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治疗最早运用于教育与心理治疗领域,作为一种非语言的治疗方法,能够释放患者内心的不安情绪,缓解痛苦和悲伤,为患者提供更丰富的表达及沟通形式。将艺术治疗运用于社会工作服务,让社会工作的专业助人方法与艺术所特有的创造性相结合,能使艺术治疗在社会工作中发挥优势,为服务对象提供更丰富的助人手段,激发服务对象自身的潜能,实现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理念,推动艺术治疗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及发展。
关键词:艺术治疗;社会工作;运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5-0-02
1 相关概述
1.1 藝术治疗
艺术治疗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方法。20世纪30年代,南姆伯格明确提出了“艺术治疗”(art therapy)这一概念。《艺术疗法:超越语言的交流》一书指出,艺术疗法就是“以艺术(包括绘画、音乐、舞蹈、雕塑等艺术形式)为介质进行的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方法。这种疗法在事件的过程中避开了语言的部分,有传统心理治疗无法比拟的干预效果”[1]。陆雅青在《艺术治疗》中提出,“艺术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对于研究人类身体病痛与心灵之魔抗争历程的人们来说,视觉艺术是最直接和耐人寻味的一部分,它牵引着研究者们探索与考证人类战胜身心困境的出路与方法”。[2]艺术治疗是指在为患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运用绘画、音乐、影视等艺术形式,纾解服务对象的情绪,挖掘服务对象的内心世界,与服务对象建立一种非语言的沟通桥梁,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困难。
1.2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的助人活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指出,“社会工作是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地职业活动。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3]。这一定义指出,社会工作以专业理论为基础,服务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妇女、残疾人、医务、学校等,服务方法有个案、小组、社区三种。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时,要采取不同的服务技巧,设计符合服务对象需求的服务方案,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困境并获得发展。
1.3 艺术治疗在中国社会工作中的发展
艺术治疗起源于西方国家,20世纪80年代,我国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将艺术治疗运用于医学治疗当中[4]。在中国,应用最广泛的艺术治疗是绘画疗法,应逸翔将书画应用于青少年当中,对艺术疗法进行了本土化的处理,让书法、国画等中国传统艺术介入青少年社会工作,能防止青少年的成长出现偏差行为[5]。吴艳雪将艺术治疗运用到残疾人小组活动当中,为残疾人的自我认知提供了更丰富的模式[6]。艺术治疗在我国社会工作实务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近年来,艺术治疗在中国社会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运用绘画治疗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将影视运用到青少年偏差行为矫治的过程当中,发挥影视的示范作用,为青少年矫正自身不良行为提供参考;将艺术与养老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2 艺术治疗在社会工作中的必要性
社会工作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将艺术治疗运用到社会工作实务当中,不仅能为(儿童、青少、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医务等)服务对象提供新的服务路径,纾解服务对象的情绪,探索服务对象内心世界的真实需求,而且能对社会工作实务进行创新,对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2.1 超越语言的沟通
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的第一步就是沟通交流,沟通又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主要是服务对象通过阐述事情及个人表达,让社会工作者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语言沟通比非语言沟通更直观。非语言沟通是隐蔽的,社会工作者需要观察服务对象的行为,发现服务对象内心的真实感受。艺术治疗属于非语言沟通,能够在社会工作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艺术治疗的形式多种多样,社会工作案主涉及不同的服务群体,社会工作者需要依据个别化原则,将案主看作独特的个体,根据案主的需求制定出不同的介入方案。艺术治疗与服务对象之间要形成稳定的治疗关系。对于许多案主而言,他们面临的社会工作者是一个自己不熟悉的人,他们会带着防御心理来寻求帮助,会有难以言语的时候,可能会将自己的真实感受隐藏起来[5]。艺术治疗有语言沟通不能比拟的优势,在案主难以启齿或者不愿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时候,艺术治疗就能发挥它的长处,加速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了解,建立良好的关系。要了解案主的问题及其需求,与案主共同设立目标,制定符合案主的服务方案。艺术治疗通过绘画、音乐、影视等形式让案主卸下防备,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以自闭症儿童为例,社会工作者可运用音乐艺术治疗手段,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在介入过程中,挑选简单有节奏的音乐,使案主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打出相应的拍子,也可以通过对轻音乐的欣赏以及简单的音符游戏让案主卸下心理防备,与案主进行简单的互动,通过肢体语言和艺术技巧打破与案主之间的沟通障碍。
2.2 发掘服务对象的内心世界
艺术源于生活,托物言志、寄情于物的艺术创作古已有之。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让案主卸下心理防备,通过绘画或者手工雕塑等形式,将潜意识的情绪表现出来。同时,社会工作者也要对案主的艺术创作给予积极的回应。人们在面对自己不愿意提及和无法面对的创伤时,会产生逃避心理。艺术治疗能够将案主的创伤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艺术呈现出来的东西是语言不能表达的。社会工作者需要链接社会资源,运用心理学、精神分析学及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帮助案主认清自己的内心世界,走出困境。
以精神障碍人群为例,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绘画的艺术形式,投射精神障碍人群的心理,将其潜意识里压抑的情感冲突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表达案主内心的想法,还可以通过相互交流进行表达。社会工作者通过这种非语言的表达形式,介入精神障碍的案主时,能够让案主通过绘画的艺术形式,宣泄自己的内心情感,积极进行创作,并以优势视角理论为指导,发掘案主的能力和优势,实现案主的自我增能。 2.3 改变人们的不良行为
艺术本身就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活动,具有很强的治愈性[7]。在心理治疗中,改变不好的非理性信念很难,但改变服务对象的行为相对容易。艺术治疗可以通过对案主身体的改变,促使患者养成新的行为习惯,并让身体与情感产生新的连接,最终达到缓解内心不良情绪的效果。艺术治疗通过对案主行为习惯的改变,在与案主进行互动的过程中,积极引导案主纠正自己的非理性情绪观念,建立理性情绪观念,形成新的建设性行为。艺术疗法包括绘画、书法、跳舞以及影像等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将潜意识中压抑的情感和冲突表现出来,使内心压力得到缓解,进而改变自身行为,纠正不良行为。
以青少年偏差行为矫治为例,案主不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式,积极地表达内心感受,于是便出现了逃学、沉迷网络游戏、早恋等不符合青少年社会规范的行为。相对来说,影视的作用更加明显。社会工作者在开展介入工作时,可对具有偏差行为的青少年播放电影进行示范,让青少年更容易地进入角色,调动案主的情绪,使案主获得启发,实现自我价值,获得心理满足,掌握正确的情绪宣泄形式,学习正确的行为方式,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
2.4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
传值等人认为艺术疗法能够影响人体的许多技能,包括自我认知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将艺术治疗作为一种治疗工具,运用于有应激障碍的退伍军人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青少年身上,有利于患者融入现在所处的环境,增强适应能力[8]。可以通过建立绘画、阅读、音乐等兴趣小组,找到患有同样症状的人群,消除自身的自卑感,同时在小组中与小组成员交流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改变他们的交往态度、交往认知、交往行为,增强社會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
以社交障碍的儿童群体为例,社会工作者可以建立艺术兴趣小组,让不同兴趣的社交障碍儿童参与小组活动,打开其封闭的世界,在艺术的世界里学会与人沟通的技能。在小组活动中,社会工作者要遵循个别化原则,充分照顾每一个人的感受,使案主在小组活动中产生安全感。在艺术兴趣小组里,案主还要通过艺术形式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绘画、阅读、音乐等小组形式,面对各种交往情境,缓解焦虑的情绪,勇敢与人沟通交流。
3 促进艺术治疗在社会工作中发展的策略
3.1 将艺术植入社会工作教育当中
目前,各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都以理论社会工作为基础,而社会工作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对实务社会工作的要求很高。社会工作者在实务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服务对象,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善于运用艺术治疗的手法帮助服务对象,要拥有一定的艺术理论基础。要通过对艺术形式的训练,让学生拥有较高的艺术敏感度,加强有关艺术治疗的人才储备,在实务工作中将社会工作的方法、技巧与艺术结合起来,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多样的服务。
3.2 策划“艺术+社工”的社区展览
要加强艺术治疗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社会工作机构及其相关社会组织可采用模拟“艺术+社工”的服务模式,在社区组织中举办社区展览活动,让更多的社会工作者及其机构了解“艺术+社工”的工作模式。要加强对“艺术+社工”模式的宣传,发挥艺术在社会工作中的优势,真正使艺术和社会工作相融合,为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创新提供更多可行的方案。
3.3 营造艺术治疗氛围
社会工作者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时,要合理运用艺术治疗手段,营造有利于服务对象缓解情绪的艺术氛围。艺术治疗强调服务对象实施艺术的过程和服务对象在创作过程中的自我感觉。社会工作者要在整个服务过程中,营造艺术创作的氛围,在创作结束时,与服务对象分享创作灵感。艺术能拉近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距离,让服务对象能够在一个舒适、放松的环境中释放自己的情感。
3.4 加强艺术治疗在社会工作的运用
要加强艺术治疗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政府、社会组织、学校要加强对艺术治疗手段的宣传,定期举办艺术治疗与社会工作相结合的专题讲座及研讨会,也要加大社会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增加培训经费,为艺术治疗的社会工作培养专业人才。同时,要通过网络媒体、纸媒等手段积极宣传社会工作艺术治疗,提升知名度。政府可通过政府购买行为,提倡社工机构使用艺术治疗的手段,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完善社会工作实务的技巧手段,为艺术治疗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提供一定的资金。
4 结语
社会工作是一门注重实务的学科,社会工作者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时,要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遵循社会工作的原则,实现助人自助。艺术治疗对社会工作而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工作者、学校、社工机构以及政府需要共同努力,推动艺术治疗在社会工作领域的运用,发挥“艺术+社工”模式的优势,激发服务对象的潜能,丰富社会工作实务领域,推进社会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沛欣.艺术疗法:超越语言的交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2-15.
[2] 陆雅青.艺术治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19-23.
[3]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1-13.
[4] 杨晓光,孙月吉,吴军,等.艺术治疗的概念、发展及教育[J].医学与哲学,2005(03):57-58,64.
[5] 应逸翔.中国青少年艺术治疗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6] 吴艳雪.促进残疾人社会融合实现增能的行动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7] 平莉.美术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6):34-35,53.
[8] 传植,吉利嘉·凯马尔.艺术何以治愈[J].世界科学,2020(09):59-61.
作者简介:赵慧梅(1998—),女,甘肃陇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关键词:艺术治疗;社会工作;运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5-0-02
1 相关概述
1.1 藝术治疗
艺术治疗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方法。20世纪30年代,南姆伯格明确提出了“艺术治疗”(art therapy)这一概念。《艺术疗法:超越语言的交流》一书指出,艺术疗法就是“以艺术(包括绘画、音乐、舞蹈、雕塑等艺术形式)为介质进行的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方法。这种疗法在事件的过程中避开了语言的部分,有传统心理治疗无法比拟的干预效果”[1]。陆雅青在《艺术治疗》中提出,“艺术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对于研究人类身体病痛与心灵之魔抗争历程的人们来说,视觉艺术是最直接和耐人寻味的一部分,它牵引着研究者们探索与考证人类战胜身心困境的出路与方法”。[2]艺术治疗是指在为患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运用绘画、音乐、影视等艺术形式,纾解服务对象的情绪,挖掘服务对象的内心世界,与服务对象建立一种非语言的沟通桥梁,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困难。
1.2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的助人活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指出,“社会工作是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地职业活动。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3]。这一定义指出,社会工作以专业理论为基础,服务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妇女、残疾人、医务、学校等,服务方法有个案、小组、社区三种。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时,要采取不同的服务技巧,设计符合服务对象需求的服务方案,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困境并获得发展。
1.3 艺术治疗在中国社会工作中的发展
艺术治疗起源于西方国家,20世纪80年代,我国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将艺术治疗运用于医学治疗当中[4]。在中国,应用最广泛的艺术治疗是绘画疗法,应逸翔将书画应用于青少年当中,对艺术疗法进行了本土化的处理,让书法、国画等中国传统艺术介入青少年社会工作,能防止青少年的成长出现偏差行为[5]。吴艳雪将艺术治疗运用到残疾人小组活动当中,为残疾人的自我认知提供了更丰富的模式[6]。艺术治疗在我国社会工作实务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近年来,艺术治疗在中国社会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运用绘画治疗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将影视运用到青少年偏差行为矫治的过程当中,发挥影视的示范作用,为青少年矫正自身不良行为提供参考;将艺术与养老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2 艺术治疗在社会工作中的必要性
社会工作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将艺术治疗运用到社会工作实务当中,不仅能为(儿童、青少、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医务等)服务对象提供新的服务路径,纾解服务对象的情绪,探索服务对象内心世界的真实需求,而且能对社会工作实务进行创新,对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2.1 超越语言的沟通
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的第一步就是沟通交流,沟通又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主要是服务对象通过阐述事情及个人表达,让社会工作者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语言沟通比非语言沟通更直观。非语言沟通是隐蔽的,社会工作者需要观察服务对象的行为,发现服务对象内心的真实感受。艺术治疗属于非语言沟通,能够在社会工作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艺术治疗的形式多种多样,社会工作案主涉及不同的服务群体,社会工作者需要依据个别化原则,将案主看作独特的个体,根据案主的需求制定出不同的介入方案。艺术治疗与服务对象之间要形成稳定的治疗关系。对于许多案主而言,他们面临的社会工作者是一个自己不熟悉的人,他们会带着防御心理来寻求帮助,会有难以言语的时候,可能会将自己的真实感受隐藏起来[5]。艺术治疗有语言沟通不能比拟的优势,在案主难以启齿或者不愿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时候,艺术治疗就能发挥它的长处,加速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了解,建立良好的关系。要了解案主的问题及其需求,与案主共同设立目标,制定符合案主的服务方案。艺术治疗通过绘画、音乐、影视等形式让案主卸下防备,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以自闭症儿童为例,社会工作者可运用音乐艺术治疗手段,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在介入过程中,挑选简单有节奏的音乐,使案主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打出相应的拍子,也可以通过对轻音乐的欣赏以及简单的音符游戏让案主卸下心理防备,与案主进行简单的互动,通过肢体语言和艺术技巧打破与案主之间的沟通障碍。
2.2 发掘服务对象的内心世界
艺术源于生活,托物言志、寄情于物的艺术创作古已有之。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让案主卸下心理防备,通过绘画或者手工雕塑等形式,将潜意识的情绪表现出来。同时,社会工作者也要对案主的艺术创作给予积极的回应。人们在面对自己不愿意提及和无法面对的创伤时,会产生逃避心理。艺术治疗能够将案主的创伤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艺术呈现出来的东西是语言不能表达的。社会工作者需要链接社会资源,运用心理学、精神分析学及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帮助案主认清自己的内心世界,走出困境。
以精神障碍人群为例,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绘画的艺术形式,投射精神障碍人群的心理,将其潜意识里压抑的情感冲突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表达案主内心的想法,还可以通过相互交流进行表达。社会工作者通过这种非语言的表达形式,介入精神障碍的案主时,能够让案主通过绘画的艺术形式,宣泄自己的内心情感,积极进行创作,并以优势视角理论为指导,发掘案主的能力和优势,实现案主的自我增能。 2.3 改变人们的不良行为
艺术本身就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活动,具有很强的治愈性[7]。在心理治疗中,改变不好的非理性信念很难,但改变服务对象的行为相对容易。艺术治疗可以通过对案主身体的改变,促使患者养成新的行为习惯,并让身体与情感产生新的连接,最终达到缓解内心不良情绪的效果。艺术治疗通过对案主行为习惯的改变,在与案主进行互动的过程中,积极引导案主纠正自己的非理性情绪观念,建立理性情绪观念,形成新的建设性行为。艺术疗法包括绘画、书法、跳舞以及影像等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将潜意识中压抑的情感和冲突表现出来,使内心压力得到缓解,进而改变自身行为,纠正不良行为。
以青少年偏差行为矫治为例,案主不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式,积极地表达内心感受,于是便出现了逃学、沉迷网络游戏、早恋等不符合青少年社会规范的行为。相对来说,影视的作用更加明显。社会工作者在开展介入工作时,可对具有偏差行为的青少年播放电影进行示范,让青少年更容易地进入角色,调动案主的情绪,使案主获得启发,实现自我价值,获得心理满足,掌握正确的情绪宣泄形式,学习正确的行为方式,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
2.4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
传值等人认为艺术疗法能够影响人体的许多技能,包括自我认知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将艺术治疗作为一种治疗工具,运用于有应激障碍的退伍军人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青少年身上,有利于患者融入现在所处的环境,增强适应能力[8]。可以通过建立绘画、阅读、音乐等兴趣小组,找到患有同样症状的人群,消除自身的自卑感,同时在小组中与小组成员交流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改变他们的交往态度、交往认知、交往行为,增强社會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
以社交障碍的儿童群体为例,社会工作者可以建立艺术兴趣小组,让不同兴趣的社交障碍儿童参与小组活动,打开其封闭的世界,在艺术的世界里学会与人沟通的技能。在小组活动中,社会工作者要遵循个别化原则,充分照顾每一个人的感受,使案主在小组活动中产生安全感。在艺术兴趣小组里,案主还要通过艺术形式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绘画、阅读、音乐等小组形式,面对各种交往情境,缓解焦虑的情绪,勇敢与人沟通交流。
3 促进艺术治疗在社会工作中发展的策略
3.1 将艺术植入社会工作教育当中
目前,各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都以理论社会工作为基础,而社会工作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对实务社会工作的要求很高。社会工作者在实务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服务对象,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善于运用艺术治疗的手法帮助服务对象,要拥有一定的艺术理论基础。要通过对艺术形式的训练,让学生拥有较高的艺术敏感度,加强有关艺术治疗的人才储备,在实务工作中将社会工作的方法、技巧与艺术结合起来,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多样的服务。
3.2 策划“艺术+社工”的社区展览
要加强艺术治疗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社会工作机构及其相关社会组织可采用模拟“艺术+社工”的服务模式,在社区组织中举办社区展览活动,让更多的社会工作者及其机构了解“艺术+社工”的工作模式。要加强对“艺术+社工”模式的宣传,发挥艺术在社会工作中的优势,真正使艺术和社会工作相融合,为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创新提供更多可行的方案。
3.3 营造艺术治疗氛围
社会工作者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时,要合理运用艺术治疗手段,营造有利于服务对象缓解情绪的艺术氛围。艺术治疗强调服务对象实施艺术的过程和服务对象在创作过程中的自我感觉。社会工作者要在整个服务过程中,营造艺术创作的氛围,在创作结束时,与服务对象分享创作灵感。艺术能拉近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距离,让服务对象能够在一个舒适、放松的环境中释放自己的情感。
3.4 加强艺术治疗在社会工作的运用
要加强艺术治疗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政府、社会组织、学校要加强对艺术治疗手段的宣传,定期举办艺术治疗与社会工作相结合的专题讲座及研讨会,也要加大社会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增加培训经费,为艺术治疗的社会工作培养专业人才。同时,要通过网络媒体、纸媒等手段积极宣传社会工作艺术治疗,提升知名度。政府可通过政府购买行为,提倡社工机构使用艺术治疗的手段,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完善社会工作实务的技巧手段,为艺术治疗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提供一定的资金。
4 结语
社会工作是一门注重实务的学科,社会工作者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时,要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遵循社会工作的原则,实现助人自助。艺术治疗对社会工作而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工作者、学校、社工机构以及政府需要共同努力,推动艺术治疗在社会工作领域的运用,发挥“艺术+社工”模式的优势,激发服务对象的潜能,丰富社会工作实务领域,推进社会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沛欣.艺术疗法:超越语言的交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2-15.
[2] 陆雅青.艺术治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19-23.
[3]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1-13.
[4] 杨晓光,孙月吉,吴军,等.艺术治疗的概念、发展及教育[J].医学与哲学,2005(03):57-58,64.
[5] 应逸翔.中国青少年艺术治疗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6] 吴艳雪.促进残疾人社会融合实现增能的行动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7] 平莉.美术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6):34-35,53.
[8] 传植,吉利嘉·凯马尔.艺术何以治愈[J].世界科学,2020(09):59-61.
作者简介:赵慧梅(1998—),女,甘肃陇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