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当代诗歌创作中,女性诗歌一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诗人大多以自己独特的声音和鲜明的个性为诗坛所瞩目。进入新世纪后,网络的发达与普及,使诗歌的传播变得异常简单,谁都可以写诗,谁都可以发表诗。一部分女性诗人更是利用博客创作了大量诗歌,最为真实地展示了自己的情感世界,最为丰富地显露了自己的艺术才华,最为自由地呈现了自己的审美个性,生动而精彩地释放出女性诗歌打动人心的力量。有人将这部分女性诗人的创作命名为“新红颜写作”。
什么是“新红颜写作”?著名诗评家李少君把个人博客时代出现的大量年轻知识职业女性写诗现象,称之为“新红颜写作”,她们中很多是企业高管人员、政府公务员、教师、记者、律师等等。其主要特征,一是在内容上表现为对现代女性生存状况和命运的实践与反思,二是在风格上表现为对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追寻与回归。这些女性诗人的博客点击率高,其诗歌被网友点评的多。女诗人重庆子衣近年来比较活跃,其博客已有26万多的点击次数。请欣赏她的网络短诗《坐在父亲对面》:
坐在父亲对面。坐在
一座山对面——
跟着他在风中静默
看世间的云,一群群,往山后退去
坐在父亲对面。坐在
墓地对面,就像是坐在时间对面
它教会我,在天空下
要活得像泥土一样,不说话,也不流泪
重庆子衣,女,本名何春先,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重庆江津人,现居重庆璧山,小学教师。2004年底开始诗歌创作,《大别山诗刊》创办者之一。其诗作散见于《诗刊》《青年文学》《北京文学》《星星》《诗选刊》《绿风》《诗歌月刊》《山花》等各大报刊,并多次在全国诗歌大赛中获奖。
《坐在父亲对面》出现在诗人的博客上后,又被《界限:网络诗歌运动十年精选》刊载。全诗四小节共八行。第一节,“坐在父亲对面。坐在/一座山对面——”,这里,将父亲直接说成是山,当然山也就是父亲了,父亲这一形象一下子矗立在读者面前,给人一种厚重感和突兀感。同时,“我”与父亲与山相对,三者构筑了一个诗意的世界,引起读者的遐思。破折号开启下文,“我”为什么要坐在父亲的对面?“我”坐在父亲的对面做什么?第二节,“跟着他在风中静默/看世间的云,一群群,往山后退去”,是对第一节的解释和回答。“静默”,就是肃立不语的意思,在诗中,它不仅是一种事物的状态,更是一种人生的姿态。“世间的云”,表面上是指天上的云朵,实际上是暗指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人世间虽纷繁复杂,但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一切都会成为过去。第三节,“坐在父亲对面。坐在/墓地对面,就像是坐在时间对面”,又将父亲与墓地发生关联,“我”与父亲与墓地相对,更与时间相对,同样引人思考。父亲已逝,“时间”的这一面是生,“时间对面”当然是指死了。生与死的对立统一,“我”是深切地感受到了,“就像”一语道破天机。第四节,“它教会我,在天空下/要活得像泥土一样,不说话,也不流泪”,揭示了人要活得不张扬不悲泣的道理。“它”,既不单纯指父亲,也不单纯指墓地,是指父亲的墓地,实指父亲从生到死的过程。“它教会我”,是说父亲一生对我的启示:“活得像泥土一样,不说话,不流泪。”
全诗四节,可分两层,前两节为第一层,后两节为第二层,它们是因果关系:因为人世间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都会成为过去,所以我们要活得像泥土一样从容旷达。全诗语言简洁,意境开阔,哲理深刻。在写作手法上,主要还是遵循传统,运用比喻、比拟来形成暗示或象征,运用单纯而鲜明的意象来营造诗境。有人曾把诗歌比作修辞的火焰,大意是指诗歌借助修辞,通过隐喻来承载思想情感。也有一些诗歌理论家强调去修辞,露主骨,直抵事物的本质。重庆子衣目前的诗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依赖修辞来完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从词语出发,抵达生活本身”。
中国女性诗人的家族叙事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诗歌现象,也为广大读者所认同接受。重庆子衣的家族叙事,大多是在乡土化的背景中进行的,沉重寂寥又不乏温情。女诗人微紫说,子衣的诗歌是对疼痛的抚摸,对生命黑暗的救赎,对尘世苦难的超脱。诗评家霍俊明说,子衣的诗歌往往带有强烈的挽歌性质,更带有与诗人的经验和想象力密不可分的阵痛与流连。
好诗究竟是怎样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尚无统一标准。重庆子衣说:“我感觉,一首真正的好诗既简单明了,好读易懂,又要包容量大,既要有思想的深度,又要具有深深吸引读者的迷人气息。”这话道出了好诗的奥秘所在。就她这个标准,这首短诗堪称好诗的一个范本。
[作者单位:湖北省应城市教育局]
什么是“新红颜写作”?著名诗评家李少君把个人博客时代出现的大量年轻知识职业女性写诗现象,称之为“新红颜写作”,她们中很多是企业高管人员、政府公务员、教师、记者、律师等等。其主要特征,一是在内容上表现为对现代女性生存状况和命运的实践与反思,二是在风格上表现为对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追寻与回归。这些女性诗人的博客点击率高,其诗歌被网友点评的多。女诗人重庆子衣近年来比较活跃,其博客已有26万多的点击次数。请欣赏她的网络短诗《坐在父亲对面》:
坐在父亲对面。坐在
一座山对面——
跟着他在风中静默
看世间的云,一群群,往山后退去
坐在父亲对面。坐在
墓地对面,就像是坐在时间对面
它教会我,在天空下
要活得像泥土一样,不说话,也不流泪
重庆子衣,女,本名何春先,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重庆江津人,现居重庆璧山,小学教师。2004年底开始诗歌创作,《大别山诗刊》创办者之一。其诗作散见于《诗刊》《青年文学》《北京文学》《星星》《诗选刊》《绿风》《诗歌月刊》《山花》等各大报刊,并多次在全国诗歌大赛中获奖。
《坐在父亲对面》出现在诗人的博客上后,又被《界限:网络诗歌运动十年精选》刊载。全诗四小节共八行。第一节,“坐在父亲对面。坐在/一座山对面——”,这里,将父亲直接说成是山,当然山也就是父亲了,父亲这一形象一下子矗立在读者面前,给人一种厚重感和突兀感。同时,“我”与父亲与山相对,三者构筑了一个诗意的世界,引起读者的遐思。破折号开启下文,“我”为什么要坐在父亲的对面?“我”坐在父亲的对面做什么?第二节,“跟着他在风中静默/看世间的云,一群群,往山后退去”,是对第一节的解释和回答。“静默”,就是肃立不语的意思,在诗中,它不仅是一种事物的状态,更是一种人生的姿态。“世间的云”,表面上是指天上的云朵,实际上是暗指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人世间虽纷繁复杂,但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一切都会成为过去。第三节,“坐在父亲对面。坐在/墓地对面,就像是坐在时间对面”,又将父亲与墓地发生关联,“我”与父亲与墓地相对,更与时间相对,同样引人思考。父亲已逝,“时间”的这一面是生,“时间对面”当然是指死了。生与死的对立统一,“我”是深切地感受到了,“就像”一语道破天机。第四节,“它教会我,在天空下/要活得像泥土一样,不说话,也不流泪”,揭示了人要活得不张扬不悲泣的道理。“它”,既不单纯指父亲,也不单纯指墓地,是指父亲的墓地,实指父亲从生到死的过程。“它教会我”,是说父亲一生对我的启示:“活得像泥土一样,不说话,不流泪。”
全诗四节,可分两层,前两节为第一层,后两节为第二层,它们是因果关系:因为人世间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都会成为过去,所以我们要活得像泥土一样从容旷达。全诗语言简洁,意境开阔,哲理深刻。在写作手法上,主要还是遵循传统,运用比喻、比拟来形成暗示或象征,运用单纯而鲜明的意象来营造诗境。有人曾把诗歌比作修辞的火焰,大意是指诗歌借助修辞,通过隐喻来承载思想情感。也有一些诗歌理论家强调去修辞,露主骨,直抵事物的本质。重庆子衣目前的诗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依赖修辞来完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从词语出发,抵达生活本身”。
中国女性诗人的家族叙事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诗歌现象,也为广大读者所认同接受。重庆子衣的家族叙事,大多是在乡土化的背景中进行的,沉重寂寥又不乏温情。女诗人微紫说,子衣的诗歌是对疼痛的抚摸,对生命黑暗的救赎,对尘世苦难的超脱。诗评家霍俊明说,子衣的诗歌往往带有强烈的挽歌性质,更带有与诗人的经验和想象力密不可分的阵痛与流连。
好诗究竟是怎样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尚无统一标准。重庆子衣说:“我感觉,一首真正的好诗既简单明了,好读易懂,又要包容量大,既要有思想的深度,又要具有深深吸引读者的迷人气息。”这话道出了好诗的奥秘所在。就她这个标准,这首短诗堪称好诗的一个范本。
[作者单位:湖北省应城市教育局]