,结合周边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制定了惠民搬迁安置方案,对不愿回迁的搬迁户实行货币安置;对要求就地回迁的搬迁户实行拆一还一。
同时,要求企业根据就近靠档的原则,档内超面积部分,档内超面积部分,只交成本价。方案得到了搬迁户的理解和支持,也得到了企业的同意,很快就完成了居民搬迁。邵东国际商贸城及农贸市场采空区面积虽然不大,只有60亩,但地籍权属比较复杂,使用权分属原机械厂和城东村,机械厂内原有很多职工居住在内。对此,邵东县有效整合了土地资源,将该宗土地经有条件挂牌出让(需先行治理采空区,且需定价回购拆迁安置房),邵东金旺房地产公司获得了该地块的开发使用权。 这是邵东县国土资源局引进民间资本进行矿山环境整治的首次尝试。
如果不是邵东县国土资源局地环股股长陈明伟的解说,难以想象脚下的泥土底下都是砂石和水泥。邵东县金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在这小小的30亩左右的地方,他们打了超过400个孔,深的有近40米,浅的也超过了10米,全部灌进水泥和砂石,以保证地面不再塌陷。
就是这小小的30亩左右的地方,邵东县金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入的治理资金超过了2000万。在上面,他们将其开发成邵东县国际商贸城和农贸市场。
这是邵东县国土资源局利用民间资本治理石膏采空区的一次成功尝试。
“通过综合治理和市场运作,让原有居民搬进新的安置区,新治理的地块由邵东县金旺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农贸市场和绿化广场,把原有的‘危险采空区’变成了‘生活休闲区’”。邵阳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彭启阳说。
这使得政府成功治理了石膏采空区,企业获得了商业价值,居民有效改善了生活环境,可谓“一石三鸟”。
危险的定时炸弹
一个个石膏矿采空区,已严重影响到邵东县城的城市规划和发展,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成了一颗颗埋藏在地下的定时炸弹。
邵东县石膏采空区治理由来已久。
自1966年第一家石膏矿——邵东石膏矿投产以来,在城区及附近不到18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先后有34个石膏矿(不含无证开采的民窑)投产开采,其中国营矿2座,开拓主副井80余口。同时,还有许多无序和不规范开采,且大部分矿井相互连通,开采后也未作治理。
因此,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城区石膏采空区时有矿井突水隐患和对地面生态环境破坏现象,特别是90年代,进入生态地质环境破坏高峰期,导致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面裂缝,使得大量水田不能耕作、水塘变成干涸的荒地。
1994年3月,发生了一次重大而惊险的地面塌陷,牛马司子弟学校教师察觉屋顶掉灰、砖瓦松动迹象,立即组织84名学生撤离,撤完后不到两分钟,位于湖塘采空区上方的教学楼突然塌陷,整个一楼全部被埋藏在泥土中。
2000年8月,县城两市镇联合矿出现井下冒水,造成9人死亡。
2008年,两市镇软塘村又发生了一起大面积塌陷,毁坏耕地30多亩,破坏水渠350米。
据统计,近20年来,邵东石膏矿采空区沉陷达44次,沉陷面积达113公顷,房屋开裂461栋,造成危房54栋,倒塌房屋26栋,影响8350人的居住,造成39.57公顷水田不能耕种,8口水塘干涸,220亩水田无水灌溉,2500条供水管道、地下管道遭到破坏。
这些矿虽然于2000年前后全部关闭,但留下未经处理的采空区总面积2平方千米,总体积471万立方米。原来位于城区外围的石膏采空区现有相当一部分扩规后成为了城区,由于邵东县经济的发展,县城及周边郊区人口众多,各种加工厂工棚林立。
因此,一个个石膏矿采空区,已严重影响到邵东县城的城市规划和发展,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成了一颗颗埋藏在地下的定时炸弹。
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财政资金
近年来,先后治理了16个采空点,但还有20多个采空点未得到治理,未治理的采空区总面积约1.5 平方千米,体积约400万立方米。
一直以来,各级政府及部门高度重视采空区的防治工作,有关部门曾对采空区地质状况作了系统的研究、报告。
彭启阳指出:“上世纪60年代,邵东县开展了矿山地质勘查;上世纪70年代进行了1/20区域地质、区域水文地质普查;上世纪80年代完成了1/10农田供水水文地质普查、1/5万邵阳市水工环详查;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了对部分采空区地面变形地质灾害进行调查、预测和勘察治理。”
2001年11月,湖南省地勘院完成了《湖南省邵东石膏采空区生态环境治理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3年,县政府聘请了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编制了《湖南省邵东县城石膏采空区地质变形监测预警方案》,根据方案,耗资163万元建立了地面监测预警系统,设置了长期水准观测点205个,并由该院利用高精密水准仪定期观测各点的地面沉降,对地下石膏采空区进行预测,每20天一次,定期汇报情况,年度进行总结。
2004年5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又指派了2名专家到现场审查,批准实施搬迁撤离计划。2004年至2006年,邵东县国土资源局实施了第一期撤离搬迁方案,对县审计局、二完小、县乡公路管理站3个单位及居住在采空区上方较危险的31户居民进行撤离搬迁。之后,湘运公司、邵东县广播电视局、龙峰公司及新凤村采空区又成功撤离搬迁。
2002年4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在长沙召开了专门会议,决定对防治工程分5年拨款2500万元,进行采空区治理。2002年至2006年,根据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邵东石膏采空区环境治理恢复工程(2002-2006)五年规划》,邵东县高质量完成了5个采空区及6个塌陷区项目的充填治理工程,总工程量275950立方米,面积6400余平方米。
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了220万元对原邵东县龙峰机械厂进行治理目,项目已于2010年5月竣工。
据统计,近年来,先后治理了16个采空点,但还有20多个采空点未得到治理,未治理的采空区总面积约1.5 平方千米,体积约400万立方米。
民间资本入局
引入民间资本治理矿山环境的效率高,从立项到治理成功,仅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
但是,总的来说,邵东县政府治理石膏采空区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据湖南省地环总站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邵东石膏矿采空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所需费用合计32894.51万元,工程量和资金需求很大,鉴于邵东目前的财政状况不佳,可用财力少,用于采空区治理的资金缺口相当之大。
所以,治理资金一直是制约邵东石膏采空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瓶颈。
近年来,邵东县除积极争取上级补助支持外,对破解地灾治理资金难题作了积极探索,在邵东国际商贸城及农贸市场采空区治理工程中,邵东县国土资源局结合旧城改造进行土地出让,创新地质灾害治理投入模式,对原机械厂采空区进行了成功治理。
邵东国际商贸城及农贸市场采空区所处地段位于县城老城区,地理位置优越,且与邵东国际商贸城工程项目毗邻,如果采空区能得到有效的治理和利用,将大大有利于该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同时大大有利于邵东县城的旧城改造。因而具备开发农贸市场、商品房、休闲广场建设的条件,为该地块土地市场化运作创造了条件。为解决好原有居民的搬迁安置问题,邵东县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邵阳市房屋搬迁办法》有关规定,结合周边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制定了惠民搬迁安置方案,对不愿回迁的搬迁户实行货币安置;对要求就地回迁的搬迁户实行拆一还一。
同时,要求企业根据就近靠档的原则,档内超面积部分,档内超面积部分,只交成本价。方案得到了搬迁户的理解和支持,也得到了企业的同意,很快就完成了居民搬迁。邵东国际商贸城及农贸市场采空区面积虽然不大,只有60亩,但地籍权属比较复杂,使用权分属原机械厂和城东村,机械厂内原有很多职工居住在内。对此,邵东县有效整合了土地资源,将该宗土地经有条件挂牌出让(需先行治理采空区,且需定价回购拆迁安置房),邵东金旺房地产公司获得了该地块的开发使用权。 这是邵东县国土资源局引进民间资本进行矿山环境整治的首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